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娃娃婚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0:12:06
原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方名]: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 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用法]: 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功效]: 平补阴阳,潜镇固摄.

[主治]: 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 ,或芤动微紧;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验案]:  

一.遗尿:   

《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幕府集会酒井六三郎,年18。遗尿数年,百治罔效。余诊之,下元虚寒,小便清冷,且脐下有动,易惊,两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服8味丸,数日而渐减,服经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龙骨牡蛎,本为治失精之方,一老医用此治愈老宫女之屡小遗者;和田东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闭;服诸药不效者,余用此治遗尿,屡屡得效.

二.遗精:  

《经方实验录》: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钱,炙草2钱,生姜3大片,加花龙骨6钱、左牡蛎8钱,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时。1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1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10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3两,龙骨6两,牡蛎8两矣。

三.盗汗:

《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

四.自汗:

《岳美中医案》:李某某,40岁,男性。患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五.女子梦交:

高某某,女,34岁,农民。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4-5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痠软,带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系阴阳两亏,心肾不交,属梦交症。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诸症消除,予归脾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84;1:46)

六.夜惊  

男.7岁.1996.12-04日初诊。代诉,患儿夜夜喊叫已一个半月。大多在夜晚12点至凌晨2点左右高声喊叫三四声,表情似发急状,其母拍打其身数下,即呼呼入睡,约停2个小时左右,复喊叫3-4声。一夜多则发作2—3次,少则]次,翌晨问之,全然不知。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给服鲁米那后,前额疼痛,双手握拳,两腿踡曲,全身颤动,约持续2—3 s,便自行缓解。家长惧之,故转中医治疗。刻下:症状如上所述,反应略显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病起于受外界刺激后,复受家长训斥所致。依据证因,辨为肝胆不宁,阴阳失和,治宜疏肝清胆,调和阴阳。处方:桂枝lO g,生龙、牡各24 g,甘草10 g,大枣5枚,白芍20 g,生姜适量,柴胡10 g,大黄9 g,党参10 g,黄芩9 g,清半夏10 g。服3剂后,半夜睡中未再喊叫,只是说两句梦话,面部略有着急表情。翌晨能诉说梦中情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效不更方,续服3剂。三诊:睡眠安宁,已不说梦话,反应灵敏。脑电图检查:未发现异常。遂停药观察3个月,康复如初。 按:患儿受外界强烈刺激后,复受家长训斥,致使肝胆不宁。肝病多怒,胆病多惊,故夜夜喊叫。夜晚12点至凌晨4点,乃肝气 主令,为阳气生发之时。斯时肝胆之气郁而欲展,故呼而喊叫,似怒似急。据此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以镇胆气之怯而止惊恐呓语;择小柴胡汤疏肝清热、和解少阳;用大黄意在泻阳明之热,以和胃气,胃气和则呓语自止。根据临床观察,若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融为一体,较之单独使用任何一方治疗一些精神或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两者疗效都是不能相比的。 (关思友治验)

七.失眠

女,28岁。失眠两个月,求医诊治,医以妇人多见血虚,遂投酸枣仁汤加味,药后鲜效,继易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又未收功。随来诊。刻诊:夜寐不宁,噩梦纷纭,常于梦中惊醒,心跳加快,白天不敢独居室内,若突闻响声则心惊肉跳,自感有一股凉气由骶骨处沿脊柱上升至头,面红烘热,口干苦臭,纳差泛恶,焦虑不安。多愁善感,见亲人则悲伤欲哭。曾服谷维素、舒乐安定等药,未见显效。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黄连温胆汤:桂枝13 g,白芍15 g,生龙骨20 g,生牡蛎20 g,甘草10 g,陈皮10 g,茯苓30 g,枳壳10 g,清半夏12 g,竹茹12 g,黄连7 g,栀子]0 g。服药3剂,药后睡眠安宁,诸症大减。继服3剂,除记忆力略差外,余症尽失,康复如初,遂停药观察。嘱其清心寡欲,消除杂念,适当锻炼。随访6个月,一切正常。 按:本例不寐,从问诊中得知,起病前患者有突然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史。据此病因,参以临床表现夜不能寐,噩梦纷纭,常从梦中惊醒,听到响声则心惊肉跳,知系阴阳失调,心胆亏虚。突受惊骇,情绪紧张,致心虚胆怯,神不内守,于是形成不寐。患者平日少言寡语,多愁善感,肝气不舒,复因惊恐,气机逆乱,郁而化火,郁火灼津,炼津为痰,肝(胆)火夹痰,上扰心神是以症见焦虑不安,口干苦臭,面红烘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而脊柱为督脉所过,主一身之阳气,自感有一股凉气由骶骨处沿脊柱上升至头,为阴阳气机逆乱所致,需调和阴阳,降逆平冲。故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以平烦躁不安,心悸怔忡,气逆而上。黄连温胆汤清胆除烦,燥湿化痰,并加栀子宣透郁火。鉴于组方遣药有序,主次分明,且紧扣病机,是以疗效显著。(关思友治验)

