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有虫族基地的小说: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与借鉴 2011.03.22. BZRXZ zhau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8:39
               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与借鉴                                                              2011.03.22.   BZRXZ   zhauntie

                                                            作者:张红霞  时间:2011-03-03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P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TD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DIV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LI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P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TD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DIV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LI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99134864875 { MARGIN-TOP: 12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12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2; FONT-FAMILY: 宋体 } 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姿。西方文化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中世纪在基督教文化的统治之下融进了阿拉伯文化。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宗教改革的进行,西方文化逐渐定型。随后经过科学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的洗礼,西方文化日趋成熟完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西方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大规模进入我国境内,对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逐渐成为我国文化多元化态势中的重要文化类型。今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借鉴其优秀成分,也要抵制其腐朽消极的因素。
   一、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在我国文化多元化态势中,外来文化是一支重要力量,它们蕴涵了许多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文化。毋容置疑,西方文化中蕴涵着许多优秀文化成果。从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来说,西方文化蕴涵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精神
  西方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因素。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是古希腊,那里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山脉、高原丛生,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充裕。而人要想生存,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尽可能多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财富。因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于人类就成为欧洲精神的主流。这种对自然界的探索、征服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诞生。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就注重对自然的探讨,注重深入事物的内部,探究本质的东西,尤其重视理论上的总结和思考。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后,科学更是开始发出灿烂的光辉,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威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与伦理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动。现代科学的出现是西方社会从传统走向文明的转折点。科学精神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而科学精神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二)民主精神
  民主精神在西方源远流长,不过起初是涓涓细流,只兴盛于古希腊雅典等城邦,且把妇女、奴隶排除在外。古罗马共和制也多少有些民主之风。后来,中世纪的一些新兴城市也曾多次试行之。但民主精神直至英国革命、法国革命以后才蔚然成风。许多专制帝王人头落地,民主思想深入人心。爱·麦·伯恩斯说:“在二十世纪初,似乎没有任何政治理想比民主的理想更为深入人心。在大多数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和社会主义者中间,民主的理想被奉为福音教义。”①二战后西方各国政体形式各异,但民主精神贯穿如一。民主作为潮流在当代已不可阻挡。发展到今天,已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理解社会政治问题的思维方式。自由、平等范畴在现代西方民主思想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统筹作用。实行和保护法律规定的基本人权,维护个人的财产权、人身权、言论和信仰自由权是民主政府的目的。这个思想在洛克、托克维尔和密尔的著作中一再出现。洛克的“主权在民”思想、卢梭的“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社会契约论”,都体现着西方文化中浓厚的民主思想。西方的民主观,曾经成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锐利武器。如今,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我国也已深入人心。
  (三)平等意识
  西方平等思想也历史悠久。在古希腊时期,平等意识已在人们的心灵中萌发。普罗泰戈拉是最早谈及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当时的智者派提出了“上帝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②的名言;柏拉图也在《理想国》中主张,妇女与男子的权利与机会平等。亚里士多德是明确提出平等思想的学者。他认为,平等基础之上的政体最稳定,公民应“都具有平等而同样的人格”③。经过中世纪的低谷,平等思想又迎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蓬勃发展。“天赋人权论” 是此时较为全面、系统的平等思想体系。它主张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霍布斯认为,“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④,每个人都应当承认他人与自己生而平等。孟德斯鸠也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欢乐,抱有同样的希望。伏尔泰从自然法角度主张,“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⑤。卢梭是平等权利最重要的辩护者,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⑥。他把不平等视为人类社会一切邪恶的根源。美国的托马斯·杰佛逊认为,“平等权是人类首要的天赋权利”⑦,并主张把人民平等权明确写入宪法。《独立宣言》就开宗明义地宣称,“人人生而平等”。托克维尔认为,“因为人人都将完全平等,所以人人也将完全自由;反过来说,因为人人都将完全自由,所以人人也将完全平等。”⑧皮埃尔·勒鲁提出了政治上的自由、博爱、平等。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则把平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霍布豪斯主张法律、机会面前人人平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也提出了“有利于最少受惠者”⑨的原则,试图将“机会均等”和“结果均等”统一协调起来。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人本主义思想
