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区罗马音:世界12大传奇宝藏探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3:46

    世界12大传奇宝藏探秘         中国5月6日开始正式打捞南海一号古船,有专家表示,南海一号整船近八万件文物总值超过千亿美元,价值不亚于发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南海一号不啻一个大宝藏。其实,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财富由于各种原因都像南海一号一样停驻在时间的隧道里,成为富有神话色彩的宝藏。
  意外发现宝藏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无数文艺作品以寻宝为题材而引人入胜。本专题将介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12大宝藏,它们有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族千年的积累,有的是一个人经过一生探寻得到的回报,有的是考古学家意外的发现。每个宝藏背后都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发掘图特卡蒙陵的学者和盗墓贼    人类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历史。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形式的变迁、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想境界的不断升华无一不和财富的积累有关系。人类不断创造着财富,财富同时又推动人类前进。    不过,在历史的过往里,也有一部分财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驻在时间隧道里,它们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隐藏,或者被秘密收藏,成为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    意外发现宝藏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无数文艺作品以寻宝为题材而引人入胜。下面的文章将介绍世界十大宝藏,它们有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族千年的积累,有的是一个人经过一生探寻得到的回报,有的是考古学家意外的发现。每个宝藏都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埃及的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的沙漠中,古埃及新时期(首都设在底比斯以后)的大多数法老都埋葬在这里。    在1900年左右,几乎所有帝王谷里的陵墓都被发现了,考古学家和盗墓者在这方面平分秋色。但是仍然有成群的人在帝王谷里转悠,他们都是在寻找传说中国王图特卡蒙的陵墓。    图特卡蒙是三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年轻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着庞大帝国。他的统治是短暂的,在十八岁时突然死去。    在埃及漫长的法老时代中,图特卡蒙因为在位时间短而名不见经传,他的猝死也使得他没有事先修建的豪华金字塔陵墓。正因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长时间里始终没有被发现。    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熟读古埃及历史,发现图特卡蒙陵墓是他毕生的梦想。1903年起,他就带领助手在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索,1922年11月5日,在十九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找到了图特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于另一个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开凿于岩石内。    这是三千三百年来惟一一个完好无缺的法老陵墓,也是埃及最豪华的陵寝,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卡特之前以为这个年轻法老的墓葬品会比较简单,谁知之后长达三年时间的挖掘向全世界证实了这种预想的愚蠢。    卡特说过,图特卡蒙一生惟一出色的成绩就是他死了并且被埋葬了,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其陵墓的发现成为古代文明对现代人类最彻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个成为埃及文明象征的纯金面具,那个纯金制成的棺材,那个由纯金雕制镶满宝石的王位,那些铺满墓室墙壁的纯金浮雕,那具完整无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让人类惊叹,三千三百年前埃及人的工艺技巧和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图特卡蒙陵墓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顶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转折点。所有出土文物超过一万件,每件都是无价之宝。卡特花费三年的时间把它们全部运出墓室,当时挖掘人员从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尔牛头灵床的镜头已经成为考古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埃及政府又花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把它们运到开罗,开罗博物馆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彻底研究它们可能需要未来人类全部的时间。    图特卡蒙的金面具已经成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俄罗斯钻石库,独裁女皇的最爱    古代帝王总希望自己的统治能够绵延至永远,就像钻石一样坚固而恒久。这或许就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开始收集钻石和珠宝的原因。    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颁布了一道保护珍宝的专项命令,要求国人不准随便变卖室中的珍贵珠宝和首饰,在一定重量以上的钻石和珠宝必须由皇家收购。另外彼得大帝还在世界范围内搜索钻石珠宝,很多小国得知他的心头所好都把本国最好的珠宝亲手献上,希望因此得到庇护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圣·彼得堡东宫内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筑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宝都被珍藏在里面,世人称之为钻石库。彼得大帝之后,最痴迷于收集珠宝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如果世界上每个女人都爱钻石,那么最爱钻石的女人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对钻石的痴迷程度几近疯狂,每天都佩带价值连城的钻饰,而且花样经常翻新。    