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戒马心孤单在线听:走近文革—历史的思想与非历史的思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7:19

走近文革——历史的思想与非历史的思想

 

理解虽不能构成一种方法,但它是方法的灵魂。

——保罗.科利

 

一项超越了所有违法行为的罪行不可避免会呈现短暂的“宏大”,即魔鬼般的宏大,……在我看来我们必须以彻底的平凡性,以其平淡无奇的琐碎来看待这些事情,因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特征。

——卡尔.雅斯贝斯

 

 

课题前提

文革是什么,文革的具体事实在本课题实施前已向同学已做陈述与介绍并在此期间提供如下学习资源,即学生对文革史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要感谢陈亚东老师的——《文革的影像》教学文本为同学们了解文革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与出色的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可详见如下网络地址:

http://bbs.eduol.cn/dispbbs.asp?boardID=17&ID=165996&page=1)本课题要探索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文革,从历史的思维看我们如何理解文革,从非历史的思维(实践理性)来看我们应该认识到些什么。

在理解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道德意识。

 

 

1.课题设计背景

1.1 教学纬度

1.1.1 理解在课程中的意义

在教学中此将理解被视为教与学的结合点,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丰富内部图式,同化与顺化活动的表现。因而在教学中理解事实成为重点。

从语言学上看理解拥有多个不同含义,而理解的多种多样的变现方式彼此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如何来建立理解教学的支架与测量理解成为接下去思考的内容。在此引用了如下多个纬度来解答前述问题——即通过下面六个方面支持学生的理解活动与评价其行为。

解释:对事物进行合理恰当的论证说明。

释译:能提供有意义的阐述、叙述和翻译。

运用:一种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新环境。

洞察:观点深刻并具批判性。

移情:能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感情和观点的能力。

自我认识: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理智地认识自己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下图涉及课题内容的选择原则。

 

1.1.2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默会知识是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的理论,他不但提出了知识的冰山形态与无法通过语言表达的知识存在,同时亦提出了辅助细节(解释框架,人体,外部刺激)对于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意义。丰富辅助细节,提供更多的知识与解释框架,通过学习者对这些内容的内化,使其寄寓在人体内,如同水面之下的冰层支持着认知活动。因此丰富学生的丰富辅助细节,提供更多的解释框架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出发点。

1.1.3 AFT(美国教师联盟)优质课程标准尺度的参考

AFT在优质课程标准尺度中提到的第一项尺度:标准必须聚焦学术内容。其观点认为学校的确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品格的责任,但这一目的可以通过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适当的学术课程来实现,因为道德教育是良好的学术课程的自然衍生物。[美国课程标准之标准研究 赵中建 全球教育展望 2005.6]中国教育界并不完全赞成AFT的看法,但这一思想提出了重视教学内容与活动的学术性与学术背景的建议。

1.1.4儿童逻辑与成人学科逻辑有着共同经验性质

儿童并非通过“掌握”学科知识而由“无知的顽童”变成科学家的,而是今天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参与学科探究,实现经验改造,从而有一个“小科学家”成长为“大科学家”。(杜威《儿童与课程》)由此我们将涉及学科本质属性与学科基础学习方式的探索。

 

1.2历史学科方面

1.2.1理解在历史学科中的意义

历史的宝贵之处不在于它是一门说教艺术(众所周知的历史教训!),也不在于它能它能提供趣闻轶事(试想打听奇闻的乐趣......);历史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能扩展人类交往的范围。“因此我赋予历史的一项基本功能是:使往昔的文化价值历久常新,从而丰富我的内心世界。我们最初是在‘其他’范畴中发现这些价值的,于是我们把它们作为存在于往昔的人们之中和存在于久已湮灭的文明和社会之中的东西加以研究,但是既然我们自己能够掌握和了解这些价值,它们便在我们中间获得了新生,并一定程度上在哲学家的思维中,在他重新介绍这些价值的当代社会中,也获得了新的实在和有一次实际存在。——马鲁[《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P47 (法)保罗·科利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在此我们看到了“理解”对于个体历史学习的意义。

