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捭阖褒贬:“站着”的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11:00
重庆城“站”在山上,房屋楼宇依山而建,别有一番景致。在云南,农舍就多为青瓦白墙,间间并连,一字排开,竖横牢实地“趴”于村舍田间。即使是高楼,也会排列有序,整齐林立。而重庆农舍多为二层小楼,小巧却不失生机。高楼更显得智慧过人,同一水平线上平眼望去,高于山脚十楼者可能只是山顶二楼,而居于首位者又可能是山腰之八楼……扑朔迷离。判断重庆楼高恰似判断人间世事,不可仅凭表象简单猜测,它让浅愚狂妄者暴露无遗。只有智博识广、明察秋毫者才能得以真谛。即使同为四楼居民,也许可以对窗而望,可更多的是你高居人顶或仰望对方而不可得。有人或许会抱怨山曲楼高,可山城人似乎都明白即使同是爬上四楼的阶梯,多走的那段山路也是他们多于别人的奋斗和努力。
重庆的街道也在山脚山腰山顶,高楼林立之底,低矮楼脚之间,一座座高楼依山傍水而起,既节约了地面空间,也发挥了高空优势。街道虽不像昆明、成都的街道宽阔,却也一派繁华生气,有些街道虽灰白质朴,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大山的厚重本色。站立于重庆的街道之中,有时抬头仰视,可能仅仅看到一路行人;有时低首俯瞰,有可能看到的是不远处楼顶的绿色。汽车和摩托车在街道中穿梭,看似杂乱实则有序。
回想起昆明,每逢上下班、上放学之际,汽车、自行车如潮水般涌进大街小巷,而在重庆,连雄壮强悍、威风十足的摩托车在爬街中都累得“嗷嗷”直叫,身单力薄的自行车当然只能望而却步了。在极陡处,街道便打起了褶皱,变为台阶石梯。重庆的老人们说,那是山神额上的皱纹,容不得车辆的亵渎,所以只能允许行人虔诚地徒步攀行。
山神也是慈祥的,她充分体谅那些不堪重负的市民不能每每使用现代交通工具,便将大队“棒棒军”散撒在重庆的大街小巷。只要一声招呼,他们便会热情地上前为你排忧解难。那一根根青黄竹竿,有的还散发着新竹清香,有的早已被肌肤汗水磨得油亮光滑,顶端系着大把粗麻绳,摇摇晃晃,织成了山城又一道特色风景。
当外乡人在街道上行走时,无论是在解放碑那样的现代繁华之地,还是在颇有民国遗风包裹的旧巷小道,或是在普通农家,火锅的飘香让人垂涎。街道两旁,各类火锅店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亲朋好友围坐一堂,锅内红汤翻滚,辣子、花椒、各类菜肴,让享受的人辣得爽心,麻得过瘾,辣而不火麻而有度,油而不腻奇香不俗,真正的色香味样样齐备。当然,火锅也就成了山城饮食文化的骄傲。有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做岭南人”,我却觉得:“常吃山城小火锅,不妨常做重庆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像“山”字本身,重庆的楼和街道处处蕴蓄着一种参差有间、高低错落之美,也像“山城”本名,它随时都能让你感受到大山大水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