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焕字的优雅网名:蒋管区的新生活运动(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56:37
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2007-02-09 10:33:09  21CN论坛  【 浏览字号:

  刘利民 | 2007年02月08日

  一、序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扩大纪念周上发表了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标志着新生活运动的揭橥。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949年国民党退出大陆,新生活运动无疾而终。

  "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简单的讲,"就是要使全国国民军事化",就是要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一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这就是蒋介石开展新生活运动的初衷。23日,蒋介石在南昌再次讲演,对"新生活运动"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作了详尽说明,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以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二、源起

  实际上,早在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之前,一些地方军阀已经开始了恢复传统道德的实践,为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进行了试点。

  广东军阀陈济棠在广东的复古运动颇具特色。对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道德,他明确表态说:"读经是我主张的,祖孔是我主张的,拜关岳也是我主张的。我有我的理由。民国十五年到莫斯科去研究,我是预备回来做红军总司令的。但我后来觉得共产主义是错的,所以我决心反共了。"他在广东的两大政策,一是生产建设,一是做人。在生产建设方面,可以尽量用外国机器,外国科学,甚至于不妨用外国工程师;至于做人,必须有本,这个本就必须到中国古文化里去寻找。这就是他主张尊孔读经的理由。为此,他成立了专门的文化的机构"明德社"来负责这项工作。明德社公开声称以"实践道德,改造人心,阐扬国粹,奖励学术"为宗旨,明德社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道德说教为根本目的所展开的。他为自己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到那时,国家自然脱离了危难,走上民族复兴的坦途"。正如当时岭南大学教授陈序经后来所指出的那样:"中央政府又跟着广东当局而实行祀礼,复古空气,因而漫延全国"。

  1932年秋蒋介石视察湖南时,与何键就传统道德问题有过很深入的探讨。何键也很坦诚地谈出他尊崇孔孟之道的哲学理论和主张尊孔读经的道理。他认为:"学生必须研究孔子经义......正其思想",要使当代青年,特别是中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大学、中庸、五伦八德的观念。在谈到太平天国的历史经验时,他认为洪秀全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洋教邪说来反对中国几千年来所尊重的孔孟学说,违反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所以被曾、左、彭、胡等知识分子所打败。为维护礼教,提倡五伦八德,尊师重道,何键身体力行,著写了《八德衍义》、《靖国本治大纲》、《孙子评注》等书。对于湖南的行政干部,印发有服务守则、军人守则,每周纪念当日,都必须讲解背诵。何键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

  在内忧外困的窘迫时刻,蒋介石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发起这一场全民运动呢?我们认为,蒋介石之所以发起这样一场旨在规范国民道德,提升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的新生活运动,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历史参照和现实需要,远非急功近利的应景之举。

  邓演达在《南京统治的意识形态》中指出:"蒋氏的遗传意识是孔子的,是儒家正统派的",尽管后来接受洗礼,皈依了基督教,"但是他的灵魂始终是孔教的"。他在1937年8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唯信仰可以移山也"。纵观蒋氏的一生,对他作出这样的评价应是恰如其分的。中国是一个宗教资源严重缺失的国度,长期以来,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一直是维系社会运行的有效工具。但在"五四"及新文化运动摧枯拉朽的浪潮中,传统文化被扫荡殆尽。欲拯救吾国之文化,振奋国民之思想,必先从恢复传统开始。早在1928年4月,蒋介石本人曾亲赴山东曲阜朝圣,希望能从儒家的思想中汲取强国的思想力量和道德支撑。1929年4月26日,南京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明确规定应将儒家倡导的"忠革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作为普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1931年南京政府行政院又明令各学校制造匾额,一律蓝底白字,上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悬挂于礼堂或公共场所,使师生对此训民要则"怵目警心,时刻勿忘"。1932年起,蒋介石更是不遗余力地四处宣讲所谓的"民族美德"和"革命哲学",从"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到"智仁勇",从"礼义廉耻"到"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几乎涵概了儒家思想的全部内容。1932年4月,蒋介石对中央政治学校学生所作的演说《人格与革命》中,即已提出除了"亲爱精诚"四字以外,尚要加上"礼义廉耻"方能"挽救堕落的民德和人心"、"改造革命的环境"、"确定我们革命的基础"。他又发表《复兴民族之根本要务-教养卫之要义》,说明"礼义廉耻"的重要,谓唯有教育和"礼义廉耻""才是复兴的唯一工具",他又从古人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引申出"四维既张,国乃复兴"的结论。