八. 自汗盗汗--柴胡龙骨加牡蛎汤   

证型:肝气郁结,寒热夹杂证。

指征:阵发性烦热上冲,冲则全身烘热,头晕心烦,口干胸满,苔薄白,脉弦紧。

注意:应用本方时一定饭后服用。


经典指导临床——病案(晨起汗出案)

卜庆水   男   78岁   山西省储备局一三八处   2005年1月6日就诊

经典理论:“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卫不休,五十而复大会。……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灵枢?营卫生会》)“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素问?生气通天论》)

病历:晨起醒后汗出,甚至全身大汗淋漓2年。平素喜食辛辣,口干,虽饮水亦不能自救,痰干硬贴于咽部,夜间梦多,下肢轻度浮肿20年,大便干,食欲尚可,舌苔白,舌质红,脉虚大芤。

辨证思路:醒后汗出,思之《灵枢?营卫生会》篇此必阴阳失调所致,因其汗出气虚之证微,又非盗汗之阴虚;喜食辛辣,旧耗其真阴,“气至阳而起”,阴虚不能敛阳,虚阳浮越,阳加于阴,故使汗出;下肢浮肿20余年属久病,晨起汗出2年属新病,先治其新病,《伤寒论》第53条云:“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宜桂枝汤”。故处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以潜虚阳。

施治主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7个、龙骨15克、牡蛎15克。

治疗结果:服药2剂后,汗多大减,5剂后,晨起汗出全无,梦多好转,口干,稍减,但仍需大量饮水。宗仲景肾气丸之意,治其下肢浮肿,小便淋漓量多,口干,口渴,共服肾气丸10剂,愈。    出自《临证效验秘方》(胡兰贵编著  中国医药出版社)


九. 小儿肺炎后期

本方可用以治疗小儿肺炎后期之体弱患儿,肺部病灶长期不易吸收,临床表现为心阳不振,营虚卫弱,正虚邪恋,虚多实少之证者,获效良好。辨证应抓住以下特点:①年幼体弱,病程较长;②有汗而热不解,身热起伏,热势虽高,但无面赤、口渴、舌红、苔黄等化燥伤阴者;③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脉细无力;④全身有汗,汗性粘凉,汗后皮肤少温。 选自《金匮要略选读.》

十. 阎云科治验三则: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李某,奇村老妪。心悸不宁,胆怯善惊,常有遇险临危之感,已逾三月。体倦神疲,纳谷不馨,夜寐甚难,肢体颤抖,不由自主。某医院门诊病历记录:心率14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医治少效。

视其舌淡红少苔,边有齿痕。切其脉,疾速不宁。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虚则易受惊恐,惊恐则心悸不宁。治当补心阳,养心阴。设阴平阳秘,神安其舍,则悸从何来?拟桂枝加龙牡汤治之:  

  桂枝10g 白芍10g 炙草6g龙牡各30g 生姜6片红枣6枚二剂

  二诊:惊悸颤抖均止,胃纳增,睡眠佳。恨求中医之晚,恐悸再发,前来索方,再付原方三剂。   

  李映淮老师评语:《素问•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再从惊恐伤肾来论,当系血亏、肾虚导致之心悸不宁,心神不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阴阳,镇惊悸,然非补剂。故心悸止后,应予补血、滋肾以治。  言之确当,宜遵师说。


  案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赵某,女,55岁,西街人。家贫齿繁,操劳任重,气血暗耗于无形。加之疏食充饥,纳运不健,生化之源匮乏,心神失养累年。三日前忽觉胸中悸动,怔忡不安,胸憋短气,动则尤剧。望其面带菜色,头发枯槁,肌肤干燥,形体瘦削,舌淡红,苔薄白。询知时发热,自汗出,微恶寒,易外感,饮食不思,大便二三日一行。诊其脉,细数中参伍不调,此促脉也。触其腹,腹皮薄,柔软不痛。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

  观其脉症,病属营卫不和,血虚心悸。盖脾为营之源,胃为卫之本,劳伤脾胃则营卫不和,心神失养则悸动不宁,师《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之说,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10g 白芍10g炙草6g龙牡各30g 生姜6片红枣5枚三剂

