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兰花草新浪博客:網絡一體戰役布勢的構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6:37

網絡一體戰役布勢的構建

2011年7月30日 09:00:21 國防報 

  作為戰役力量存在的基本形式,戰役布勢是以分合之形用兵、以奇正之變謀勢,順利達成戰役企圖的關鍵環節。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戰役,作戰體系、制勝機理、實施方法均已發生重大變化,系統集成度更高,行動關聯性更強,效能耦合度更深,迫切需要構建網絡一體的戰役布勢,為新型作戰能力的生成創造條件。

  將廣域分佈的多元力量集成為完整體系

  網絡一體的戰役布勢,就是以綜合電子信息系統為紐帶和支撐,遵循組織結構的網絡化邏輯,將廣域分佈的多元參戰力量構建為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實現作戰信息交互、功能耦合、能力聚焦的一種戰役布勢形態。其基本特徵是:

  信息融合結“陣”。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戰役,作戰力量在空間上高度離散,僅用空間的幾何邏輯難以形成實質的組合。網絡一體的戰役布勢能夠充分利用信息的融合作用,把廣域分佈的戰役力量聯結為高度集成的作戰體系,實現作戰行動在信息主導下的異地同步。

  系統博弈謀“勢”。網絡一體戰役布勢著眼于形成多維空間、多元力量的系統優勢。這種系統優勢,既包括技術優勢,也包括戰術優勢;既包括傳統優勢,也包括非對稱優勢;既包括兵力火力優勢,也包括信息優勢;既包括力量優勢,也包括態勢優勢,是多對奇正對比優勢綜合作用而形成的系統博弈。

  時空一體釋“能”。信息時代,遠程精確打擊力量、高機動性的作戰平台成為戰役火力主體,採用網絡一體的戰役布勢,這些作戰力量可以高度離散配置、快速靈活集中,僅通過協調打擊時間、程序、方式等事項,就能實現不同空間的行動銜接與效能聚合。

  體系集成聚“力”。通過網絡一體戰役布勢的聯結和聚合作用,各作戰單元、各作戰要素之間能夠共享情報信息,能夠實施多空間、多手段的精確打擊和一體化攻擊,作戰體系的整體威力不再是各種力量的簡單相加,而是多元力量通過信息集成後的系統涌現,其效果也更多地體現在結構癱瘓、系統崩潰、體系瓦解等方面。

  構建符合實戰要求的網絡一體戰役布勢

  構建網絡一體的戰役布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系統論的基本原理,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提綱挈領,才能構建起符合實戰要求的戰役布勢。

  確定目標導向的任務區分。如果説機械化時代以前的戰爭重在攻城略地、實體摧毀、力量殺傷,那麼信息化戰爭則重在打目標、毀關節、癱結構。適應這一變化,任務區分應由以往的“劃分區域”為主,變為“目標分配”為主。這種方法通常是首先分析潛在的戰略重心、組成戰略重心的戰役系統(戰役重心),確定構成每個系統的單個目標群(戰術重心),而後根據各類作戰實體的性質、位置和狀態分派任務。在海灣戰爭中,美軍採用目標區分法,把空中作戰目的區分為5項任務,細化成12個目標群,聯合部隊空中部隊司令利用“總攻擊計劃”和提供實施細節的“空中任務指令”分派和下達任務,從打擊效果來看,這種做法非常成功。以“目標”為中心區分任務並不意味著任務區分必須精細到每一個細節,美軍“效果任務分配命令”認為,“多數時候只指明希望達到哪些預期效果,實施的具體細節由最善於判斷採取哪些適當行動的軍種或下屬單位確定”,在必要時才“會指出各軍種必須採取的行動”。因此,以“目標”為中心區分任務,必須把完成任務的精確性要求與作戰行動的靈活性發揮結合起來,實現目的與手段的有機統一。

  確定基於體系的作戰編組。機械化時代以前,軍隊一般都是以建制單位作戰,平時編制和作戰編組基本一致,但是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和軍兵種的分化,作戰行動越來越具有合成的性質,平時的編制不管怎樣完善和多樣化,都無法適應多種作戰行動的需要。因此,在平時編制的基礎上必須進行作戰編組。考察各國軍隊作戰編組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以建制單位為主並輔以配屬、支援;另一種是將數個建制單位臨時組合為作戰實體。在信息化條件下,編組的基本方法也不會超越這兩種模式。但是由於信息網絡的應用,作戰編組的技術基礎發生了質的變化,那麼,編組方法的內涵也必然隨之發生質變。必須充分發揮信息的主導作用,把體系的整體性作為基本遵循,既要充分發揮力量整合的功能倍增效應,又要保持各類作戰子系統的相對完整和獨立,因此,應在兩種基本編組模式的基礎上,附加以虛擬編組,即在相關作戰實體或要素之間建立網絡聯結,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群組,儘管這些單位可能沒有隸屬關係,但是用戶可根據權限進行網上交流、信息收發和行動協調,是實體編組的一個補充。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建制完整性,又便於各種作戰要素橫向交互,提高作戰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體系作戰的最優化。

  確定網絡動態的力量配置。力量配置是由戰場條件、裝備性能和任務性質所決定的。武器裝備打擊距離、機動能力和殺傷範圍的擴大,客觀上決定了力量配置向廣域延伸,克服配置離散化與聯結一體化的矛盾。因此,首先,要發揮信息網絡的融合功能,儘量把各級指揮中心(所)設置在網絡資源豐富的地域,並把兵力、火力與電磁力量合理搭配,構成相互掩護、策應和支持的互動關係。其次,要發揮戰場交通網絡的輸送功能,確保各作戰集團(集群)的配置和展開地域有足夠的道路(水路)可供利用,並留有迂迴等行動路徑。再次,要發揮基地網絡的承載功能,整體籌劃機場、港口、導彈陣地體系、綜合保障基地等力量配置,形成功能完備、打防結合的一體化力量佈局。另外,要改變以往“先擺後打”的配置模式,注重動中部署、布打結合,以靈活的調動、收放、分合,始終主導戰場態勢發展。總之,通過網絡化的合理配置和動態化的佈局調整,最終産生力量的聯動效應、與戰場條件的匹配效應以及與作戰對手的非對稱效應,為戰役行動的實施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