突然大面积爆痘的原因:慧心+耐心: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4:24
慧心+耐心: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  2011年上半年,坊间传来许多理财人士的困惑之言:我不理财倒还罢了,一直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虽然收益低点儿,但本还在那儿;虽然知道因为物价上涨,存银行是倒亏,但账面总数字看起来还在稳定增长。而把钱用于理财,反倒越理财越少,越理经济压力越大。早知如此,还不如一直接兵不动,少亏也算大盈。

  这一说法,代表了一些初涉理财市场或者在上半年的理财市场表现太激进的人们的普遍观点。

  的确,2011年的上半年,股市连跌,“基场”积亏;贵金属白银自5月以来从上升的单边市急转直下,最高跌幅达3成;楼市站在高坡边,想不跌实在难;收藏品良莠不齐,即便专业人士都难免看走眼,别说我等一般百姓,盲目投资恐入陷阱;债券及债券型基金虽然稍许稳当,但普遍收益不高;收益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则十分走俏,有的购买起点一再调高,资金少的百姓购买难,二则也非所有理财产品都能实现预期收益,跑不赢CPI的产品依然不少……。很多人因此困惑、纠结,理财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怎么才可以避免财越理越少?

  我们来反思一下财越理越少的原因,这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来加以分说:

  外部因素: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纷繁复杂,一系列政治事件在经济领域投射下的各种各样的影子,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社会任何的动荡、全球经济领域任何的事件,对中国的理财市场的影响和冲击都是巨大的。一波三折的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拉登被炸死、利比亚连天战火、美国一系列旨在摆脱本国经济困境却陷新兴经济体于不利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等等,都让整个经济形势迷雾重重。二是今年以来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方面CPI持续高企,国家不得不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高物价,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动用利率工具,楼市欲跌不跌,股市欲升难升,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内部因素:一是理财人士面对物价飙升、货币贬值、理财市场各种浮泛现象所产生的急躁情绪,并在此情绪主导下的一系列非理性操作;二是在遭遇理财损失,尤其是股市下滑、白银市场急跌后的短期行为。

  破解策略:2011年下半年,要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理财人士至少应当注意如下点:

  一是看准大势,伺机而动。今年的市场,乱象纷纭,扑朔迷离,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各种传闻和所谓权威人士、理财专家的话加以认真的甄别、分辨。看准大势,就是看准经济运行的主流方向,看准各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然后据此制定投资策略和进行稳健投资。

  二是小步进入,不贪大求全。这对初涉理财市场的人士,尤其重要。小步进入,需要运用的仔细观察、审慎乐观的智慧与理财态度。就当前的市场而言,可以小步进入的市场主要有:黄金及黄金基金,符合国家产业支持重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概念股票,如农业股、环保股、生物制药等,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中短期债券等。在市场不明朗的时候,做指数型基金定投(最好设置按股指涨跌的幅度确定投资金额的基智定投)、黄金积存,能够较好地熨平成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实现小积累,大收益。

  三是耐心等候,不急功近利。把握时机、积极进取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静心等候,以时间换空间,不着眼于一时的输赢,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考验我们的耐力与韧劲的做法。资本市场尤其如此。与其紧密相关的所有投资理财行为,都要把静心等候作为一项内功,一项必杀技。在股票市场,行家常说,机会是跌出来的;而等待市场步入上升通道,顺势而为,也是需要沉住气的。这看涨观跌的过程,就是考验我们耐心的时候。

  四是优化组合,完善补偿机制。在纷纭复杂的市场,光有耐心还不够,还得在做好资产的配置上下功夫。完善补偿机制的基本点是:不把资产全部放在风险性高的产品上,而是要以保本为根本,以增值为目标,在个人和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确定风险产品的不同系数,市场上被大家广泛认同的将80减去现有年龄的得数,作为配置风险资产的百分比,是有较强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在确定风险资产最高比例、将风险系数控制在自身所能承受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稳健型、保本型产品的配置,形成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保值与增值相补充的资产分布系统。       刘先生生活在一座三线中等城市,他当教师的父母都是保守型投资者,担忧风险,只相信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所以多年来一直只存钱,不做别的投资,稳稳地拿着利息收入,觉得特安心。每次定期存款到期后,如果没有大的支出计划,他们都会连本带息,再加上新增的工资收入或者其他收入,一并存进去,这样,滚动存储,家庭总资产也在不断增加。多年下来,也有了40多万元的积蓄。而他,因为接触的信息多,用投资促使财富升值的愿望比父辈强烈,因而,自2006年开始投资理财。他投资的股票、基金,在2007年的大牛市下,收益率远远高于其父辈。然而,因为听信权威人士关于市场还会震荡向上的预测,因为无法预知的2008年国内外一系列大事件,也因为人性的贪婪,他没有及时锁定收益,而是在指数一路狂跌时,抱着股市会很快重拾升势、6144点只是很快过去的前期高点的幻想,等待着股市回暖,而没有果断离市止损,结果综合损失(抵消前期收益后)达到40%。虽然进入2009年,股市又有一定回升,但总体仍有14%左右的亏损,没能保住本。

  接着是2010年的股市阴跌。他赎回部分基金,转战网上贵金属市场,在白银上升势头正旺的时候,炒作纸白银,赚取了48%的收益率。在市场一片看涨的消息面和可喜的收益率激励下,他一直保持了一个较高的仓位。然而让他十分痛心的是:今年5月初,白银突然狂泄,他没有去认真探究白银急跌的外部因素,而是认为机会到了,过早过急地抢反弹,分别以9.88、9.38、9.18、8.98的价位共买入了20000克纸白银,结果白银迄今仍没有回到原来的价位。他的账面浮亏达到近3万元。

  经历了这些年理财市场的大浪冲击,资金的被侵蚀掉,再看看父辈的在他眼里不算理财的家庭资产积累结果,刘先生几分懊丧、几分理性地悟出:其实,任何事物都自有其优劣,那种以偏概全、以自以为是的前卫理论否定别人坚守的理财行为的看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父母的做法,其实也遵循了理财市场的三大原理,有着最原始、最质朴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利用了复利原理。父母总是在银行存款上进行滚动投入,他们每次都是将前期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加上新的工资收入和其他结余,凑成整数,再存入银行,享受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复利。

  二是坚持了谨慎投资原则,父母担忧风险,不考虑别的理财产品,尽管未免保守了一些,但他们的做法是以保值为根本,以风险防范为大前提的,股市的深幅下挫、“基场”的一片哀声、白银的一夜狂跌、收藏品市场的赝品泛滥……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没有因此受伤,也没有因此影响到身心健康,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市场中,活得安宁和惬意。

  三是父辈的做法,其实也顺应了国家在不同时段的经济政策。在物价上涨、国家调高利息的时候,他们保持较高额度的存款;在通货紧缩,国家鼓励消费的时候,他们将部分存款支取出来购买大宗消费品。既以普通老百姓的作为,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受了益。

  经过了这番思考,刘先生表示:今后要在健全个人理财的风险防控和风险补偿机制上动脑筋,注重产品配置;同时,要磨练个性,增强理财耐心,坚持长期投资。运用慧心+耐心,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走出“你越理财,财越不理你”的怪圈。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