1.2.2提供更多历史理解方法与思想的意义

历史便是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贝克尔[《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代西方史学著作选 何兆武主编 商务印书馆]

 

1.3国家课程指南

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首先,内涵变丰富了,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因素,情感不但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在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情感、态度和价值现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选自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在今天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则有了更宽广的背景。

 

2课题目标

2.1理解“理解”在历史学习中的意义;

2.2从大众学科(普通大众从生活和工作出发理解一门学科,并无主动意识参与学科建构)与专家课程(假如学生将来从事学科研究,做本学科的专家,今天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出发,为同学提供两个层面的学习资源——一系列的历史观察视角与思想,一些学术研究操作规范(前者其出发点是年鉴学派的思考方式,即重视长时段与中时段影响因素的思考与多学科的交流带来的启示,涉及心理史学,比较史学,自然权利与实践理性等多个领域的思想,也期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更多的支撑理解的思想与方法)。注重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认识的过程与历史学习的过程,思考史学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心灵与发展学生们的道德认识。

  部分学习资源示意图:

   

 

文革与马吉比喻

 

从身份到契约

 

文革与实践理性

 

文革与对民主的理解

 

文革与法国大革命

 

文革与“长时段”历史

集体犯罪与集体无意识

“卡里斯玛”=英雄崇拜

 

理解文革

 

2.3体会“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的含义,尝试让每位同学建立起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丰富内心而非贴上标签;

 

3主要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 谈论读书指导

 

4时间安排

使用非连续跨越时段的4个学科课时,在非学科课时同学自学与自由讨论时间由同学自我安排。

 

5任务

5.1 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5.2 建立自己的对文革的理解辐射图。

 

6实施过程

6.1寻找同学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向同学们展示一个没有任何支持资源的辐射示意图, 请他们将自己认为造成文革的原因填入外部圆圈内,以此活动了解学生们对文革原因的理解状况,以此作为此次学习旅程的起点,教师将对此次调查的学生视角分布做出统计,以此作为教师选择学习资源的依据之一。

   

 

 

 

 

 

 

理解文革

由于在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学习资源图中没有涉及造成文革原因的另一些重要因素,如外交因素,如比较多的学生涉及到此内容教师同样需要思索如何支持同学们在这些内容方面的思考。

此次学习的一个重要史学思考方式是年鉴学派三段历史时间理论与多学科交叉,也因为策锋——专讲政治谋略、治人法宝;相斫——窝里斗、窝外斗被章炳麟先生认为是游魂无主、言不及义、史识卑劣,故本学案不涉及与此有关内容。

 

6.2心理史学与文革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文革的原因,也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现代史学的特征(多学科的交叉)将心理史学的一些解释框架与同学们共同交流。

教师预测在同学们的辐射示意图中会出现个人崇拜项目,以此作为与心理史学范畴的 “卡里斯玛”——英雄崇拜的会结点,在卡里斯玛之后是对集体无意识与集体犯罪的探讨。

   

 

 

 

 

 “卡里斯玛”——英雄崇拜

 

理解文革

6.2.1教师提供以下学习材料与同学交流讨论。

关键词:卡里斯玛 本我 自我 超我 集体无意识

材料一:

眼下我正在一张舒适的桌子前,桌上堆满了书籍,我一眼看着我的打字机,另一眼则瞅着那只喜欢玩弄复写纸的猫——利科丽丝;正在向你们叙述拿破仑是一个及其卑鄙的人。但是,我倘若正巧望向窗外,眼光落在第七大街上,而倘若一眼望不到头的载重车和大车的行列正巧挺在那里,倘若我听到隆隆的鼓声,看到那个小矮个子穿着已磨损的绿色军装骑在一匹白马上,那么,我也不知道,恐怕我也会扔下我的书本、我的小猫、我的一切,跟随他到他所指引的任何地方去。我的祖父就是这样隔着他走的。天晓得,他并非生来的英雄,却又成百万的祖父们也是这样跟他走的。他们并未得到任何报偿,也并不指望报偿。他们新高彩烈,一心一意地效忠这个外国佬,愿为他赴汤倒火。他将他们带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向着俄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或奥地利的炮火挺进,在死亡的痛苦中挺进,在死亡的痛苦仍安详的注视着天空。

