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照片谁杀了小女孩:我的鲢鳙必杀技 - 60后钓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5:25
现在钓鱼人中流传一句话,叫“变数决定成败”,这话一点都不假,其实在整个垂钓过程中,无论是钓啥鱼,“兵败麦城”的时候往往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在某些变数方面出了问题,尤其是在垂钓鲢鳙的时候,我对这一理论感受颇深。下面我仅就垂钓鲢鳙时的有关变数总结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细心选位
       选择钓位时,最好是选择背风处、无水流、深水区域或石砬子根处。背风、无水流好理解,背风处有利于观标,无水流处能防止“走标”现象的发生,深水处藏大鱼,更有利于在垂钓过程中有回旋余地。那么为什么要选择石砬子处呢?这是因为复杂地带能有食物滞留住大鱼,另外经过白天阳光照射后,到了晚上,石头会把它的热量传导给水下,使这里水温相对要比别处水温偏高,更容易让鱼来此处逗留。当然这也不能绝对地公式化,据科学考证,鲢鱼在水温25度、鳙鱼在水温28度时摄食最为活跃,当然,如果温度过高,反而会制约鲢、鳙的觅食欲望。上面所说,只是我个人认为垂钓鲢、鳙的一个理想环境,至于外界怎样变化,还要视情况而定。

二、精心做窝
         选择好钓位之后,接下来就是做窝点。这里所说的做窝点,无非就是诱鱼的一个过程。众所周知,在整个垂钓过程中,诱鱼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针对大水面而言,如果诱鱼工序做得不好,大量的鱼群没有进入你垂钓的区域,单凭钩上的钓饵,是很难达到理想的钓获。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的“散兵游勇”会上了你的圈套,但这样概率简直是微乎其微。我做窝点时,通常是将发酵后的豆腐渣与玉米面粉合二为一。玉米面粉起雾化作用,而发酵的豆腐渣既有浓烈的诱鱼效果,(钓鲢鱼的窝料不要过度地发酵,要感觉有微酸、微甜、略带酒香味道)又兼它比重轻,能起到在水中托浮着玉米面的作用。这样,在水中至上而下,形成了一个立体、雾化的窝点。做这样的窝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招小鱼。其实,在盛夏的季节中,钓鱼时闹小鱼现象也属正常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连小鱼都不“入瓮”,那钓鱼的收获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真想避开小鱼闹窝儿,我告诉你,改在晚上做底窝儿效果相当不错,只要你不怕蚊子来闹。

三、找准鱼层
        浮钓鲢、鳙,所说浮钓,我个人理解就是钩不到底的钓法。在钓鱼之前首先要进行找底,然后再确定一个水层。我个人认为最佳水层为1.5米到2.5米之间,(深秋季节钓2.5米至4米为宜)当然也要视情况而论。主要根据当时的气温而定。以今年为例,我在辽宁鹞鹰山水库垂钓三次,每次都要根据不同的渔情而采取相应的变术,为啥?就因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温、不同的水质改变了鱼的吃口。 今年的春天气温普遍照往年较低,我第一次去鹞鹰山水库的时候,改用了小钩、细线,用矶钓竿钓底的办法。开饵时照常规要增加些粘度,捏在钩上形成一个雾化团,那次我钓了三条鲢鱼,虽然我用的是鲢、鳙饵,期间也有不少的鲤鱼和鲫鱼这些“杂牌军”前来造访,我也没客气,来个照收不误!当然这只是特殊的情况,那么在通常的情况下,垂钓鲢鳙时在多深的水层才最适宜呢?真不便妄下结论。因为鲢、鳙对水温度比较敏感,甭说一年四季水温不断变化,就是一天之内也是变幻无常,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主动地去寻找鱼层。我的习惯是至上而下,逐层找鱼,哪个层上有口儿就在哪个层上钓。其实钓鱼本身就是个应变的过程,是我们在找鱼,而不是让鱼来找我们,昨天找到的鱼层不一定今天就仍会在那里,作为一个钓鱼人,绝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刻舟求剑。

四、 应对“走标”
        我之所以说应对“走标”,是因为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会遇见这种现象,且是不可抗拒的现象。走标现象实则是水下有暗流的原故。尤其是大水面,发生走标时,不但会影响观标,还容易把窝饵“走散”,使钩上的饵料脱离预想的窝点。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你就想方设法去适应环境,我想这不只是一个钓鱼人的思想理念。

        这些年我对付它的办法只有一个―――打“提前量”。比如你的窝点直径是在一米的范围,那么在你抛竿入水时,就将钓饵抛在水流上游,距窝点半米处,当浮标走出窝点半米时,无论钓饵是否雾化完毕,都要提竿出水,重新挂饵。

五、鱼情判断
        观察鲢、鳙是否进窝时主要是看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鲢、鳙产生的气泡特点是密集而细小。除此之外,大量的鲢鱼在进窝时浮标有时还出现微微“上顶”现象,或带有微弱的左右摆动,这是因为鱼进窝时改变了水中的密度所致。再有一种现象就是,如果水面上突然有许多小鱼惊惶跳跃,或小鱼突然间停止了闹窝,这个时候的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有可能是大鲢鳙进入的窝点,要谨慎应对,不可贻误战机。

        浮钓鲢、鳙时反应在浮标上的信号大多数应该是一个“下顿点”,之所以产生这种信号是因为这和鲢、鳙摄食习惯有关。鲢、鳙进食并不是像有些鱼那样进行吞咬,而是依靠嘴来吸附食物,然后经腮滤出,当它发觉口中有异物时马上会吐出。当鱼入窝之后,虽然也是吸附窝料中的食物,但钓饵上的气味应该比窝料上的气味更具诱惑力,它会不断寻着这种气味来到钓饵的附近,因为是浮钓,鲢、鳙吸钩入口后,反应在浮标上当然是一个“下顿”信号。当然在小鱼咬钩时也会同样出现这种“下顿”信号,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小鱼咬钩时和鲢、鳙吸钩时的信号还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要抓的信号并不是看鱼把浮标的目数拉下去多少,而是判断浮标下顿时的力度,小鱼闹钩通常是快而无力。有时浮标还会出现另一种现象,它既不是快速有力的下顿,也不是左右摇摆,而是在浮动中徐徐下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往往跟水中的暗流有关,当浮标在流水的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恰恰水下的鱼也是顺着这个方向进食,从而延缓了鱼吸饵的速度所至致。

       另外还需提醒钓友们注意的是,随着钓饵雾化、脱落,浮标会徐徐上升到水面,当确认钓饵完全雾化完毕,最好不要急于提竿上饵,再等上几秒钟,没准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收获,实践证明,在我垂钓鲢、鳙的过程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