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酒店涉黄视频: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47:59
                     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999年初,浙江省金华市开全国先河,打破政府事权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行政体制,将46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行政服务大厅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体现了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公共服务理念。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08年,全国已建立各类综合型行政服务中心5000多家。目前各地都把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着力点,作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现就如何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服务型法治政府中建设的作用,谈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一、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取得的成效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行政服务机构的建立,都是以行政许可为核心,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长期以来,政府管理的越位、缺位、错位并存,在行政管理方式上重管理、轻服务,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机构配置与权力分配不科学、不合理;行政管理的体制带有较明显的趋利特征,权与责脱节,权与利挂钩,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使这些多年来难以破解的问题,开始得到有效解决。行政服务中心以全新的服务型法治政府理念挑战审批管制型传统管理模式,按照“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削减行政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监督,为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试验场”。2、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服务型法治政府必须是依法高效的政府。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对审批流程的再造,对审批项目的组织协调,最大限度的简化办事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我区行政服务中心自2006年7月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近8万多件,从初始月办件量1000余件提高到现在月办件量3000余件,提前办结率达到了60%以上。过去办理一个企业注册登记,从申报到最后拿到刻制好的企业公章,要涉及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验资、刻章公司等多个单位的多道环节,进驻中心后通过集中办理,审批时间比过去缩短50%。 3、强化行政权力监督。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逐步完善了权力阳光运行机制。通过设置触摸式电脑显示屏、电子屏幕、印制一次性告知单等形式,将投资者关注的审批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全部公开;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采用联系会议、走访和通报等方式,向窗口所属部门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力促使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杜绝 “吃拿卡要”、人情审批、关系办证等现象的发生。行政服务中心有效地把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并切实落到了实处。4、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基层企业是否方便、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行政服务中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围绕这个中心,中心实行严格的限时办理制,出台许多便民措施,倡导文明礼仪服务,改变了过去“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作风,形成了勤政为民、热情服务、共谋发展的良好风气,极大地改善了政府的形象,拉近了政府和群众的距离。二、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行政服务中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效是引人瞩目的,但其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阻碍中心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清晰地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地位不明确。行政服务中心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群众有需要,企业有依赖,政府有寄托。然而,多数行政服务中心却没有编制,有的将其定为政府派出机构,有的将其定为政府综合协调部门下的直属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是临时机构,职能比较模糊,生存能力也较为脆弱,中心承担任务的重要性与其身份的脆弱性形成落差。由于中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体制上存在着先天缺陷,直接影响着中心的管理与效率,同时也使中心在遇有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案件时法律地位不明确。2、行政资源难整合。多个部门集中到一个场所办公,往往仅仅是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不是审批权限、审批内容的有机结合。一些审批部门没有向中心的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审批事项不能在一个场所内全部办结,还需要拿回原部门审批,使设置窗口成了多余的一个环节,造成“中转站现象”;需要现场勘验调查的审批项目,各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递申请,专人负责勘验调查,行政衔接过程的增加促使行政机关分工进一步细化,加大行政成本。中心按部门设置办事窗口,各自作业,部门之间业务量不对称,有的办事窗口“忙死”,有的却“闲死”,我区行政服务中心这种现象也比较明显,有的部门月办件量1000多件,有的部门只有几件。3、中心功能不完备。从各地实践来看,出发点都是要将其打造成集许可、审批、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行政平台。然而,由于各地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致使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千差万别,有的侧重招商引资,有的侧重办证发照,有的侧重一般性便民服务,用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行政服务中心在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离老百姓“进一个门办所有事”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4、人员管理难度大。目前,各部门派驻人员与中心管理机构的关系是松散型的,人们戏称中心为“联合国”。派驻人员行政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在部门,受部门指派履行所属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党团组织关系在中心,日常工作纪律和行政管理由中心负责。各部门对人员的管理要求又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人员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同时大多数中心都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得窗口工作人员自由空间极少,窗口人员远离单位也担心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愿到中心窗口上班,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对中心缺乏“归属感”。  三、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在这场深刻变革中,行政服务中心应不断改革创新,务实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强化机构设置。行政服务中心承担着推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树立政府形象、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任。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保障行政服务中心职权的有效归位,圆满完成其基本职能。对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设置、机构性质、管理模式、人员编制要进行明确,赋予中心一定的权力,使中心在组织、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以推进服务型法治政府的建设。2、拓展中心功能。坚持“利企便民”的原则,集中部分非行政许可事项,逐步把一些与行政许可事项相关联的非行政许可事项以及便民服务项目纳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使服务对象由单一的投资商扩大到社会公众。如可以将政府采购、独身子女证、政府文件查询、身份证、户口迁移、水、电、气、收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性服务项目引进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社会服务综合平台为百姓服务。对区域内各部门专业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统一规划、科学设置,尽快形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信息平台”的政府行政服务体系。针对月办件量较少的审批事项,积极探索“集中事项、综合代理、协调配合”的模式,设置综合窗口,以委托接件受理和送达结果的方式,实行行政许可,节约行政成本。3、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优势,对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积极探索“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方式,建立各进驻部门协作办理机制,简化办事环节;对许可办证过程中推出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延时默许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假日预约登记服务制度不断完善,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的行政许可事项,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和全程跟踪代理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与审批流程关联度大、配套性强的中介服务机构引入中心,拓展服务面、延伸服务链。4、推行电子政务。加大投入,统筹规划,集中开发,分步建设,逐步实现中心管理机构与窗口之间、窗口与窗口之间、窗口与本部门之间的计算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完善网上公告、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理、网上投诉和网上监管功能,加强行政许可办证的网上服务平台、网上监督平台和网上管理平台建设,构建信息网络化行政许可服务体系。5、加强队伍建设。中心工作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从事不同的岗位,行使不同的职责,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至关重要。要把窗口工作人员的党团关系、日常考核、评先评优全部纳入中心,机关优秀等次名额,由区组织人事部门按一定比例核定分配给中心。同时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性管理有机结合,既要有一整套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又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体现亲和力,做到情理兼融,增强中心的凝聚力。6、健全监督体系。建立和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确保行政服务中心依法高效运行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通过日常检查、重点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大厅各窗口的行政审批行为实施全程跟踪督查;每月对各窗口单位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月办件量及工作人员考勤等具体情况进行通报,使各部门领导及时掌握窗口动态,有针对性地对窗口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形成中心与部门的良性互动;其次是完善社会监督机制,聘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机关、基层群众组成的社会监督员对进驻部门进行明察暗访和综合测评;纪委监察系统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效能监督投诉中心,直接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使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及服务行为置于政府监察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多重监督之下,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