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不压邪的意思是什么:试论信息化建设与监狱管理模式重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3:08:33

试论信息化建设与监狱管理模式重构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会议中指出:大力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发展信息型服务型政府的新形势下,监狱机关必须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监狱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模式,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管理模式重构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监狱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监狱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社会要求各种组织设计必须实现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尽可能缩短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距离,降低信息失真率。现行“三位一体”的监狱体制和从监狱到监区再到分监区“三级管理”模式,容易出现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妨碍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过高。通过信息化、“电子政务”,拉近指挥与实战、机关与一线的时空距离,助推扁平化管理,使监狱二级管理模式变成现实,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监狱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二)有利于促进监狱办公模式的“无纸化”,降低监狱管理成本

信息化具有传统工作模式无法比拟的便捷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信息化建设中,监狱全面推广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文交换系统,实现监狱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各监所网上公文交换,各种纸质文件大幅减少,无论是工作部署、文件传达,还是检查考核,鼠标一点一目了然。同时,开通内部邮件系统和IP电话系统,建立会议视频系统,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快捷。信息化实施后,“无纸化”、网络化办公成为可能,改变了监狱的内部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资源,减轻了民警的工作强度,实现了“向信息化要警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促进监狱监管安全的“常态化”,完成首要任务

信息化改变了监狱的安全防控模式,提高了监狱的安全系数。过去,监狱安全工作靠的是民警的死看硬守。现在监狱通过数字化安全防范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高压报警系统,实现了在网上对罪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对罪犯三大现场的24小时远程监控,对突发事件的全局响应、远程指挥、精确处置,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几率。监狱信息化的实现,改变了民警打疲劳战的状态,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覆盖的监管安全防范新格局。

(四)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造手段的科学化,贯彻落实首要标准

信息化改变了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传统模式,使罪犯教育改造手段更加科学、更加开放,甚至在一些条件下可以直接转化为矫正技术。如利用网络系统,建立罪犯教育改造专网,开展网上远程教学,推广应用网上心理咨询和测试、视频会见等,改善了罪犯教育设施条件,丰富了罪犯教育改造手段。监狱还可通过信息网络,充分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志愿者可通过网络广泛参与到罪犯帮教工作中,形成监狱与社会共同承担教育改造罪犯任务的新格局。

(五)有利于促进监狱工作的社会化,提升监狱形象

信息化建设,搭建了狱务公开新平台,使罪犯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监狱的方针政策、监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罪犯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监狱产生的误解,也有利于检察院、人大等专门机构加强对监狱执法的监督。信息网络建成后,监狱管理模式发生改变,监狱各项工作主要在网络系统上传输处理,执法工作走向透明化、规范化,有利于树立监狱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支持。

二、监狱管理模式重构视野下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过渡到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是一场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阻力和认识偏差。一是将信息化建设“神秘化”,存在畏难思想。认为监狱搞信息化建设没有条件、高不可攀。一些单位等、靠、要,舍不得投入,上面多给多投,少给少投,不给不投。二是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化”,缺乏长远规划,认为只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便可马到成功。三是将信息化建设“复杂化”,认为信息化增添了工作负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将信息化建设“万能化”,过分依赖信息化的作用。少数监狱有以先进设施的运用取代直接管理的不良倾向。

(二)监狱民警素质的制约

由于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民警中懂得计算机技术操作的不多,能懂网络维护、软件开发的更是凤毛鳞角。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基本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信息化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较差,难以适应新型工作模式。

(三)资金投入的制约

相当一部分监狱经济基础薄弱,信息化建设主要依靠上级拨款。然而,上级主管机关从全局考虑,拨付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必然会有所侧重,客观存在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之分。这样,一些监狱的信息化建设便因资金瓶颈的制约而进展缓慢。同时,部分单位信息化经费的投入结构不合理,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四)基础建设的制约

目前,大部分监狱局域网尚未完全建成,个别已建成的局域网也还存在明显差距和缺陷。从硬件上讲,网络产品尤其是关键部位的配套设施还相对落后,核心部件的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监狱信息管理的发展要求。监狱信息化的网络规模太小、网络接入点太少、网络的扩容性差。此外,监狱基层基础工作的硬件条件上去了,但与之配套的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却显得滞后,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打折扣。

(五)监狱制度建设的制约

目前,许多监狱的信息化系统往往依靠一两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摸索中进行操作,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此外,监狱信息化的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慢、运用效果的好坏,没有一个标准进行衡量,也没有一个办法予以奖惩。全员参与建设、全员学习应用,全员享受成果的信息化建设格局,因制度缺陷远未形成。

(六)保密防范能力的制约

信息安全是事关监狱稳定、安全、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威胁监狱信息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蓄意侵入、来自内部的攻击和不良信息传播。总体上看,监狱信息安全管理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从上到下客观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从根本上提高网络监测、防护、响应、恢复和抗击能力,内部安全保密防范能力薄弱,涉秘信息系统保密技术防护能力不高。

三、在实现监狱管理模式重构的目标下,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民警素质的提高来促进信息化建设。

