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官服制度:翰不虚动 下必有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08:57

翰不虚动 下必有由
——临习《书谱》的体会

■徐光普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也是历代颂扬的草书精品,书法上追“二王”并融入己意,峻拔刚断,天真潇洒,是学习草书的极佳范本。作者孙过庭工于用笔,其对“二王”的继承做到了形神兼备,宋米芾评曰:“凡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书谱》为纸本墨迹,在“二王”墨迹无存的情况下,从《书谱》中探求“二王”笔法,乃学书捷径。笔者临摹此帖有如下体会:
  第一,临摹此帖应有一定的行书技法基础。初临《书谱》,如不经过对“二王”一脉行草书的临习,而急于求成,则欲速不达。笔者曾迷恋于米芾行书的八面出锋、天真烂漫,时时临之,却并未入门。及至临习《书谱》,方感到力不从心,写出的字形不似、神不备,迟迟未能入帖,始知《书谱》笔法丰富,无行书技法基础者难入其门,正如《书谱》所云:“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遂放下《书谱》,上追其源,临摹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二王尺牍两年有余,再回头来临《书谱》,顿感心悟手从、形随意出。
  第二,讲究方法,心、眼、手配合。对多字数法帖,如何提高临摹效率?张羽翔先生曾提出“不动笔墨不看字”。根据笔者的体会,这一方法效果很好。不动笔墨不看字,并不反对临摹前的读帖。现实中,眼高手低,是书法人尤其是业余作者的通病。临摹多字数法帖,不要将时间过多地用在读帖上,要把重点放在心和手的配合上,关键是训练眼力。临习时,眼光不要停留在纸笔上,要多观察法帖,用眼睛的余光留意书写。这样,既能训练眼力,强化记忆,又可提高放胆书写的能力。临摹过程中,随着眼力的提高,要从初临时的一字数“目”到一目数“字”再到一目数行,将眼力从法帖逐渐转移到书写上,为背临和创作打下基础。
  第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提按、使转上下功夫。《书谱》云:“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孙过庭草书笔法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提按和使转上。其书下笔果断,笔笔提按,使转迅捷,意象飞动,“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首先,从起笔入手。“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留心帖中每一个点画的起笔方式、笔画形态及艺术效果,判断笔锋落纸的方向和侧面,通过提按和使转调整笔画形态;其次,处理好速与迟的关系。《书谱》云:“夫劲速者,超逸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致。”“能速不速,所谓淹留;因迟就迟,讵名赏会。”临摹此帖,当反复体味其中的含义。临习时以沉着为本,训练控笔能力,随着笔法的熟练,适当加快运笔速度,以求“超逸之机”和“赏会之致”,做到笔力沉劲入骨,笔势圆畅飞动。
  最后,注意《书谱》的章法特色。《书谱》中字与字之间的笔画连属较少,但行气无不上下贯通,前后呼应,或断或连,一任自然。通篇洋洋洒洒,气脉贯通,运笔如飞,而不浮华草率,于痛快淋漓中含有沉着周到之精神。通观《书谱》,每行尾字末笔,势尽则止,势未尽则转,与次行首字遥相呼应,行气承转,自然天成。上述特点,临习时不可不察。




徐光普节临《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