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逃嫁新娘: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3:12:39
 

 
 
是谁造了大金字塔?


岁月悠悠,耸立于埃及的大金字塔见证了当时人类文明的辉煌

  埃及大金字塔,高146公尺,其四面底边长分别为230公尺,占地52900平方公尺,共享了230万块石材。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人们就将世界上的伟大建筑,选出七项最为人称颂的。然而岁月悠悠,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物,几乎已消失殆尽,独有埃及大金字塔屹立不摇,见证着当时文明的辉煌。

一般认为大金字塔建成于公元前二千多年的第四王朝,由胡夫王所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后代史学家们透过传说,以及相关线索才得出这项推论。关于这么庞大的工程如何建成?不可思议的智慧来自何人?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造的等等谜团却始终没有解开。

并非法老的王墓?

史学家们一般认为金字塔与法老的墓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金字塔贮存着一种奇异的「能」,能使尸体迅速脱水,加速「木乃伊化」。然而,在公元八二○年,开罗回教总督阿尔玛门(Caliph Al-Ma'mun)率领人马,首度挖出通道进入大金字塔,看到的景象却是非常朴素的房间,连一件陪葬品、珠宝、雕像都没有,甚至连碎片都找不到。被命名为「王殿」的房间里只有一口空空的、没有盖子的箱状石盒。墙壁也是光秃秃一片,毫无装饰文字。

史学家们对这个首次进入大金字塔的事迹作出「遭到盗墓」的结论。然而,有学者认为盗墓者想从其它通道口进入大金字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假使真的有盗墓者,也不可能偷到一个碎片都不剩,更不可能将墙上描述法老的纪念文字全数抹净。而埃及人为了纪念与称颂法老王,向来将王墓内部装饰的极为华丽,并摆设丰富的陪葬品。相比之下,大金字塔内部空间的朴素,不禁让人怀疑建造它的目的,并不是做为胡夫法老王的坟墓?

建筑物的数字展现惊人的精确度

一八八○年代末,现代建筑学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指出大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上。因为其各个棱线都极为正确地面向东南西北,各方位的误差也都在五分(一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内。这不但是非常精确的观测技术,更令人惊奇的是建造者竟然能在这样庞大的建筑物上保持超高的精确度。

其水平度的正确度也令人震撼。因为其误差仅1.5英寸(约3.8公分),即使是现代的建筑也难以媲美。科学家推测要造出大金字塔这样高技术的水平至少要经历数千年的进化,然而翻遍埃及历史,却找不到这类技术发展的记录。


埃及大金字塔入口一景,由几百万块巨石建成的精准建筑,是现代人眼中的奇迹。(图片提供:Tehuti Research Foundation)

  非凡的技术与巨人般的智慧

大金字塔的力学构造极其巧妙。它并不是将二百多万个石头直接堆砌成锥型。若构造如此单纯的话,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崩溃,就会因为过于笨重,而全数崩坏。支撑大金字塔的,是类似树木年轮的构造,也就是由称为扶壁的硬件构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层所组合成的。这种构造使得大金字塔在十三世纪时的一次大地震中,只有少部份的外侧石块崩落,整体结构丝毫不受影响。然而其它不论是第三王朝金字塔或第五、第六王朝所建的金字塔相比之下结构相当粗糙,甚至许多已经完全崩坏。

再者,如何从地面到一百多公尺的高空中,将二百三十~二百六十万块,每块平均重达2.5吨(2500公斤)的大石头始终都摆在绝对精密的位置上是最令人难以理解的。埃及学者们前后推测了三十种以上建造的方法。然而攀爬过大金字塔的学者汉卡克(Graham Hancock)却认为依照目前假设的建造方法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他说:「在此颠颠巍巍之处,一面需保持身体平衡,一面又得将一块一块至少有现代自用小汽车两倍重的石块,从下面搬上来,运到正确的地方,对准位置,当时这些石工的心中不知所思何如。」大金字塔建筑时所用的巨大石块,配合超高精密的测量、准确的建造技术,以现在推测的建造方式进行,无疑是工人与现场管理者的恶梦。以大金字塔展现的智慧来看,汉卡克推测古代的建筑者的建造方式或许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有「现代古埃及学之父」之称的弗朗西斯·强波林(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就形容这些古代建筑家:「他们的想法有若身长一百英尺的巨人一样高人一等。」

