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怎么组词:2106.清净道论导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6:27
2106.清净道论导读 2009年02月02日 星期一 08:15

  • 前言。
  • 序论。

    第一部份:戒学

    • 第一章:戒学。
      • 第一节:戒学的一般教导。
      • 第二节:头陀行。
    第二部分:定学
    • 第二章:定学的一般教导。
      • 第一节:定学的基础知识。
      •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
      • 第三节:修定的共通方法。
        • 第一项:修行至初禅的三阶段。
        • 第二项:四种禅。
    • 第三章:修行四十种业处的方法。
      • 第一节:十遍。
      • 第二节:十不净。
      • 第三节:十随念。
      • 第四节:四无量心
      • 第五节:一食厌想。
      • 第六节:一界差别
      • 第七节:四无色。
      • 第八节:结语。
    • 第四章:修定的功德。
      • 第一项:修定的五种功德。
      • 第二项:神通。
    第三部分:慧学
    • 第五章:慧学的一般教导。
    • 第六章:五蕴─慧地之一。
      • 第一节:色蕴。
      • 第二节:识蕴。
        • 第一项:解释八十九心。
        • 第二项:八十九心的不同分类。
        • 第三项: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 第四项:心路历程。
      • 第三节:受蕴想蕴行蕴。
        • 第一项:解释五十二心所。
        • 第二项:心与心所的相应。
      • 第四节:余论。
    • 第七章:处界根谛缘起─慧地之二。
      • 第一节:处。
      • 第二节:界。
      • 第三节:根。
      • 第四节:谛
      • 第五节:缘起。
    • 第八章:修观的五清净。
      • 第一节:修止与修观的不同。
      • 第二节:见清净。
      • 第三节:度疑清净。
      • 第四节:道非道智见清净
        • 第一项:引论
        • 第二项:思维三相
        • 第三项:生灭随观智
      • 第五节:行道智见清净。
      • 第六节:智见清净。
      • 第七节:修智慧的功德。
  • 结论。

    附表

    • 表一:本书解释<<清净道论>>的结构。
    • 表二:八十九心的分类表。
    • 表三: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 表四:五十二心所的分类表。
    • 表五:三学七清净十六阶智的对照表。
    • 引言(FOR 清净道论导读) 本书又名为涅槃的北二高,是先由护法法师口述讲解清净道论 后又由法师以及陈水渊师兄再做文字上的整理而成,清净道论是 南传佛教最重要的论著之一,由五世纪的觉音尊者造,也是一本 相当理想的禅修参考书籍,佛法修行上的百科全书,无奈因缘和 合不巧,至使台湾近年方有此书的中译本,而此书的译者叶均老 先生因采逐句直译的方式,所以也令不少人生畏疏离以致错过, 末学有感于此论对禅修的俾益甚多,故和法师联络并获法师允许 ,让"清净道论导读"一书放上网路,以供各位网友能方便认识清 净道论一书.并共同体会"法"的滋味. 唯一可惜的是,清净道论导读一书上的插图,因受陷于末学时 间以及能力不足,只好忍痛删略,这点还望各位网友原谅. 祝 福慧双修 清净道论导读(一)      <<前 言>> 台湾现今的修行风尚极其昌盛,海外的华语系教区也有繁荣的景象.今日 华人英姿焕发,正以豪爽有力的姿态活耀在世界舞台上.修行方法五花八门, 有够热闹,这就是台湾创新的生命力.这些现象中:有些古不依今的,古说今 唱的,有的自创品牌,有的自创宗派,有的制造新佛,还有超越佛陀的.读者 享受自由选择,但也面临选择的迷惑,特别是宗教乱象不断,也让空虚的人们 犹豫不前.禅修,活现了生命的自在,多么迷人,但却又那令人不解.   朋友们,尝尝真理的滋味吧.