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米赛跑教学视频:《国语文作法十八讲》第十二讲 论造句--陋闻斋(教育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8:02:46
《国语文作法十八讲》第十二讲 论造句
白冠庭编 《国语文作法十八讲》第十二讲 论造句
句子的定义 句子的种类 什么叫复句 什么叫并列句 什么是弛缓句 什么是严紧句 造句的方法 主从 并列 语势 错综 简洁 明了句子的德性 清洁 有力 深刻 美丽
(一)句子的定义——什么是句呢?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说:“凡是起词,有语词而辞意已完全者曰句。”
胡云翼说:“把一些字连缀起来,组成一个完全的意思,就是句子。”
尤墨君说:“句是思想的单位。字是机械的,句(思想表达的方式)是有机的。”
(二)句子的种类——句子的种类甚多:有长句,有短句,有简单句,有复杂句,有并列句,有弛缓句,有严紧句等的分别,详细研究,是文法上的事。我们现在且随便举些例子。
短句,长句,简单句很多是不必举例子的。什么叫做复杂句呢?
复杂句与简单句不同,简单句只表示一个思想或事物,而复杂句是表示二个以上的思想或事物,换句话说,就是用二个以上的单句,使成为复杂句的。例如:
他在学校里,功课也好,品行也好,办事也能干。(列举一个人的德性的)
你没有欺骗我,所以我也相信你。(表示因果关系的)
门外寒风虎虎,户内炉火熊熊。(表示对照的)
春天来了,白花开了。(说明相关的两种现象)
功课完了,运动开始了。(叙述相承的两种动作)
自从她死了爱子以后,没有一天不流泪的。(表时间的关系)
水从两峰间倾泻下来,犹如一疋白练倒挂着。(表比拟的)
不自由,毋宁死。(表示选择的)
什么叫做并列句呢?
凡是二个以上的字句,字数略同,组织和意义也大概相同的,叫做并列句。例如:
夏至荣华,春之成功。——(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春光与希望是长驻德;自然与人生是谐调的。——(同前)
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闪电不再。——(同前)
他也不懂得爸爸的眼睛为什么要睁圆着,他也不懂得妈妈的眼泪为什么要垂下——(刘半农《饿》)
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绿的露珠!——(郭沫若《路畔的蔷薇》)
弛缓句与严紧句是修辞学上的名词。什么是弛缓句呢?
弛缓句是一句之中,在收尾之前可以停顿一处或数处,但是文法上是意义完全的。例如:
我从睡里醒来;我很觉茫然。
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同前)
上面的句子“我从睡里醒来了”,“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多了”,“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这几句都可停顿住,在文法上意义也是完全的。这就是弛缓句。
什么是严紧句呢?
严紧句是不到一句的末尾,意义不能完全的。例如:
灯影下,旗影下,两排儿沉豪英毅的军官,在剑配锵锵的声里,整齐严肃地一同举起杯来,祝中国万岁的时候,这光景是怎样的使人涌出慷慨的快乐的眼泪呢?——(冰心女士《梦》)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坠下去了。——(鲁迅《风筝》)
这几个句子不到末尾意义不能完全,所以叫做严紧句。
(三)造句的方法——造句的方法有六个:
(1)主从——我们的思想是陆续不断地来的。我们在这些相连的思想中间,先当辨明何者是“主”,何者是“从”;然后再把它们用合乎论理的方法排列起来,造成句子。例如:
岁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袁枚《祭妹文》)
这句共合四个思想而成。试便命其主从:
则,“天为之”是主,“命之所存”是“从”;“予之过也”是主,“累汝至此”是“从”。
袁枚把主从分得清清楚楚:于“天为之”间安一“实”字;于“命之所存”首,冠一“虽”字;如此,“虽”和“实”相应,把两个思想混成一子句了。他又于“予之过也”首,冠“未尝非”三字;“累汝至此”末,加一“者”字;如此,两个相连的诉讼有混成一子句了。他在在这二子句间,加了“然而”二子;如此四个思想合成一整句,而读者读之,但觉主从分明于字里行间了。
(2)并列——我们思想有时天然铢两悉称,而难确定其主从;则我们造句时,不能不参用并列法。例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枫桥夜泊》)
巴黎一市揽森何左右,纬以长桥,界为长桥,界为驰道,辟以广场,文艺崇宏之建筑,疏以广大致园林,积渐布置,蔚成大观;……(蔡元培《装饰》)
上列自纬以……至园林,都是从思想表达成的并列句子。
(3)语势——一句之中,思想参互错综,必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至少比有一个重心。我们造句应当握住可这个重心,使句子增加语势,而可与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关于这个重心的变换方法,约有下列五种:
①重心移句首——“他(重心),没有看见过。”
②重心置句末——“环滁皆山(重心)也。”
③累升——“我的儿子病得很重,病得很危险,病得无药可救了!”