由于传统观点存在着许多疑点,加上史料难寻,现代科学家运用地质学、古气候学等方法研究基沙高原上的古迹,提出了挑战性的史前文明一说。

史前文明的推测

狮身人面像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它高20公尺,全长73公尺,被认为是第四王朝的法老王卡夫拉所建。但近来科学家从狮身人面像表面的侵蚀痕迹推测它的建成年代很可能更早,估计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


从狮身人面像表面的侵蚀痕迹,学者推测它的建成年代很可能比目前的推测更早,起码在公元前一万年以前。

  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在《神圣的科学》(Sacred Science)谈到,狮身人面像的狮身部分很明显有被水侵蚀的痕迹,他推测是公元前一万一千年的一场大洪水和连绵大雨而造成的。

学者约翰·魏斯特认同上述说法,并否定了风沙侵蚀之说。因为如果是风的侵蚀,那同一时代的其它石灰岩建筑物也应有同样程度的侵蚀,然而我们却发现留下的其它建筑物中没有一块像狮身人面像那样严重的侵蚀。

波士顿大学地质学教授、岩石侵蚀方面的专家罗伯特·修奇也赞同魏斯特的观点,并指出狮身人面像所遭受的侵蚀,有的地方深达2公尺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很明显是经过数千年激烈的风吹雨打后造成的痕迹。

魏斯特还指出从公元前三千年以来,基沙高原一直没有足够的雨水造成狮身人面像的侵蚀痕迹,而必须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才有能造成这样大规模侵蚀痕迹的坏天气。因此他推测,狮身人面像必须在这个年代范围以前所建。连同大金字塔这样规模宏大而复杂的工程,很可能是一个更早、更伟大、比古埃及古老,我们还不知道的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而被埃及人所继承。

然而,魏斯特等人提出的新看法引起了主流埃及学人士的反弹,因为他们不愿意相信在一万年以前,地球上可能出现比现代人更成熟的人。埃及古迹会基沙金字塔的总监扎希.哈瓦斯博士突然中止了这支狮身人面像小组的研究,并批评此研究是非科学性的。但当魏斯特将收集的资料发表于美国地质学会的一次会议时,受到了许多地质学家的鼓励。虽然「史前文明」这个观点长久以来受到忽略,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敢于面对事实,捍卫现阶段看起来「独创」的论点,继续研究,相信这样的转变将有助于人类解开大金字塔这千古之谜!

南美平原巨画之谜


南美洲秘鲁的纳斯卡平原(Nazca)是一块充满神秘的地方。这块平原荒凉而贫瘠。说它有多贫瘠呢?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美国航天总署甚至把这里视为与火星一样的恶劣环境,曾派人来此进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呢。当地的居民只有少数土人,过着原始的生活。然而这片看似空无一物的地区,却隐含了惊人的史前文明谜题。

公元一九三九年,纽约长岛大学的保罗·科贝克博士驾驶着他的运动飞机,沿着古代引水系统的路线,飞过干涸的纳斯卡平原。突然,他好像看到平原上有着巨大而神奇的、好像是平行的跑道似的直线图案。他仔细一瞧,真的是巨大的并行线条,而这些线条似乎构成了巨大的图案。这种图案只有从高空上才能欣赏,因此在本世纪飞机发明之前,人们从来不曾知道这地区地面上有这么巨大的图案。科贝克博士惊叹地说:「我发现了世界最大的天文书籍。」