——房龙

选自《人类的故事》房龙 三联书店 北京 1997, p373

 

材料二

“卡里斯玛型统治”,是马克斯.韦伯政治社会学所归纳的历史上三种统治类型中的一种。“卡里斯玛型统治”,源于早期基督教用语,意指天赋的个人魅力和特殊的个人品质。具有这种特质的人,被认为超然高居于一切人之上,并被众人无条件的崇拜。是“超人(伟人)”。这很像中国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那种“先知先觉”、具有特殊魅力的“天才”型人物。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长时段里,社会统治的实现与转换,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种“卡利斯玛型”人物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社会是由“卡里斯玛型”创设的,而每次社会统治的危机和危机的解决,也离不开“卡里斯玛型”的复活。这种“卡里斯玛型”的人物又都具有中国的特色——他们必须扮演“父亲”的角色。这是中国传统体制的“内核”,是恒古不变得“体”,而不断复杂化的组织形式和越趋发达的官僚构建,是这个不变的“体”应万变而随机流行的“用”。这使我想到了它的原形——“原始的父亲”这一关于中国传统统治特质起源的关键性概念。

——王家范

选自《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0, p33-34

 

材料三:

这里涉及到“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者间的关系。佛洛伊德认为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都可以说来自三者间的关系。在对三者关系的理解中,存在着从佛洛伊德到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是阿多诺和哈贝马斯)再到拉康(也就是齐泽克)的三级跳。佛洛伊德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积极的,就在于他提出“压抑性升华”的概念,并把它当作人类学的一个常量:在”超我”(代表着社会要求的创伤性压抑)对“本我”(代表着为升华的生命驱力)的“压抑”中。才有了艺术、宗教的创造性升华。但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一方面,按照这种说法,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他们都建立在压抑“本我”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这种压抑又被理解为人类“更高级的创造性活动”(压抑性升华)的必不可少和不可超越的条件。于是,佛洛伊德之后就有了“激进”和“有建设意义的保守”间的划分:前者主张开放被压抑的“本我”,后者则认为压抑是为了文明进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其次,佛洛伊德一直主张应该使人的“本我”成为“自我”,人类必须从他律的支配下解放出来;但没有了“本我”的无意识,也就等于没有了他所谓的“精神分析”,等于取消了“心理学”。而这两者在阿多诺看来,将直接导致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是这样论述的:当佛洛伊德讲他的“压抑性升华”时,并没有预见到“后自由社会”的特点是“压抑性反升华”,即原来斡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自我”,现在完全依附于“超我”,因为“超我”已不再需要通过把社会禁令内在化为“自我”的“自行控制”了,而是就采取“放开自我!尽情享受!的方式使“本我”与“超我”在共同战胜“自我”的基础上融为一体。这就是当代“大众”的形成。在阿多诺看来“大众”是一种人为的形式,是一种经过“被引导”、“被管理”的程序后产生出来的“成果”,它直接体现着“自我”牺牲后的“本我”社会化(超我化)。也正是在这意义上,齐泽克才认为如果说“男性法则”(规则、秩序)担保者意义,意义的基础就是不被承认的“超我”。那么相应的,由于没有了“自我”,佛洛伊德所说的“压抑性升华”也就变成了“压抑性反升华”。“大众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通俗化、平庸化的代名词,在齐泽克看来,它也是同样是一个从资本主义的“心理学”的“个人”向集权主义“后心理学”或“超心理学”的“大众”的过渡。而这些分析,都立足于纳粹时代的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特征。
  法西斯主义依赖的是“大众心理”和外界的高压统治;而所谓的“大众心理”,本身就是“超我”与“本我”一体化了的一个“成果”。

文章选自《快感的政治纬度》读书 2005.5

 

材料四:

佛陀在描述人为觉悟时的意识时说:“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亲离别是苦,求不得是苦。”苦的根源是我参与生命过程的自我中心方式。它植根于生物学上被编排好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人类层面在于主要依事物对自己的作用来看待和评价事物。这样就不会信任陌生人,感到他人的他在性的威胁,担忧未知事物在将来所产生的后果,惧怕死亡,这一切共同造成了一种普遍的焦虑,剥夺了我们的宁静和内在自由的深层喜乐。这又导致了个体的贪婪、邪恶、残忍、怨恨、欺骗、不诚实,以及伊侵略、剥削、战争、奴役、制度化的非正义形式表现的集体自私。佛陀认为,人类这一悲惨的境遇(它唤起了他的悲悯,促使他开始艰辛的传法生涯)源于虚假的意识,认为我们更本上是不安全的,把他人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和敌人,所以我们不得不通过掌握权力和财富来进行自卫。用佛教语言来说,我们对自身的佛性缺乏意识,也对宇宙的终极佛性缺乏意识,这种意识会让我们免除持久的防卫性的自私,而这种自私则会使生活变成一种危险,使将来成为一种威胁,使人的世界成为一个争夺利益之所。苦构成了一个使自己永存的循环,这种循环只有转向一种更本不同的人生观才能被打破。

 《第五纬度》 约翰.希克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2000,p8-9

 

材料五

心理史学是一门结合历史学与心理学的一种跨学科研究,按现代西方史学中的研究方法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学说,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进而推断社会未来的发展。

集体无意识是某种通过遗传而塑造成形的心灵气质,是人的与生俱来的心灵中的形象。这些心灵中的形象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原始社会,因此荣格又将此称为原始意象或原型。(荣格)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的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埃里克森)

 

6.2.2作为历史解释工具的心理探索

如果说个人的癫狂是人类成员无法接受社会规训的结果,集体的无理性中有着人类长期心理积淀的影响,在本世纪一系列人类反理性行为的背后很多情况下都隐藏着历史心理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对人类的现代文明与道德造成毁灭性的冲击,只有思想才能战胜思想,也许只有人们对人类心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走向文明。当然我们警惕的同时也不必陷入俄狄浦斯效应,法国杰出的思想家萨特为1945年解放后的法国人民写下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人性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上帝提供一个关于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是说他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

同学们是否能够理解上述思想呢,你能否从心理史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些历史事件呢?如果你能够找到支持性材料能否与大家共享呢?此外心理史学并不集中于对群体的研究,有很多个体案例你是否有兴趣去了解他们?因为理解不但是你可以陈述其含义,也意味着你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发现事实,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新环境,也能深入体会历史学者运用这种方法时的感情。倪乐雄先生的 “森林与猎人的优越感——对日耳曼民族战争意识的一种解释”一文(《战争与文化传统——对历史的另一种观察》上海书店 2002)可以帮助你体会上述方法与情感。

 

6.3自我学习

 

  

同学的观点

同学的观点

 

同学的观点

 

同学的观点

 

同学的观点

 

同学的观点

 

文革与马吉比喻

 

从身份到契约

 

文革与实践理性

 

文革与民主制度

 

文革与法国大革命

 

 “长时段”历史

集体犯罪与集体无意识

“卡里斯玛”—英雄崇拜

理解文革

阅读可以丰富你的内心世界,你将对世界多一份理解,同时这份理解是建立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虽然历史无法再现,我们看到的都是历史的片段与遗迹,但很多人不断努力着帮助我们更全面的理解历史。我们也都希望在充实自己论点的背景材料,读书、制作索引与资料卡片可以有效地支持你的学习与理解。

  如果你觉得对上面辐射图中的观点,包括你的与同学们的观察视角感兴趣,你能否选择其中的1个以上视角最为自己延伸阅读的起点呢?下面就上述视角提供了一些著作,大家可以参考,老师的眼界是十分有限的,你可以向老师提供你发现的参考书目来帮助我们一同学习。

制作引与资料卡片的方法可仔细阅读朱青生先生的论述

关于资料卡片I  http://cn.cl2000.com/history/beida/ffygf/ffygf_06.shtml

关于资料卡片Ⅱ http://cn.cl2000.com/history/beida/ffygf/ffygf_07.shtml

 

n        文革与与“中时段史”、“长时段史”

“长时段史”是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分析历史思想,布罗代尔先生认为历史时间不是单一的,不能像传统史学那样,把不同的事物及其运动都置于单一的时间背景中。如果将文革置于中时段史与长时段史的背景下思考你能发现什么呢?