叶卡捷琳娜二世对钻石切割和镶嵌的工艺要求极高,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钻石切割专家就是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出现的。曾经有个皇宫卫士壮着胆子称赞女皇的钻饰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卫总管。大小官员于是都把进献钻石当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径。一次女皇过生日,结果在收到的上万件生日礼物中有超过一半是钻石。女皇的钻石不仅镶嵌成首饰,就连她日常用的东西都要镶满钻石。她有一本十七世纪的《圣经》,银制的封面上就镶嵌了3017颗钻石。    在几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国的钻石库成为珍贵钻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十位的大钻石就有三颗。    最出名的是“奥尔洛夫”钻石,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钻石,重189.62克拉。十七世纪初,在印度戈尔康达的钻石砂矿中发现一粒重309克拉的钻石原石,根据当时印度国王的旨意,一位钻石加工专家拟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样,但未能如愿,使重量损失不少(仅磨出189.62克拉)。这颗美妙绝伦的钻石后来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庙中婆罗门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国王攻占之后,这颗钻石又被装饰在波斯国王宝座之上。之后钻石被盗,落入一位亚美尼亚人手中。1767年,亚美尼亚人把钻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银行。1772年钻石又被转手卖给了俄国御前珠宝匠伊万。伊万于1773年以40万卢布的价格又把钻石卖给了奥尔洛夫伯爵。同年,奥尔洛夫伯爵把钻石命名为“奥尔洛夫”,并把它奉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作为她命名日的礼物。尔后“奥尔洛夫”被焊进一只雕花纯银座里,镶在了俄罗斯权杖顶端。有着传奇经历的钻饰使权杖的威严令人震慑,“奥尔洛夫”成为钻石库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除了“奥尔洛夫”之外,钻石库中世界级的钻石还有很多。        钻石库中的皇冠和权杖     “保罗一世”重130.35克拉,这颗紫红色美钻曾经镶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后来被彼得大帝拥有。“波斯沙皇”重99.52克拉,曾镶嵌在波斯国王的王冠上,后来被为沙皇文狄拥有。    “沙赫”虽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惟一一颗刻字的大钻石。钻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发现的,先后被两位印度国王拥有,然后辗转到波斯国王手中。钻石的三个晶面上分别刻有三个国王的名字,每次转手到新主人手中,都会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由于钻石极为坚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难度惊人。宝石工匠从钻石上磨下一些极细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细棍蘸取这种粉末给这颗钻石刻字。三次刻字之后,“沙赫”的重量从发现时的95克拉变为88.7克拉。    俄国驻波斯大使1829年被人刺死,沙皇威胁要报复。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尔查率代表团到圣彼得堡谢罪。王子送给沙皇一件宝物,就是这颗饱经沧桑的“沙赫”。它的价值在当时看来相当于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此后,“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国。    单颗巨大钻石已经令世人惊叹,更何况由几千颗钻石镶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简直是钻石的荟萃。它是1762年由宫廷珠宝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专门制作的,上面十几颗最重要的钻石分别是从当时欧洲国王的王冠上拆下来的。工匠在皇冠上镶嵌了4936颗钻石,共重2858克拉,整个王冠重1907克。皇冠顶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长期以来宝石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颗红宝石,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稀有的尖晶石。目前这颗尖晶石是俄罗斯“必须保护的七颗宝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俄国人以2672金卢布从北京购买的呢。    钻石库的珍宝现在已经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它成为俄罗斯国家财富的象征,但即便是皇室珍宝,也有流离坎坷的时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立即下令把这些珍宝从东宫转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在转移途中,由于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宝流失。据一种说法,大约75%的零散钻石和宝石流入民间。    二战时,俄国也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珍宝,其中有号称“天字第一号珠宝盒”的琥珀大厅。1711年,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克一世下令建造一个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占地约200平方米,共用了6吨琥珀,上面饰满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它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财富的惊人集中,而且还是一件巴洛克艺术的杰作。五年后,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儿子威廉一世皇帝为了庆祝普鲁士与俄国结盟,将琥珀室送给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将琥珀室收入钻石库。    十八世纪中叶,叶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对这座大厅进行装修,琥珀室成为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变成了琥珀厅。1770年修饰最终完成时,大厅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565枝蜡烛照亮整个大厅,烛光洒在珠宝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驰……    侵略苏联的德军1941年秋占领了原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宫。