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坏学园2暮色:正念与正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57:23

正念与正观

 

本文摘自《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一书中的一章,作者Ven Henepola Gunaratana 十二岁在锡兰出家,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曾任教于多所大学,目前在西维吉尼亚担任Bhavana学会的主席:

 

 

当意识最初有所觉知的那一瞬间,还没有概念化、仍来不及辨识的「觉」,就是正念。譬如你忆起了你二年级的老师,那是回忆。你觉察到自己正在回忆二年级的老师,那是正念。如果你概念化整个过程,然后对自己说「我正在回忆」,那就变成是思考了。

 

正念是如实知当下,同时也知道当下是否处于如实知当下。正念发现自己没有在如实知当下时,已经又回归如实知当下了。

 

深埋心底的惯习就是接受美丽娱人的经验,排斥丑痛的经验。我们修行者想要避开由此形成的贪欲、怨恶和嫉妒,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是邪恶的,而是因为我们受制于它们。它们占据我们的心,完全掳获了我们的注意力;把我们封闭在一个又紧又小的圈圈中打转,因而离开了真实的生活。

 

当正念存在时,这些障碍就无法现前,因为正念使心不会落入昏惑的状态。当正念溜走时,心灵才会被执取、排拒等惯习占据。

 

我们平常有意识的思考方式就是一种「自我」的呈现,那个你自己认为是「你」的「自我」,这种有意识的思考紧密地和「自我概念」连结在一起。事实上单所谓「自我概念」或「自我」,只是一连串的反应和心灵的影像罢了,但这些反应和影像却强被加诸觉知的流动过程之上,而被冠上「自我」的名称。

 

正观是对正念和觉知做直接而且渐进的开展,需要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进步。修行者的注意力被小心地引导,让他能对于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做密集的观察,慢慢地,他被训练得愈来愈能注意到他自己流动的生命经验。正观是一种温和的修行方式,但却非常、非常的透彻,能让修行者对自己的生命经验愈来愈有觉性,它包含了专注的倾听、全心的观察、以及小心的验证,让我们学会怎么样敏锐地去闻、完全地去触摸,同时真正地去注意在当下这些经验当中所发生的变化,然后我们才能学会怎样去倾听自己的念头,但不会沉溺于自己的念头当中。

 

举例而言,烦恼或焦虑并不只是一个存在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你应回头观察这个过程的起源,它总是开始于攀缘或拒绝的反应。每当一个影像跃入心中,我们心中就想要攀缘或拒绝它,这种反应就带动了烦恼的形成。正观教我们如何如实地去观察自己认知的过程,让我们学会以沉稳不执着的方式,去观察念头和认知的发生,平静而清晰地去观察自己对六尘的反应。慢慢地,我们便能够适度地去反应,而不会陷在反应的情绪当中,受念头摆布的特性逐渐消失。我们仍然可以结婚,也仍然可能命运坎坷,但无论我们结婚或命运坎坷,都再也不会像在地狱里一样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