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泛印精品酒店:高手炒股心得,值得品味一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43:55
我认为许多人失败的原因不在看错行情, 看错行情是交易的一部份,没有人可以避免看错,因为他不是神
许多老手进出了老半天,交易了五六年,报酬率还是负的 因为他仍停留在猜行情阶段,最大亏损与最大利润不成比例 只要简单问一个人他交易中每笔最大利润是多少,每笔最大亏损是多少,就知道他是赢家还是输家  基于以上所说的, 研究盘势,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找寻交易机会 永远将潜在利润与风险做为最大考量,不要对中间的小亏损斤斤计较,整个交易系统才是你要放最多心思的地方 当我还算是只菜鸟时,
我将所有的心思花在猜行情上 当然,猜的功力会随着时间累积着经验越来越准 我还记得我操作的第一档股票 这档股票我赔了3根跌停出场 它当时是在连跌数根跌停之后,暴量打开,隔天拉上平盘之上
我去追价,因为我认为暴量打开是有主力介入,故它大量吸收跌停的筹码,后面会有行情 我一买进,当天尾盘就杀到跌停 当天晚上,我反复思索,决定隔天如果再跌,我就要卖掉它 因为我怕它会再开始一路跌停 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停损这回事,我是被吓到而想卖掉它的 隔天一开盘就跌停,我想卖也卖不掉,我快疯了,一直到收盘前,单子还是没成交 再隔日,我在未开盘前早早就挂卖单,开盘仍是跌停,我的单子成交了,我松了一口气,我只赔了3根跌停 但接下来的事更让我讶异与生气 我卖在当天最低点,盘中拉上红盘,尾盘收涨停,隔天又拉到接近我的成本区 我白白赔了3根跌停 这笔交易影响我非常大, 这算是我决定在猜行情上用功的一个很大的动力 很好玩的一件事,当时我父亲跟我买在同一天, 但他的成本比我低,他买在跌停价 我卖在最低点,他却撑到后来拉上来时才卖掉, 我赔了3根跌停,他还小赚!! 天啊,我果然是个大外行...
在赢家的操作绩效表里,只有一种模式大赚小赔 只要能保持大赚小赔,多笔进出下,机率会带领你迈向成功之路 否则,都是输家  一个技术分析已达某种境界的人,仍然会因一次意外而翻船 因为它的绩效表是,很多次赚,一次超级大赔,赔光一切 这无关技术分析功力的高低,而是资金控管出了大问题 从朋友间谈话中, 大部份的内容,仍然不脱行情的涨跌, 事实上,我不太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也常看错行情,但是对于我来说 控制住每笔损失再尽量提升每笔获利的金额才是我在乎的 我们都知道Soros曾经被港府修理,报章媒体说是{惨赔},但我敢说,那笔赔掉的金额占不到它基金净值的几个%
人性一直都是这样 当我过去在操作上不顺手时,我都会激起奋发向上的斗志 我希望将自己功力再提升,才能摆脱输家 大部份的人以为,交易赢家都是技术分析的高手 过了数年无数的交易后,我才发现,我错了 这样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 我进出的依据越来越简单,技术分析过去学了一大堆,现在只要判断出压力、支撑就可以进出了 无意批评失败者,只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自省的机会 感谢那些成功者,让想成功的人们可以跟随着脚步,不致于迷路而不自知 一位前辈告诉我,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间 一个意念就注定你的结果,如今,我深深感受, 且希望你也能体会 "用失败的部份,来证明你的成功,而不该用上次的多头走势来证明你的优秀" 这句话,我永记在心,因为,我是这样走过来的, 也希望所有人能体会这句话
心理面的问题,要突破很不容易 这点必须知道自己的胜算在哪,才会有信心 之前被小轧,所以下次出手会犹豫,这是很正常的自然反应 交易中最大的情绪反应问题,就是忧虑 因为过于害怕亏损、因为没有进场、因为.... 当要建立部位的那一剎那间,常常会有许多莫名其妙、诡异的想法涌出,突然想起前几天某笔的亏损,或者一个你平时都不会想到的念头,会不会一买进就发生地震? 忧虑每个人都会,但是你必须靠自己学习克服这些 成功的操作模式一建立后,接下来就是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就象江恩,虽然在他的眼里时间第一重要,但是依然有许多其他的工具辅助判断行情的方向……然后决定取舍……
自然,在对一个行情尽可能做出研判的前提下,再依靠时间的转折点,此时,“对价格和指数点位的研判”是相对简单,而且重要性略微降低了,但我依然不认为“对价格和指数点位的研判是多余的”……所以,我想江恩提出角度线等方法,并且在其著名的21条规则里明确提出“保护性止损”的概念和方法是大有用意的……
应该再补充一点:
只有对行情趋势做出了判断,才能对时间转折点的预测赋予以对我们的交易行为有意义的内涵,毕竟我们最终是要靠对行情的判断而不是时间的转折来实现获利的!
如果没有对行情做出判断,如何能做出买卖的决策?要知道那个所谓的时间转折点不过是实现这个决策的一个可能的最佳的时机,如此而已

事实上,在我的交易体系里,我认为方法对于能否从市场获利的重要性仅仅占10%,其余30%是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的完整方案,那么还有60%是什么?———纪律,就两字,我认为占了60%。计划再好,没有执行的保障则等同一张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