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事件影响:《可以预约的雪》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29:12

课型研究展评课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设计(修订稿)

江苏常州新桥中学 刘成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梳理文脉,学习作者“一花一世界”的构思技巧;

2、相互交流探讨,能够领悟作者对人生“常”与“变”的理性思考和感悟;

3、能够品析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

1、能够领悟作者对人生“常”与“变”的理性思考和感悟;

2、品析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学习流程:

1、作者简介: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2、师生诵读课文,对疑难字词注音释义。

请同学们推荐两位能够代表我们班朗诵水平的同学,老师先读第一部分,其他两位同学读二、三部分。为什么我先读呢?我读得不好,但愿老师的读是一种铺垫,能够把这两位同学衬托得光彩照人。不过我也要提醒你们两位同学,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的方面,你读的时候应该借鉴,如果你认为老师有些方面不好,你读的时候就应该避免。

需要注意的字词:菅芒花 义薄云天 无怨无尤 平步青云(一步登天)

3、昨天让同学们进行了预习,大家会有一些心得或疑惑,那么按照我们平常的习惯,给大家3分钟时间,把自己的心得与同伴分享,把自己的疑惑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4、教师质疑,师生互动:

问题情景(一):题目是“可以预约的雪”,文章与雪景有关吗?与什么景有关?

明确:与雪无关,与菅芒花有关。“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暗喻手法,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色彩(形似)、可以预约(主观愿望、期许相似)

问题情景(二):可不可以把题目改为《可以预约的菅芒花》呢?哪一个题目更好呢?

明确:应该说也可以,但是哪一个题目更好呢?雪是普遍的景物,菅芒花比较稀有,是台湾一种特有的植物,只有在阳金公路才能看到,所以为了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它的色彩和可以预约的花期,当然原题好。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便在于,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于浅显,变特殊为一般……

问题情景(三):通过比喻的方式,由雪及花,文章主体就是写菅芒花吗?

(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明确:文章主体并非写菅芒花,而是写看菅芒花的人。

问题情景(四):作者思维由花及人,由菅芒花可以预约的特点联想到人生怎样的情形?

(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明确:经过两年时间的流逝,菅芒花又到了开放的秋季,可是看花的人却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而面目全非了,由看花人又延伸到所有的人,外在经历在变,内心体验在变。深深思索至此,一个沉重的疑问压在作者心头——“在我们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问题情景(五):面对生命的“常”与“变”,到底哪一个才是生命的常态?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13段)自然的景每一刻都在变化,人生也如此,而我们都希望并习惯于“不变”,这就造成人生的困局。

2、(14段)其实生命的“常”是人生的面具,生命的“变”才是人生的眼睛,生命的大部分不可预约。

3、(15、16、17、18、19段)列举生命的“常”与“变”:菅芒花(常)——看花人生(变);预约来生(常)——前世精魂(变);同学会(常)——同学(变);岁月定影,时空定格(常)——完全不可能(变)。

总结:用众多事例,从自然、人生、佛教、生活等方面论述了生命中“变”是常态的感悟和道理。

问题情景(六):面对生命的“常”与“变”,作者提倡怎样的人生态度?

1、(破):对自身因缘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无怨无尤——人生课题;

2、(立):对“常”祝福,对“变”宽容;

总结:懂得欣赏——美好的心、欣赏的心——保持预约的希望。

问题情景(七):品析作者积极的心态!

1、 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只要心里充满乡音亲情,浪迹天涯、作客他乡又何妨?

2、 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历经病患折磨,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3、 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穿越生死不死,就更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4、 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妈妈的病故,倍感亲情无价,中年添子,人生幸福。

总结: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重新审视人生的变故无常,却发现,人生绚丽多彩,生命缤纷灿烂!而作者的心境也由原来的感伤转变为豁达愉悦。

问题情景(八):文章主要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

(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明确:对比:常——变;感伤——豁达;菅芒花——看花人;可预约——不可预约。

四、布置作业:

以“懂得欣赏才会幸福”为题写一篇读书随笔,联系自身感受,文体不限。

《三生石的故事》

关于三生石的故事常会出现在我们诗句中,但这个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呢?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有详尽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经过,这就是三生石的来源。

富家子弟李源,因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到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法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啊。"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衣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为证明。十三年后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面悲痛后悔,一面为他洗澡更衣,到了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真诚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今天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可以预约的雪》说课稿