  1930年代的中国,还是相当的落后,社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消极和没落的东西。官员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争权夺利,欺压百姓的现象触目惊心;公共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缺乏,行为混乱秩序,精神委靡已经司空见惯;吸毒泛滥,赌博盛行,嫖妓成风,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长此以往,民何以安,国何以立?不荡涤腐朽的残余,朝气蓬勃的新气象何以春风浩荡。

  面对日本的入侵,蒋介石在1931年7月公然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消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此即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年ll月30日,他顾维钧任外长宣誓会上代表南京政府再次重申:"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蒋介石坚持认为,当时中国尚不具备抵御外侮的精神条件,因为中国人已丧失了"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德行不修,则退"。其实,这里的"安内",除了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消灭共产党,分化地方军阀势力,因为在他看来"赤匪之扰乱,诚为中国民族之根本大患。"

 资料图:蒋介石、宋美龄在南昌街头巡视新生活运动

  鉴于中国的国力,在当时的条件下,欲抗衡倭寇,实不济也。忍一时之屈辱,图东山之再起,乃上策。于是,为了"执行民族生存自卫权,虽出于任何重大之牺牲,亦所不恤。"的策略呼之欲出。这段日记,将蒋氏的心迹表露无遗:"于此停战蒙耻之时,使吾人卧薪尝胆,而不自馁自逸,则将于建设计划,确定步骤,切实推行,以期十年之内,可渝雪此耻乎?","得此整顿准备之余豫,其足为复兴之基乎"。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决定今后宣传工作应"以唤起民族意识,复兴民族精神,御侮自卫,其赴国难为主旨"。他在之后的1937年11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忧患生忍耐,忍耐生智慧。",由此看来,忍让而后奋起,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

  1933年7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御侮抗日,绝非以武力可以与之竞胜,亦非以外力可以牵制,此时唯有在内政、社会、教育制度中,即在国民军事教育与团练保甲之中,积极努力,行之五年,由小而大,则或有万一之效也。"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中,他更是将这一主张发挥到极至:"我可以相信,如果有60万以上的军队,能够绝对服从我的命令,指挥统一,我一定有高明的策略可以打败这个小小的倭寇。"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等国在一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铁的纪律和作风,给蒋介石以极大的启发,据说他曾亲派蒋经国到德国学习。他一再强调严明的纪律,统一的步调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是情理之中的。而纪律的养成,仰仗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后来的新生活运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统一的纪律"的身影。

  振民风,安社稷,定江山,御外侮,是蒋介石竭力推行新生活运动的直接导因。关于新生活运动是如何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的,有多种说法。一说,1933年盛夏,宋美龄在庐山牯岭避暑时,与一批美国传教士讨论中国情势。传教士说,南京政府如欲获得外国政府的支持和贷款,则蒋介石政府必须在国内实施社会福利计划,使外国政府和旅华外人对蒋政权有好印象。传教士又说,美国罗斯福总统正推行"新政",蒋介石何妨也实施改造中国社会福利方面的"新政"。聪明的宋美龄马上领悟到传教士所说的重点,立即向蒋报告,蒋迅速同意其观点。宋即和传教士研究拟了中国‘新政‘的细节,她为这项计划取名为"新生活运动"。另一种说法是复兴社提出来的,复兴社认为要对抗共产党,光靠喊"攘外安内"和拥护领袖还不够,应该从整个民族文化前途着眼,开展一场大的文化运动。当时复兴社的干将邓文仪在南昌行营蒋介石的身边,由他向蒋介石提出建议,蒋介石以此作为参考,发起了新生活运动。第三种说法是杨永泰向蒋介石献计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他认为春秋管子治齐有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之说,国军之所以围剿红军失败,不仅因为红军英勇善战,而且还由于吏治不佳及"人心风俗之颓败",所以剿匪要攻心为上,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据资料分析,这三个人都在新生活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这么说,蒋介石是新生活运动的倡导者,而他们都是新生活运动的重要组织和参与者。尤其是宋美龄更是将新生活运动作为自己的事业去躬行和推动,为新生活运动注入了许多新元素和现代色彩,充实和丰富了新生活运动的内容。 三、第一阶段