德国天文学家玛丽亚·赖希小姐很快地知道了科贝克博士的发现,她立刻前往一探究竟,在仔细地研究过后,她决定将其后研究的主力放在这片谜样般的平原及未知的史前巨图上。赖希小姐从这片平原认出了数百个三角形、四角形或平行的直线道路。在地面上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巨大的交织排列直线,有时彼此平行,有时呈文字形,还有很多又长又宽的条纹横贯其间,有的像道路,有的像方格、圆圈、螺纹。然而从飞机上看下去,这些在地面上的简单几何图形立即有了意义。许多图形如同蜥蜴、狮子等,还有好多不可名状的像是某些植物,只不过植物的具体形态也被省去,只剩下简练的线条。


只有飞行于秘鲁的天空,才能欣赏到各种精彩的纳斯卡平原巨画 (图片提供:Peru Expeditions)

  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50码(46公尺)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也就是说用一笔划画成这只蜘蛛,是纳斯卡的动物图形之一。这幅图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纳斯卡文明当时的一种星座,就像我们今天的小熊星座一样,代表当时人们的天文学。有人发现纳斯卡平原的直线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的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


以一条单线砌成46公尺长的蜘蛛图,据估计每砌成一条线条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图片提供:Peru Expeditions)





巨大的蜂鸟(图片提供:Peru Expeditions)

  另外也很有名的图案就是鸟图,在纳斯卡荒原上总共砌着十八种不同类型鸟图。之所以将这类图形称为鸟图,当然是这些图形看起来像是某些种类的鸟。不过令人感到有趣的是,这些鸟图似乎有未曾在当今出现的鸟,有些甚至像是中国古时候《山海经》描述的奇异鸟类。这种鸟图尺寸非常巨大,长30至40码(27公尺至37公尺)不等,有的甚至有140码(128公尺)长的翼展。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在皮斯科海湾(Bay of Pisco)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烛台图案,据说在当地原住民来之前就存在了,这又是如何画出的呢?


山脊上高200公尺,宽60公尺的巨大烛台图案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图画的结构吧。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专家估计过,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来自于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绘制这样的巨图,需要精密的量测技术与工程能力,显然不是当地的土著具备的。

这些图是要从天上乘坐飞机才能欣赏的,在飞机尚未发明的年代,制作这种图的意义与动机就值得我们去深思了。大胆的科学家做了几种假设,有人认为这代表当初绘制巨图的文明具备飞行的能力,他们可以进行空中量测与摄影。也有人认为是过去存在的巨人民族所绘制,对于巨人来说,这些图形的建造显然相对来说是很容易的,而且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欣赏。

「当初绘制巨图的文明」具备飞行的能力吗?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人类是否早在更久之前的古代,就具备了二十世纪才由莱特兄弟发明的飞行能力?

如果那些巨图是「过去存在的巨人民族」所绘制的,这个「巨人民族」曾在人类的文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何现在消失了呢?如果巨人真的曾经存在,地球上、宇宙间是否还存在着其它类似于人类的生命体?除了人类、科学家所假设的「巨人」之外,有没有「小人国」的存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巨人」和「小人」的真实性。

巨人的传说不仅仅是传说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传说中,巨人几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从希腊神话「奥得赛」里英雄俄底修斯在海岛上遇到的独眼巨人,格林童话里「杰克的豌豆」与巨人,一直到格列佛游记里的「大人国」,许许多多的故事都描述巨人这样的生命。十八世纪以后,随着近代人类学的研究发展,这一类的传说渐渐地消失,现在大家都说这些只是故事传说,不可尽信。然而,从一些关于巨人的考古化石发现,让人不禁重新思考,「传说」是否仅仅是传说?

南美洲神秘的ICA石雕

在南美洲蕴藏着许多令人好奇又不知其解的古文明遗迹。其中,在著名的秘鲁纳斯卡平原北部有一个叫ICA的小村庄,在附近的小山中,一批雕刻着图案的石头在ICA河决堤时开始大量地被人发现。

秘鲁的卡布雷拉博士从一九六○年代开始研究ICA石头,在他私人的ICA石头博物馆里收集了11000颗石头。这些珍藏在卡布雷拉博士的博物馆里的石头,根据推测可能有上千年的历史,上面雕刻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画。在这些图画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与恐龙生活在一起的情况,恐龙像是一种家畜,或是当时人们驯养的动物。科学家认为恐龙早在一亿多年前就消失了,那么这些图画究竟是谁雕刻上去的?


