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怎么那么准:网络推手只是神话 网民才是最强大幕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55:10
在“贾君鹏”走火网络之后,北京一家网络推手公司迅速宣称对此事负责,这家公司宣称,是他们一手策划了贾君鹏这个虚构人物,并动用了800名“推手”,注册了20000个ID,成功将贾君鹏捧红,赚取了六位数报酬。可惜八月三日,真正的贾君鹏和贾君鹏的发帖者在南京被媒体发现,证明这一网络火爆事件,不过是一个中学生的妙手偶得之。

  但凡网络大事件发生,总有人说有幕后推手操纵。实际上,网民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操纵。网络事件和社会事件一样,并不是虚拟的表达,不可能被什么推手“制造”出来,而只能是网民自主选择的结果。

  芙蓉姐姐并非网络推手制造

  可以想见,如果“最牛钉子户”或者“虐猫事件”发生在今天,跳出来“认领”的网络推手公司也一样不会少。网络红人的代表芙蓉姐姐在今天已经被鼓吹为网络推手的惊世之作,实际上,芙蓉姐姐凭借其“清新脱俗”的形象和“优美激情”的舞姿,早在05年以前就已经是水木清华BBS的网上红人,05年3月中旬,随着一塌糊涂和水木清华两个BBS传言将不再对外开放,大量网民涌向北大清华的一些校内论坛围观,更进一步将芙蓉姐姐发掘了出来,一些所谓的网络推手只不过进行了后期包装而已。

  “推手”成功率并不高

  要细数真正彻底被“推手”们捧红的,天仙妹妹算一个例子,不错的外形加上少数民族身份,尤其是来自落后地区带来的遐想空间,天仙妹妹一度成为索爱手机的代言人,这是网络推手们达到的一个鲜有的高峰。

  但更多的“网络红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团队则大多自说自话,他们的知名度大多来自在天涯杂谈,猫扑等BBS上的强行推销,“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知道”,但是网友们根本记不住几天就冒出来一个的网络红人,因此他们无法具有经济价值。

  推销失败的案例也包括一心想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兰董”,网友疑其为当时方兴未艾的视频网站的炒作,为了吸引人们去她所在的网站观看视频,“兰董”成功的让大多数人“知道”了她,但继续“了解”的意愿基本为零,因此她也和无数的“红人”一起湮灭了。  网络“推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红人”模式难以为继

  “网络红人”的制造业在06年前后达致顶峰,但在其后迅速销声匿迹,唯一的理由是得不到经济回报。推手们的理想模式是,先投入人力将“红人”推红,然后从其得到的商业代言收入中分红,遗憾的是,点击是一回事,购买是另一回事,红人们的暴露照片动辄获得数万次点击,但没有企业愿意为之买单,企业不太愿意让一个争议人物为自己代言,能数得出来的成功者仅形象清纯的“天仙妹妹”而已。

  “点击率就是财富”,这个在互联网初生时代人尽皆知的概念显然并不现实,因为互联网上的推销和现实推销一样,具有形象推销和商业推销的区别。就商业推销而言,史玉柱令人生厌的“脑白金”广告是成功的,因为它只需要让更多人记住这款产品,但形象推销则不能只追求知名度,还要追求好评率,而这恰恰是网络推手们靠在BBS发帖做不到的。于是,与其推销代言人不如直接推销产品,网络推手的业务回到传统模式。

  “推手”转向,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2008年5月18日晚,在由多个部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赈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捐款1亿元。随后,《让王老吉从中国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的帖子就出现在论坛:“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封杀”王老吉的帖子发出后三小时,百度贴吧关于王老吉的发帖超过14万个。第二天,更多有关王老吉的帖子在QQ、MSN、手机短信以及各大论坛、门户网站中出现。细心的网友们发现,很多赞美加多宝(王老吉公司名称)和王老吉的跟帖的IP地址都是重复的。

  7月下旬,一位巨人网络的SHOWGIRL在CHINAJOY游戏展上被人强拍的视频在网上被争相传看,视频是强拍者放上网的,在被SHOWGIRL斥责后,他一句“拍一下又不会怀孕”的反驳也显得很有噱头。这段视频四天时间得到超过两百三十万的点击量,很快,一篇“镜头门强拍门事件女主角方芳怒诉”的文章以新闻的面貌出现,记者“采访”了这位SHOWGIRL,并提问,在游戏里什么样的玩家能得到你的好感?希望进入哪款网络游戏中生活?Showgirl则回答,希望有人在游戏里陪她一起玩,一起打怪,一起聊天,我希望成为巨人网络的游戏《万王3》的月神……玩家们迅速“鉴定”这一事件,从头至尾不过是巨人网络的炒作而已,并搬出巨人网络一直用“玩游戏可以认识美女”的暗示来诱惑玩家的“劣迹”。

  不规范广告是网络推手最后的机会

  网络推手们在各大论坛不断发帖、拍帖、回帖,口水横飞、马屁不断。其目的只有一个,制造舆论旋涡,为此事件推波助澜,吸引人们对某品牌的关注。

  不规范广告的特点之一,就是“伪装成不是广告”,例如百度将广告条目和搜索条目不加区分的摆放,就曾为人诟病,作为不规范广告的例子。而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部分必须有明确标识,软文在版头上都要标明广告版。而在互联网上,网络推手将自己的诉求伪装成新闻或者冒充网络民意,并无任何风险。但“推手”们自以为能操控网友、制造大事件,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引下,他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
 “推手”没落的原因:网友们没那么好操控

  “引导关注”是最不切实际的谎言

  认为几个人凭借几台电脑可以左右互联网上的“乌合之众”,往好听了说,是对话题引导能力的错误自负,往难听了说,是一种愚弄大众的不切实际的企图。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经济学家们关于人们是不是被广告诱导展开争论,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五花八门的资讯平台和广告推销,已经使人们找不到自己的真正所需,而购买大量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则认为,人们并不会在广告中迷惑自己的需要,左派经济学家们其实不可能比具体的消费者更明白自己的真实所需。

  一家网络推手公司的负责人亦承认,他们从推广网络红人的失败案例中学习到,推广必须与一家客观存在的社会关注点结合——例如神七火箭、地震、奥运会等等,他们发明了一个叫“网感”的名词,来形容对社会热点的敏感程度——这与传统营销策略同样并无二致,“引导关注”或者“制造需求”永远是广告业最美丽最不切实际的谎言。

  热点不是“推”出来的

  钉子户,正龙拍虎,黑砖窑,“打酱油”,“范跑跑”,七十码,这些事件无人策动,但都通过互联网,都变得全国瞩目。在汶川地震后,某视频公司结合地震热点,推出“嫁人就嫁范跑跑”的“抗震美女”,尽管还拉动一家传媒进行“报道”,但仍然无法引导公众产生兴趣。

  事实说明,热点无法被制造,只能被寻找,只能是网民、公众自主选择的结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作不良媒体“炒作”的结果,因为在不伪造事实的情况下,把人们不感兴趣的事情“炒作”成为热点是不可能的。同理,认为“热炒”华南虎是为了转移人们对“艳照门”的关注,或者“艳照门”出现是为了转移人们对华南虎的关注,也是一样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