<<清净道论>> 是古今公认的禅修宝典,佛法 的百科全书.作者的原意就是为了铺陈清净的生活之道,破除真理的迷障,在 渐次升进的历程指引修行.它以戒定慧三学总摄一切佛法,也以三学的阶梯带 领修行,指明各环节的关卡,破除各环节的障碍.〞来,看看法〞,来验证一 下〞清净道〞,走看看,特别是今日台湾的佛教已成华语系的心脏,试试原味 的佛法吧.   <<清净道论>>的作者是觉音尊者,约五世纪人,遍注经律论,奠定南传佛 教(上座部)的方向与内容.<<清净道论>>就是他注解三藏的核心,最深动, 最具体系的杰作.学习<<清净道论>>可通达佛法,清楚禅修的各种技巧,修止 修观的分际与升进,可以破除修习止观的障碍.既可选定适合自己个性的修行 法门,也懂得如何选择,亲近禅师,它也可以当作禅师的教学手册.禅修,而 没有受用<<清净道论>>之类的修行教导,真是可惜.戒学的部份未提示教团运 作的原理,觉音尊者或许另有安排,但对有心建力清净教团的人可说是美中不 足.   本书的写作原则,力求简明清晰.不涉入该论百科全书式得征引,讨论. 以明确的纲骨,带领血肉,方变大家品尝精髓.为易于通览阅读,尽可能的不 放入任何外文,不另作注,适度地现代诠释.对于古今的禅修法门,也在相关 脉络胳厘其分际.<<清净道论>>已有叶均的中译本,嘉惠中文世界,本书也有 引用,但译文质仆,加以<<清净道论>>本文叙述繁杂,非常不易读.我们就分 层次,以论题的方式,逐项解释,并编号依序说明,请读者循线贯穿,慢慢地 沿路拾宝.有些段落若觉陌生,可以先略过.体认戒学与定学的要义之后,就 可进入〞修定的注意事项〞(第二章第二节)   撰写本书,再次体认法的尊贵与超越.怀着修智慧波罗密的喜悦,引介本 论与国人分享,感谢提供意见,协助校稿的法友,助印的善友,更感谢杜婷婷 小姐为本书插图.愿以此书献给台湾人,与广大的华人分享殊胜的佛法. 清净道论导读(二) <<序 论>> 1:<<清净道论>>全书是为了回达下面的问题:   内结与外结,人被结绑住,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 ‘结’是贪爱的意思,绑着人们的东西.爱有物质方面和内心方面,六根引发 的烦恼都是结.结犹如苦行者纠缠的头发,很难打开.所以,如何打开生死轮 回的网结呢?
    • 2:全书的回答可以表达如下:
    •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 ‘住戒’是戒学,‘修心’是定学,‘修慧’是慧学,这三学就是本论的全部 内容.
    • 3:本论名为‘清净道’,就是导至涅槃的道路.‘清净’是已净化的垢秽的 涅槃,‘道’是到达涅槃的方便.本论就是以戒定慧三学来导引至清净道.三 学可以从九个不同的角度解释.
    • 3.1:三增上学,戒是增上戒学,定是增上心学,慧是增上慧学.
    • 3.2:三种善教,戒是阐明初善,定是阐明中善,慧是阐明究竟善. 3.3:成就究竟解脱的原因,戒是三明的原因,定是六神通的原因,慧是四无碍解的原因.
    • 3.4:避二边行而行中道,戒是避免欲乐的极端行为,定是避免自我折磨的 极端行为,慧是中道正行.
    • 3.5:超越三界的方法,戒是超越恶趣的方法,定是超越欲界的方法,慧是 超越一切轮回的方法.
    • 3.6:三种断烦恼的层次,戒是以各种善来对治各种烦恼,定是镇伏压住烦 恼,慧是断尽烦恼.
    • 3.7:三种对治的方法,戒是诸惑违犯的对治,定是缠的对治,慧是随眠的 对治.
    • 3.8:三种杂染的净化,戒是恶行杂染的净化,定是爱杂染的净化,慧是恶 见杂染的净化.
    • 3.9:得到圣果的原因,戒是初果二果的原因,定是三果的原因,慧是四果 阿罗汉的原因.只有初果二果的人圆满戒,三果的人才圆满定,证阿罗汉则为 圆满慧.
    • 4:<<清净道论>>全书的结构可以三学或七清净来划分.
    • 4.1:依三学分为三部份,戒学、定学、慧学.论中以树为喻,解释整体‘ 清净道’.戒学的持戒与定学的修心是术跟,而戒又为定的基础,没有树根将 没有树,慧学须先听闻思惟智慧所要了知的真理(蕴,处,界,根,缔,缘起) ,这犹如种树的大地,没有大地泥土的树,树就会枯死.修习智慧就是修毗婆舍 那观,修毗婆舍那观犹如树干,树干是透过树根攀稳深入泥土中,在泥土中摄取 养分;修观就是清净道的骨干,它的必要对象是‘五蕴、无常、苦、无我’的大 地,然而这是以戒定为根基.清净道的目的地就是涅槃,犹如树的果实.总之, ‘清净道,就像大树,壮健的骨干透过清净有力的根深入大地吸取养份,成熟丰 美的果实.        
