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维新和百日维新: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4:15
践行科学发展观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严重心理问题
---黔东戒毒劳动教养管理所心理咨询师李修明  更新时间:2008-12-02  

【摘要】求助者:劳教人员姚某,2007年2月得知母亲患胃癌去世的消息,三个多月来,求助者自卑自责、极少与其他学员讲话,习艺劳动中损坏生产工具四次,注意力不集中,加工宝石产品合格率只达8-12%,晚上难以入睡等心理问题,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求助者的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的非理性观念,指导求助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经过5次门诊咨询,通过多方面评估及咨询前后的SCL-90、SAS、SDS两次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显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模式,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调节,效果较好。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求助者解除了情绪困扰,改变了不合理信念,达到了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劳教人员姚某,未婚,初中文化,吸毒型,一进宫,2005年12月入所,2006年2月转入常规教育,下队后积极参加学习,劳动,获减期28天,2006年4月晋升为半开放式管理级别。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心慌头痛,食欲差,伴睡眠障碍三月余。

个人陈述:8岁时父母亲离异,是母亲抚养自己长大。四年前,我开始吸毒,花光了母亲买断工龄的钱5万元。从小就记得母亲有胃病,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患胃癌去世的消息,想到母亲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长大,母亲对我的关爱历历在目,是我吸毒而花光了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无钱治病,母亲死时我也没能给她送终,我对不起母亲,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从我吸毒这几年来,母亲就没有过一天好日子,我想戒毒,戒毒后多挣钱让母亲过点好日子,可现在母亲不在了,我连尽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现在只要看到别的学员接见,我就会想起母亲来看我的情景,我就心慌,紧张,出汗,十分痛苦,注意力不能集中,整天胡思乱想,劳动时也老是出错,因损坏劳动工具还被惩罚。三个多月来,我紧张、痛苦、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又没有精神,不想吃饭,有时还头痛,觉得自己是活不出去了,同组的学员、老乡和大队干部不断地安慰我,当时心情会好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到痛苦之中。我想是心理出问题了,所以前来咨询。(在大队民警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大队民警补充资料

求助者姚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2006年1月到我大队改造以来,遵守纪律,劳动积极,学习认真,共获减期32天。2007年2月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姚某整天忧心忡忡,焦虑不安,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劳动;4月中旬以来姚某表现更为突出,整天无精打采,晚上两三点钟查班时,常发现他在过道上走来走去,难以入睡,行为失常;在习艺劳动中不按操作规程劳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低,还损坏生产工具四次,大队民警、民管会成员、班组长找他谈过多次,效果不大,现在不能正常参加日常的教育学习和习艺劳动。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憔悴,一直低着头,目光有些呆滞,不能正视别人的目光;求助者身体健康,未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性格内向,最近很少与其他学员交往,大队民警评价他做事认真,业余爱好较少,极少主动参加大队组织的文娱活动。自从三个多月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求助者一直处于痛苦、后悔自责、焦虑不安之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家族精神病史。

心理测验结果

90项症状清单(SCL-90) 人际关系敏感2.5、焦虑3.2、抑郁2.4

焦虑自评量表(SAS) 粗分53分(标准分66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 粗分48分(标准分60分)

四、评估与诊断

本案例资料来源可靠,情况属实。

(一)据临床资料分析,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1、精神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自责、紧张、焦虑。

2、生理状态:睡眠障碍、食欲差,头痛、心慌、出汗。

3、社会功能状态:与学员交往少,不能参加正常的教育改造活动,习艺劳动效率明显下降。

4、心理状态评估,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该求助者意识水平降低,心理自控力下降,自信心估计过低,社会交往降低。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偏差。

(二)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为三个多月,已经出现了泛化、回避、影响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

3、根据求助者的内心受到较强烈的现实刺激,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具有道德色彩,且没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

5、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求助者男性,28岁,有三年的吸毒史。

2、社会原因:(1)父母离异,处于单亲家庭,儿童、少年期间缺乏父爱,(2)有三年的吸毒史,(3)社会交往少,(4)母亲的病逝形成较强烈的道德观念因素,对心理问题的形成构成直接的影响。

3、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认知原因:(1)错误的认知:自己因吸毒花光母亲的钱,导致母亲死亡,对不起母亲。(2)错误评价:我是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活不出去了。3)情绪方面的原因:受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自卑自责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4)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六、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的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人格相对稳定;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即心理冲突没有变形,可以排除神经症。

七、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分析,通过与求助者姚某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1、改善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责等不适情绪,改善睡眠。2、改变错误认知,纠正错误评价。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最终改变其错误认知,重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树立自信,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二)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

(四)咨询方法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简要地说是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改变错误认知,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这些非理性观念有三个主要特征。

1、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求助者说:“我不吸毒而用母亲的钱,母亲就不会患胃癌去世”。

2、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制定它的好坏一样。如求助者:“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

3、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如:我活不出去了。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性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持非理性观念的人们一旦陷入严重的情绪困扰状态中,往往难以自拔。 这就需要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技术加以治疗。

八、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共一次

2007年5月11日

1、目的:(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3)确定主要问题,共同协商咨询目标(4)介绍心理咨询方法和相关情况。

2、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3、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介绍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做90项症状清单(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向大队民警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求助者的异常表现情况;本着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使求助者感到被理解、被接纳。采用会谈法与求助者交谈,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成功地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该求助者逻辑思维清晰,领悟力较强,咨询师直接对其讲解了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原理,指出造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症结是其思维方式、信念的不合理,使他陷入情绪困扰状态。咨询师具体讲解了ABC理论中A代表发生的事件,B指人们对发生的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C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4、家庭作业:运用ABC理论,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1)具体找出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B是什么?(2)找出这种想法有什么证据?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共三次

