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俊杰个人档案:转:古瓷鉴定口诀大全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5:08

转:古瓷鉴定口诀大全4

(2010-04-13 23:55:56)转载 标签:

杂谈

哥窑

在考古界和瓷器的专家目前多数认为南宋时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建窑,兄建的窑为哥窑,弟建的窑为龙泉窑。 

哥窑紫口铁足、器形多仿青铜器,造型古朴典雅,有尊、瓶、簋、炉、洗等。以供器为多,哥窑是宋五大名窑之一,专家学者对北宋哥窑认为这种类型的瓷最早源于河南省,而南宋官窑在浙江、乌龟山。《宋元瓷器真伪鉴别与价值评估》一书中说:迄今未找到确切的窑址。哥窑瓷器和官窑有些相似。如:都开片,都是金丝铁线,都是支钉和垫砂两种烧法,以支钉为主,都是紫口铁足,都是古朴典雅。南宋产品都是浙江乌龟山一带烧造。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如:哥窑看起来有出汗感觉、哥窑器口比官窑厚。 

官、哥两窑在鉴别上是可以区别的。这要认真、细心是可以鉴别的。如:官窑看起来上扬,而哥窑不是这样,哥窑厚重,官窑口薄等。这些都是区别的依据。这要反复的认识实践才可以练出眼力,感性经验是需要长期实践的。 

 

58.官哥瓷区分 

官哥区分型和釉,也看器口和厚重。 

紫口铁足官哥有,官窑口薄釉竖用。 

器形古朴口上扬,胎薄是官确坚重。 

哥窑出汗线左旋,胎体不薄确厚重。 

器口釉凸有水渍,官窑釉亮哥出汗。 

官哥区别要慎重。 

注解 

对官窑哥窑要抓住几个主要的区别点。官窑的器形多数是由青铜器发展来的,哥窑不是单从釉上也可看出,但哥官窑两窑的瓷器都出现紫口、铁足,也都开片,都是灰胎,这是共性,但有几个重要的不同点: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59.哥窑 

哥窑窑址没发现,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60.哥窑看泡线型口 

小泡密乱不太均,大泡均称浅层守。 

哥窑水渍支钉有,水渍顺着口沿走。 

细碎纹片鱼籽纹,紫口铁足汗光瞅。 

口釉外沿有凸感,胎釉厚重超过汝。 

哥窑釉厚胎灰色,灰胎施釉粉红有。 

还要观察线走向,假的釉子过于厚。 

区别需要多过手,铁线多向左旋走。 

大线多黑上下行,小线横行短小走。 开片大小粗细清,内反线迹小钉钮。 

大线小线分两色,各条都对别离手。 

哥窑小件比较多,杯盘洗瓶确都有。 

小泡零乱不太均,大泡均匀浅层守。 

注解 

哥窑的器件口上大多数有水渍,水渍顺着口沿走,存在着显白色的水渍。(水渍:即口沿在高温下釉熔化的流淌痕迹。)有细碎纹片、紫口铁足,有皮肤出汗一样表层的釉光,这是最明显的,口沿外釉有凸感,支钉烧造,器件厚和重都超过汝窑,胎显香灰色,多数铁线由上而下显现出向左旋的裂痕,痕迹小的线多横行的是,短的小线,断线不长。有支钉是隐现的印迹,有支钉的件不一定是铁足。而垫圈的出铁足的多、哥窑是裹足,但是裹圈足立圈(即:足壁)不裹圈底的也有。而汝窑大多数一直裹到足底,大线左旋和窑车旋转方向及火走方向、胎、釉裂等因素有关,通过大小线、器件的器口也可区别官哥窑的器件。 

 