一、 说专题设计特点

《可以预约的雪》所在专题为“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作为议论性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不过分依赖逻辑推理,甚至不相信逻辑或者反逻辑的,它主要依靠作者突发的感受力,从体验和感受出发,有所感悟。也就是说,在议论性散文中,感性的领悟力量和理性的思考力量同样有力。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尽力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感受,去领悟作者的领悟,并在这种感受和领悟中深深品析作者处世的人生态度。

二、 说文本教材特点

《可以预约的雪》是台湾现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有着“情”与“理”相融合的经典美文,文章取名“可以预约的雪”,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台湾特有的菅芒花比作北国冬天的雪,由朋友相约看菅芒花,回想起两年前看花的情景,感慨万千:菅芒花有约,看花人却变迁。由此深深思索人生的“常”与“变”,并设置悬念:生命的“常”与“变”,到底哪一个才是生命的常态?深深思考,细细体味,“常”为面具,“变”才是生命的眼睛,并造成人生的困局。生命里众多事例,从自然、人生、佛教、生活等方面都暗示我们生命中“变”才是人生的常态。那么,怎样面对生命中的“常”与“变”?怎样突破人生的困局?这就必需怀揣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对自身因缘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无怨无尤——人生课题;对“常”祝福,对“变”宽容;懂得欣赏——美好的心、欣赏的心——保持预约的希望。整篇文章主要采用对比手法,鲜明体验到作者的感受和领悟。因此,学习目标就定位为“1、诵读文章,梳理文脉,学习作者“一花一世界”的构思技巧;2、相互交流探讨,能够领悟作者对人生“常”与“变”的理性思考和感悟;3、能够品析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而学习重点应该确定为:1、能够领悟作者对人生“常”与“变”的理性思考和感悟;2、品析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可以依据文脉而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得课堂的块状结构更为清晰,整个教学流程很干练,环环相扣,水到渠成。预设依据文脉,精心而自然,围绕“变”与“常”,引导学生了然作者提出的人生课题。整个教学设计的结尾,让学生以作家的人生态度来尝试就文本中“作者和他的朋友面对人生中的无常”进行疏导,从而完成文本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对学生的熏陶渐染。

三、 说学生学情

艺术班的学生对人生的感悟不深,而作者的感悟也有些虚浮,让学生能够触摸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一是要课前预习熟读文章,二是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启发思维。所以要把文本转化为教学目标,再把目标转化为情景性问题。另外,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就读后感受和预习疑难进行探讨交流,为课堂师生互动做好铺垫。

四、 说教学教法

本文“情”与“理”兼美,重在感悟与品析,因此要注重情景问题的预设和问题情景的创设。围绕题目“可以预约的雪”,预设三个问题:1、为什么不用“可以预约的菅芒花”为题?2、你能品析“可以预约”的言外之意吗?3、既然生命的大部分都不可预约,那为什么要用“可以预约的雪”为题?另外,通过问题情景和情景性问题,能够点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兼顾独立思考。

五、说教学细节

落实语言基础知识的细节之美:朗读中的正音,语境中成语含义的提示强调,彰显了教师对“语文工具性”特性的认识;补充作家笔名为文本解读做铺垫的细节之美:秦情、林漓、林大悲,笔名的风格意趣与作家的文笔文风文意的关系;推断作家性别强化学生文本意识的细节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培养学生依据文本中的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依托教材本身的意趣美,循循善诱,引领学生学会面对人生的无常时应保持“美好的心”“预约的希望”;巧借文本中“三生石”之典故,不遗余力介绍《僧圆泽传》,虽有游历课堂重点之嫌,但平添了语文课堂之“趣”与“味”,“博”与“专”,此环节成为了课堂45分钟的“黄金分割点”,再次点燃了课堂激情,学生在获得“知”的同时,必将勃发对老师的“信”,进而“亲”,从而“爱上语文没商量”。

懂得欣赏才会幸福

——《可以预约的雪》案例分析

江苏常州新桥中学 刘成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情理兼美的散文,读来既能体验到生命独特感悟的愉悦,又能因生命的“常”与“变”而怀理性的人生态度。近日,在学校“课型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展评活动中,由笔者执教的散文鉴赏展评课《可以预约的雪》,得到观课评委和教师的一致好评。他们尤其称道的是,课堂能够以作者流露于文本中的积极人生心态引领学生欣赏人生的无常变故和苦难,从而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对学生熏陶渐染的使命。为便于叙述和分析,笔者在此引用一段与之相关的课堂实录:

…… …… ……

(师)问题情景:作者以众多事例,从自然、人生、佛教、生活等方面论述了生命中“变”才是生命常态的感悟和道理。那么,作者提倡该用怎样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大部分都不可预约的人生呢?

