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食汇160831:中國名勝舊跡(上海、福建)【圖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7:38
中國名勝舊跡(上海、福建)
★★★還舊樓主2011年6月5日整理自《古建筑图片库》★★★

这一系列《中国名胜旧迹》整理收录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图片库》。收录了北京 、江西 、上海 、福建 、山西、湖北 、天津 、湖南 、江蘇 、廣東 、浙江 、四川 、山東 、安徽 、河北 、河南 、陕西等地部分百年前的历史建筑。这些古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是我们祖先聪明才智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些古建筑很多经过修缮,得以再现,可惜也有不少文物古迹已经破败消失。          希望通过这些极其珍贵的旧照片,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璀灿的历史,同时也唤起我们发现和保护文物古迹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此也感谢这些珍贵历史照片的收藏者以及分布者。
——還舊樓主
阅读请先点击

龙华寺 全景
位于上海徐汇区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传说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建于北宋初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4年)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尚存。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但仍沿用龙华寺原名。后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钩耀,佛像庄严凝重。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其他  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神济济一堂。
龙华寺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华晚钟”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之一.

龙华塔
位于上海徐汇区龙华镇上。现存龙华塔为楼阁式七层八面砖木宝塔,高40.4米,塔体橙黄,刹杆高耸,其砖身和基础部分,系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建造时的原物。龙华塔相传是三国东吴(公元222年-265年)孙权为孝敬他的母亲而建,故又名报恩塔。唐末毁于战火,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忠懿王重建。塔高40.40米,砖木结构,七层八面,每层飞檐高翘,角挂风铃,姿态雄奇,造型美观,玲珑剔透。当年人们登塔远眺,可见黄浦江帆点点,烟波浩渺,江南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白云观 三清殿
位于上海南市区方斜路、林荫路口。上海道教全真派主要道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由道土徐至募建,初名雷祖殿。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住持徐志成进京以北京白云观名义请回明正统道藏8000余卷,增建藏经阁。是年定为十方丛林,改名海上白云观,简称白云观。后又建三清殿、玉皇阁及东西厅,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道观。现保存的建筑有灵宫殿、凌宵金殿、老君堂、雷祖殿等。保存有七尊明代铜像。

白云观 观前

福州 越王山

福州 闽王庙

福州 文庙 内门

福州 文庙 外门

万岁寺 全景
原名“报恩定光塔寺”,唐天祐二年(公元九O五年)闽王王审知创建。三年后,因祝贺朱温即帝位,改名“万岁寺”。全寺建筑原以塔为中心,沿山环建二十余座精美殿宇,又用三十六间长廊连贯一体,极富园林特色。可惜遭毁。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及光绪年间重建。殿宇都在塔南,中轴线有三座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等。

万岁寺

万岁寺 白塔
在福建省福州市内于山西麓,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九仙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祐元年(904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寺。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白塔原是一座高41米的内砌砖筒、外围木构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塔。明嘉靖十三年,毁于一场雷火。现存的塔是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改建的,外围砌砖,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

万岁寺 铁炉

乌石山石塔远景
在福建省福州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系唐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年)所建“净光塔”。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毁。闽永隆三年(公元九四一年),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廷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王廷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名碑等。解放后重修加固,可以登临。

乌石山石塔全景

西禅寺
在福建省福州市西门怡山永钦里,又名长庆寺,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相传隋代方士王霸曾在此“服药仙蜕”。唐贞元年间(公元七八五至八O五年)首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大安禅师来此讲法,改名“清禅寺”。后又改长庆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阁、法堂、藏经阁,以及明远阁、祖堂、念佛堂、崇德堂、禅堂等,布局匀称,规模雄伟,风格古雅。大雄宝殿门外两旁,旧有木塔两座,1922年改为钢筋扎成的铁塔。寺内新建玉佛楼1座,内置从缅甸运回之大白玉佛2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为全国最大的玉佛。寺内原有荔枝树一百余株,现已毁坏无存。