ICA博物馆的石头上刻着许多恐龙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图案(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其中的一颗石头上刻着一幅图,一个惊慌的人被一只暴龙(Tyrannosaurus Rex)追着跑,他很害怕地向前跑。这个暴龙跟我们在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看到的暴龙是一样的,是一种站立的恐龙,后腿非常强壮有力,而前面的手又小又短,看起来跟牠庞大的体积很不相称。

由这张暴龙追着人跑的雕刻,我们想到两种可能性:

我们现在知道恐龙的模样,是专家在挖掘出恐龙化石后,经过仔细地分类整理,然后以复原的方式拼凑出原来的骨架,再根据合理的推测而描绘出恐龙当年的样子。因此第一种可能性是:这些雕刻ICA石头的人,具备与现在科学家同等的知识,可以藉由复原化石,绘制出恐龙的形态。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当年曾经有人类与恐龙生活在一起!

不管哪一个想法是对的,得到的结论同样惊人。因为这些石头上雕刻的图画太令人费解,怎么会把恐龙跟人画在一起呢?


ICA博物馆的石头上刻着一个惊慌的人被暴龙追着跑(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再看看另一块石头,上面雕刻的是一只三角龙(Triceratops)。这种恐龙长得很像巨型的犀牛,以头部的三支角得其名。图里雕刻的是一个人骑在三角龙的背上,手里拿着像斧头一样的武器挥舞着。在另一块石头上,我们还看到一个人骑在翼龙背上。几乎比较著名的恐龙类型在这些石头雕刻里都有出现,而且还似乎跟雕刻石头的这些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ICA博物馆的石头上刻着人骑在三角龙的背上(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仔细地比较这些石雕,会发现一个更令人惊讶的事实。在这些石雕中,人与恐龙的身高比例差不多少。以现在发现的暴龙化石为例,暴龙身高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在「侏罗纪公园」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暴龙是非常巨大的,一脚可以把人踩扁。我们看所有的石雕里,恐龙虽然还是比人大,但比例并不悬殊,三角龙对于骑的人来说,好像是现在人与牛的比例。

首先我们仔细量一量刚刚看过的暴龙追着人跑的石雕。根据资料,暴龙一般身长12公尺,按照图上这个几乎是直立站立的暴龙来算,它的尾巴占了三分之一的长度,也就是说它的高度是剩下的三分之二也就是8公尺。按照图上的比例,这个ICA人他的身高应该有5公尺的高度。我们也把现代人的身高高度放在旁边比较,是不是小了一号呢?


雕刻ICA石头的人是巨人? (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另一张骑着三角龙的战士图我们也量一量人与恐龙的大小比例。一般的三角龙身高是4.5公尺。按照图上的比例,这个战士身高也有4公尺以上。以现代人的身高骑这样的恐龙是有点儿太大了。


骑恐龙的战士也很高大(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除了雕刻在石头上的平面图之外,卡布雷拉博士也在ICA地区找到许多与恐龙有关的立体雕塑。在这些雕塑中,同样呈现出人与恐龙共处的情境,而且更生动地展现出当时人类与恐龙的大小比例。


卡布雷拉博士手里握着在ICA地区发现的雕塑恐龙像(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 Dennis Swift)





雕塑恐龙像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恐龙的比例(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 Dennis Swift)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有可能在那个时代生存的人类是比较高大的,也就是「巨人」呢?

这个想法虽然乍听之下让人有点难接受。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生活在二亿八千万年前的一种古蜻蜓,学名叫做Meganeura Monyi,牠的双翼展开有70 公分宽。又比如说,恐龙时代有些蕨类的体型相当巨大,最大型的种类甚至比恐龙还高大 (约30 公尺高)。现代的蕨类大多是矮个子,只有树蕨类较高大,但高度却远不如它们的老祖先。过去在恐龙生活的年代曾有这么巨大的蜻蜓与蕨类植物,那么如果那时也同时存在人类,是否也会比今天的人类高大呢?