希特勒下令将琥珀大厅拆散,把它们装入27个柳条箱运回德国,安放克罗列维茨市(即今天的加里宁格勒)。1943年,战局急转直下。大厅重新落入苏军之手,琥珀厅又被德国人拆卸装箱,分别藏在条顿骑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里。1944年8月,盟军轰炸克罗列维茨市,将条顿骑士城堡夷为平地。从此,琥珀厅下落不明。现在无数的寻宝人在找寻琥珀大厅,但至今仍没有消息。    保留下来的钻石库在克林姆林宫的地下室里尘封了八年。1922年前苏联国家委员会对这些珍宝作了鉴定,并决定由国家珍宝馆保存,现在由俄罗斯国家贵重金属宝石管理委员会管理。虽然遗失了不少珍宝,但钻石库里还有25300多克拉的钻石、1700克拉大颗粒蓝宝石、2600克拉小粒蓝宝石、2600克拉红宝石和许多又大又圆的优质精美珍珠。      丹漠洞遗址:宝石闪耀血腥绿光    爱尔兰的基尔肯尼郡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也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每年都有数十万计的游客来到基尔肯尼,他们必定参观的地方是丹漠洞遗址。    丹漠洞被称为爱尔兰最黑暗的地方,因为这个洞穴记录了一次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公元928年,挪威海盗来到爱尔兰,对基尔肯尼附近一带进行洗劫。当时居住在丹漠洞附近的居民为了逃命,在海盗袭来的前几个小时集体躲到洞中。丹漠洞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洞里地形复杂,有连串的小洞穴一一相连,避难的人认为这是绝佳的藏身之地。他们幻想海盗抢完能抢的东西后就会离开。然而丹漠洞的入口太过明显,海盗很快发现了洞中藏人的秘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海盗进入洞里,把所有发现的人都杀死,估计有一千多人,然后守在洞口半个月,没有当场被杀死的人后来都因感染而死或者饿死了。    在之后将近千年的时间里,丹漠洞成了爱尔兰的“地狱入口”,再没有一个人敢进入洞中。直到1940年,一群考古学家对丹漠洞进行考察,仅仅在一个小洞穴里就发现44具骸骨,多半是妇女和老人的,甚至还有未出世的胎儿的骨骼。骸骨证实了丹漠洞曾经的悲剧,1973年这里被定为爱尔兰国家博物馆,每年迎接无数游客前来纪念那些惨遭屠杀的人。    然而,丹漠洞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1999年,一个导游的偶然发现证实,这里不仅是黑暗历史的纪念馆,沉默的洞穴中还隐藏了永恒的宝藏。    1999年冬天,一个导游准备打扫卫生,因为寒冷冬季是旅游淡季,丹漠洞将关闭一段时间。他准备仔细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所以去了很多平时根本不会去的洞穴。在一个离主路很远的小洞里,导游突然看到一块绿色的“纸片”粘在洞壁上,他以为那是一张废纸。走上前去,赫然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纸片,而是什么东西从洞壁的狭缝中发出闪闪绿光。导游用手指往外抠,结果抠出一个镶嵌着绿宝石的银镯子!    丹漠洞的入口处。因洞口不够隐蔽,超过一千人在屠杀中丧命    诚实的导游马上将发现报告政府,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爱尔兰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那个狭缝中挖出了几千枚古钱币,一些银条、金条和首饰,另外还有几百枚银制纽扣。    这些东西应该是当时躲藏的人随身携带的。也许为了让财物更安全,他们把值钱的东西集中然后藏在一个隐蔽小洞里,甚至把衣服上的银纽扣都解了下来。海盗之所以屠杀所有的人,也许和没能发现这些财宝有关。    由于在潮湿的洞里呆了一千多年,挖出来的东西都失去了金属原有的夺目光彩。国家博物馆的几十个专家工作了几个月才让所有艺术品和钱币重现光彩。    丹漠洞遗址宝藏是爱尔兰最重要的宝藏,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一直没有完全对外展示过。虽然宝物数量不是最多,但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    考古人员说,有一些工艺品和纽扣的样式十分古怪,在所有和海盗有关的文物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丹漠洞中被杀害的人现在可以安息了,他们为之丧命的财宝现在成了爱尔兰的国宝,将永远聆听世人的惊叹和赞美。         新婚夜暴死 匈奴王珍宝的千古之谜    匈奴人是一个历史的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不善农耕,常年在马背上生活。欧亚大陆北部广袤的草原是他们的故乡。他们自公元370年侵入欧洲东南部,在七十余年间以旋风般的速度劫掠了几乎整个欧洲,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权。    原在中亚大草原一带出没的匈奴人公元4世纪中叶在伏尔加河外出现,首先征服了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阿兰人,然后大举向东哥特人领地进攻,推翻了东哥特人在顿河和德涅斯河之间建立的帝国。约公元376年,他们击败居住在现罗马尼亚一带的哥特人,到达罗马帝国的多瑙河边界,由此拉开了中古欧洲史上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民族大迁徙的序幕。    匈奴人似乎个个是天生的骑兵,他们常年像胶粘在马背上一样,酷爱骑马打仗。匈奴人的骑战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经常像旋风般吹来,转眼就席卷而去。凡是被他们的铁蹄践踏过的地方,必定留下一片废墟,大量人口被杀,财物被劫夺一空。    匈奴人到来之前,东哥特人从未和骑兵交战过,也没见过如此迅猛的攻势。在匈奴骑兵排山倒海的打击下,东哥特人落花流水般地向西逃窜,直至多瑙河边。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些逃亡者又沿途打击西哥特人的部落,把他们连根拔起,驱赶到更向西的地方。    很快,在西哥特人逃窜的路线上,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像滚动的雪球,接连不断地向西涌去。匈奴人的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给驱动起来。    在匈奴人的攻击下,大量日耳曼人蜂拥逃向西方,以期在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西哥特人后来经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的色雷斯一带避难。令罗马人懊悔不已的是,这些涌入的西哥特人对罗马造成很多不安定因素和隐患,也为后来的罗马帝国灭亡埋下了祸根。    匈奴人在给予欧洲第一次沉重打击之后,便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入侵欧洲的匈奴王是阿提拉,他是匈奴最伟大的统治者。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征服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各匈奴部族的领导权在公元432年集中到了鲁奥的手里,公元434年,鲁奥死后,他的侄子阿提拉击败了其长子布莱达,继任匈奴最高统治者。    据历史记载,阿提拉虽表面粗野,但内心却被多年的外交、政治和军事角逐磨炼得十分细腻。阿提拉为人狡诈,野心勃勃,其残暴凶狠程度使整个欧洲都在他面前发抖。他的兵锋杀到哪里,哪里就意味着血流成河。