61.哥窑观泡 

哥窑气泡像官窑,区别层上把泡瞧。 

泡大层浅变化小,均匀不深认哥窑。 

注解 

哥窑的釉泡像官窑,不同点是大泡层浅变化小,均匀。 

62.哥窑简句 

哥窑像官但层上,小泡均匀少变样。 

注解 

同上篇。 

63.官哥互比 

竖官横哥看水渍,官大哥小来观器。 

薄胎厚釉是官窑,相比双薄哥窑毕。 

玉质滑润是官窑,薄釉出汗哥窑遇。 

官线短毛不横穿,金线根粗尖确细。 

注解 

官窑的口上水渍竖着淌,哥窑水渍横向走,胎釉厚是官窑,特别是口上扬而薄,而哥窑胎厚釉厚,口厚不上扬,玉质滑润是官窑的特别之处,釉相比哥窑比官薄,但哥釉显出汗,官窑金线几乎不穿竖线,金线短,根粗稍细像牛毛纹。

 

钧窑瓷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以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27.钧窑 

胎骨坚如铁,铜红釉器也。 

叩之出铁声,紫褐浅灰结。 

二次烧为绝,蓝青白如雪。 

变化万色云,曲流为特写。 

釉淌补裂纹,蚯蚓曲爬也。 

玛瑙掺釉中,万花的世界。 

注解 

钓窑几个朝代都烧,要找宋代的就要注意鉴别,看宋代的各种特点,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釉流淌有旋涡,有蚯蚓走泥纹,窑变万千像万花筒,釉中含铜。 

28.钧瓷几个朝代的不同 

钧瓷宋元明清烧,代代不同各有招。 

宋钧胎釉为最好,元差清细神韵孬。 

元钧胎粗又含砂,清钧细制胎又糙。 

注解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29.宋钧 

钧窑常常带斑红,高温釉中含有。 

红斑蓝釉有过渡,蚯蚓走泥纹路行。 

蟹甲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注解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30.宋元钧瓷鉴 

宋钧釉活到圈足,元钧釉呆不到足。 

宋器简单少雕琢,红斑过渡蟹青熟。 

蚯蚓走泥兔毫在,瓷胎色釉鉴自如。 

宋钧窑釉活,釉到足圈、元钧釉呆板露足多。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纹明显。有的是兔毫纹,红斑有过渡边沿,有蟹甲绿,釉好胎如泥为宋。足粗走泥纹不活为元。 

31.钧瓷五色 

玫瑰红色海裳红,天青粉青月白青。 

窑变出色十几层,各色釉亮白不明。 

注解 

配釉采用铜磷铁锡等多种元素,分别配制,分层挂釉,使釉层结构复杂多变。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32.钧瓷辨认 

官钧民钧历代钧,断代分钧怎么分。 

官钧稳重多下坠,质坚胎硬扣铁音。 

多次施釉显肥腻,流淌曲线扶感亲。 

蚯蚓走泥有动感,紫红窑变飘渺真。 

民钧金钧和元钧,数字大小把器分。 

蟹甲绿斑护胎釉,胎质粗糙釉不均。 

走泥呆板釉不活,看足釉胎把代分。 

金钧胎粗色发黄,足釉半截是元钧。 

堆贴镂划重又大,釉淌面粗元代钧。 

元后各代仿钧胜,胎粗釉呆器失真。 

注解 

钧窑代代没停过一直有烧造,也分官钧、民钧。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 

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 

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 

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 

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33.均瓷观泡 

均窑铜红大泡出,泡在水流旋涡突。 

温润色浅光环围,窑变天蓝泡更疏。 

釉色流动不如红,天青泡多密不疏。 

大小都见不分层,月白釉中泡不出。 

红斑器物泡很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均窑观泡铜红釉是大泡,泡像在漩涡中。温润色浅,有光环围着泡。天蓝釉泡更稀,但釉的流动状态不如红釉,天青泡多密,釉没什么流动感,大小泡都有,几乎在一个平面上,不分上下层。月白釉中泡很少几乎不出泡,红斑器物泡很稀散,蚯蚓走泥纹都是小泡。 

 

34.钧瓷观泡釉简句 

铜红泡大旋涡出,色浅温润环中孤。 

变蓝动感不如红,天青泡多大小突。 

月白无泡红斑稀,蚯蚓走泥均小珠。 

注解 

参见33.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