  西方文化中有浓厚的人本主义思想传统,人本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其基本特征就是在总结古希腊以来人类文化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把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现世主义的人生观结合起来,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维护人性,赞颂人的伟大,尊重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为宗旨的思想理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不是“自然物”,而是区别于植物、动物并高于它们的独特存在。人有智慧、语言和思维,有技艺和发明才能。人从自然中凸现出来。人不是上帝的奴仆,人生不是“赎罪”,而是获取幸福生活的过程。人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器的附庸。它还认为,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不受侵犯,人的个性不应受压抑。在社会结构中,个人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都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可以选择政府;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命价值,倡导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如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价值观,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西方人本主义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五)竞争精神
  西方文化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倾向。竞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是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宇宙的精华与万物的灵长,正是物竞天择的结果。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历经文艺复兴、产业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宗教为核心,追求个人自由、崇尚个人奋斗为特色的海洋型文化。起源于欧洲的资本主义,就是伴随着早期资本主义的海外扩张和资本掠夺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为基本的规律就是竞争规律,竞争、冒险、挑战、拼搏、超越等已经构成西方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陈独秀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一文中指出:“若西洋诸民族,好战健斗,根诸天性,成为风俗。自古宗教之战,政治之战,商业之战,欧罗巴之全部文明史,无一字非鲜血所书。”⑩美国心理学家索里认为,美国文化把竞争的胜利极端理想化,典型的美国人形成了为争取优越地位而努力的内驱力,显示出很强的竞争性。西方的竞争精神,崇尚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获得成功。这对中国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六)开拓精神
  西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恶劣,使西方人为了生存需要与自然界进行艰苦的斗争,需要探索一些崭新的未知领域,这就造就了他们非凡的开拓精神。如在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西方人不满足于现状和对幸福追求的开拓精神。在西进中的“每个人的声音里都颤动着希望,眼睛里都闪动某种对成功的期待”。只是为了在西部建立一个“农业乌托邦”,他们情愿放弃定居生活的一切舒适,而想要有一个新的开端。这种理念使许多富人也打点行装,准备西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是促使西方人探险的原因。美国拓荒者们在饥饿、寒冷、疾病和死亡面前毫不畏缩的气概,麦哲伦、哥伦布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的探险精神,都是西方人开拓进取精神的真实写照。这些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当然,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不止上述所列内容,还有诸如法治精神、契约精神、生态精神、民族精神等。西方文化中的这些优秀成分,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应该吸收和借鉴。 二、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但其文化中也存在对社会主义文化有负面影响的内容。
  近20年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文化思潮的冲击。这些思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主义思潮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它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核心。西方个人主义作为价值观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但正式形成于文艺复兴以后。19世纪,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最早对个人主义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他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强调个人是目的、维护个人私有财产制度等内容,把个人主义发展成了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一是强调个人本位取向。认为一切价值均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国家只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手段,法律和制度的存在价值在于保障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二是强调平等取向。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在机会和法律面前也是平等的。三是自由取向。人们可以自由支配其思想和行为,自由选择其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自由追求财富和幸福。自由应该是人的存在状态和社会的重要发展目标。四是隐私取向。认为隐私是个人的权利,不可侵犯。五是独立取向。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个性的发展和个人竞争,重视个体的自我决定、自我管理、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西方个人主义的上述思想,虽然在维护个人权利和个性发展,鼓励竞争、探索和创新方面对我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了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冷漠、个人主义盛行、极端利己主义膨胀;其“性解放”思想的泛滥也导致了许多家庭解体和伦理道德问题,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是由鼓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自由主义思潮演变而来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是萨伊的“生产自行决定需要”理论。它的基本思想:一是主张自由放任政策,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反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二是否定公有制,宣扬私有制,主张实现产权私有化、市场自由化,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充分的自由;三是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大力宣传经济自由化,主张实行西方的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四是反对福利国家制度,反对通货膨胀。新自由主义从本质上来说,体现的还是一种自由主义价值观,主张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的自由。因而,它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出售和购买债券的自由,导致金融投资人的赢利超过生产性投资,进而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和严重的泡沫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新的危机。2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新自由主义在政治上也主张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实行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和所谓的“直接选举”,其自由放任的思想也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责任意识。