(学生思考、探讨、交流)

(生1):作者提出了真正的人生课题,即对自身因缘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无怨无尤。

(生2)补充:作者想用这个人生课题,去解决前面所提及的因人生“常”与“变”而形成的人生困局。

(生3)补充:另一方面,作者又倡导对“常”祝福,对“变”宽容。

(师)问题情景:既然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那么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强调“可以预约”?

(学生思考、探讨、交流)

(生1):作者在文中流露出这样一种心态和态度:对生命的变故和无常应该懂得欣赏,怀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并保持预约的希望。

(生2)补充:“可以预约”既表明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也暗含生命的大部分“不可预约”之意。

(生3)补充:即使是雪,也不一定能够预约,而作者说“秋天想到菅芒花”,用“想”呼应“可以预约”的希望。

(生4)补充:懂得欣赏才会幸福!

(师)问题情景:懂得欣赏才会幸福!多精炼的概括,看来我们同学与作者和文本已经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那么,你能否也保持预约的希望,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去重新审视看花之人的人生变故?

(学生思考、探讨、交流)

(生1):“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只要心里充满乡音亲情,浪迹天涯、作客他乡又何妨?

(生2):“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历经病患折磨,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生命的价值;

(生3):“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穿越生死不死,就更应该好好活着,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生4):“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妈妈的病故,倍感亲情无价;经历了离婚再婚,其实乃寻觅缘分和真爱;中年添子,人生幸福。

(师)总结: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永远保持预约的希望,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重新审视人生的变故无常,却发现,人生绚丽多彩,生命缤纷灿烂!而作者的心境也由原来的感伤转变为豁达愉悦。

…… …… ……

《可以预约的雪》所在专题为“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作为议论性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不过分依赖逻辑推理,甚至不相信逻辑或者反逻辑的,它主要依靠作者突发的感受力,从体验和感受出发,有所感悟。也就是说,在议论性散文中,感性的领悟力量和理性的思考力量同样有力。因此,笔者在教学本文时,通过以上教学片断,尽力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感受,去领悟作者的领悟,并在这种感受和领悟中深深品析作者处世的人生态度。

1、 充分利用文本,拓展机智巧妙。这部分是课堂唯一的拓展延伸,试图触摸社会和人生。一般的课堂拓展往往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但是本堂课的拓展延伸却由文本到文本,由课堂到课堂。差异只是由后文向前文伸延,实际上也是前后呼应式的拓展,既达到了拓展的目的,又满足了文本解读的需要。如此构思设计,妙处在于紧扣文本,深化文本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品析作者行文的情脉变化起伏,思维新颖严谨,自然流畅而不生硬牵强。真正做到既紧密联系社会、人生、自然,又紧密联系文本和作者,再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另外,此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不是一味空洞虚无地感悟美好心境和积极人生观,而是在真真切切和实实在在的鉴赏品析中感知和体验。

2、感悟作者心态,品析审美欣赏。作者通过此文,怀着预约的希望以及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尽情地欣赏不可预约的人生。学习文本,则需要欣赏作者这种审美欣赏的生命心态和人生态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关的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体会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感悟严肃认真的人生思考,形成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文本和课堂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一想到两年来人事变迁,内心满是感伤与苦楚:一个朋友远离乡土,去到下雪的国度安居;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驼铃;一个朋友竟被稀有的百步蛇咬到,在鬼门关来回走了三趟;我呢?最慈爱的妈妈病故,经历了离婚再婚,又在45岁有了第二个孩子。而等到对生命的“常”与“变”有了深深思考之后,明白了“变”才是人生主旋律的哲理,并且由此形成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于是前后呼应的拓展,便有了充满愉悦幸福的欣赏体验:只要心里充满乡音亲情,浪迹天涯、作客他乡又何妨?历经病患折磨,才更加懂得和珍惜生命的价值;穿越生死不死,就更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妈妈的病故,倍感亲情无价,中年添子,人生幸福。

3、 对话碰撞出火花,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本堂课创设问题情景,成功运用对话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既感悟和品析了积极人生观的魅力,同时,学生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也水到渠成地得以初步形成,并且在情感和理性上都上升到“懂得欣赏才会幸福”的概括和结晶,从而实现了“能够通过对话体验,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青春的思考与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新课程追求!一句话也许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懂得欣赏才会幸福”的刻骨铭心之语,不但提升了作者的生活与人生,而且通过课堂的思考、探究和交流,应该能够带给学生许多美好的体验和向往,从而引领学生走向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