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在线阅读:新闻宣传---------别再"假大空"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3:50

前些日子,淮河遇到特大洪水,一位著名主持人在关注淮河特别节目中激动地问一位记者:“我看到大坝(王家坝)周围有很多的围观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吗?”一时间,网上舆论大哗,批评这位主持人面对随时可能带来灭顶之灾,遭受无家可归的甚至可能牺牲生命的灾,居然问他们是不是有过年的心情?这样的发问大大伤害了灾民的心情,应该向灾民道歉。我还记得在此前不久,也是在报道某地特大洪灾时,一位电视记者在采访灾民的生活安排,吃得怎样、睡得怎样时,一位灾民十分满意地说:安排得太好了。午餐有青椒炒肉丝,有米饭和馒头,还有汤(大意)。我当时心里就犯疑:被洪水洗劫一空的灾民,过的日子、吃的饭,比没受灾时的日子,过的吃的还要好,还要满意,这真实吗?
当然,媒体上也有文章为这位主持人“开脱”,说这位主持人只是提问,是表示怀疑。那另当别论;可是不是,我坚信,这位主持人包括另一位记者用心也一点不坏。可以设想,他们恐怕是想着坚持正面宣传,团结、稳定、鼓劲为主是我们的宣传方针,报道灾民面临特大灾害,生活仍然像过年一样,吃饭还吃得这么美味,符合这一宣传方针,符合弘扬主旋律的要求。它将向广大受众传递一个信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广大灾民的受灾和灾后的生活情况,而且这种关心获得了灾民十分良好的反馈。这就可以有力地证明党群关系多么良好:我们的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广大人民是热爱我们党的,这样的宣传能说不好么?而从总体上说来,我们的党确实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惟一宗旨,而广大人民群众也确实从心底把我们的党看成是最亲的亲人。面临特大灾难,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子弟兵如何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灾害,把灾害带给人民得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程度,人民群众无限感激党、政府和军队的心情是完全真实的,有目共睹的。问题是在遭受特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怎么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反映灾民们的真实心情?灾后有一餐两餐政府安排的饭菜比较好,人们对此也并不怀疑。但灾民们心底深处想着的是灾后如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恢复灾前的日常生活这些大事。这些心事这些心情压得他们无论如何也难以产生像过年一样的欢乐心情。一餐午膳安排得比较好,但灾后也难免有一餐两餐跟不上,生活上遇到困境,这是十分正常、合理的,党和政府也将会帮灾民努力安排好生活,那么渲染灾民享用一顿较好午餐的满意心情,能反映灾民们的全部真实心情吗?
真理跨进一步就是谬误。用意不坏的宣传如果由于把损失度,言过其词,过度渲染,可能带来逆向的效果。网上舆论就此项报道的热爆,就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证明。而且还应该看到,这种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给我们的党的正面宣传可能帮了倒忙。人们将会认为这种报道是一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宣传”。人们不相信这种“宣传”,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并把这种逆反心理扩展到对其他正面宣传的认定上去,从而使我们的正面宣传蒙受不应有的声誉损害。不知道我们的主持人和记者同行是否想到这层道理,从而汲取到深刻的教训?
大凡好心办好事。我们绝大多数正面宣传都是真实的、适度的、站得住脚的,并且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已经是一条规律。现有的好心也未必办出好事来。上面讲到的只是两个例证。这类事在我们的版面、荧幕上并非鲜见。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要真正把握好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的关系。真正吃透党的意志是什么,并把它们准确地体现出来,不容易;真正谛听清楚人民群众心里想着什么,有什么心声同样准确地表达出来,也绝非易事。这里的关键是要真正深入到第一线去,摸准群众的脉搏,对群众心里嘀咕什么、琢磨什么,熟识得如数家珍。我们当年采访王顺友,近日采访林强的记者,他们跟着王顺友和林强的脚步,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境,到生活在深山的群众和麻风村中去,掌握王顺友、林强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们所热爱的山宅,群众又是怎样热爱着他们的等等。至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终于写出了感人可信的报道,使广大受众的心灵同他们一样真正受到震撼。这不是我们的正面宣传吗?这些正面宣传所产生的力量恐怕是难以估量的。到生活第一线去,把广大群众真正的心里话采访到手,写出真实可信的,经得起一切推敲,完完全全站得住脚的正面报道,这是值得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