欧洲人称他为“上帝的鞭子”,把他看成是专门来惩罚人类的煞星。    阿提拉于公元441年对巴尔干半岛东部实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匈奴人摧毁了多瑙河畔的许多城市。数年之后,当罗马使者经过此地时,仍可见岸边累累白骨,城内尸臭熏天。此后,高卢地区许多城市都未能免遭厄运。他们侵占了多瑙河地区之后,于公元442年被着名的东罗马将军阿斯帕尔阻挡在色雷斯一带。公元443年,阿提拉再次发起进攻,长驱直入帝国腹地,击溃了东罗马帝国的主力军,兵锋指向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万般无奈之下与阿提拉订立和约,阿提拉强迫东罗马帝国支付六千磅黄金并将每年要缴纳的贡金增加两倍以上,即以后每年向匈奴人纳贡两千磅黄金。      “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    阿提拉公元445年,害死兄长布莱达,成为匈奴帝国的独裁君主。公元451年初,匈奴大军渡过莱茵河向西挺进。这时,罗马大将艾提乌斯与西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一世达成合兵抗击匈奴的协议。匈奴人的铁蹄踏过比利时,横扫高卢北部的阿拉斯、梅斯等地,这些城市均化为一片废墟。阿提拉亲自率领大军猛扑高卢中部要镇奥勒利亚尼,一连五周猛烈攻城,就在守城的罗马军队即将崩溃之际,罗马后期最伟大的统帅艾提乌斯率领罗马军队主力与西哥特联军赶来救援,及时挡住了匈奴大军的攻势。6月20日,两军在沙隆平原上相遇。    这里是南下高卢纵深地区的一个大缺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阿提拉工于心计,想借着平原之势,利用骑兵优势把艾提乌斯及其联军一举歼灭在此处,然后顺势南下,一举攻下罗马。他把部队分为左、中、右三部分,采用中间突破的战术,亲自率领匈奴主力居中路,左、右两路则由匈奴军及其附庸的混合部队构成。艾提乌斯先按兵不动,待他看出阿提拉的战术后,便把罗马步兵方阵置于中间,而将罗马骑兵与西哥特军部署在两翼,并相应地做了两翼进击的部署。    大战开始不久,阿提拉见战斗呈胶着状态,便令中路的匈奴骑兵全力冲阵。凭借骑兵的优势,匈奴军在苦战中稍稍占了上风。在这关键时刻,指挥作战的西哥特王提奥多里克正纵马驰驱,突然从自己队伍中飞来一支标枪,击中他的要害,他翻身落马,不幸被乱军踩踏而死。他的战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愤怒和决一死战的决心。西哥特军像杀红了眼一般拼命战斗,从侧翼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傍晚时刻,匈奴人渐渐招架不住,罗马与西哥特联军反败为胜。阿提拉见情况不妙,便借着黑暗的掩护冲出重围,狼狈逃回用战车围住的营地。根据历史记载,这次战役双方死伤达16.5万人。沙隆之战是阿提拉这条战无不胜的“天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惨败。有人评论说,正是艾提乌斯在公元451年沙隆大战的胜利使西罗马帝国免于灭亡,否则历史将可能改写。    公元452年,阿提拉经过休养生息,死灰复燃,入侵意大利,劫掠包括阿奎莱亚、帕塔维翁、维罗纳、布雷西亚、贝加莫、米兰在内的许多城市。由于天灾和瘟疫,这才迫使匈奴大军的铁蹄未能踏平整个亚平宁半岛。    阿提拉在连年征战中,每踏平一个城市,都要抢掠大批的金银财宝。到公元5世纪中叶,匈奴帝国已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当时世界上最豪富的大帝国,匈奴王阿提拉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大权势与最多财富的人。有人统计,在这近十年里,仅东罗马上贡给匈奴王的黄金就达两万磅之多。由于匈奴人一直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惯,不事建筑,没有更多的开支,而阿提拉又有收藏珍宝的嗜好,因此匈奴人从各地掠夺来的金银和珍宝大多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匈奴王的珍宝”早已是闻名于世的一笔巨大财富。而且阿提拉厉行严酷的专制制度,其臣民稍有不合其意者即遭严惩。因此在匈奴王国内部,他的珍宝除他本人和极少数亲信之外,根本无人敢过问,更无人知晓其所在。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年之后,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据说是来自东罗马的新娘给他暗下了毒药。他死之后,匈奴人把所有参与埋葬阿提拉遗体和宝藏的工人全部处死,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个活口。世人都不知道阿提拉的坟墓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那巨额的珍宝藏在哪里。    此后匈奴帝国一蹶不振,渐渐沦落灭亡。但是,一个有关阿提拉的陵墓和宝藏的故事却渐渐流传开来。人们传说,在东欧平原的某个不为人知的偏僻山区,隐藏着阿提拉的秘密墓穴,而举世闻名的匈奴王的宝藏,就埋藏在那地下墓穴之中。但是,它又埋藏在哪儿呢?    阿提拉饮宴图       法兰西迷宫的诱惑    夏朗德位于法国西南部,虽然只有一千多居民,但也是一座历史名城。 在法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十六世纪十年代更是打得不可开交,“异端邪说”被视为洪水猛兽,新教徒开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徒也不断把新教徒送上断头台。不论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对方都可能转眼之间招来杀身之祸,且常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对方斩尽杀绝于混乱之中。    法国科利海军司1569年曾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罗日·德·卡尔博尼埃男爵在占领夏朗德以后纵火烧毁夏朗德修道院并屠杀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杀之前,可能修道士们提前预见到这种被杀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谨慎地把圣物和财宝隐藏了起来。然而,由于没有一个修道士能逃脱灭顶之灾,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这批圣物和财宝也随之成了千古之谜。    几百年来,夏朗德的居民一直都会不时地奇迹般地发现闪闪发光的金银财宝和各种罕见的圣物。而且每隔七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有不少宣称“修道院的珍宝将出现在圣体显供台下”的布告张贴在夏朗德的大建筑物正门和古老市场的柱石上。令当地人心存异动却又不知所措。这使人们更加坚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笔宝藏。    但是它们究竟隐藏在何处呢?    像中国的地道战一样,不知四百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把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网道,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现代的迷宫。这些地下网道大部分都跟地面建筑物相通,一部分地下网道与城堡相连,一部分地下网道与修道院、教堂相接,另一部分地下网道则与住宅、庄园相通,而地下网道之间又彼此相连。