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浪行情: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25:40

导致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及防制对策

 来源:齐鲁牧业报  作者:高洪勇  2011-10-24

导读: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继发感染增多、混合感染增加、呼吸道疾病、疫苗免疫接种反应剧烈和药费增加等。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因素众多,包括疾病、药物、真菌毒素、应急、营养等等,其中由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和最具危险性。

1.传染性因素

传染病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原因

1.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养鸡生产中,IBDV超强毒与温和毒并存、临床型与亚临床型同时发生、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免疫抑制并存。强度感染鸡表现急性发病和死亡,慢性感染鸡主要表现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不佳,对多种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降低或不答应,增加对其他多种病源微生物的易感性,易患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支原体感染、球虫病等其他疾病,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继发性细菌感染显著增加;包涵体肝炎、坏疽性皮炎等与IBD相关的疾病增加。

1.2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引起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表现内脏、皮肤等部位的肿瘤。MD的非肿瘤性病变包括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溶细胞感染和严重萎缩,以及骨髓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变形病变。MDV首先引起B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并由此导致T淋巴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淋巴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减弱,最终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近年来,由于MDV的毒力明显增强,养殖环节中普遍存在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vv+MDV)毒株,尤其是vv+MDV的出现,使传统的HVT疫苗保护率降低,并且使CVI988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大打折扣,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尤其引起的免疫抑制也使鸡群对其他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易感性增加,给马力克氏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1.3鸡贫血病毒  CAV引起鸡传染性贫血(CIA),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细胞组织萎缩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雏鸡表现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肾脏、胰腺、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以及许多其他组织内淋巴样细胞严重缺失和萎缩,脾脏还可见网状细胞增生。感染鸡由于免疫器官受损、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增值反应减弱、抗体生成水平降低以及细胞因子调节功能障碍,最终出现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继发感染或双(或多)重感染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所致的网状内皮增生病(RE)多发于鸡胚或雏鸡感染,可引起感染鸡的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法氏囊淋巴瘤和胸腺、心、肝、脾脏淋巴瘤),以及明显的免疫抑制。REV所造成的商品疫苗污染以及因其感染所导致的鸡群抗感染、抗肿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感染鸡对MD、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鸡痘、球虫病、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易感性增加等等,已越来越受到家禽业的重视。

1.5禽白血病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ALV)可引起家禽的白血病/肉瘤群。禽的淋巴白血病(LL)对家禽的免疫抑制包括淋巴样器官的萎缩和再生障碍,抗体应答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以及细胞因子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抑制。此外,禽白血病J亚群(ALV-J)可以从5周龄起引起鸡的肿瘤病变和死亡,鸡感染ALV-J可见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

1.6呼肠孤病毒  REOV感染可以引起鸡的生长受阻、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水、肠炎、肝炎、法氏囊和胸腺萎缩、骨质疏松,以及呼吸道综合征。雏鸡早期感染REOV,常常引起马立克氏病等的免疫失败。

2.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病源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控制。家禽品种繁多,对病原因子的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家禽,对同一疫苗或病原因子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家禽甚至对病原具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3.营养因素

抗原进入抗体,产生不同水平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它们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均会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的数量,从而导致免疫反应滞后或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免疫反应也会受到抑制。

4.中毒因素

4.1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因素,在高温和阴雨连绵季节,谷物饲料中的霉菌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菌素、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即使是在允许范围内的较低含量,这些毒素也导致鸡淋巴细胞溶解,从而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

4.2重金属  许多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例如镉、铅、汞、砷等,都可是淋巴细胞溶解,引起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影响特异性抗体的生成,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增加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

5药物因素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作用,有些抗病毒的药物也具有使家禽白细胞减少和可逆性贫血的副作用。卡那霉素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新霉素对家禽ILT疫苗、土霉素对ND活疫苗、四环素对巴氏杆菌疫苗免疫接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免疫方面的因素

6.1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内,家禽体内主动免疫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抗原过多,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即出现“免疫麻痹”的现象。有些养鸡场超剂量、多次密集免疫,引起家禽机体的免疫麻痹,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反而导致免疫失败和传染病爆发,造成严重损失。

6.2免疫缺陷  家禽因遗传、疾病、营养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器官受损,或脾脏、法氏囊或胸腺等免疫器官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先天不足,从而使其淋巴细胞的功能受到破坏,T或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缺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进而造成免疫抑制。

6.3其他  由于家禽普遍进行疫苗接种,家禽出壳后都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该母源抗体除对幼龄家禽起被动免疫保护的作用外,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不同程度干扰弱毒疫苗接种和抑制主动免疫抗体产生的作用。

7 应激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断喙、接种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