 

推荐阅读

1.《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之中译本序(布罗代尔夫人作)商务印书馆北京 1998

2.《15世纪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之中译本代序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第二章一日三餐的面包 三联书店 北京 1996第二版

 

n        法国大革命与文革

文革与法国大革命之间存有联系么?如果没有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有这种联系是什么?在你的心目中你又如何理解革命呢?

推荐阅读

1.如果你善于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打入“法国大革命 文革 朱学勤”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朱学勤先生文集http://www.yannan.cn/homepage/zhuxueqin.htm

2.《法国革命论》 [英] 伯克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8

3.《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2

4.《思考法国大革命》 [法] 佛朗索瓦.傅勒 三联书店 北京 2005

 

n        文革与民主

民主的概念到底应该如何定义,是否多数人赞同就是现代意义的民主呢?民主作为历史的产物对它有什么需要反思的呢?

推荐阅读

1.    《论美国的民主》[法] 托克维尔 商务印书馆北京 1988

2.    《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法] 邦雅曼.贡斯当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3

 

n        关于实践理性

   在美国波士顿的查尔斯河边有一块石碑,是一个名叫马丁的德国新教神父留下的忏悔之语,上面写着: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   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   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 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   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人类的道德到底是什么?也许康德能给与我们每个人启示。

推荐阅读:

实践理性批判-结论 康德 大学活页文库1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n        从身份到契约

迄今为止,一切进步性社会运动,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梅茵

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想法呢?

推荐阅读:

《古代法》 [英] 梅茵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4马吉比喻

人类就像是正在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的水手,他们可以修改他们所生活于其上的这艘船的任何一部份,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修改它,但他们却不可能一下子全盘彻底改造它。

——马吉

波普尔在其《历史主义的贫困》一书中引用了这段比喻,你会发现这本书的观点与我们日常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维特根斯坦说"一种新比喻可以清新智慧",你是不是想打开这本不到200页的著作看一看呢?

推荐阅读:

《历史主义的贫困》[英] 卡尔.波普尔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 1998

 

n        同学和你的视角

推荐阅读:……

 

6.4作业要求

6.4.1 请每位同学在假期中完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读书笔记,请你思考自己的阅读是否可以支持与解释这一视角还是与它有抵触,我能否运用学到得知识来解释事实,有没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告诉大家,通过学习我能洞察有时被人忽视的问题么。

6.5.1 完成你自己的理解辐射图,在这幅辐射图中有的观点是你提出的,有的是你通过学习详细思考过的,有的是通过交流理解的,现在你是否能在完成一幅辐射图,在每项你记录的视角边写下最重要的注释。你也可以把文字变成图形的形式,如马吉比喻可以用 表示,卡里斯玛可以用 表示 : ) 老师将学习你的读书笔记并展览同学们的辐射图。

 

7.评价

7.1 自我评价

你的读书笔记是否细致认真以及便于查阅,是否了解了朱青生先生关于制作读书卡片的要求;

你是否积极思考过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你提供什么例子么,如果评价理解有以下六个纬度,你做到了其中的那些:

解释:对事物进行合理恰当的论证说明。

释译:能提供有意义的阐述、叙述和翻译。

运用:一种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到新环境。

洞察:观点深刻并具批判性。

移情:能深入体会另一个人的感情和观点的能力。

自我认识:一种认识到自己无知的智慧,能理智地认识自己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你的辐射图是否的充分展示我的理解,有丰富的支持线索,清晰与富有创新性。

 

7.2 互评

通过阅读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你是否觉得它给你带来了新的知识,有效丰富了你的学习资源,读书笔记的作者认真细致,建立一定的规范,他(她)的辐射图与思考是否给你带来启发与清新之感。

 

7.3教师

此次学习教师共同参与读书与制作辐射图的过程(自己也作),希望有工场式的学习方式的参与,参与互评,不以绝对评判人的身份出现。本次评价不使用等级制,其结果是丰富同学们的心灵,建立起对历史的多维理解思考方式,支持同学们的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