进入现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讲究私密性,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几百年失修造成坍塌,而大多数已被居民们用水泥砌合的厚墙所隔断,所以要清理发掘这些地下通道几乎已不可能。    克莱蒙家族的后代子孙们一直流传着他们家族在四百多年前的一次奇遇:1562年,有个年轻牧羊人克莱蒙为了逃脱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躲进夏朗德附近的一个山洞中。他在山洞里偶然发现了一个地下通道网。他沿着其中一条地道一直走了两天以后,发现有一个出口就在离夏朗德四公里处一个极为隐蔽的地方。    法国的夏朗德小镇    据克莱蒙讲,这条地道之宽,足可以让一名骑士骑着自己的坐骑大摇大摆地行进。地道里还有一大一小两座教堂,大的可能属于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小的也许属于夏朗德的圣索弗尔修道院。看来,这些地道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功能可能是藏宝、作战、修道等。法国作家马德莱娜·马里亚还把这一传说写进了《夏朗德人的故事和传说》一书之中,此书被列为寻找夏朗德城珍宝的参考书之一。    住在离夏朗德四公里(地址与克莱蒙的说法不谋而合)之外的巴罗尼埃小村里的维尔纳太太说:“五十年前,我父亲对我讲,山洞里有一条可以通到山冈底下的地道。他曾在地道里看见过一座很高的大厅,像教堂一样,四周有一百个凳子。这个地下工程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可以通过夏朗德城的楠特伊。”    维尔纳太太所讲的她父亲的故事与克莱蒙所看到的一切相同。这似乎更进一步印证了克莱蒙家族后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当初不止一人进入过这条地下通道。    另外,据当地记载,圣索弗尔修道院当年曾修筑有一条二十公里长的地下通道,可以直达夏朗德城的楠特伊·昂·瓦莱修道院。因此,如果这个神秘的地下通道网确实像牧羊人克莱蒙所讲的那样,那么夏朗德修道院的财宝,尤其是那些体积大且价值昂贵的财宝和圣物珍品,像金盘子、枝形大烛台、餐器等,很可能藏在那里。    据说,有一群孩子前几年在玩捉迷藏游戏时,在佩里隆家所在地区的一幢老房子下面发现了一条地道。孩子们非常好奇,他们偷偷溜进地道中,借着手电筒的亮光没走多久就发现远处有一个带三个跨度的拱顶大厅,里面还有一个石头祭台。有人猜测,它很可能是一座地下教堂。那么,把教堂修到地下是什么目的呢?    有人认为是出于一种宗教虔诚,是想表明不但在地上,而且在地下人们都供奉上帝;还有的人认为小教堂也许是一种标志,很可能是指明财宝藏于何处的标志。遗憾的是,从这个被认为是地下小教堂大厅延伸出去的地道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被塌下来的土所填满。所以,尽管人们众说纷纭,但再也无法考证。    按照那幢房子主人的一个孙子的说法,他小时候曾跟着父亲在这条没完没了的地道中走了一两公里,直到夏朗德河附近时才发现地道早已被填塞。他父亲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过去有人也曾进入过这个地道,他们很可能发现了一笔财宝,但在挖掘时,由于误触了机关而使地道塌方,结果人财两空。    许多人都相信这一看法,也有好奇者慕名来此,想进入地道看看到底有什么机关。但遗憾的是,这块地方的女主人拒绝让任何人进入,这就使进一步的探索无法进行。    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宝藏传说由来已久     当地人还说,有一条从一个谷仓底下开始的地道可通到圣索弗尔修道院及其四周附属的八座教堂。这条地道朝这座房子方向的另一条支道可通往一座地下小教堂,从那里又可以继续通往巴罗尼埃村附近的一个山洞。在这个山洞里还有一个进口,可直达地下大教堂,在大小教堂底下还有一些地道通往不知名的地方,也许那笔巨大的宝藏就埋藏在此处。    于是,围绕夏朗德这座古城的不再仅仅是布满着迷宫一般的地下网道和大小教堂,还有埋藏着中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笔难以估价的珍宝。几百年来,它令一代代寻宝者遐想联翩,然后空手而返。    普瓦图—夏朗德是传统之地,生活之道在这里代代相传:人们知道怎样耐心等待美味果实的成熟,人们同样知道应当及时行乐,而且深谙待客之道。这个地区慷慨地展示着其自然物产之富庶(普瓦图沼泽地带的田园风光,散落在沿海的迷人岛屿)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事实上,它拥有一份极其珍贵的罗马遗产,至今仍能在教堂中寻到其踪迹:奥勒内教堂、圣萨凡教堂(其中有全法国最漂亮的罗曼风格壁画)、塔勒蒙教堂、肖维尼教堂、梅勒教堂等等。    同样的文化遗迹也可以在桑特或普瓦捷等城市中看到。这片眷恋传统的大地同时也知道如何面向未来,普瓦捷未来世界主题公园的巨大成功就是证明。(文/小豪)      古罗马金币与名噪全球的小农庄    英格兰萨福克郡有一个名叫霍克森的小村庄。村子里的人都靠务农为生,他们的生活宁静且平淡。但是1992年11月16日,这种宁静和平淡被打破。霍克森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到来了,这个村庄因为一份宝藏被意外发现而名噪全球。    艾瑞克·劳斯是霍克森的一个普通农民。1992年的11月,他打算把自己的住宅改装,为此好朋友和邻居都前来帮忙。11月15日,屋子的装修工程结束了,但一个朋友却告知劳斯自己的锤子不见了。劳斯从不愿占别人便宜,因此在院子里整整找了一天,但一无所获。他猜想锤子可能被埋到了地下,于是16日一早,他买了一个金属探测器,继续在院子里寻找。    到了中午,金属探测器突然发出警报声,劳斯以为发现锤子了,开始在院子里挖起来,可挖到50厘米深的地方时还没有东西。劳斯并没有打算放弃,随着坑越挖越深,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亦越来越大。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时,一枚银币突然跳了出来。仔细一看,这是一枚古罗马时代的银币,虽然金属已经严重变色,但古罗马帝王头像的浮雕还清晰可见。    劳斯继续挖掘,接下来的情景让他一辈子都忘不掉——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罗马银币,中间夹杂着不少闪闪发光的金币,偶尔还有银制的汤匙和小艺术品,他挖到了一个地下宝藏。    劳斯停止挖掘并向萨福克郡文物管理委员会报告了发现。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以最快速度赶到劳斯家。经过专业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宝物都重见天日。其中有14191枚银币、565枚金币、24枚铜币、一些工艺品、首饰和金块。    所有金币都是纯度超过99%的九分七币(一种古罗马金币的专称),在公元394年到公元405年之间铸造。全部金币来自13个不同的造币厂,从出厂到埋入地下都只有不到50年的流通时间,所以保存得格外完好。在一般文物市场上,这种金币是很罕见的,就算有,价格也高得吓人。而一下子发现565枚这样的金币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霍克森发现的古钱币     除了古罗马钱币以外,霍克森宝藏里还有超过79个银汤匙,20多个银烛台,一些银制的小雕像和29件纯金制成的、做工精细的首饰。    这些首饰上镶嵌的宝石在被埋藏之前都已经被撬下来,或许宝藏的主人觉得宝石价值高而且容易携带。另外宝藏中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重达250公斤的纯金块。    在被发现后的第三天,霍克森宝藏被运到英国国家博物馆,在众多顶级考古专家专业目光的审视下它依然灿烂夺目。据考古专家研究,这是历史上古罗马钱币最集中的一次发现,也是英格兰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物发现。