    • 4.2:<<清净道论>>就是七种清净的七个阶段.一:戒清净就是戒学,二:定 清净就是定学,其于五清净就是修慧的骨干,即,三:见清净、四:度疑清净、 五:道非道智见清净、六:行道智见清净、七:智见清净,它们是观察五蕴、无 常、苦、无我.可见,七清净是对三学的修行次第进一步的说明.前六阶段都只 是世间的,第七阶段才是出世间的圣道与圣果.
    • 5:本书如何安排解释<<清净道论>>?可整理成表一.全论有一个纲要的<序论> ,二十三章的正文,简洁的结论;本书也有一个<序论>,九章的正文,结论.戒 学包含全论的第一、第二章,属于第一部分;戒学也是本书的第一部份,在第一 章中解释.定学包含全论的第三到第十三章,属于第二部份;定学也是本书的第 二部分,在第二、第三、第四章中解释.慧学包含全论的第十四章到第二十三章    ,属于第三部份;慧学在本书也是第三部份,在第五到八章中解释.全论的最后 有结论;本书也于最后总结说明.
    •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 这节开始解答‘第七:怎样修定?’修定的方法依次分成七个重点 ,本节提示前六点,就是修定的各种注意事项。 1:破除十种障碍修定的因缘。这些障碍会使人没时间修定或不能专 心禅修,初学者应该避免。 1. 1:住所。有三种人住所会形成修定得障碍,热心从事修建等事, 好积存物品,或以任何原因而贪着于住所得人。 1.2:家。管家是累的事,每天忙着布施好几个菩萨。 1. 3:供养。忙着应付信徒,忙着度众生,接受供养,应避开信众。 1. 4:学众。忙于教授佛法,好为人师,以致没时间禅修,应该离开学 众,放生。 1. 5:盖道场。忙于盖道场,以致没时间修行,不应因此而荒废道业。 1. 6:旅行。忙着朝山朝圣,穿梭于道场法会之间,此该避免。 1. 7:看护法友或父母的病。照顾师父,道友,徒弟,或父母的病,这 是不能推托的义务,但病愈之后即应破除障碍。 1. 8:生病。为病所苦。 1. 9:读书。研究经典,迷於戏论,练习当鹦鹉。 1. 10:神通。执着于神通会障碍解脱。 2:亲近禅师(教授禅的善友)。禅修是实际的体验,不只是文字知识, 修禅而没有善知识指导,常是迷路或盲修瞎恋。 2. 1:可教授禅修的善友最好兼具有六个优点。可爱,值得尊敬,循 循善诱,善于倾听,能做甚深论说,不作无用的引导。 2. 2:善友的修先顺序。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得禅的凡 夫,善持三藏者,善持一藏者,精通一部及其注释而又自知自我反省 的人。这些人是以佛陀的教法为准量,以传承正法为依归,不会自我 标榜,自创品牌。 2. 3:如何亲近善知识。亲近如法的善知识是为了修行求法,应先具备两 种态度,抱着贡献自己给佛陀或阿者梨的心态、怀着欢喜心。道了善知 识驻锡的道场,应善巧服侍善知识,善知识经验丰富,观察敏锐,待其 问:‘为什么来这里?’再告诉来的目的,若至十天善知识仍未发问, 则应自行请法。 3:认识自己性格的方法。修定是为了聚集善心于一处,透过调伏自己粗强 的烦恼,或强化既有的优点,身心才可能初步安住下来。认识性格倾向, 选择适当的方法,调整个性上明显的负面情绪,或活化善良的面向。这里 先来认识自己的性格倾向。 3. 1:造成性格的原因。人的性格倾向有六类,贪、嗔、痴、信、觉寻,可 分成三对。贪心的人对于善行有信心,所以贪与信是一对。嗔心的人对于 善行觉察清楚,所以贪与觉是一对。痴是混乱而不能确立,而寻乃寻求而 不能确立,因此是一对。 3.2:造成性格的原因。根本性格是长期造成的,它的差异取决于过去 业,结生心的作业是决定因。 4. 3:辨别性格的方法。性格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与心态,有五种辨别性格 的方法。 (1):姿势,例如贪心的人走路优美有序,嗔心的人走路急促,痴心的人 走路散乱。(2):做事情,例如贪心的人做事系统有序,嗔心的人做事快速 ,痴心的人做事笨拙混乱。(3):食,例如贪心的人喜欢吃甜美的食物,细 尝慢食;嗔心的人喜欢吃酸辣的食物,满口快食;痴心的人没有一定的嗜好 ,散乱其心不知如何下箸。