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把凤翅镏金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把钥匙--林 格 - 快乐英语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22:19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一把钥匙--林 格

教育杂文 2009-07-08 08:06:36 阅读716 评论10   字号: 订阅

在“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做整体理念培训中,我经常强调一个关键点:为师者须彻底转变观念,放下自我,从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最终实现解放教师和家长,关键在于需要有一个深刻的矢量转换,即:向孩子学习,有困难问孩子。
  为了进一步帮助参加培训的教师深刻认识这个关键点的价值,除了我在培训会上阐释的内容以外,这里提供另外一个背景性依据----“并喻文化”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本原理。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各领域中的知识技术正在迅速更新。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当年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尤其是“并喻文化”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
  “并喻文化”是相对于“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而言的。
  简单地说,“前喻文化”就是新一代人向老一代人学习才能生存;“后喻文化”,即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
  在玛格丽特-米德的阐述中,“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以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中,生产工具简陋,自然环境险恶,人们缺乏酿就生产与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物质手段,整个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人们从未奢望、也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父辈在无拘束的童年飘逝之后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是他们成人之际将要经历的一切”。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如果说在前喻文化(即传统社会)中,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尚未成年的个人,那么,借用社会学的术语,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那么,“并喻文化”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并喻文化”就是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
  玛格丽特认为,“并喻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战争失败、移民运动、科学发展等导致“前喻文化”崩溃、“并喻文化”诞生的诸多历史原因。先前文化的中断使年轻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既然前辈无法再向他们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创造,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二、“并喻文化”的产生,与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也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造就的。
  “并喻文化”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原因之一:社会变迁加剧,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规则,年轻一代顺应自然、运用自如,年长一代却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乒乓球比赛中,我们曾经看到的原本十分优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因为无法适应新制定的比赛规则名落孙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此时却脱颖而出。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的较量也是对于新规则的适应力的较量。至此,孩子第一次获得了“指点”教育者的机会。
  原因之二:面对社会变迁的加剧,孩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教师却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
  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孩子对教师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自己却得过且过的做法甚为不解。
  原因之三:与同学、同伴的交往是孩子获取各种新知识和新价值观念的途径之一,同辈群体成了孩子影响或“反哺”父母的知识“蓄水池”或“扩展内存”。
  与同学的交往是青少年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比如大学宿舍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卧谈会”就是一场信息密集的交流会内容应有尽有。这样,教师看起来是和一个孩子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和一群孩子甚至是一代孩子打交道。
  原因之四:电脑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使孩子第一次能够从父母、老师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尽管教师也一样看电视,但实际他们从电视上获取的知识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如孩子。而电脑操作方面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对成人来说,电子计算机是他们人生的“滑铁卢”。很多面对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却常常一筹莫展,力不从心。而孩子则占尽了电脑操作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三、“并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全体社会成员以目前流行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马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告诉我们:
  在“前喻文化”中,长辈的行为向晚辈提供了不可背逆的榜样,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接受着祖先们所遗存下来的生活方式。如果说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于“前喻文化”的记载,那么那种以“并喻方式”作为文化传递的唯一模式的社会却寥寥无几,我们很少听说这种“并喻方式”能够单独地代代相传。如果真有那种将“并喻”方式作为唯一的行为传递模式的社会,那么年老的一辈和年轻的一代都将认为,每一新生世代的行为不同于他们的前代是“天经地义”之事。
  在一切“并喻文化”中,长辈在某些方面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他们为晚辈的行为确立了应有的方式,界定了种种限制,年轻人相互间的学习是不能逾越这些行为的樊篱的。在许多社会中,人们接受新行为时获得长辈的赞许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年轻人的行为改变最终并不取决于自己的同辈,而是取决于年长者的同意。但是,在“并喻文化”中,人们同时也怀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每一世代的成员其行为都应以他们的同辈人为准,特别是以青春时期的伙伴们为准,他们的行为应该和自己的父辈及祖辈的行为有所不同。个人如果能够成功地体现一种新的行为风范,那么他将会成为同代人的学习楷模。

  四、现代社会,成人向孩子学习或孩子“指点”成人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并喻文化”中,孩子们常常是生活中的“老师”。作为孩子的教师,在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方面不如孩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孩子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涉及事物的好坏、对错判断的价值观方面。
  二是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消费和钱的看法以及审美和生活情趣都开始影响到教师,使后者的生活态度在无形中发生了明显可见的变化。
  三是在对新器物的使用和对新潮流的了解上,教师对来自孩子的“指点”的接受几乎是无条件的。
  “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在《文化与承诺》出现的这段话,是引人深思的:
  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从未年轻过,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
一把钥匙只开一把锁体现的哲学原理 100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问题 梦见喜欢的人给我一把钥匙是怎么回事? 请问防盗门ab锁有没有公用一把钥匙的? 一把钥匙开不了一把琐,这到底是谁的错啊? 为什么一把锁只能配一把钥匙 一把钥匙能开几把锁?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有9把钥匙和9把琐,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开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为什么一把锁只配一把钥匙?那么千千万万的锁,就没有其它的钥匙可以开到同一把的锁吗? 在电视剧"上海风云"中,杨天雄曾经给凯瑟林一把钥匙,是哪里的钥匙 请仿写“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锁,就是普通的锁,为什么一个锁只能用那一把钥匙开啊? 重新发帖询问:100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问题 请问项链的坠子是一颗心和一把钥匙,这是什么含义阿? 我说的是修复后要求我激活(右下角有一把钥匙)一样的标记 ·我说的是修复后要求我激活(右下角有一把钥匙)一样的标记 电视上出现一把红色的钥匙不知道怎么解除 怎样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办公室出租,物业能否留一把钥匙 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弄混了,如果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那么最多要试多少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有30把锁和相配的30把钥匙,每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每次都正好打开相应的锁的概率是多少??? 学习嵌入式系统所需要的引导课程是什么?/ 求一个学习JSP的好网站要从头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