宝藏的主人在紧急情况下把它们埋入地下,希望在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取回,当时大约是公元440年左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主人意外死亡,或许是他无法再找到埋藏财宝的准确位置,霍克森宝藏一直被埋藏至今。    考古学家分析宝藏的主人生前地位一定显赫,可能突然遭遇变故。不过是到现在为止,他的身份还是一个谜。    现在霍克森宝藏被收藏在英国国家博物馆里,为此博物馆支付了125万英镑给宝藏的发现者劳斯。虽然这些钱和宝藏的价值根本无法相比,但是劳斯很满足,他说就算一分钱都没有,他也不会后悔。宝藏的发现也为小村庄带来意外之财,很多人涌进村庄寻宝,金属探测器成为最畅销的商品。      红色处女军的宝藏传奇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部分财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驻在时间隧道里,它们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隐藏,或者被秘密收藏,成为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    每个宝藏都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意外发现宝藏大概是所有人的梦想,无数文艺作品以寻宝为题材而引人入胜。    翻阅捷克历史,公元九世纪的红色处女军珍宝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人们对红色处女军故事的熟悉随着探宝的热忱而从未消减。    公元九世纪是捷克历史的荣光时期,女王丽布施及其夫普热美斯公爵在兴建了布拉格城堡。女王丽布施以始建举世闻名的布拉格城堡而流芳千古,她手下的一名女卫队长普拉斯妲却以创建红色处女军和埋藏了一批巨额宝藏而留下千古之谜。    女王丽布施是一位巾帼英雄,她创建了一支女子军队并打败过不少敌人。虽然女王后来嫁给了普热美斯但始终保持着桀骜不驯的独立性格。女王的卫队完全由清一色的年轻女子组成,它负责保卫女王和皇宫的安全。普拉斯妲兢兢业业为女王服务,与女王有着很深的感情。丽布施女王去世后,普拉斯妲不愿再为国王普热美斯公爵效劳,便率女兵来到捷克北部的维多夫莱山,从此占山为王。    普热美斯公爵曾派一名使臣去维多夫莱山区请普拉斯妲回宫,却不料,国王的使臣被有着叛逆性格的女人阉割。普拉斯妲的做法激怒了国王却吸引了许多年轻姑娘。很多年轻女子不堪忍受男人欺压而投奔了普拉斯妲。这些女人组成了一支真正的部队——红色处女军。    占山为王    红色处女军即完全由尚未结婚的处女组成的军队。反对处女军的人说,普拉斯妲是个作恶多端的女妖,她诱使年轻女子去犯法;但拥护她的人则称她为女中豪杰。    普拉斯妲对男人十分憎恶。民间流传普拉斯妲之所以痛恨男性是因为她从小受到父亲虐待,又在尚未成年时被男人凌辱过。    红色处女军规模逐渐壮大,最多时人数超过千人。为了保证给养,普拉斯妲率军队在迪尔文城堡建起武装大本营。随后,红色处女军四处打家劫舍,征收捐税,推行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部分是针对男人的。为了蔑视男人,普拉斯妲有时会带着几名女兵,手持利剑和盾牌,赤身裸体地去市镇游逛,如果哪个男人胆敢看她们一眼,她们就会把那个男人杀死。    拉斯妲在自己的地盘上行使着绝对权力,她甚至作出一些古怪而又苛刻的规定:例如,男人不许佩带武器,男人必须干所有女人不愿干的家务;男人骑马时双腿必须悬垂在坐骑左侧,违者处以死刑;女人有权选择丈夫,任何拒绝女人选择的男人都将处以死刑。     布拉格城堡     后来,国王普热美斯派遣大军围剿普拉斯妲。皇家军队的指挥官开始并不把“红色处女军”看在眼里,他们认为这帮女孩看到国王的正规军必然会吓得不知所措。然而,实际上双方一交战,普热美斯的军队由于过于自信和轻敌竟然惨败。在得知自己的军队在山里竟被女人弄得晕头转向,国王普热美斯盛怒之下亲自率军围剿。     血战维多夫莱山区    在维多夫莱山区,普热美斯大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采取突袭战术把处女军层层包围,缩小包围圈后杀死了一百多名顽强抵抗的处女军战士。在迪尔文城堡的普拉斯妲闻讯后,亲手扼死十几名俘虏后率队抵抗。一时间,山冈上杀声震天,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她们和男人拼命时的喊叫声。    最后,城堡中所有的处女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个逃命投降的。而普拉斯妲本人最后扔下手中的盾牌,脱光了身上的衣服,仅仅拿着一把利剑皇家军队进行了最后的拼杀。     珍宝之谜    普拉斯妲多年跟随女王,见多识广,对王室的金银财宝了如指掌,加之她本人喜欢雍容华贵的奢华生活,又多年劫掠富豪,抢劫了不少的贵族城堡,聚敛起大量的金银财宝。在普热美斯军队未到之前,她早已预见到自己凶多吉少,于是她在迪尔文城堡早已把大量的宝藏埋藏起来。这笔财宝主要有金币、银币以及处女军战士不愿佩戴的大批珍贵的金银首饰,数量极为可观。
  普拉斯妲到底把它们埋藏到哪儿呢?    处女军被全部杀死之后,后人就想到了这批珍宝。有人不断地在当年她们活动的地区挖掘,试图找到她们埋藏的珍宝,但始终没有找到。    随后,普热美斯家族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依附神圣罗马帝国几百年。在普热美斯王朝统治波西米亚的几百年间,这几代王朝都没有忘记普拉斯妲和她埋藏的财宝。他们曾多次派人去维多夫莱山区搜寻这批宝藏,但每次都空手而归。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这笔宝藏又引起了一些现代寻宝者的注意。有人认为,它肯定被埋藏在捷克山区的某个地方。但到底在什么位置,却始终没有人能知道。      让印加文明汗颜的殖民地工艺品    秘鲁是南美文明古国,境内古文化遗址密布。在秘鲁发现的伟大遗迹有很多,比如说马丘比丘。但是绝大多数遗址都没有宝藏遗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殖民宗主国西班牙在秘鲁境内翻得底朝天,大部分财宝都被掠夺走了。另一方面,秘鲁民间盗窃文物的现象极为猖獗,当地人只要发现文物马上就一哄而上,一抢而光。    西潘王墓室其实就是被盗墓者发现的。1987年前后,国际文物黑市上频频出现显然是来自秘鲁,但是绝对不属于印加文明的文物。敏感的考古学家阿尔瓦博士意识到这些独特的文物表明很可能又有一个重要遗迹被盗了。他和助手火速赶到秘鲁北部奇科拉约附近,一边询问一边搜寻,终于在1988年发现了西潘王墓室。    西潘王墓隐藏在一个山谷里,位置很隐秘,周围没有任何显著标志,几乎可以说是很卑微,这成为它一直没有被打扰的原因。墓的入口已经被盗墓者打开,整个墓由大小几十个墓室组成,豪华的墓室和丰富的陪葬品让阿尔瓦博士目瞪口呆。    为了继续保护文物不被盗窃,阿尔瓦博士固执地坚持住在墓里,守住入口直到秘鲁国家文物局的官员到达。当地的农民憎恨阿尔瓦断了他们的财路,在洞口威胁说要把他杀死。幸运的是,文物最终被保护。在之后的挖掘工作中,阿尔瓦博士挖到了密封的、从未被进入的西潘王主墓室,他因此也成为世界考古史上的明星。    西潘王是古代莫切人的一位帝王。莫切人生活在公元100年到700年之间,后来被印加人征服。一直以来印加文明是秘鲁古代文明的中心,很难想像在莫切人的古迹中却发现了令印加文物都黯然失色的宝贝。    西潘王的墓室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西潘王的尸骨放在墓室的最中间,他的手中抓着一个重达0.5公斤、纯金制成的小铲子。他的头上和前胸覆盖着华丽的金制面具,他手臂的骨骼上挂满精美的首饰,就连他的尸体周围都堆满了的数不清的首饰和工艺品。西潘王似乎想把生前收集到的所有财富都带到来生的世界里去。    这些还不算全部,最夸张的是,西潘王的四周有几十具陪葬者的尸体,他们中有年轻的女人、侍卫、仆人,而这些人的尸体上无一不是堆满了金银制成的首饰。整个墓穴中,死者的骸骨只是点缀在一堆金银珠宝中的星星白色。