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物流股份怎么样:农村初中“后进生”问题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4:07

农村初中“后进生”问题初探

 

摘要: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是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教育二十余年,深深感受到农村初中“后进生”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后进生”问题研究,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农村初中“后进生”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转化方法,是搞好当前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后进生”的特征及表现

   1、消极颓废,不配合他人的帮助。“后进生”自身缺点较多,常有旷课、打架、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沉迷其中,不思上进。对待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与教育,无动于衷,当面应付,背后自行其事。

   2、惊恐疑惧,心理敏感脆弱。“后进生”表面上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实际上,他们是以这种天不怕、地步怕的外在表现来掩饰他们内心深处的脆弱。当他们犯错误后,常表现的非常敏感,担心被同学揭露,担心被老师和家长知道。

   3、逆反对抗,不接受批评教育。“后进生”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正,不能以常态来接受,而认为是有意找茬与其作对。心理上充满了戒备和敌意,不承认错误,不接受批评教育,有时甚至以报复的行为对待教师和同学。

   4、意志薄弱,不能严格自律。在很多情况下,“后进生”虽知道道德行为准则,但在道德观念和个人欲望发生矛盾时,道德观念总战胜不了不合理的要求。即使在老师苦心教会之下,能够坚持一时,但过后很快又回复到原来的随意状态。

   5、任意妄为,故意捣乱。“后进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往往从是非不分这一面去理解它,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恰恰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破坏公物伤害其他同学等。有时,他们把自己所做的破坏事件,在小团体内张扬,以此炫耀自己的不凡“业绩”。

   6、空虚自卑,不求上进。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习,而成绩的优秀是每一个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人千丈,学校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失落和压力。即使闪念之间有某些求助的想法,往往被周围的冷眼所冻结。看到别的同学学习上你追我赶,自己却几乎成为一个旁观者,由于自卑空虚的心境自然产生,导致破罐破摔,不求上进。

   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以上分析的是“后进生”的种种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后进生”现象的出现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             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后进生”的形成,大部分都是与灾难性的家庭坏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1、          残破型家庭。这类家庭主要包括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中国是一个极重婚姻的国度。在这些家庭中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无形中心理就受到了重创,觉得低人一等,害怕被嘲笑,变得敏感而多疑,往往以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哪怕是别人并没有接触他们受伤的心。再者这类家庭中父母往往都比较自私而缺乏付出,生活各奔东西,孩子成了拖累。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多敷衍,推卸责任,有的甚至象踢皮球一样把孩子踢来踢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心理发展呈畸形,他们得不到关心和爱,在强烈的挫折感和精神刺激下,变得顽劣不恭,任意妄为,自暴自弃,沉沦消极。

2、          暴力型家庭。这类家庭父母双方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待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动不动就拳脚相加。孩子有苦诉不出,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并且在犯错误之后,由于害怕被责打,不敢回家而流落街头,这样很容易受坏势力影响。

3、          溺爱型家庭。这类孩子往往任性,对所犯错误不在乎,觉得无所谓。另一方面,由于事事由家长包办,使他们的行为能力跟不上其他同学,精神意志也比较为脆弱,稍稍碰到困难,就只会退缩、逃避。

(二)学校原因

1、  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现在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实质上我们的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分数至上。我们在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上,主要的还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成绩优秀的能升重点高中,进重点大学,受到良好的培养。这种现状,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价值取向。成绩优者,沾沾自喜;成绩劣者,就觉得无地自容,心理上被烙上一道浓重的阴影,他们失望、自卑、自暴自弃,从而影响了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另外有个别老师,对待“后进生”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不够,重视不足,方法简单,甚至体罚和歧视“后进生”。正由于个别老师的偏见,导致一部分学生沦为“后进生”。

