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诮:我在西藏,你在哪里?(六)萨迦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35:46
     
       远远看去,萨迦县就坐落在一座呈灰白色的大山之下,几座不太高的白塔在山坡上显得特别耀眼。萨迦荒芜凄凉,树木很少,到处都是黄土,山脚的坡上依稀可看到一组组的废墟群,甚至让人觉得这是古代战场的遗迹。

         

 

       萨迦南寺始建于1268年,是萨迦派第一座寺院,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 萨迦寺分南北两寺,以仲曲河为界,北寺修在北岸苯波山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灭性破坏。现在只有萨迦南寺尚存。不知道萨迦寺北寺为什么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毁。这个问题,不是在这里问的,也是问不出答案的。当年重叠逶迤的建筑群,现在只有残存的一些断壁互相支撑着,在默默述说着一切。

 
  

 

 

     萨迦南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为了利于防守,除修有坚固的寺墙外,还修建了四个城堡和四个角楼,远远望去,对称、壮观。外面还有护城河,城门为「工」字形,整个平面图是大“回”字套着小“回”字,颇有一点战争防御的味道,也让我感觉拒人于门外的冷硬。

这里与日喀则与扎什伦布寺很不同,那些黄教格鲁教的重要性早已被游客带来的俗尘气所笼罩,甚至,游客很欣喜扎什伦布寺墙壁上的毛主席语录。每一次路过日喀则走过江孜,我都有失落的心情,我找不到欢喜的感觉。

 

 

    但萨迦却不这样。它靠在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交汇的河谷里,一句话都不说。它将太多太多岁月刻在经文刻在墙壁,许多许多的话语转成了灰尘,在每一天清晨轻轻扬起,又慢慢落下。

     穿过一个字形的大门,里面竟是一个宽敞,长方形的院子。门口的建筑介绍中说,萨迦南寺始建于1268年,面积为147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有两圈城墙,城墙上有垛口,我站在院子里四周望去,它们果然对称地围绕着。

 

 

高墙之上的四个城堡和角楼,不知道是按什么原则,并不十分有序地座落着这些像碉堡一样的方形建筑,也不知道它们的藏族学名是什么,亦或起着什么作用,有着怎样的典故。想来应该有不少可以仔细欣赏的地方,不过,我们仅仅是旅游者,没有佛教信仰没有研究目的。所以,除了例常的对当地建筑与风俗的尊重以外,我们并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感受。

这些方形的建筑,线条极其有力,城墙的颜色不同于我们常识,除了紫红色以外,还间有黑、白两色,它们顺序排列在你所有能够看到的墙壁之上。据说,紫红色象征文殊菩萨,黑色象征金刚护法神,白色象征观音菩萨。三色成花,花教之名,由此而来。黑白相间的墙壁,在碧蓝的天空下,充满着庄重、和谐的感觉。

从何时起,花教萨迦派还是选择这三种颜色来作为教派的标志性象征呢?他们无疑是最有灵气的艺术家,最有眼光的预言家,方能选用最简单,最纯粹,最和谐的组合来代表最虔诚的,最忠心的,最朴素的向佛之心。佛性与人性应该是相通的,不然为什么说,石中有火,不修不显,如果人心中没有那种崇高的东西,恐怕再念千百遍佛经都是枉然的。

 

 

 

我随心的在各个殿堂转悠,身旁的人显然比我还漫不经心,也是,宗教的壁画坛城对我们这所谓无信仰一代,实在晦涩难懂。宗教在我的眼里只是信仰世俗化的一种形式。如果释迦牟尼或者耶稣活到现在一定会为他们的理义遭到的歪曲和利用感到震惊信徒们的捐助被用来养活庞大的宗教机构神职人员僧侣等等宗教团体又逐渐与政治连姻脱离了信仰本身的去世俗化的原则。

 

 


    在中国信仰世俗化或者功利化的倾向尤其严重可能是因为我们中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我们总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信仰很多富人一生做恶捐一笔钱给寺庙就可以超度自己的灵魂很多老百姓对佛教的理义也毫无了解但是寺庙说服他们说只要烧一柱香磕几个头或者捐点香火钱就可以得到佛的保佑就可以发财健康等等可见信仰总是与世俗中可以获得的利益紧密联系的这发展成了互相可以交换的生意

      

 

 

萨迦寺很沉静,没有喧嚣,只有当地转经的藏民和稀稀拉拉的几位老外。因为事前没做功课,我对萨迦寺一无所知。司机细心,和大殿的喇嘛交谈了一会,居然请来一位讲解的。不由得对司机刮目相看。看来阿里这边线路,他真的是灵通些。

小喇嘛告诉我们:大殿四根大柱,最大的那根,三人才能合抱,叫忽必烈柱,说是元朝皇帝忽必烈钦赐;一根叫黑血柱,当年锯的时候流过血;另一根叫野牛柱,是野牦牛拖来的,在翻越宗拉山口时,牛累得直哭;最后那根,叫老虎柱……

 

 

 

 

 

大殿里还有金碧辉煌的释迦三世佛、萨迦五祖塑像。与其他教派不同的是,萨迦教主的传承并不通过寻找转世灵童完成,而是世袭的。因而萨迦教主可以结婚生子。我们看到了现任教主萨迦仁波切一家的照片,他的三个儿子中,一位着白裙,将继承教主之位,并可以结婚,另两位做喇嘛装束,将终生供佛,不能结婚。

 

 

 

寺内那一幅幅的巨型壁画,尽管历经数百年风寒侵蚀、烟熏火燎,依然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色彩艳丽不俗,线条细腻而富有特色。

大殿里还有一个宝贝,那就是大白法螺。白法螺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萨迦寺的镇寺之宝,是当年忽必烈送给八思巴的,历任活佛都曾经吹奏过,寺中僧人视其胜于生命,只有宗教吉日才捧出海螺由高僧吹奏。

 

 

  

真想不到,沉静的萨迦寺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这里简单但特别。
   这座元代典型城堡式的建筑是独一无二的,萨迦寺不仅仅作为一座寺庙,也曾经是一座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宫殿。外围高达5米的城墙,垛口和碉楼都隐隐的流露着一丝威严一丝忧患。宗教一旦成为政治的附属品,他立刻与源自灵魂深处的高远无暇产生了某种距离,这距离也许远不是一道城墙的隔阂。如今,萨迦南寺的城墙却成为一道独特的转经风景线,寺里的喇嘛、朝拜的香客、远方的游人三三两两的行走在这城墙之上,内可俯看寺内的殿阁,远可眺望四周原野山脉。

 

 

迈出大门,不经意抬头,发现门口屋檐处居然挂着好多动物的标本,有藏獒、秃鹫和狐狸,很鲜活也很吓人。这是我在西藏其他的寺庙都看不到的。回到寺庙的院落,院子中央坐落一个鼎,怎样看也不太想是藏传佛教的东西,与内地寺庙里经常见到的类似。

 

 

 

院落里的喇嘛们越来越多,我觉得他们应该有什么仪式或集体活动,难道是辩经?
    一段螺声之后,喇嘛们围成圈子边唱边跳,有点像我们中学生做韵律操。

 

 

 

 

 

我们以旁观者的目光好奇地观望着这一切。

年轻的喇嘛们并不算用心,舞动的圈子里散发着慵懒与自得。

怠惰与欲望的气氛,像一股薄薄的迷雾般弥散在这古老寺庙。站在彼岸去观望去评判,我多少带着看热闹的心态,我也是庸懒的。

在那歌声之外,我并不了解那其中真正的含义,我站在这片土地之上,我存在这片土地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