阿尔瓦博士说,之前在文物黑市上看到的东西简直没法和西潘王墓室中的发现相比,如果盗墓者先发现主墓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西潘王墓室的发现是整个西半球最辉煌的墓葬文物发现,被喻为新大陆的“图特卡蒙墓”。现在所有的金银首饰和工艺品都被当地博物馆保管。    从西潘王墓室出土的面具       赫氏堡:史上最豪华的私人住宅    赫氏堡是有史以来最豪华的私人住宅,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传媒巨人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私人城堡。    在赫斯特事业的巅峰时期,他拥有两座矿山,数不清的地产,26家报纸,13家全国性刊物,8家广播电台和许多其他新闻媒体事业。当时赫斯特每天能赚5万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的500万美元。    每个成功人士都想修建一座梦想中的住宅,赫斯特也一样,1919年他开始构思修建一座举世无双的私人城堡。赫氏堡建在距洛杉矶360公里的圣西蒙。这里从太平洋边开始到桑塔露西亚山,4万英亩的土地都是赫家的私产。那广袤的草场,绵延的山丘,举目可望的海景,在赫斯特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到1919年,当他能够实现城堡之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此地作为基址。    赫氏堡是由朱莉亚·摩根设计的,她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建筑设计的女性之一。不过精通艺术的赫斯特在施工的同时给予摩根很多建议,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如何将几千件古董收藏填进房间而又不显突兀,好像那些古董几百年来一直在那里一样。    1925年的圣诞节,尽管还有一些房间没能完工,赫斯特一家正式搬进了城堡。随后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好莱坞明星、政客、将军们纷纷被邀请到赫氏堡做客,当音乐家萧伯纳参观完赫氏堡以后感慨地说:“如果上帝有钱,他大约也会为自己修建这样的住所。”    赫氏堡以惊人的艺术价值倾倒世人     赫氏堡的豪华超越所有人的想像,因为其中的艺术珍品是无价的。赫斯特一生酷爱收藏艺术品,家具、挂毯、绘画、雕塑、壁炉、天花板、楼梯,甚至整个房间都是他的收藏对象。他的收藏大多布置在城堡的房间内供人欣赏和使用,丝毫没有将藏品作为投资以期升值等功利思想。因为有了这些艺术品,整个城堡平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和典雅的风韵。赫氏堡的主楼共有115个房间,计有卧室42间,起居室19间,浴室61间,2个图书室,1个厨房,1个弹子房,1个电影厅,1个聚会厅,1间大餐厅。此外还有3栋独立的客房,整个山庄共有房间165间。    位于城堡主入口处的室外游泳池叫海王池。按照萧伯纳的逻辑,海王爷本人游泳的地方一定比这儿差远了。泳池长32米,深1米到3米,所蓄的1300吨水是从山上引来的泉水。池边散落着几尊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雕像,全部是艺术珍品。室内游泳池叫罗马池,是世界最豪华的泳池。墙壁、池底、岸边、跳台等用了1500万块在威尼斯制造的玻璃马赛克拼贴表面。金色的玻璃马赛克表面贴的是一层真金。单是生产这些马赛克就花了一年3个月的时间,整个泳池的修建则历时3年。    城堡中的大图书室是专为客人们布置的。那里收藏的手稿、绝版书、善本书全部是世所罕见。书柜顶和书桌上放置的是公元前2世纪到8世纪希腊的陶罐,书桌和扶手椅是核桃木的古董。曾经让来做客的邱吉尔声称自己可以足不出户在该图书室待好几个月。    整座城堡只有一个餐厅,餐厅内的布置是赫斯特的骄傲。进入餐厅你会以为自己到了天主教堂或修道院。餐厅墙上挂的是十六世纪法国佛兰德壁毯,椅子是十四世纪西班牙唱诗班的长椅,天花板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木制天花板,上面雕刻的圣徒像比真人还大。房间尽头的大壁炉可以容下三四个人而丝毫不用弯腰低头,也不拥挤。壁炉上挂的一排旗帜是十六世纪意大利锡耶那城举行宗教赛马活动时胜利者的旗子。桌上银制的餐具和烛台是十七到十九世纪英国、西班牙、法国等地的精品。    赫斯特热爱动物,赫氏堡所在的牧场上建有一个动物园,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动物园。赫斯特也热爱自然,修建赫氏堡时,有许多大橡树挡住了路,赫斯特宁肯花几千美元将树移走,也不愿简单地将它们砍掉。    光是修建赫氏堡的花费就高达一千万美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国王的身家。如果计算上所有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谁也说不清赫氏堡到底值多少钱。赫斯特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决定将城堡捐赠给加州政府,使整个产业得以向公众开放,让世人共同领略迷人山庄的魅力。      邪恶的城市:海盗首都罗亚尔港    十六世纪,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殖民强盗搜刮了大量金银财宝,一船船运回欧洲。在入侵西半球方面,英国落后西班牙一步,除了控制北美洲北部地区以外,很难染指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心理不平衡的英国嫉妒西班牙抢到的巨额财富,就怂恿海盗专门袭击西班牙的船只,并为之提供庇护所。    与此同时,欧洲一些亡命之徒沦为海盗,在美洲沿海抢劫过往商船,特别对抢劫西班牙皇家的运金船更感兴趣。英国政府当时专门辟出英属殖民地牙买加岛东南岸的罗亚尔港作为海盗的基地,罗亚尔港于是成为历史上海盗船队的最大集中地。    罗亚尔港公开身份是牙买加首府,非正式身份是海盗首都,海盗抢夺来的金银珠宝在这里堆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时候都轮不到卸船,只有停放在港口里等候。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城市,也是最堕落的城市,虽然只有几万人生活在这里(其中大约6500人是海盗),但城市的奢侈程度远远超越当时的伦敦和巴黎。整个城市没有任何工业,却可以享受最豪华的物质生活。中国的丝绸、印尼的香料、英国的工业品一应俱全。当然最多的还是金条、银条和珠宝。    1692年6月7日,罗亚尔港仍像往常一样热闹,酒馆人声嘈杂,销赃市场顾客如云,各式船只频繁进出港口,满载着工业品的英国船在码头卸货,美洲大陆的过境船在修帆加水。海盗船混迹其间,一般人难以辨别出来。但是这个罪恶之城注定要受到上帝的惩罚。    中午时分,忽然大地颤动了一下,接着是一阵紧过一阵的摇晃。地面出现巨大裂缝,建筑物纷纷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样在起伏,地面同时出现几百条裂缝,忽开忽合。海水像开了锅,激浪将港内船只悉数打碎。穿金戴银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啸的交逼下疯狂奔走,企图找一个庇身之所。11时47分,一阵最猛烈的震动后,全城2/3没于海水底下,残存陆地上的建筑物也被海浪冲得无影无踪。    在罗亚尔港遗迹里发现的具有海盗特色的装饰品    罗亚尔港从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人们仍能清楚地看见海底城市的痕迹——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当时测量,沉城处于海平面之下7到11米。再以后泥沙和垃圾层层覆盖,罗亚尔港在人们的记忆中湮灭了。    牙买加独立以后,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个海葬城市。