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入美术圈子: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大秀网络语言究是为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1:32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上大秀网络语言究是为何?2011-07-05 18:55

 

       去年,一则华中科大“根叔”在毕业典礼上大盘网络语言的报道,可谓得了高校毕业活动的头彩,引得各方纷纷关注,进而网评如潮。

       尽管有相当一批“网民”对“根叔”津津乐道,崇拜有加,热烈追捧,但也不乏一些理性的人们,在深深思索:“根叔”的讲话究竟讲了什么?究竟带来了什么?为何让人如此着迷?设想,在此报道前,有几人知道“根叔”何许人也(有理由相信,华中科大的人一定也应该知道)?有几人知道李院士、李校长究竟专长于何学科?时至今日,一年过去,除了知道“根叔”的网络语言,还有谁弄清楚了,李培根就是“根叔”,李校长提出了什么教育思想?在什么领域建树独特?

“根叔”现象,之所以受到一些“大学生”追捧,是因为“根叔”的网语贴近了他们的“网络”生活,如果“根叔”引经据典,这些不怎么“读书”的“网络大学生”可能听不懂,或者认为这是说教而反感;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网络流行的大趋势下,“根叔”以耄耄之年却能与时俱时,主动迎合大学生的趣味,至于这些趣味高低、好坏,也是管他不得了!本人窃以为,如果原因是前者,真是当代大学生的悲哀;如果是后者,就是“根叔”的悲哀;如果兼而有之,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一堂堂大学校长,不以其教育思想而闻名,不以其精深专业而著称,却因为用了流利的“网络”语言而引人关注,实在是中国大学的莫大悲哀。试想,以李院之风范,以李校长之声望,却以如此方式哗众取宠,其行为比之甘露露一裸求出名,又有何区别?

然而,时间过去一年,不说也就罢了。不曾想,北大的“凤哥”、清华的“秉哥”,乃至竟然也学习“根叔”狂飙网络语,何也?实令人揪心!

信息时代,非网络不能生活,非网络不得传承,网络的确离我们很近;然而在“浅文化”、“快餐文化”、“俗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充斥生活之时,追网成了一些人的时髦,也造就了浮躁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状态。这些大学校长,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守不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校园净土,就干脆钻进网吧,在大众网民中随波逐流,实在是民族之大不幸!

作为一个曾经的大学生,而且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的小民,本人对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印象非常深刻!

开学典礼上,很多学生带着大学的新奇感来到学校,听第一场大学的集体课程,绝大多数学生是非常认真在听的(据说现在一些学校因为新生太多,只能按系搞开学典礼,很多学生对典礼上也不太认真),因此,这节课作为大学生活的启蒙,十分重要!

而毕业典礼,很多人以为,说点好听的,让毕业生开开心心地离校,就万事大吉,以至出现了现在的“追网”现象,忽视了校长在毕业典礼讲话的教育功能,于是校长都愿意在典礼上收获掌声,而不注重内涵,触及灵魂,给大学生一个临行前的“洗礼”。

本人没有当过大学校长,但作为大学生,还是希望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应该有以下几个功能或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是展示人格魅力。要以精深的专业为背景,以高超的语言艺术为载体,充分展示校长本人的人格魅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树立典范;

二是传达积极思想。也许这是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但更强调讲话要有思想内涵,包括做人做事的思想、哲理等,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非沉湎于网络的认同和肯定,也不是抛弃理性的狂热。

三是树立学校形象。要对自己的学校有一个高度的认同,并将这种情绪传达给毕业生。

四是引人深思自省。要通过对学校主张的进一步宣示,给毕业生传达明确的信息:学校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反对什么、抛弃什么,以引起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总结和自省,为今后的人生提供精神食粮。

五是表达语重心长。校长的语重心长是让学生接受思想观点的前提,做到了,学生能感觉到,但收获的不一定是掌声,而是思考,但语重心长肯定不是“网络”语言,那象笑话。

六是真诚告诫祝福。这不用多解释。

如果按这个标准,不知道有几个校长的毕业典礼讲话真的能打动人!

另外,据我所知,一部分大学生在典礼上对谁讲话、讲什么当时并不在意,但事后却能经常想起,不断体会;这正象很多老师对要求严格的老师当时不理解,若干年后,才让学生不断回忆。

真诚的希望,大学校长们能把毕业典礼的讲话当作制酒,虽然当时味道不一定很对,但让学生越陈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