“这是命令,是集合的命令,使发动的命令。”
④对称——“这是固定的,有积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地。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朱光潜《无言之美》)
“看者涉猎,宜读宜多;读者讽咏,意熟宜专。看者日知其所亡,读者月无忘其所能。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挲,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土防隘。”(曾国藩《复邓寅皆书》)
⑤重述——“看啊,看啊,潮水来了!”
“我欲前进,前进,前进!”(郑振铎《我是少年》)
(4)错综——句忌呆板!忌单调!要想句子生动和遒劲,非错综其句式不可。然而这事非可有意求之的,作者倘能于上述的三方法——主从,并列,语势——自在地,准备地应用,那末便可于无形中,得到错综式的构造了。例如:
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推挽不住,数百事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簇拥于寺之左右前后者,凡四阅月罢。(张岱《西湖香市》)
(5)简洁——佳句像一部良好的机器,运转流利无丝毫障碍。反之,我们所造之句,如果拖沓!冗长!往往一句之中,闲字充斥,不知删节;结果,这句便变为废物而无用!故我们造句,还要顾到“简洁”。一句中字应用多少,虽并没有一定,然总当用得恰到好处;一字不能减。句子不要太长,又不要太短,是即所谓“简洁”。
(6)明了——句子能造得“表里透明”如一泓清水,才可称为“明了”。
“晦涩”,“暧昧”,“模棱”都是“明了”的大敌,我们必须打倒它。“不接”和“词的位置不当”也是“明了”的障碍,我们必须设法肃清它!能如是,句可明了。
(四)句子的德性——善于作文的人,各人有各人的文格;有的是“一清如水”,有的是“朦胧若烟”。有的人的句子我们一看就明白,有的人的句子我们非看了几次,想了许多时不会明了。各人的思想不同,文格不同,句法也不同。有的人的句子造得清洁,有的人的句子造得有力,有的人的句子造得深刻,有的人的句子造得美丽。
现在先说清洁。在近代的文人中,梁任公与胡适之的文章都以清洁胜。初学作文的人大概喜欢梁胡的文章,因为他们能够“深入浅出”,说理虽深,而句子很容易懂。——有人以为说理的文应该清洁,而写景的文章应该美丽。其实清洁中何尝没有美丽。
其次,我们且说有力。古人形容王羲之的书法,说是“铁画银钩”。这“铁画银钩”四个字很可拿来表现造句有力的精神。有力的反面就是萎靡。萎靡是不好的,在近人的文章中,以鲁迅先生的文章造句最有力。孙福熙说:“他的文章中没有风月动人,没有眉目传情,他的描写如铁笔画在岩壁上,生硬以外还夹着尖利的声音 ,使人牙根发酸或头顶发火。”
再次,我们且说深刻。孙伏园君曾说:“中国人是不会遭到深刻的文章的。读惯了胡适之梁任公一流畅文章的人,尤不会懂得深刻文章的好处。”伏园的话是有感而发的。胡适之梁任公一派的文章,长处在于清洁流畅,短处在于不深刻。他们的文章能使人一目了然,但不能使反复讽诵,若有余味。近代会作深刻的文章的要推周氏兄弟,可以说,中国到如今还没有新出的作家及得上他们。深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讽刺,也有幽默。我们且举一些例子: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作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有一个“普罗”文学批评家曾根据这段《小杂感》而断定鲁迅的“不革命”。其实,他连鲁迅文章的意思,也没有看懂。鲁迅说的是反话,使讽刺。只有深刻地留心当代革命事实的人,才能了解这段文章深刻的悲哀。
深刻的文章是不容易作的,只有幽远深刻的理想,才可以产生深刻的句子。
再次,说到美丽。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文学除了美并没有也不能有什么唯一目标。”这句话找我们看来虽然有些偏,但也有至理。美虽然不是文学的唯一目标,但除了美就不成文学。所以有些人作文章造句子力求美丽,其实,就广义说来,上面所说的“清洁”,“有力”,“深刻”,也未尝不是美丽。但这里的美丽,好作艳丽讲,指一些好修琢句子的文章。
我们且举冰心女士徐志摩先生的文章做个代表。
冰心女士的文章,可以算是表现女性艳丽到极处,如出水芙蓉,如空谷幽兰,使人读了沉醉,迷离,愉快。她的造句美丽是得力于旧诗词的。
徐志摩先生的造句美丽,不是从中国古书中学来的,他大概是受了不少的西洋名著——诗,散文,小说的影响,用意遣词,皆能戛戛独造,(但徐先生文章的短处,有时艳丽而不免流于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