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半生的古诗:文化的自觉与文化的自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9:47

                                                  

                                                  文化的自觉与文化的自信

 

         文化是一种现象,文化是一种时态,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是一种记载。

 

        文化的核心是人,人的精髓是思想。很多人知道龚自珍,不是因为他的豪放不羁,而是他的微言大义。一曲“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没唤来风雨,却幻化成激励、警醒后人的一道思想力量,一份文化担当。

 

         做为诗人的龚自珍,是文化的自觉与文化的自信的典型代表,十九岁中乡试副榜,接近不惑时才勉强考中进士,又因楷书写得太糟,连翰林院都进不了,只求了个内阁中书——一个七品闲官。尽管后来做到了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也依然是享受正职待遇的闲职。官微自然言轻,“万马齐喑究可哀”的道光时代,腐朽的政治文化盾构了诗人的文化自觉,没落的世态文化孵出莫须有的“丁香花公案”,更在引来世俗围观的同时,进一步阻遏了诗人的思想张力。直到110年后的1949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极度推崇,诗人的文化自信才重回社会,“九州生气恃风雷”终成“天翻地覆慨而慷”。

 

       文化不是自然天成,是由外而内的精神实体,也是由内延外的思想张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铸就过历史的辉煌,也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滋养丰润了中国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血脉,也让人类文明因中华文化的璀璨而魅力四射。

 

       自古以来盘桓于中华文化人身上的“狂狷”二气,惊天地泣鬼神,承前祖启未来,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自觉,坚定着民族文化的自信。

 

        狂者如“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一种精神上的孤狂;“自笑狂夫老更狂”的杜甫,一种不羁中的豪狂; “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谭嗣同,舍身报国的一种高狂;“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鲁迅,锋锐入骨的一种大狂。

 

        狷者如“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 的魏源,一种愤慨之后的安之若素;“西山不改青苍色,却为人间送夕阳”的张际亮,一种俊逸豪宕的激切奔放;“九州气势似星岁,万古熊湘一浩歌”的汤鹏,一种不甘屈节的沉郁悲壮。

 

       “狂”而进取,“狷”而自守,是文化的捍卫,也是思想的坚挺。继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需要文化的自觉,更要有文化的自信。做文化人,炫耀的不是文笔,而是思想,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同样需要立足于时代与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地位上的认识、规律上的把握、责任上的担当。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将最终体现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此,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让文化的自觉凝聚民心,以文化的自信强盛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就会形成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就会在持续的传承中赢来持久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