(4):见,例如贪心的人即使见细小的喜悦事物亦 惊愕而久视不息,有大过错亦不计较;嗔心的人若见细小的不如意亦感不悦, 见小过亦生嗔恨;(5)心理状态的生起。性格贪的人常生起如下的心态,谄、 诳、恶欲、大欲、不知足、淫欲至盛、轻佻。嗔心的人常有,念、恨、覆、恼、 妒、悭。痴心的人则有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执取、固执。信愿强的人 则有施舍、欲见圣者、欲闻正法、多喜悦、不诳、不谄、信于可信乐的事。觉心 强的人则有和蔼、可为善友、饮食知量、正念正知、努力不眠、未雨绸缪。寻求 的人常有多言、乐众、不喜为善努力、心不确定。 3.4:如何辨别自己的性格。上述的五种方法可以辨别别人的性格,敏锐的人,透 过自我观察,渐渐地可以确定性格,调整行为与心态。亲近善友,请法修禅,能 力具足的善友可以看清个性的症状,对症下药,提供禅修的方法。确实服用,必 可药道病除。 4:选择适当的修行法门。<<清净道论>>提出四十业处(修行的对象),作为修习 世间定的法门。所谓‘业处’,依文解义就是‘工作的处所’(Working-place? ; 就实际修定而言,是指心的作业所焦聚的对象。业处或所缘都是禅修的术语, 乃修心的对象,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论所讨论的认识对象。 4. 1:业处的内容有四十种,他们的名称有十遍(地遍、水遍、火遍、风遍、 青遍、黄遍、赤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十不净(膨胀相、青淤相、脓烂相 、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石斤"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骇骨相),十随念? (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施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念呼吸、 寂止随念),四梵住(慈、悲、喜、舍),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 、非想非非想处),一想(食厌想),一差别(四界差别)。第三章会教导四十种法 门的各别修法。 4. 2:性格与四十业处的顺适关系。修定旨在调适心绪达到安住,重对治性格或增长 潜在的善心。贪行者适合十不净及身随念。嗔行者适合四梵住及青黄赤白的遍处。痴 行者与寻行者适合入出息随念,觉行者适合死随念、寂止随念、四界差别、食厌想。 其余六种遍处与四无色适合一切性格的人。虽有上述的顺适关系,修成任何依种法们 都可镇伏盖障。 5:适当的住处。禅修要选择适当的住处作为助缘,不是一开始便来个‘不执着就好’ 。可以与教授的禅师共住是最恰当的,若不行,得另选适当的住处。 5.1:不适当的修定的住所有十八种(1)大的道场常有人事的纷扰。(2)新道场有很 多新的工作。(3)古寺常需整修。(4)路旁的道场日夜有客人来访。(5)泉边的 道场常有人们来汲水。(6)有菜叶的精舍常有人们来摘取。(7)有花的道场常有人 们来采花。(8)有果树的地方人们来采果子。(9)有名的道场常有朝圣的信众。 (10)近于城市常是声色交杂。(11)近于薪林常有人们伐材。(12)近田的精舍 常有农事。(13)有不和合者共住的道场常有诤斗的事情。(14)市集附近。(15) 不信佛法的边地。(16)国界处易有战事。(17)常有异性或非人的地方。(18)不 得善友的道场是大过失。从今日看来,经忏道场、事业型道场、公寓式道场等都是不 适合修定的住处。 5.2:适当的处所需具备五种条件,离乞食第远近适中,日间不愦闹而夜间安静,无 蚊蛇或强风烈日,食衣住医药无缺,有善友可解答修行的问题。 6:破除小障碍。住在适当的寺院中,得进一步断除细小的障碍。剪除长法及爪毛,补 缀旧衣,洗净污秽的衣服,钵生垢则应烧煮,以及清洁床椅。
  • 上一篇>>  2105.南传佛教著作参考资料(电...    下一篇>>  2109.《清净道论》:相、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