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帮在铜炉:告别人生的驿站——《人生设计在童年》漂流手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2:07:06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当我们为孩子设计未来时,实际上就是在设计一个希望。

人生可以设计吗?现实生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设计往往以进入某某大学为终结。于是,名幼儿园——重点小学——重中学——重点大学,这成为众多家长心中成功的人生设计蓝图。而问题恰恰在于这一蓝图中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志却无从体现。

迄今,国内对高压力高期待带来的不良培养后果开始有了一些认识。可不幸似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种把刻苦、勤奋排除在快乐、幸福之外的教育观悄悄流行起来。成年人不知不觉中身体力行地向孩子灌输这一理念。

学习是孩子的本能,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了解学习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没有懂得学什么,如何学。

什么是成功的人生设计,来自美国的高燕定先生在新作《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得有话说》一书是这样描述他对成功的人生设计的理解:“人生的目标不是上大学,也不是上哈佛,这一点她(指高先生的女儿高倩,哈佛大学2000届毕业生)很清楚,人生奋斗的目标是要走到职业场上去打拼。大学毕业5年以后在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正如高倩在她的那篇《 哈佛梦 》里写的那样:“这所学校将是我今后人生中许多个驿站中的一个。” 

“人生设计”这一概念在高先生心目中,意味着为了实现各种各样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一个目标尽早作计划,全力以赴、热情而执著地去努力实现,教育的成功是有规律可循的。全因有不同的目标而有不同的设计。因为目标明确,成功的标准才会明确。高先生说:“我心中成功的标准很低,小时候,只要她组合好一个拼图,搭好一组积木,我就说,你成功了!”在孩子未成年时,家长需要把一个个看似难以完成的目标给孩子分解,引导他逐步去实现。合理计划、共同奋斗、体验成功、新的目标,形成良性的循环。在孩子向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进攻的时侯,父母所要做的只是给他们鼓掌喝彩就足够了。

高先生的教育思路与行动中贯穿着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主要来源于儿童心理的把握和对中国及美国社会的认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美国学校和校外少儿组织从小教导孩子的准则。而在孩子年幼时,其对自我、对社会形成认识是需要得到教育引导的,其性格、信念、人格的形成,更是需要得到教育引导。智彗的家长在培养孩子个性发展的同时,能巧妙地将其与社会需求融合起来。高先生在融合中西方教育理念,对培养孩子的具有国际化竞争的综合能力有了全面统筹的设计,各个击破。

通过大量的阅读、批判性思考、海量的写作,使孩子的写作、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推理的能力远远超过同龄的孩子;超前的语言学习、题海战术进行数学的训练、在高中学习多门大学课程,孩子学业成绩出类拔萃,自荐材料亮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周有薪的打工经历考验孩子承受现实社会压力的能力和承受超负荷的耐力,证明孩子在体力、精力、智力等方面具有的很大的潜力;不断参加社会职业活动以获得职业感受,增对职业的认识与热爱……

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的是智慧。高先生以其极具创造性的教育手段,演绎着一个个近似乎神话的迭出新意的教育故事。一盒英语童话剧录像带引导孩子突破初到美国的口语关;定计划学习并限时完成养成制度化的习惯;把大学法文课本拆成小册子让孩子学习;把孩子写的零散的旅游日记整理出版;以写自我简历激励自我奋斗……

在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上,高先生同时是一位温情的教育者。孩子早已具备跳级实力,却没有跳级,一直在超前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就相当于一位非专业运动员一直在接受高级别的专业训练,不过经常可以参加非专业的比赛。与同龄孩子们“合而不同”的学习,从另一方面成就她不断自我超越的动力。他培训孩子在学业上远远超过同龄人,却保护着孩子享受与同伴交往生活的乐趣。父亲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为孩子参加选美比赛摇呐喊,甚至连孩子背着自己偷偷看流行小说,也得到宽容和默许。原因只有一个,深沉的父爱使他真正理解孩子,了解她的需要,理解她的感受。

阅毕此书,不自觉地就被书中那些已经知闻和未曾知闻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为父女俩之间传承的炽烈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所激动,在我眼前同时浮现出渗透着浓烈的精英意识、追求卓而不群的群组像。在美国有着这样追求的人远不在少数。一个学习型社会、一个创造型社会需要这样的追求者,一个自力自强的国家需要这样的追求者。

                                         石玉山   2006年春于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