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小乔怎么认识的:长春老建筑物语—吉林大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40:52

长春老建筑物语—吉林大路

         新京吉林大路,即现在的长春吉林大路。当时的吉林大路不仅是伊通河往东这部分,现解放大路自人民大街向东至南关这部分,当时也是吉林大路的一部分。南关以西这部分,是连接兴仁大路(解放大路)和新南京站的关键干线,而南关以东部分,是规划中的中国人聚集区。而在大路的东端,连接了两条“国道”,一条是通往吉林的国道(吉长南线,现国道G302);一条是通往伊通的国道(现省道103)。


        在吉林大路西段,与兴仁大路是同等规格的道路,并没有什么更特殊之处。在西端的大同大街(人民大街)路口,路南是两个官厅建筑,财政部和专卖总署。财政部大楼就是现解放大路口的浦发银行楼,曾经是财贸学院(现吉林财经大学)的主楼。这栋楼是新京的第三官厅建筑,与对门的民生部(现省石化院)是一模一样的两栋建筑。后来这里变为经济部,四十年代后,成为“满洲国第九部”的国民勤劳奉仕部。在此楼的南边,是专卖总局,当时烟草、鸦片等都是“国家专卖”产品。而在路北,是大同公园的南侧,临街端建有大同公园的音乐堂(现省文化中心剧场)和露天游泳池(现仍存,长春市游泳池)。除了这些建筑外,这条街的两边也是临近的商住两用建筑和其后的大片住宅。

       (这是位于吉林大路西段起点处的财政部和专卖总局,现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处浦发银行处)

     (这是上图同一地点的规划图,前边是老建筑加层改建的浦发银行,后边号称是金融中心,尚未建设)

 
                 (这是吉林大路路北大同公园内的两处设施,左为音乐堂;右为游泳池)

        在南关附近,有关帝庙、南关警察署等建筑,那个历史悠久面向东的老城南门也被拆除,而当初南门外木质的南关大桥也被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的大桥,这一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南关头道街向北不远的桃园路一带,就是新规划中著名的“新京新天地”。

        说是新天地(也称欢乐地),其实就是妓院集中区。长春最初的妓院集中在老城三道街塘子胡同等地。商埠地和附属地开设后,三马路的平安里、新民胡同西端、吉野町东段等地是妓院相对集中区。那时,长春的妓院约有100余家,其中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开设的妓院各占1/3左右,妓女达2000多人。在“满洲国”成立后,在《新京都市计划》中,特意在长春老城靠伊通河一带,规划了“新天地”,并规定将散布全城的各妓院均集中于此。当时这里所建的都是“妓馆专用型”的建筑,方形大院、四边开门、中间圈形、独立开间。因为当时共建了两个这样的大院,也被分别称为东圈和西圈。逐渐的,这里不仅是东西圈,周边也有其他各档次的妓馆,同时还包括游戏场、茶楼、酒楼、戏院等游乐及辅助设施。一时间,形成了著名的“新京欢乐地”。看着当初的那些街路、胡同的名称,无不散发着暧昧之风。解放后改造妓女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这里也一样。那些当初的老妓院建筑,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通过“桃园路东西圈综合改造”,才一扫往日的尘霾。时值今日,这个行当已经是说不清的喽……

         书归正传,接着说吉林大路。过了南关往东跨过南关大桥后,吉林大路笔直向东,一直延续到乐群街。当时以吉林大路和东盛大街为界,将伊通河东的这个区域(现二道区主体)横竖分成四大部分。西北角以长春东站为中心,设计了局部的环线路;西南角以和顺公园(现劳动公园)为中心,设置的是集中居住区;东北角是轻工业区域(后来的柴油机厂、拖拉机厂等众多企业地);东南角是二期居住发展区。而在吉林大路的东端就是前往吉林的京吉国道了。


        这里的规划目的明确,是中国人和企业的聚集地。当时,在住宅规划标准上,这一带的标准是低于新区内的。虽然号称“五族协和、没有差异”,但在实施过程中,在标准制定,设施水准、建设规模等各方面,平等根本只能是一句口号。从南关大桥往东,先是在路北临街设立两个企业,其一是满洲帝国印刷厂(现新华印刷厂),当时发行的诸多满洲国货币都是这个工厂印制的;其二是满洲烟草株式会社(现长春卷烟厂),路边还有和顺警察署。在新京国都二期建设期间,和顺公园也建设完成,周边是大片的平房建筑。这一带的建筑,基本都是一层的平房建筑,就是临街的商铺也多是一层,住宅大部分也是中国式的传统三间房、五间房的形式。虽然街路比较规整,但这里的住宅档次低、条件差,跟新市区的诸多建筑相比,完全是另外的景致。日本人当时炫耀的是“比老城要规矩多了”。

                           (这是现新华印刷厂,原来的满洲帝国印刷厂)

                     (这是现长春卷烟厂,原在的满洲烟草株式会社新京工厂)

        解放以后,解放大路南关以西的部分变成解放大路的一部分。吉林大路就是南关大桥往东这部分了。在很长时间里,这里没什么大变化。逐渐的,吉林大路沿街及其后的大片住宅区逐步成为长春一个低矮住宅的集中区,房挨房、棚连棚、胡同小路泥泞不堪,尤其是这一带是长春城区的低洼点,雨水稍微大点,这里便是首当其冲的被淹地。

    这张图片可能不是此地,但吉林大路两边的民宅很长时间里就是这个样子,规整的街路、拥挤的平房

        到了九十年代,亚泰集团首先在东盛路口进行了房地产开发,此举还真的带动了这一带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逐步建设,现在的吉林大路两边,已经见不到一间老房子了,各种高楼大厦纷纷落成。尤其是长春机场东迁到龙家堡后,这条大路成为从机场进城的主要道路,前些年政府也重点打造了这条“迎宾大道”。现在的吉林大路,也向东拓展到东方广场,靓丽的大路加上两边的建筑,已经完全旧貌换新颜了……

                      这是现在的吉林大路和东盛大街的交汇处,附近的高楼都是亚泰开发的楼盘

        利用了十个篇幅介绍了长春的十条主要大街,当然不会是全貌。像新发路、康平街、东西民主大街、建设街、安民大街、大经路、民康路等等,都有一些特色。限于篇幅(其实是有点整不动了!),就此打住。接下来准备再说一下人民广场,就作为1945年前长春老建筑的结束了。如果资料齐全,想再谈一下建国后五十年代的“长春十大建筑”(别漠视了解放后长春人对建筑的追求)。随后即准备将这个整理了半年之久的《长春老建筑系列》做个了结,也算干了一件相对完整的事情!

        其实,审视九十年代后长春四大开发区(经开、高新、净月、汽开)的建设规划和建筑内涵,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他们拓展了长春城区发展的新空间!看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