2007年5月18日

1、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不良认知,求助者应对自己的问题负责。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己找出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个有罪的人,现在很后悔我怎么去吸毒啊!如果我不吸毒,母亲有钱治病,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不能找出足够的证据来否定这一信念。咨询师肯定了求助者找出的这一不合理信念。分析:母亲生病是疾病发生的必然结果,这是谁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因吸毒导致母亲无钱治病而产生的后悔情绪是适当的、合理的;若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不会去世,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是一个有罪的人,这是不合理的观念,是一种糟糕至极的想法和绝对化的要求。使求助者陷入情绪困扰之中,产生自罪自责,焦虑不安等不适情绪及头痛失眠心慌等躯体症状,求助者领悟到他的情绪问题是由自己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有责任。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思维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症状。咨询师为了检验求助者是否真正达到领悟,并要求姚某分析他自己的问题,让他举例来说明问题的根源,作为家庭作业给求助者回队完成。

2007年5月25日

1、目的:进一步寻找求助者心理问题发生的认识根源。

2、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咨询作业反馈过程中,求助者自述通过寻找问题发生根源,进行了反复自我审查,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自罪自责心理明显减轻,但还是为母亲生病去世而遗憾惋惜。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咨询师针对这一不合理的信念,告诉求助者这属于过分化概括,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这是对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就会导致自卑、自责、自弃的心理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4、家庭作业:(1)要求姚某回忆自己吸毒前母亲患胃病的往事,分析是否自己不吸毒母亲就不会患病,自己吸毒与母亲生病去世的直接联系。

(2)要求姚某以自己吸毒的经历为基础,分析毒品的对个人、家庭、社会有那些危害。

2007年6月1日

1、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使求助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不合逻辑的,是没有根据的,学会以合理的信念取代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1)会谈

(2)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选录咨询过程中的对话(求助者简称“求”,咨询师简称“咨”)

求:母亲从小对我很好,自己舍不得吃、穿,都要给我最好的关爱,而我却去吸毒,花光了母亲的钱,母亲无钱治病去世了,对母亲来说我没有资格做她的儿子,我对不起母亲,我有罪,母亲生病我没有照顾她一天,现在想尽点孝心的机会都没有了,我真没用。

咨:作为一个女人要将儿子抚养长大,确实不容易,可以看出你母亲是一位称职的母亲。

求:嗯!(点头)

咨:作为一个称职的母亲,是否应该将儿女抚养长大?

求:嗯……,是的(点头)。

咨:你能说说判断母子关系的标准是什么吗?

求:嗯……,是血源关系。

咨:你血管里流的是母亲的血,不管你如何评价自己,你都是母亲的儿子,是这样吗?

求:(点头)

咨:你母亲得了胃癌,这与你吸毒用光了家里的钱有多大关系呢?

求:我也看过相关的书籍,癌症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早期诊断也很困难,也可能在我被送劳教之初就形成癌症了,这好像确实与有钱无钱没有多大关系。

咨:既然受目前医疗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诊断很困难,母亲的生病与你个人的行为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你又凭什么说你是一个无用的人,有罪的人呢?(指出求助者的主观臆断)

求:嗯……好像是的,可是我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

咨:你不吸毒母亲就不会这么早去世,你有证据吗?你相信有钱就能让癌症患者生存下去吗?

求:嗯……我也没有什么证据。我也宁愿相信母亲在我吸毒之前就患有癌症,但我毕竟因吸毒而用光了家里的钱,让母亲无钱治病啊!

咨: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肯定的,你能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很不错,你能说说你目前处在什么环境,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吗?

求:我很后悔自己怎么去吸毒,我来劳教戒毒也是我母亲的意愿,她希望我能戒毒,好好的生活,她来这里接见一次就讲我一次,我明白了,我应该振作起来,好好改造,不应该这样。

咨:好极了,你能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以后应该怎样做,真不容易,那你还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吗?活不出去吗?

求:这……,我好像自信多了,就为母亲最后一次来接见时叮嘱我好好改造,以后成一个家,好好生活的“遗言”,我也要努力改造,出去后彻底远离毒品,让母亲在九泉之下高高兴兴。

咨:你真棒!你已经学会了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学会了用理性思维取代自我责备的思维。

4、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答如下具体问题:(1)找一找自己曾经有过的不合理信念;(2)这个信念是否正确;(3)找出使自己得出这个信念是错误的结论的证据;(4)能否通过自己的辩解,改变一些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看法。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共一次

2007年6月15日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学会用理性思维方式思维,使求助者在认知、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重建新的反应模式。

(2)学习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求助者拥有较现实的、较理性的、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2、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3、过程:这次求助者前来咨询时,表情轻松、自然,求助者自述通过上次与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辩论以及家庭作业的实践反思后,收获很大,心理感觉轻松了许多,感觉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已经正常参加学习、劳动一周了。为了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观念,继续探索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使求助者学习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人际关系敏感 1.7、焦虑1.8、抑郁1.8。

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2分,标准分52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0分,标准分50分。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抑郁等不适情绪明显好转,自罪自责消失,无头痛、无失眠、进食情况正常。

(二)大队民警的反应: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明显增多,学习、劳动、日常生活规范能达到大队要求。

(三)社会功能状态:人际关系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劳动和生活规范,改造态度端正。

(四)咨询前后二次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症状明显减轻。

(五)咨询师的评价: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解除了情绪困扰,求助者已恢复正常的改造生活;求助者通过咨询,能够进行自我探索,学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进行辩论,促进了求助者的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注:该文曾发表于《打开心灵之窗》司法部劳教局心理咨询案例选编)

 

                                                          ---责任编辑:张文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