  "新生活运动"这个名词,最早见于1934年2月17日蒋介石在南昌调查设计会所作的演说《新生活运动发凡》。演说中,蒋介石指出:所谓革命者,即依据一种进步的新思想(主义),以人力彻底改进各个人以至整个国家之生活形态之谓。简言之,革命即生活形态之改进也。吾国革命之所以迄今尚未成功,即在于全国国民之生活形态始终无所改进。

  在1934年2月19日的演讲中,谈到发起新生活运动的意义时,蒋介石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福建战役期间,他把司令部迁回南昌时,看到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正在街上抽烟,蒋大为震惊,他从车上下来,要求见小孩父母,并批评他们放纵自己的孩子。同时,他还以德国为例,号召国民自强:请大家注意一下德国。德国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很快就恢复了。他们不再偿付战胜的协约国强加给他们的战争赔款,现在他们正在努力废除列强加给他们的不平等条约。而中国呢?中国人还在忍受着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耻辱。他说,德国并不是中国的唯一榜样,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也给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2月19日蒋介石讲演新生活的要义后,南昌国民党各级机关立即响应,大造声势。2月21日,南昌成立了以蒋介石为会长的新生活运动促进会。

  筹备工作结束后的3月11日,蒋介石发动一个所谓10万民众大会,包括142个团体,正式把"新生活"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运动宣达出来。会场布置在湖滨公园体育场,会场东头搭盖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演讲台,杨永泰、熊式辉及全体筹备委员等坐在台上,各界民众也都已到齐,蒋介石偕宋美龄徐徐下车,并肩步行入场,侍卫一拥而簇护上台,霎时全场空气紧张,台上诸人个个双手垂直,两足靠紧。几分钟后,蒋夫妇由熊式辉侍奉入座。少顷,蒋起身徐徐走到台前,举目望了台下几眼,即演讲道:"我为什么要发起这个新生活运动呢?因为我小时受过严格训练",于是就把他幼时如何遭遇灾荒,如何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一一道来。后又说,他从小生于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所以对"礼义廉耻"颇有研究云云。他又提出:"......而我们体格不行,一切的力量都没有,便无法抵抗(外国人)!一般同胞要知道:国家民族的衰弱,被人欺侮,就是因为我们各人的体格精神和能力不好......"

  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说就在蒋介石演讲时,他发现台上一个瘦长个子、头发蓬松、衣服不整洁的青年人,肩上扛着一架大型的摄影机,对着蒋介石"哗啦......"的开动机器,这架摄影机是拍摄电影的自动摄影机,声音很大,把蒋吓了一大跳。蒋介石立即停止演讲,对这青年瞅了好几眼,才又继续演讲下去,讲完后,便坐在宋美龄的身旁。接着熊式辉上前演讲,熊还没有讲到几句,蒋忽然立起,把熊式辉推向一旁,用手招呼这个摄影青年到台前,指着他对台下广大群众说:"今天是开新生活运动大会,讲究整齐清洁,你们大家看看,这样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东西,也跑来参加新生活运动,这不是给新生活运动一个大大的侮辱......",这个时候,蒋的便衣侍卫原来散布在前前后后的,一齐突然出现了,每人手上都端着短抢,如临大敌似的,不但这个青年吓得面如灰土,就是台上台下的千万群众,也都为这青年捏了一把汗。后来还是熊式辉小声解释说:"这人是中央社的摄影记者,昨天晚上才坐飞机由上海赶到,因为不懂得新生活运动的意义,所以没有很好的修整仪容,今后应教育他注意整洁",蒋才缓和下来。

