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寸和一寸的区别:怎样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39:33
  怎样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 
        家长都知道养儿育女很不容易,尤其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更不容易。因为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孩子内在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自我认知,生存能力强弱的外在表现,在孩童时期表现的不明显,在青少年时期除非孩子有了明显的反常,或者是发生了较大的行为叛逆,往往才引起家长的思考和关注,才可能意识到孩子的生存能力欠缺。之所以说培养孩子生存能力难,难就难在孩子的生存能力是要经过生存实践才能得以检验。
  当前青少年的生存能力普遍偏弱,令人堪忧!孩子生存能力普遍偏弱的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诸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衣食起居杂乱无序;情绪自控能力差,遇到情景的产生或消失,往往出现明显冲动和过激言行;遇到困难和挫折,意志薄弱缺乏主见,极易气馁、破罐破摔。其极端表现动辄就是情绪亢奋,大打出手,或者就是闷不做声,积郁成疾;动辄就是跳楼自杀自残,断绝人生,这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关注和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家庭教育不容忽视的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更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家庭期望有生存能力强的孩子,社会希望有生存能力强的公民。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呢?首先,要认识到生存能力是人类借以适应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性能力。它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功能性的学术能力、休闲和娱乐能力、职业能力等。其次,在围绕这些能力方面,家长根据家庭的实际状况采取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学校根据学生的年级,因人而异,因性施教,讲求适用性。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应联系社会实际和人的生存需要,讲求实用性。再就是,无论家长和学校都要勇于放手让孩子实践体验。要知道,一次切身的体验,胜过说教的百遍。没有实践体验的生存能力教育,无异于没有实验室的物理化学学习,近乎于教师不在场的自习。收效甚微。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有几条共性的方面提示家长和孩子。    一是不要过分溺爱和惯养孩子。当孩子们的欲望过分地被满足时,使孩子不知珍贵,就不再珍惜。孩子只知道要,只知道索取,不知道要来的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要让孩子懂得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这是在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意识。二是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有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日夜陪读,应重点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再大一点的孩子谈对象那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挑三拣四,横挑鼻子竖挑眼。许多需要通过社会关系办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包办太多,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交往解决,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是考察和检验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方面。三是不要单纯以父母老子的认知和意愿去对待孩子、逼迫孩子。家长的确是走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社会经验丰富。但是,孩子生活在当代,当代有当代的生存方式。尽管当代有许多社会弊端和不良社会现象,这是现实。如果家长对这些社会现实都不敢面对,都难以承受,又怎样去教育孩子面对和承受呢?家长应当教育和引导孩子适应当代的生存环境,规避生存风险。要正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把那些为人处事的经验和生存的方法传授给孩子,让孩子既对现实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又有面对现实的生存能力。四是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遇到突发的变故时,应教育孩子有正视变化、承认变化和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尝尝失败和挫折的滋味,要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表现的情绪比孩子还难受。家长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犹如家长带领孩子走夜路,家长疑神疑鬼,担惊受怕,孩子肯定会畏缩不前,更加胆小。五是不要事事充当孩子的替身和安全保护伞。应该教育孩子珍爱生命,学会自身保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就像乘坐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家长应首先自己戴好氧气罩,然后再给孩子戴。总之,家长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培养教育孩子增强生存意识和提高生存能力是家长的一种责任。作为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培养。作为孩子也要勇于感受、勇于磨炼,勇于坚强地生存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