  (三)实用主义思潮
  实用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其著名代表。19世纪70年代,皮尔斯把实用主义界定为一种信念,一种指导行动、追求效用的方法。此后,实用主义在美国迅速成为主流哲学,20世纪4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影响也不断扩大。“五四运动”时期,杜威的学生胡克等人通过《新青年》,将实用主义传播到中国,并很快对我国社会各领域产生了不良影响。
  实用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穆勒的实证主义,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经验主义哲学和传统人学的思想。实用主义的基本主张:一是强调实践。实用主义非常注重人的实践、行动和经验,主张用实践效果来解释观念。皮尔斯、詹姆士认为,认识来源于行动,鼓励人们敢于行动,勇于创造,赋予人生以价值和意义。二是注重实效。实用主义推崇主观经验主义,主张用行动的实际效果来评判一切。三是否定客观性。实用主义否认物质、社会存在的客观性。它所谓的真理,就是“有用”,它用实践的后果来评判真理,把真理完全变成了顺从主观需要而随意捏造的东西,“有用即是真理”。四是弘扬进取意识。实用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秩序和法则,它认为人的命运由自己掌握,鼓励人们不墨守陈规,勇于探索和创新,用永不停息的奋斗书写人生的辉煌。
  虽然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崇尚实干、倡导创新,鼓励人们通过实干来创造人生辉煌的进取精神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它效用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以主观效用排斥真理客观性的做法,不仅使它陷入了唯心主义,而且降低了人们的精神品位,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它反对绝对永恒的信仰,用相对主义的思想解构一切“基础”、“中心”和“主义”,使人们放弃对灵魂的追问和价值的沉思,消解了人文精神,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抵制。
  (四)消费主义思潮
  消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主张消费至上、享乐至上,它代表了一种不断膨胀的欲望。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消费社会》一书中说,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是一种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无度消费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认为,“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消费主义的基本思想:一是消费是人生的终极目的。认为劳动、创造等人生活动是获得消费资料的必然手段,只有拥有财富和及时行乐,才是人生的真实意义。这种消费价值观彻底否定了勤劳节俭、成就事业、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将人的消费价值凌驾于人和社会的其他价值之上。二是为消费而消费。认为人们不应只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消费,而应积极追求消费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即作为社会评价的标识,把消费看作是显示其财富、地位、身份、个性和自我品位的动态载体,高消费即为人的最高价值实现的标志,其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异化”。三是无节制地消费。认为个人的消费水平不应受到太多限制,应当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己的支付能力,通过包括借贷、向父母乞要或其他非常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欲望。四是一切为了消费。认为人生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消费而展开,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为了一时之乐,可以不择手段。
  由此可见,消费主义是一种重视、追求和炫耀高物质消费,将消费与享乐视为人生最高目的和价值的耗费型生活价值观。其特点为消费的无节制性、声誉享受性、非自主性。这虽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生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一种极端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使人们远离政治、放弃崇高、一切向钱看,甚至为了满足消费欲望而不择手段,严重腐蚀着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另外,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求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适当消费,而且还需要人们努力为社会作贡献。而消费主义所奉行的“消费和享乐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和终极目的”的人生态度,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五)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科技理性和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反省中产生的。面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激增、生态破坏等危机,西方人开始反思资本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思维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确立之后,在哈贝马斯、贝尔、德里达之间发生的激烈论战把后现代主义推向了鼎盛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开始衰落和分化。但此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期,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主张:一是反基础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所有否定性观念中最彻底的。西方传统哲学历来认为,任何知识都存在一个不容置疑的“第一原理”,只要找到它,就找到了诠释世界的工具。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基础主义的典型表现。后现代主义者反对传统哲学的基础主义,他们主张以模糊性、不确定性取代确定性,以多元取代统一。二是反本质主义。西方传统哲学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认为存在着本质和现象的区别。而后现代主义者则反对本质和现象的二元对立,主张以不确定性、模糊性解构规律、原则、范式这类概念和深度模式。三是反理性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这里的“理性”是指源于古希腊文化的一种主流性的推崇知识与理智的文化思想。而后现代主义主张用非理性打破理性的统治地位,认为理性会限制个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只有人的情感、体验和想象才是创造的源泉。四是反中心主义。西方的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必然导致以一驭万的“中心主义”文化理念。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这一思想的张扬。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坚决反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不应该是存在者的主人,而应该做存在者的邻居。