  3月18日,南昌行营拨出现洋4000元,在南昌举行有10万人参加的新生活运动市民大会。与会的军人一律穿黄军服,女学生穿蓝士林布旗袍,其他党政人员、商人等,一律着青蓝色制服,会后举行盛大的游行活动。一时间,南昌的新生活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邓文仪当时是剿总部宣传处处长、兼蒋的机要秘书,"新生活运动"也由他负责筹备。修订"新生活须知"、"新生活纲要"等,都是通过杨永泰、陈布雷、邓文仪、熊式辉等起草和设计的。

  至1934年7月1日,蒋介石为健全组织,统一全国运动起见,在南昌改设"新生活运动总会",统领全国各地新生活运动。蒋介石任总会长,负最高领导之责。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为主任干事,设指导员37人,复聘请21人,组干事会。设调查、设计、推行三个部门。1936年初,总会移至南京。到1937年,全国已有20个省、4个直辖市设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1355个县中成立了县级的新生活运动促进会。

  1934年成立时,新生活运动总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

  会长:蒋中正

  指导员:杨永泰,何应钦,黄郛,邵元冲,吴铁城,陈果夫,张学良,阎锡山,陈公博,朱家骅,韩复榘,石瑛,褚民谊,袁良,沈鸿烈,刘镇华,于学忠,何成浚,张群,陈仪,刘峙,何健,邵力子,宋哲元,徐永昌,龙云,刘湘,朱绍良,马鸿逵,傅作义,王家烈,马麟,黄绍雄,顾祝同,蒋鼎文

  指导员兼主任:熊式辉

  书记室书记:阎宝航

  第一股股长:范争波

  第二股股长:邵华

  第三股股长:阎宝航

  新生活运动指导委员会汇集了几乎所有的地方统治者和政治精英。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这一运动的重视。

 资料图:蒋介石和宋美龄

  新生活运动的第一任秘书长阎宝航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曾一度担任少帅张学良的英语秘书,表面上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但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却担任了外交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二次大战期间,当国民政府在重庆时,人们经常奚落阎宝航在"新生活运动"中所担任的角色,而他却总是列出如下的失败理由:中国人讨厌别人指点他们孰是孰非;"新生活运动"的分会从来没有得到过地方政府的支持;警察成了人们行动的监督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新生活运动"的要旨没有令人信服地被老百姓所接受,他们甚至不明白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多数高级官员对"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不以为然,他们只是在口头上拥护蒋介石。

  新生活运动的程序是:1.由自己作起,再求之他人;2.由公务人员作起,再推之民众;3.由简要之事作起,再及其次;4.由不费钱不费时不费力之事作起,再行其余;5.由机关团体及公共场所,如学校、公署、车站、码头、戏馆、公园、会场等作起,再求之于全体之社会,以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分两个时期进行,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这一年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新生活运动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指导这一时期工作的进行,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对整齐、清洁提出了具体要求。《新生活须知》共十条:

  第一新生活之准则 生活须知,礼义廉耻。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共同一致。食衣住行,依此为据;既适卫生,又合规矩。民族复兴,但看此举!