下面我们再看看巨人存在的一些证据。

特大号的大腿骨及脚印

一九五○年代后期,人们在土耳其东南方的幼发拉底山谷(Euphrates Valley)发现了许多的巨大骨头化石。经调查证实与人的骨头十分近似,只是比例出奇地大。其中的一个人大腿骨化石,长达1.2公尺。依照这个比例推算,这个「人」的身高有5公尺,真的称其为巨人一点也不为过。


现代人站在有着1.2公尺长的大腿骨的巨人面前,比例相差悬殊,甚至还不到巨人腰的高度。(图片提供:Joe Taylor)

  以下这两张照片里的脚印是不是大得吓人呢?第一张照片里的脚印足足有42英吋(107公分)长,脚后跟宽11英吋,脚趾头长8英吋,宽6英吋。第二张照片是杜赫地博士(Dr. C. N. Dougherty)在他的书「巨人之谷」中展示的在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巨大脚印,也同样惊人,估计若真的是巨人脚印的话这个人大约高25英呎(7.62公尺)。


巨大的脚印化石(图片提供:Henry Johnson)





美国堪萨斯州发现的长达近90公分的巨人脚印(图片提供:Floyd M. Gurley)

  各地的巨人传说

另一个相似的发现在美国。印地安人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曾经有一种红发巨人族,身材十分巨大,也十分地凶悍,印地安人的祖先,经过了长年的征战,才把巨人赶走。这些巨人居住在美国内华达州垂发镇西南方35公里处,一个叫做垂发洞(Lovelock Cave)的山洞。这个传说人们起初并不重视,直到公元一九一一年,矿工在挖掘垂发洞的鸟粪之后,发现一具巨大的木乃伊,身高达2.2公尺,红色头发,才引起考古学家的兴趣。

这个发现揭露之后,学者们想到了印地安人古老的传说,并且开始调查。加州柏克莱大学与内华达历史学会派出人员前往调查,山洞已经因为开矿造成了破坏,劳德只找到了一些印地安人的遗物。接着,垂发镇的采矿工程师李德与其它人员测量了挖掘出的一些股骨长度,发现股骨所属的那些人,身高可达2~3公尺。在同一个地方也发现了一些红发。这些骸骨直到现在还被内华达州的亨波特博物馆(Humboldt Museum)收藏。

在马来西亚的沙劳越一带,也流传着巨人的传说,二十世纪初,有人在沙劳越的密林中发现了一些巨大的木棒,这些木棒长达2.5~9公尺,据说是巨人使用的工具。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是否有巨人存在过?如果没有,那么在土耳其与垂发洞发现的巨大骨骸是怎么回事?如果有,后来他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古籍里关于巨人的记载

《太平广记》第四百六十三卷(禽鸟篇)中记载:西晋永嘉二年,有鹙鸟聚集在始安县。被木箭射穿,铁箭头六寸半长,以箭头箭长来推算,这个射猎的人身高能有一丈五六尺高。

「一丈五六尺」也就是约4公尺长,这个射手应该是个巨人。

原文:晋永嘉二年,有鹙集于始安县,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寸有半,以箭计之,其射者当身长丈五六尺。

ICA 石雕vs.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画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张图。一张是ICA石雕,一张是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画。在ICA石头上,雕刻着与那斯卡平原上的巨画几乎一样的猴子图。雕刻石头的艺术家是否也是那斯卡巨画的作者?难道令人费解的那斯卡巨画也是巨人所画?