西禅寺法堂

西禅寺鼓楼

西禅寺藏经楼

福州 澳桥 四隅石塔

福州 东禅寺大雄宝殿

福州 东禅寺 法堂 三尊佛

雪峰寺(崇圣寺) 大雄宝殿
在福建省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又名崇圣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公元八七O年),为福建五大禅林之一。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法堂、斋堂等。殿宇宏伟,佛像高大,雕塑艺术精湛。寺内十八罗汉姿态各异,神采不同,个个栩栩如生。唐代木刻观音以及血马“心经”、“贝叶经”等,十分珍贵。山门外有柽树四株,相传大的两株系唐代王审知和僧人仪存手植,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

雪峰寺(崇圣寺)枯木庵
离雪峰寺不远有枯木庵,内有枯木不朽,高有丈余,大可十围。枯木内外,有唐宋以来名人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最早的为王审知造庵题记,字大如碗,挺拔遒劲,是我国罕见而珍贵的唐代木碑。

鼓山山麓 第一门
鼓山,别称石鼓,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城区17公里。因山巅巨石形如鼓,风雨冲击,声似鼓鸣,故名。在大顶峰西南侧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间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苍松翠柏掩映,层峦叠障环抱,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寺中千年铁树、鸡丝木供桌及血经书称为镇山“三宝”。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白云廨院
距福州市约9公里处,旁有石门坊,坊上有对联:地出灵泉润海表,天生石鼓镇闽中 。 石门坊附近有“闽山第一亭”, 得名于朱熹题书“闽山第一”。

福州更云亭附近 宝印塔

湧泉寺
涌泉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山腰的白云峰麓,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九O八年),以后屡毁屡建。寺宇规模宏大,能容千余僧众,为福建五大禅林之首。相传因寺前有一股泉水(即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涌泉寺的"三宝"(陶塔、雕版、血经)、"三铁"(铁树、铁锅、铁丝木),颇有价值。由山麓循古道入寺,有2145级石阶。这里原为一深水潭,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初名"国师馆",并设寺田。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涌泉寺"。现存主要建筑尚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对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均为清代及近代重建。

湧泉寺 天王殿
天王殿殿前悬“涌泉寺”大金匾, 系清康熙皇帝“御笔颁赐”。钟楼上的巨钟,重两吨,是清康熙三十五年由金、银、铜,铁、锡五金铸成,上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6372字。撞钟僧每撞一下钟,要念108遍佛。大雄宝殿为全寺的核心。其后为法堂。法堂的左侧是圣箭堂(即方丈室)堂前有三株千年铁树,是涌泉寺“三铁”之一,且有“年年开花”的奇观。大雄宝殿右侧为香积厨,是寺僧的斋堂。做饭用的四口大铁锅,也是该寺的“三铁”之一。在钟楼东南侧有藏经殿,建于清顺治十六年,寺内藏经殿经橱林立,珍藏明清经版万余方,历代佛学著作近30000册。藏经殿中的舍利塔里保存舍利珠和灵牙。

湧泉寺 第二门及驻锡亭

湧泉寺 关帝庙

湧泉寺 关帝庙

湧泉寺 大雄宝殿

湧泉寺 鼓楼

福建鼓山 灵源洞及大悲阁

万福寺 法堂及大雄宝殿
位于福建福清渔溪镇西北,一代高僧隐元禅师住持,使该寺一度成为东南沿海名刹和福建佛教文化中心。后隐元卒,弟子东渡弘法,在日本京都建万福寺创立了黄柒宗,留下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万福寺 法堂

万福寺 松隐堂

南普陀寺
位于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有“千年古刹”之称,是闽南乃至全国闻名的寺院。寺以奉祀观音为主,又在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浙江普陀山之南,故名。南普陀寺起源于唐代,荟集了闽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左右厢房、钟鼓楼等构成的建筑群,雄伟、壮观,颇具佛教特色,更具“佛法无边”之威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