   (三) 社会原因

     1、  学校周边环境恶劣而使一部分学生受影响。如游戏娱乐场所包围学校,导致部分学生不思进取,整天沉迷于打游戏,甚至参与赌博等违法行为。

     2、  社会上不良风气冲击和影响。如劳改犯出狱后,靠自己的“霸气”,不劳而获,迅速致富。这一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使他们认为学文化无关紧要,只要会“混”,就能出人头地,而导致这部分同学厌学好斗,越陷越深。

   (四)心理原因

     1、 生理、心理的剧变的因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主观上的成熟、独立感与实际上幼稚性、依赖性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主客观上的矛盾,从而阻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从大量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出“后进生”之所以做错事,往往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所造成。

3、 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不良行为习惯是不良行为多次侥幸得逞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一经形成,常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行动,如逃课、抽烟、打游戏等。

三、“后进生”转化的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处于行为“断乳期”,自我意识能力不强,说话做事常常处于心理矛盾状态,有时受好奇心驱使,做出一些违规事端,但心理上也害怕受到正面舆论的谴责。对于“后进生”必须有个正确的看法,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大,在不利条件下可以变坏,在有利条件下也可以变好。只要我们根据“后进生”的特殊状态和特点,采取符合“后进生”的活动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教育措施,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就能使“后进生”走上正轨,健康成长。具体转化方法,我们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

(一)         开办家长学校,使学校、家庭配合起来,是转化后进生           的好办法

1、          通过家长学校,尤其是“后进生家长”的学校,给家庭送去必要的教育孩子的知识,让家长真正理解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从而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促使“后进生”转化。

2、          同时,应建立一种稳定的“后进生”家庭与学校、学校与“后进生”家庭之间的联系。这样学校、家庭联手教育“后进生”必定会事半功倍。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上,应努力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残破型家庭,家长更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在感情、生活等多方面关注,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是“后进生”转化的关键

 1、  热爱学生是前提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儿童。”爱,是人的本能需要,是人们健康的心理需要。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爱。老师必须坚持“爱”字当头,不嫌弃,不歧视,用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用教师的行为感染他们,用诚挚的师爱弥补他们心理上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当师生关系融洽了,教育和转化就有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这时教师的教育就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2、 挖掘优点是关键

教师要珍惜和爱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长处。教师应正确运用表扬和奖励这个法宝,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前途、有希望的。要努力为“后进生”表现自己,争取进步创造条件和机会。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认为挖掘“后进生”优点须做到:(1)班主任要有意识安排“后进生”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发挥他们的专长工作,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树立他们成功的自信心。(2)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让全体同学轮流担任班长。当“后进生”也戴上了“值日班长”的红袖章,行使班长的权利时,他们的心态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3)每个月学校及各班表彰“文明生”时,也同时表扬“进步生”,使“后进生”一点点的进步得到肯定,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身价值,从而增强了自爱、自重、自强的信心。

3、    开展活动是动力

 “后进生”活动能量很大,精力充沛。如果没有各种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他们旺盛精力没有地方消耗,无聊之中,外界各种低级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使他们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实践中,我们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特点的广阔天地,把“后进生”兴奋点转移到正确方面,使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爱好、才能和特长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进而产生向往上进、发展自己的欲望和要求。

4、          内外结合是保证

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应内外结合,发展群体作用(1)建立健全班级、年级、学校的三级教育网络,坚持教育原则,齐心协力转化“后进生”。(2)建立“后进生”帮教“会诊”制度。(3)开设心理指导课,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上困惑,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4)坚持家访、信访、电话访和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多方力量,内外结合,协力帮教,使“后进生”即使受到教育而更快转化。

   (三)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能使他们认识到在社会大家庭中的自我价值。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去乡敬老院慰问一次,其中大部分都是“后进生”。这些“后进生”通过为老人清洗衣服,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等活动,更加认识到自己是社会有用人才,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勤奋,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他人,转化自身。

              关心教育好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满腔热枕地关心“后进生”问题,并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思考,“后进生”问题一定能得到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