ICA石雕上的猴子图(图片提供:Dr. Don Patton)         

 

 

那斯卡的猴子图(图片提供:Peru Expeditions)


以上的一些证据,分开来都是一些不解之谜。然而综合起来看,真的是十分耐人寻味。


小人国之谜


除了巨人的传说外,小人也在世界各地的传说故事中出现。《格列佛游记》中最有趣的故事要算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旅游了。在小人国,人、畜、植物等一切物体的尺寸都只有我们的1/12。而大人国则恰恰相反,所有物体的尺寸是我们的12倍。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天方夜谭。前面我们介绍了关于巨人存在的一些证据以及古书中对巨人的记载,这里我们再举几个地球上的确出现过小人的例子。

现在的小人发现

五千年前的12公分成年小人骨骼被发现


法兰兹博士在墨西哥发现的12公分高的成年小人骨骼

  柏林大学的法兰兹博士在调查墨西哥中部附近的洞窟时,挖掘出一些奇怪的东西。他最先发现地面有一个奇怪的图案,便试着往地下挖。这一挖可不得了,竟挖出了一些小小小小的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小小小小的装饰品,看起来就像玩具一样。挖到最后,终于出现这些东西的主人,一个小人。这一具骸骨约12公分高,重要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孩子的尸体,因为骨骼的样子已经是成人。经科学家研究,证实其年代约在五千年前。

碳黑小人出现在四○年代

据《求知世界》报十七期罗桂生<两个小黑人是何种生物?>一文中说:我家住在广西漓江畔,离桂林不远,记得四○年代中期的一天中午,太阳高照。我端着饭碗边吃边玩,突然在屋后晒短裤的长凳上,看见从布下走出两个「小黑人」,它们约一寸高,与人体比例相似。全身碳黑,似无穿衣,直立行走。它们走到凳子中央,朝我站着。我举起筷子,它们一齐高举双手。阳光把它们小手指照得清清楚楚。我害怕得很,随手拾起一块石头就朝它们扔去,然后立即跑回屋叫大人出来看,但两个「小黑人」已无影无踪了。

古籍中的小人记载

树孔中居住的七八寸长小人

清代笔记《夜雨秋灯录》树孔中小人一文载:

广东澳门岛,有姓仇名端贸易商人,经常去各国做买卖。一日,遇台风,幸避一岛湾,风息后,船老大因力惫看船,仇端登岛散步。仇见岛中枯树甚多,大可十围,树多孔,孔中有小人居之,人长仅七八寸,有老幼男妇,肤色如栗子皮。每人身上系小腰刀,弓矢等物,大小与人相称。见仇来看,齐声说:「口渠三伊利!」仇此时要出恭,便解裤蹲地上,后吸烟继续观看。忽听人声嘈杂,见枯树最高处,有小城高可及膝,皆黑石砌就。城门大启,小人约千余,联臂而出,摇旗一呼,各树孔中皆有小人出迎,拱听号令。其中有年轻者,面目端正,束发紫金冠做小人总指挥;口喃喃不知做何语。旋闻众应曰:「希利」,执坚拥来。仇大惊,知为驱己,然藐其小,并不害怕。蹲如故。年轻者又喃喃多时,仇不应,即挥戈与战。小箭、小枪、小刀、小戈矛,钻剌两股颇痛。恶之,戏以手中烟筒击年轻者。一击,遂翻落鸡背上毙矣。众抬尸回,城坚闭。其余皆窜入树孔中。仇也回船。

夜静,闻岸上小人大至,掷泥沙而大呼曰:「黎二师四咿利!」鸡鸣始寂。仇船上自思:若抓回一二头,回故里,转可炫耀。第二天早上,托言采薪,拿布袋与斧子至故处,砍破一树,小人挺多,还有没睡醒的,大概是一门眷属,无一漏而装布袋中。回到船上,给饭喂也吃,特别好吃松子果。仇正打算回走,岸上小人如蚂蚁无数。口喃喃像是恶骂,且小箭如雨,船人怨恐,解缆而去。一个月左右,仇回广东,访其知者,说是僬侥国人。问洋人,说该物当肉吃,味甘甜,唯此物一人不敢独行,恐为海鹄衔去。仇喜,把小人放在嵌水芯片的盒子里,拿到市上让人观看,为此得了很多钱。

故事后来,该小人转与他人,并用紫檀做小屋宇,该小人知礼仪,懂廉耻,灵性与生活习性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小而已。