  二诊:心悸、短气减轻,汗出、恶寒消失。然竟又出现五心烦热,口鼻干燥,牙龈出血,喜冷思饮等阴虚血热之状,此过用辛温故也,速宜滋阴凉血,以纠其偏。拟增液汤加味:

生地24g元参15g麦冬15g丹皮10g茯苓10g甘草6g石膏30g乌梅30g三剂

  三诊:心悸止,烦热思冷大减,齿衄不再。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守方三剂,嘱其好生养息,食疗善后。

  按:桂枝汤系调和营卫之方,药后寒热休、汗出止示营卫和谐。阴阳平秘。服用本方,仲圣有“一服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之训,而本案连用三剂,致使辛温过盛,出现阴伤之证,亦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候也。幸得及时滋阴,方使症状得解,实乃一教训也。


案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男子遗精,临床多见矣。女性虽无精可遗,然有津可泄。西常村赵某,26岁。梦交泄津,夜无虚夕,已逾三年。

至后,与孩吻亦泄。体倦无力,头晕嗜卧,五心烦热,善怒多疑,杂治不效。乡人愚昧,谓狐狸精作祟,求神祈巫,毫无应验,体形日瘦,容貌日憔。自视痊愈无望,不愿治疗,后其兄迫其来诊。视其舌,红瘦少津。诊其脉,弦长细数。

  《张氏医通》云:“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观其脉症,初则相火失静,久则阴津亏虚,治当滋阴益津,清火宁心。拟封髓丹、增液汤加味:

  黄柏10g甘草5g砂仁4.5g生地30g元参15g麦冬15g乌梅30g白芍15g

  二诊:疗疾用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未遵余令。虽一月仅服九剂,然梦交已明显减少。头晕减,烦热止,精神大好。其获效颇出想像。仍口干口苦,舌质红润,苔薄黄,脉象弦长。思《金匮要略》治失精梦交之桂枝加龙牡汤,具有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之功,今阴虚症状已轻,相火亢盛亦减,阴未全内守,阳未皆固秘,投用桂枝加龙牡汤,已至其时。拟桂枝加龙牡汤加味:

  桂枝9g 白芍9g甘草6g龙牡各30g乌梅15g知母9g黄柏9g生姜2片 红枣6枚五剂

  后见其兄,知病已愈。

  按:梦交一症,成年男女皆有,只是隐匿不言而已。

体健者,偶有梦遗应属正常。若次数频繁,则属病矣。

《类聚方》云:“妇人心气郁结,胸腹动甚,寒热交作,经行常衍期,多梦惊惕,鬼交漏精,身体渐就赢瘦,其状恰似劳瘵,孀妇室女,情欲妄动而不遂者,多有此症。”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厥阴脉出寸口,久上鱼际,主六欲七情所致,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似有郁结于中而不遂之意也,似疟非疟,似寒非寒,白日则倦怠嗜卧,精神短少,夜晚则神不守舍,梦与鬼交。”可见心有所思、所欲不遂者,久之,必致心火炎于上,相火炽于下而见梦遗故初病火盛者清心为主,久病阴虚者滋阴为先,阴损及融者,则宜阴阳双补。

  多数患者有忧虑、恐惧之状,故用药同时,须释疑解惑,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十一.

男,16岁,1.77米,55公斤。肤色白,细,润,常患过敏性湿疹。舌淡,苔白较厚。胆小,内向,谨慎,不爱活动。易疲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感冒,每次感冒时都是头、咽喉及全身痛,咳嗽迁延不愈。入睡慢,梦多,曾经一次因梦哭醒。平时一直有轻微盗汗,近来时常有遗精。大小便正常。家长很想用中药为其调理身体。


判断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因把握不住药量,故向黄教授请教。黄教授处方如下:桂枝6克、白芍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炙甘草5克、干姜3克、红枣30克。经常服用。


现已间断服用两个多月。自服药后,遗精未再发生,也未感冒,梦减少,精神不错,情绪稳定,体重略有增加。仍腼腆但有时会笑笑嘻嘻,性格似渐开朗,也不太挑食了。


以前每遇重要考试,紧张之下必会出现头痛发烧全身痛等感冒样症状。这次参加初中毕业联考,任务重,压力大,也很紧张,但身体没有出现不适。前天到学校取回中考通知书,成绩大幅提高,竟是他上初中三年以来最好之成绩!老师与家长对其超水平发挥均感意外和满意。黄教授曾说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古代的强壮性镇静剂,此例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