  后现代主义思想勇于打破僵化制度限制、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有利于促进个性发展和提示人们辩证地看待理性与非理性、中心与边缘、崇高与平俗等问题。但是,它在认识上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价值论上的多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不仅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消极影响,而且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
  (六)功利主义思潮
  功利主义是一种以人们行为的功利效果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或评价标准,同时又强调行为实际效果的价值普遍性和最大现实性的伦理学说。作为一种系统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是在18世纪由英国著名伦理学家耶利米·边沁首创的。边沁认为,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利益、功利是人们行为的唯一目的和标准,是人类幸福的基础。所以,“当我们对任何一种行为予以赞成或不赞成的时候,我们是看该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当事者的幸福;换句话说,就是以该行为增进或者违反当事者的幸福为准”。由此,道德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确立了功利主义的基本框架。密尔在其名著《功利主义》一书中说:功利主义就是“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条,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成比例;行为的非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成比例。幸福是指快乐与免除痛苦;不幸福是痛苦和丧失掉快乐”。因此,“最大幸福主义”就成了密尔功利主义的最大特点。他认为,快乐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不同。他有一句名言:“做一个不满足的人比做一个满足的猪好,做一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做一个满足的傻瓜要好。”密尔强调精神快乐高于感官快乐。因此,人类行为的最后目的“是一种尽量免除痛苦,在质和量两方面尽力多多享受的生活”。密尔对边沁理论的批评和修正标志着功利主义理论开始走向鼎盛时期。摩尔1903年发表的《伦理学原理》,宣告了古典功利主义的终结以及分析伦理学的开启。摩尔对古典功利主义的致命攻击就是说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即给善下定义),而犯了这种谬误的伦理学理论都是不够格的。直到20世纪中后期,功利主义在西方才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功利主义从人的本性来说明价值及道德目的,以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和增进人的幸福作为道德合理性的客观标准,提出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一致性的问题,对反对宗教神学、提倡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所说的人在本质上仍是感性的自然人,忽视了人的历史性和社会本质;它的“追求最大幸福原则”最终还是滑入了个人主义的泥潭,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七)拜金主义思潮
  拜金主义是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它产生于奴隶社会,于欧洲封建主义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峰。它是资产阶级利己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指像崇拜神一样崇拜金钱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又名货币拜物教,是一种把获取金钱视为最根本生活原则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集中表现为“金钱至上”和“一切向钱看”。其主要内容:一是对金钱本身的价值判断和认识。拜金主义的核心是金钱万能,有了金钱就有了一切。在所有价值物中,钱的价值最重要,对人最有意义,它高于一切、超越一切。二是对获利手段的价值认识和判断。拜金主义主张不择手段地大捞金钱,为了金钱无视社会公德和法律,为了金钱不惜出卖友情、亲情,不惜损害人格、国格,牺牲国家和民族利益。三是金钱成为评价一切的唯一尺度。拜金主义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唯一标准,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和全部内容,淡化甚至泯灭对人格完善和崇高理想的追求,忽视道德、婚姻、友谊、艺术欣赏和健康等金钱以外的人生价值。
  拜金主义是一种对社会有害无利的社会思潮。它关于金钱万能、金钱至上、金钱唯一标准等思想,使人异化为金钱的奴隶,导致社会生活领域世风日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应势产生并不断发展,人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不良影响。许多人以“有钱就有一切”为信条,为获钱财不择手段,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以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导致其缺乏高尚的理想追求,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可见,拜金主义不仅消磨着人们的意志,瓦解着人们的理想追求,而且使人们精神颓废、生活糜烂、缺乏斗志,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不利。
  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远不止这些,上述只是其部分内容。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今天,它们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巨大冲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现代传媒、文化思潮和文化产品向社会主义国家推广其社会思想和价值理念,企图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其文化霸权。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
  总之,西方文化的内容优劣兼容。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强调,“高度文明与高度野蛮其实是相通和难以区分的……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超越了人所能调控的范围,导向高度的野蛮”。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也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造成各领域的隔绝,限制了人们的智慧能力,使人们在复杂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对根本的和全局的问题视而不见;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文化的破坏,造成了新的不平等,以新式奴役取代了老式奴役,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剖析西方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注释
  ① E.M.伯恩斯《当代世界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页。
  ② [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4页。
  ③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69页。
  ④ 霍布斯《维利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2页。
  ⑤ 伏尔泰《哲学辞典·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8页。
  ⑥ 张希《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页。
  ⑦ 武高寿《社会契约新论——社会主义契约文化探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⑧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20页。
  ⑨ John Rawls,A Theory of Justice, 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3,p.302.
  ⑩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本网编辑删除了部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