长三寸的勒毕国人

汉朝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中载:「勒毕国人长三寸,有翼、善言语戏笑,因名善语国。常群飞往日下自曝,身热乃归,饮丹露为浆,丹露者,日初出有露计如珠也。」郭宪记述勒毕国人文字较少,但仍略窥一斑,其于日下自曝,身热乃归,摄取太阳能量,似与面日月练功的现代气功师灵性相通,只能说明,同归一道也。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的小人

中国清朝干、嘉时期位高望重的学者、官至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在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中,有二则关于小人的记载。该书是综述平生见闻而成。因当时纪晓岚以学问文章名重天下,曾主纂《四库全书》,故其记事具可信度。

其中一则关于小人的记载编在该书卷三《滦阳消夏录三》。书中描述了在乌鲁木齐(今迪化县),经常看到身高只有尺许的小人,男女老幼都有。每到红榴树开花时,这些小人便折下榴枝,编成小圈戴在头上,成群结队唱歌跳舞。他们的声音细如鹿鸣,悠扬婉转。

有的小人会偷偷走到朝廷驻军的帐篷内偷窃食物,如不小心被抓到,就跪在地上哭泣。若把他们捆绑起来,就绝食而死。假如把他们放了,他们也不敢马上跑开,先慢慢的走数尺远,回过头来看看。若有人追骂他们,马上又跪在地上哭泣。否则便慢慢走远,到了差不多追不上的距离时,就迅速遁入深山中。

清军始终找不到这些小人的居处,也不知他们如何称呼,因为小人喜欢戴红榴,便称之为「红榴娃」。当时丘县(今河南省辉县)丞天锦,奉派巡视牧场,曾抓到一个小人,将他带回去,仔细端详,他们的胡须和毛发都和我们平常人一样,可见不是木魅或山魈之类的妖怪。

原文: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乌鲁木齐深山中,牧马者恒见小人高尺许,男女老幼,一皆备。遇红柳吐花时,辄折柳盘为小圈,着顶上,作队跃舞,音呦呦如度曲。或至行帐窃食,为人所掩,则跪而泣。系之,则不食而死。纵之,初不敢遽行,行数尺辄回顾。或追叱之,仍跪泣。去人稍远,度不能追,始蓦涧越山去。然其巢穴栖止处,终不可得。此物非木魅,亦非山兽,盖僬侥之属。不知其名,以形似小儿,而喜戴红柳,因呼曰红柳娃。丘县丞天锦,因巡视牧厂,曾得其一,腊以归。细视其须眉毛发,与人无二。知《山海经》所谓靖人,凿然有之。有极小必有极大,《列子》所谓龙伯之国,亦必凿然有之。

西北海鹤民国

宋代编的《太平广记》第四百八十卷和第四百八十二卷都记述了一些关于小人的故事:

西北海戌亥那地方,有个鹤民国,人身高三寸,但日行千里,步履迅急如飞,却常被海鹤吞食。

他们当中也有君子和小人。如果是君子,天性聪慧机变灵巧,每每因为防备海鹤这种祸患,而经常用木头刻成自身的样子,有时数量达到数百,把它们放置在荒郊野外的水边上。海鹤以为是鹤民,就吞了下去,结果被木人卡死,海鹤就这样上当千百次,以后见到了真鹤民也不敢吞食了。

鹤民大多数都在山涧溪岸的旁边,凿洞建筑城池,有的三十步到五十步长就是一座城,像这样的城不止千万。春天和夏天的时候,鹤民就吃路上的草籽,秋天和冬天就吃草根。到了夏天就裸露着身体,遇到冬天就用小草编衣服穿,也懂得养生之法。

鹤民国小人的生活场景与中国古老的典籍《山海经》的描述恰好有着相似之处。《山海经》中写道:「小人国在东方,其人小,身长九寸。海鸥鸟吞之,不敢独行。」不过从鹤民国的小人想出的刻木人以躲避海鹤猎食的「障眼法」看来,他们的智慧并不比现在人差呢。



《山海经》中的小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