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打造实战型民警队伍,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提升民警队伍建设质量。一是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在招录公务员时,增加招录这方面人才的比例。同时通过专业培训等办法加强民警队伍中有一定基础人员的知识“升级”,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建立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发挥在设备维护、软件开发等方面的核心作用。二是要不断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要加大民警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力度,逐步使民警从传统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中转变,树立“不懂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的新理念,实现对信息技术从“要我用”向“我要用”的转变。三是要深化民警岗位练兵。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层次要求,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让民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达到以练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

(二)以制度的完善来规范信息化建设

只有完善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信息化,才能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巩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一是要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监狱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建立监狱信息中心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监控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网络维护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制度、信息化设备采购制度、计算机操作人员上岗制度、涉密载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针对部分民警应用信息化热情不高、自觉性不强的实际,可以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对民警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信息化的有关制度落实到位。三是要完善奖惩考核制度。要制定奖惩细则,把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果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

(三)以实战技术的推广来深化信息化建设

我们要在信息化建设中,把信息化作为创新管理、教育、执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推手,作为增添平安建设后劲的重要基础工程,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用的最大化。

1、围绕首要任务,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监管安全的保障水平。一是要实现罪犯现场管理的科技化。对罪犯的劳动、学习、生活等场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利用红外线电子技术,划定电子警戒线;建立电子感应系统,自动提醒罪犯的违规违纪行为;设立多级监控系统,监狱民警在电视屏幕上就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通过电子谈话提醒或命令罪犯服从管理、接受改造,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民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警即动、有的放矢。二是要实现监管安全防范智能化。对门卫值班改用智能化电子门锁,通过电脑识别系统自动开门;用计算机程序识别罪犯外拨的电话号码,不是罪犯亲属的电话禁止拨出;对重点部位、重点物品、重点区域合理设置监控点和录象时间和角度,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任何需要该信息的地方,填补民警管理上的真空和盲区。三是要实现防控管理信息合成自动化。监狱要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实现监狱、驻监武警联网,做到信息共享、防控联动。

2、围绕首要标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一是要积极研制开发罪犯危机干预系统,对在押罪犯基本情况、危机性质、处置办法、化解时限等进行电子台账管理,定期进行统计、归类、比对、分析,方便监区制定改造方案、采取宽严适度的管理措施。二是要建立视频和电话心理咨询系统,每月受理罪犯心理咨询,对具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罪犯进行积极治疗。三是要开发相关软件,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系统。四是要构建具有“资讯、教育、交流”等功能的罪犯教育专网。

3、围绕首要价值追求,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善监狱执法工作。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以规范执法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监狱执法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一是要依托网络对罪犯计分考核、等级处遇、行政奖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工作实现流程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和防止人为因素,提高执法规范化程度。二是要建立罪犯考核自助查询系统,罪犯及家属通过电脑触摸屏,可查询狱务公开内容及罪犯的各类奖惩、计分考核等情况。三是要建立民警执法安全基础工作信息系统,记载和反映监狱民警历年执法安全工作信息,根据执法安全事件成因、教训、对策及执法工作岗位风险等因子进行分类,制成表格和自动生成图表,进行直观分析。

4、围绕人本要求,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监狱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对策,调整工作方式,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拓展新的时空。一是要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要依托监狱局域网和监狱内部信息网站,构建以“对话、引导、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政工平台”。要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组织网上"红客"--水平较高的网上评论队伍,针对电子公告板上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主动出击,化解民警思想上的疙瘩。二是要下大力气开发制作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工作软件,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互联互通、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特点,形成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网上对话的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维,由乏味引向鲜活。三是要在监狱网站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构造监狱和民警命运共同体,搭建监狱发展目标实现和民警个人价值实现有机统一的融合平台。

(四)以成果的有效转化来推动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战斗力。一是要提高信息力量资源的深度利用率。要逐渐建立省监狱局数据中心与其他政法部门的联系,实现监狱系统与其他政法部门的信息共享。二是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有效转化。要尽快建立起能够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的机制,对于符合监狱工作发展迫切需求的创新成果,按照“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给予相关单位和人员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持,确保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为监狱工作的战斗力。三是要注重在实践中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要抓住是否确保监狱安全稳定、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民警执法程序等方面来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性能和质量、拾遗补漏、校正偏差,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以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化来保障信息化建设

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落实安全措施,严格要求,严密防范。一是要建立信息安全防范教育制度,实现信息安全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要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安全防范的宣传和培训,增强民警对信息安全防范重要性和泄密危害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研判、通报和预警发布工作机制。要及时发布重大信息安全问题和计算机病毒疫情预警信息,有效防范信息安全事件。要大力引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早期预防技术,建立“防火墙”,如发现信息武器攻击的技术,病毒认证技术,“黑客”的发现跟踪技术等,形成防御信息攻击、非法入侵的早期预警系统。要严格保密规定,严格用户口令管理和用户访问权限设置,坚决杜绝一机多用,内外网互联的现象,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三是要进一步研究信息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策略,形成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并针对信息安全责任事故进行制度化约束,追究责任人的主观过错。

四、重构监狱管理模式视野下监狱信息化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渐进性。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逐步推进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先急后缓,由小到大,分段建设,逐步完善,防止造成浪费,节省投资。

(二)注重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多元化。监狱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性。监狱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监狱布局调整项目在设计施工中,要认真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作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坚实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返工浪费。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警苑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