  第二新生活与礼 何者为礼,敬恭是主。守法循理,戒慎将事;和气肃容,善与人处;孝亲敬长,克敦伦纪。

  第三新生活与义 何者为义,一心济世。厚人薄己,不争权利;急公忘私,弗辞劳瘁;扶善除恶,以彰公理。

  第四新生活与廉 何者为廉,既明且洁。严慎取予,操守有节;辨别是非,力排谬说;崇尚节约,以惜物力。

  第五新生活与耻 何者为耻,心存羞恶。不屑卑污,尊重自处;不甘暴弃,力求进步;不图苟存,宁死御侮。

  第六新生活中之食 饮食养生,人之大欲;食贵定时,莫恣口腹。饮具须净,食物须洁;要用土产,利勿外溢。遇酒毋酗,食量有节;饮嚼无声,座必正席;饭屑骨刺,毋使狼借。宴客聚餐,相让举筷。注意微菌,生冷宜戒。鸦片屏绝,纸烟勿吃。耻养于人,自食其力。

  第七新生活中之衣 衣服章身,礼貌所寄;莫趋时髦,朴素勿耻。式要简便,料选国货;注意经用,主妇自做。洗涤宜勤,缝补残破;拔上鞋跟,扣齐钮颗;穿戴莫歪,体勿赤裸。集会入室,冠帽即脱。被褥常晒,行李轻单。解衣赠友,应恤贫寒。

 资料图:南昌的新生活运动。图为指挥交通的人

  第八新生活中之住 住居有室,创业成家;天伦乐聚,敦睦毋哗。黎明即起,漱口刷牙;剪甲理发,沐浴勤加。建筑取材,必择国产;墙壁勿污,家俱从简;窗牖多开,气通光满;爱惜分阴,习劳勿懒。当心火烛,谨慎门户;莫积垃圾,莫留尘土。厨房厕所,尤须净扫;捕鼠灭蝇,通沟清道。和洽邻里,同谋公益;互救灾难,种痘防疫。国有纪念,家扬国旗;敬旗敬国,升降循规。

  第九新生活中之行 行是走动,行亦作为;举止稳重,步武整齐。乘车搭船,上落莫挤;先让妇孺,老弱扶持。走路靠左,胸部挺起;两目平看,端其听视。十物还主,相识见礼。遇丧知哀,观火勿喜。喷嚏对人,吐痰在地,任意便溺,皆所禁忌。公共场所,遵守纪律。就位退席,鱼贯出入;莫作吵闹,莫先抢说。闻党国歌,肃然起立。约会守时,做事踏实;应酬戒繁,嫖赌绝迹。

  第十新生活之推行 生活革新,乃除恶习;最先从手,规矩清洁。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先公后私,推己及人。由近而远,由小而大;逐渐感化,力行勿懈。公务人员,在校学子;以身作则,率先做起;示人模范,彼此督勉;团体家庭,次第实现。父训其子,兄教其弟;夫妇相劝,朋友互励。不费金钱,不耗时日;运动完成,风气移易。奉告国人,一致努力!

  "礼义廉耻"是新运的理论基础。在这四维中,礼是思维的标准方式;义是正确的处世原则;廉是辨别事物的清醒认识;耻是道德荣誉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蒋介石认为"古今立国之常经,然依时间与空间不同,自各成其新义",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于是,他在《新生活运动纲要》中解释说:"礼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他进一步阐释道:"礼者理也,理之在自然界者谓之定律,理之在社会中者谓之规律,理之在国家者谓之纪律,能以此三律为准绳,谓之守规矩,凡守规矩之行为的表现谓之规规矩矩的态度.义者宜也,宜即人之正当行为,依乎礼-即合乎自然定律、社会定律与国家纪律谓之正当行为。廉者明也,能辨别是非之谓也。合乎礼义为是,反乎礼义为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此之谓清清白白的辨别。耻者知也,即知有羞恶之心也,己之行为,若不合礼义与廉,而觉其可耻者,谓之恶。惟羞恶之念,恒有过与不及之弊,故觉悟要在切实.有切实之羞,必力图上进,有切实之恶,必力行渝雪,此之谓切切实实的觉悟"。

(更多热点新闻,请关注21CN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