1959年,牙买加政府和海下考古学家罗伯特·马克思签订挖掘条约。条约规定马克思只负责挖掘,而挖出的所有财宝都归牙买加政府所有。在之后的时间里,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遗址,并挖出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珠宝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是一只怀表,表针指向11时47分,由此确认了古城沉没的时间。    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没有头的雕像,专家研究证实这是中国人信奉的观音。四年以后,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财宝”为由离开牙买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罗亚尔港只有这一点财宝,但谁也猜不出马克思离去的真实原因。    1990年,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所大学接到牙买加政府的邀请,再次开始罗亚尔港的挖掘工作。这所大学的专家们准确找到罗亚尔港的主要沉没地点,他们发现当年马克思挖出来的宝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99%的宝藏还沉在海水里。现在罗亚尔港宝藏的寻找工作还在继续,不过牙买加政府没有决定打捞已经发现的物品和金银。没有人知道这个被海葬的海盗首都到底还能给人类带来多少惊喜。      教授传奇:天上掉下三千万美元    天上掉馅饼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从天上掉下和黄金一样值钱的东西却有可能,那就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陨石。    年过四旬的罗伯特·黑格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另一方面他又是全球最权威的陨石收藏家。从23岁起,黑格就开始收集陨石,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那是可以卖钱的好东西。到现在为止,黑格拥有的陨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陨石收藏。虽然自1990年起,也有其他人进入这个行当,但从实力和收藏规模来说还没有人能和黑格相比。    最初,黑格收集陨石只是出于兴趣,但后来他发现陨石因为稀有而珍贵,也可以卖好价钱。现在在专业的陨石市场上,贵的价格为每克超过8美元,几乎和黄金价格一样。就算最一般的每公斤也在30美元左右。如果是含有稀有金属的陨石,那么价格就难以计量了。    黑格收集陨石的经历很像电影《夺宝奇兵》的情节,充满惊险、刺激和传奇色彩。为了寻找从天而降的财富,他的足迹遍及地球上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大陆。在智利、纳米比亚、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埃及,他都有在旷野中九死一生的经历。只要美国航天航空局预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将会有流星雨,他都会在准确的时间赶到那里。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搭乘什么交通工具。    除了自己寻找陨石,他还向当地人收购,当地人只要找到陨石,不论大小,黑格都会用现金收购。1992年,黑格在阿根廷以重金收购了一块重达37吨的陨石,那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陨石。但是在把陨石运出海关时,阿根廷政府以走私罪罪名将他逮捕,认为这块罕见的陨石归阿根廷国家所有。后来黑格被释放了,但陨石就被永远留在了阿根廷。    没有流星雨的时候,黑格也会自己搜寻陨石。他主要在非洲的沙漠地带搜寻,因为那里的陨石从来没被人捡走。黑格驾驶着滑翔降落软翼机在沙漠上方120米的高处慢慢飞翔,只要看到有突出物就降落,然后用金属探测器搜索。一般人认为这样无异于大海捞针,不过黑格二十多年来在沙漠中发现的陨石占他私人收藏的相当一部分。    目前,黑格的陨石收藏按市场价计算已经超过三千万美元,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收集陨石,他的收藏只会成倍地增值。    黑格和他的收藏       拯救财宝”公司和西班牙沉船    西班牙对殖民财富的掠夺采用了最野蛮的方式,当时南美洲被证实富含金银矿和其他稀有资源,于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陆惟一的工作就是开采和经营矿山。一船又一船的金银财宝成为殖民掠夺的罪证。    西班牙的运金船最害怕海盗和飓风,为了对付海盗,每支船队都配备有装备了大炮、船身坚固的“护卫船”,阿托卡夫人号就是这样一艘护卫船。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号所在的,由29艘船组成的船队载满财宝从南美返回西班牙。由于是护卫船,大家把最贵重、最多的财宝放在阿托卡夫人号上。    遗憾的是阿托卡夫人号的大炮对飓风没有什么威慑力。当船队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间海域时,飓风席卷了船队中落在最后的5艘船。阿托卡夫人号由于载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为首当其冲的袭击目标。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只上的水手马上跳下水,希望抢救出一些财宝,但是就在他们找到残骸,准备打捞金条时,又一场更具威力的飓风袭来,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飓风中丧生。    梅尔·费雪给自己的定义是寻宝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个名叫“拯救财宝”的公司,专门在南加州一带的海域寻找西班牙沉船。二十年的打捞生涯里,费雪先后打捞起六条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为圈中名人,也赚了大把钞票。    费雪和女儿抓起金条金链,这个时刻是很多寻宝人毕生的梦想     不知不觉,费雪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过他不愿意离开打捞船,因为他曾发誓一定要找到传说中有着最多财宝的阿托卡夫人号。    于是,全家人为这个理想放弃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费雪的妻子、儿子和女儿陪着父亲一起下水,在海底寻找梦想。    费雪一家人的搜寻一丝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头的东西都要用金属探测器探测。    费雪和家人1985年7月20日找到了阿托卡夫人号和上面数以吨计的黄金,不过这种喜悦却被三十年的艰难磨得平淡。费雪认为上帝一定会让他找到阿托卡夫人号,只不过一直考验他的耐心而已。    这个号称海底最大宝藏的沉船上有40吨财宝,其中黄金就有将近8吨,宝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财宝的价值约为4亿美元。    费雪寻找阿托卡夫人号的故事在美国成了中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寻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语,意思是坚持梦想,必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