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英雄人物:七绝——71.赏读《常福居士《养生书法心语》选刊(修改稿?博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1:53

七绝——71.赏读《常福居士《养生书法心语》选刊(修改稿 博文-3)》——另感

 

笔墨人生五月吞,

胸中点线九龙奔。

空灵境界心流韵,

漫赏华光出月门!

                                      

 

无病是第一利; 知足是第一富; 信赖是第一亲;解脱是第一乐,潇洒是第一法。

    十年前,我因药物过敏被送进了病房 ,每天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之时 ,我都会站在窗前,被那窗外的世界所吸引。看那上班一族的人们虽然辛苦 ,但至少能健康自由地生活着,想到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健康地走出这个门 ,顿时悟出"随缘而惜福" "无病而知足"的含义。因此人只有进了重病房,才知道什么叫 "平安是福" ;人只有经历过"利令智昏"的波折后,才会说出"知足是那么的富有。"……万事不执着,不强求,不存偏见,随缘放旷 ,解脱而养心矣。

 

闭门即是深山

     一个人如果心在红尘,性存色欲 ,即使"万壑千峰独闭门",但其心仍会在闹市而不能安宁。反之,如果是一个以清静为怀的人,就是身处闹市,犹如身处深山了.身居闹市,而心隐深山,此非为避世,是为澄心。心澄而后无欲,无欲而后虚无,虚无而后拒"物"。

     当然, 如今能做到拒""物"者,非有真学问者不能.因此,人只要不被"物"所诱惑,其心才不被外界所牵引,才能以最佳的心境投身其所钟情的事业。所谓心净性静,性静慧生,慧生开,悟开事成是也。

 

 

 

 

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


    人的一生中 ,真正知道"性命 "二字意义的大都已快到"气绝身亡"之时了 ,那可是为时已晚。纵观历史上的圣贤长寿、颐养心性者无不持戒定慧而虚其心 ,练精气神而保其身。因为身保则命永菁,心虚则性常明。素女曰:养生之道有三:曰气、曰精、曰神。此三者而已。然此三者以气化血,以血化精,以精养神。

《内经》亦认为气,精神是维持人体生活的三要素。古代讲究养生的圣贤们此三者称之为“三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气﹑精﹑神。

所以古代圣贤、大德、真人们能把天地人合而为一,把自己安处于天地自然正常环境之中,平常能依据天地自然、日月星辰的变化,顺从阴阳消长,适应四时变迁,掌握自然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养气蓄精,以安逸为要务,以愉快为满足,从而达到阴阳双调,性命双修,故存心才能养性,修身方能立命矣。

古人云:在天谓命 ,在人谓性,性无命不在,命无性不存。虽然命在天 ,但性却在人。故炼性而达命,修性而通运。

 

宝精爱气 ......--葛洪

    晋代道教大师葛洪在他的仙学名著--《抱朴子·内篇》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张广定的人 ,因逃乱在临行前将行走不便的四岁女儿放在村口的古冢里 ,然后放了几个月的粮、水及衣服即离去。到了和平时期已是三年之后广定还乡后欲收冢中所弃女骨,准备入殡埋之,不料女儿仍坐在古冢中,见到父母大喜,而其父母还以为是鬼不敢近她。后来问其从何得食,她说冢角有一物,常伸颈吞气不吃食物,我试着学它,结果真的不饿,而活到

现在。广定立即去找女儿所说的"一物",结果是一只大龟。

    故葛洪认为养生的关健是"宝精爱气",人若是损精伤气,会降低免疫能力,逐渐使生命枯萎,即使"祭祀鬼神亦难得保其长寿"。




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

由于独智,入自圣门

   

   随着社会阶层划分加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白手起家而成大业者会越来越少。唯得到什么样的"武器" ,才能在这样的社会以奇制胜;英雄独压万人,而靠近成功之门呢?心态端正、性情平和、处事得体、知过止观、恩怨分明等等。这是现代创业者、尤其是 " 寒门子弟 "在社会立足、搞好社会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在信息与智慧的时代里,要想使自己图强,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性格特长,订下自己的人生计划,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用“独智”来指导“劳动”,也正因为“独智”地“劳动”,财富才会涌流,目标才会实现,家庭才会兴旺,才能使自己进入“圣门”,而早日享受幸福人生。


吃亏二字,能终身行之,可以受用不尽,

凡人要占些小便宜,必至吃大亏,

能吃些小亏必有大便宜也。

    大多数人都曾听说过"吃亏是福"这四个字 ,但真正能理解并且能用在自己身上的 ,却为数不多。其实,如能真正用上了,也一定已得益非浅了。如你与人合作,前二次你都让利与人了, 以后他有好事肯定会主动找你。无丧无得。做成任何事,都离不开得与失,就看你如何去思量。能主动吃一些小亏的人 ,不但他以后少吃大亏,反而让人敬重而多一些机会。因此,能把握好得与失,功利自然便降临了……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贫贱时,累心少,宜学道;

富贵时,施予易,宜济人,若夫贫贱而存济人之心,富贵而坚学道之志,尤加人一等。


 

贫贱时,累心少,宜学道;

富贵时,施予易,宜济人,若夫贫贱而存济人之心,富贵而坚学道之志,尤加人一等。

                                                      --魏裔介《琼琚佩语》

 

 

  人在富贵的时候可以多帮助人,在尚未富贵的时候,也可以存有济人之心。那么,社会就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前年的地震,发生在四川,青海人民给予无私的帮助。今年青海玉树发生了灾祸,四川人民亦毫不犹豫地支援了青海人民。

  

  贫穷布施难,骄慢求学难,对境不动难,忍色离欲难。

 

  一个人在贫穷时,没有什么牵挂,宜勤奋学习、修练。到了富贵时,应该"得帮人处且帮人”,做到"盛时当作衰时做,上场应做下场行"。就是你今后遇到困难或不在"位"了,也同样会有受过你恩的人来"还愿"。但如果能在自己穷困时 ,还存帮人之心,到了富贵后,还有修练之志,那么你在今后把握得失的分寸时,要比常人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