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队员下乡好不好:新场人为您叙述新场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37:42
新场人为您叙述新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06-11-29 11:06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本站注:该文为网民投稿,如您发现文中有任何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同时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给我们来信来稿。

作者  施大光     为著名导演李安的《色·戒》在新场拍摄,我在有关网站上作了连续十几天的跟踪报道。我拍摄的照片中,有一幅女影迷与李安的抓拍合影照片,被《新闻晚报》从网上下载后刊登在其纸质报纸上。对我连续的跟踪报道,有老朋友们戏说我是一个“追星族”,我快成了李安、王力宏、汤唯他们的“粉丝”一族了。呵呵,实际上,并非是我老年狂发追星瘾,更不是对《色·戒》这个具有诱惑片名的电影而激动,而是对该剧组在我的家乡新场拍摄影片而激动,是为新场这个小镇能被国际知名大导演看中而激动,这是深埋我内心的家乡情结使然啊!     新场是块风水宝地        新场,是我的家乡,我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具有千年历史的新场镇,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完整的水乡古镇格局。这里有3里长的明清时期的老街,有20万平方米的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群,有20多幢三进门以上的明清大宅院……上海市文管委最近公布的635处不可移动文物,新场古镇就占了30处。新场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宋朝建炎年间,有两浙盐运使署,把制盐场迁移到这里,故得“新场”名直到现在。随后,当时的北桥税司亦迁移到这里来收税,于是新场的歌楼、酒肆大发展,商贾店铺云集,商人中就有了新场赛苏州的传言。新场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我不懂风水,可是就常常觉得新场的地理建筑可能有点风水讲究的。这镇头与镇尾就有元朝建造的“南山寺”与“北山寺”两座古庙镇守(可惜“北山寺”已被毁),这俩古庙的旁边各有三棵粗大的古银杏陪伴着。这几棵参天银杏古树都有700岁,佐证着建于元代大德10年的古寺历史。盛夏时节,古树下凉风习习,实在是避暑的好去处。每到傍晚,这古银杏上的鸟雀“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可惜的是,北山寺在文革期间已遭拆毁,南山寺一棵最好的古银杏,也被毁掉。南山寺、北山寺的古庙里,“神仙们”始终如一地为新场人民祈祷,祝福新场人永远康健富裕。南北朝向的街道由花岗岩石条铺就。古镇西边,原来还有一座“雷音寺”即神霄雷坛镇守,这寺由元朝至顺年间的道士邵希阳建造,可能寓意着防守反击来自西方妖魔鬼怪的侵犯吧。可惜的是,这寺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古镇狭长的街道两边,是连串的明清式两层楼木结构的楼房。屋檐滴水地,是花岗石的街沿石。整个镇区,有洪桥港、后市河、东横港与包桥港这四条主要通衢把整个新场环绕了起来。在洪桥港与包桥港的两座桥边,各有一家茶馆迎候在上岸的水桥旁,使驾船而来的南来北往客人一上岸就跨进茶馆歇脚。这场景,犹如现在大马路边,汽车一停就是娱乐处一样。在环绕新场的大小河道上,自古就有花岗石建造的石拱桥。新场古来就有“十三牌楼九环龙”的建筑。这里的九环龙,就是指建立在环绕新场的大小河道上的比较有名的九座古石拱桥。镇的东北角,尊为九环龙师爷、岁月沧桑的砖石结构拱桥“千秋桥”,默默地记录着新场的千秋万岁。“穷算命富烧香”,古镇里遗留着古时候繁荣痕迹的,还有三教九流的各式宗教庙宇,既有闪烁着东方神韵的道士观、和尚庙、尼姑庵,也有充满民间习俗的晏公祠、青龙庙、杨社庙、郭家庙、城隍庙、红庙,还有洋溢着西方色彩的耶稣堂等等,这些庙宇,在新场小镇上,虽然不大,但也繁多而精致。

    新场还有许多的古树,南山寺还剩两棵700年的古银杏,北山寺虽然庙已毁,但还剩下一棵近700年的古银杏。此外,新场其他地方还有许多古树。在我少年时期就读的新场小学里,就有好几棵粗壮的古银杏树、元宝树(发财树)。新场过去的富裕人家里,也还保留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如郑家厅内的一株桂花树就有百年以上,现新场镇政府内有1株100年的瓜子黄杨树。洪西街叶氏住宅内有桂花、黄杨、腊梅树3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新场的“十三牌楼九环龙”        小时候,听老人们经常讲,新场素有“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新场的“十三牌楼九环龙”中的“十三牌楼”包括:三世二品坊、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儒林坊、世科坊,这些牌楼中以三世二品坊最具代表性。这是一座跨街大牌楼,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正宗”的“三世二品坊”牌楼为三门、四株、五层结构,底层有4只石狮子守卫。它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是当时官居二品的太常寺卿朱国盛,为了庆贺其祖父朱镗、父亲朱泗和他自己共三代人都当上二品官而修建的,故把这牌楼起名“三世二品”坊。这正宗牌楼的上面有好几层的花岗石“老爷头”雕刻精细,动态各异,惟妙惟肖,凡是外镇来新场的客人都会在这牌楼底下瞻仰品味良久的。非常可惜的是,这古迹在文革时期被拆除。现在游人能够看到的是在今年2月12日重新修造起来的复制品。

    大牌楼的东边,是一条青砖铺就的小巷,通往当时新场唯一的教育场所新场小学和解放前的新场私家医疗机构“联合诊所”。西边是通往当时的“王家花园”和“新和酱园”酿制生晒酱油后院的小巷。这东西小巷就是被老新场人称为“牌楼弄”的处所。原先的大牌楼北面,有一家可能也是大户人家,当时我就读的幼儿园就临时设在里面。那道门是铁门,门上一颗颗大铁粒,就象现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城门上的铁钉一样,门框是用大大的石条架起来的。关门时的门闩,是用一个粗粗大大的木杠子塞在石门框凿出来的“洞”里,也很稀罕的。里面的房子很是古色古香,一进又一进,转弯抹角地里面还有好几道门,最里面才是后花园,里面都是说不出名的奇花异草。厕所设在花园的最里面,也是别具特色,都是老式的坐厕,因为是在后花园里,有时阵阵花香飘来,大小便时,感觉上硬是觉得不一样——特别舒畅似的!    新场人把古石拱桥称为环龙桥,故有“环龙”替代拱桥之说。在南汇,早就有“金大团、银新场、铜南汇(惠南)、铁周浦”的繁荣排序。在过去以水路为主要交通命脉时期,新场曾是一个繁荣的商贾之地,至今新场还保留有明清时期的不少遗物。《色·戒》下个月还要到新场拍摄,他们选择作外景地的“江南第一楼”,就是新场当年繁荣的标志。这“第一楼”,倚洪桥港而造。洪桥(正规说法叫“洪福桥”)紧紧连接着这“第一楼”。“江南第一楼”建造时,就占据了新场的闹市地段,是镇上古老的三层楼木质古建筑。我记得,“第一楼”的底层是普通茶馆,供方圆数里的商户农民们来此小栖闲聊。茶馆里有一个大老虎灶,主要提供茶馆里茶水之用,也兼营附近居民的热水。旁边还有个小点心摊,供应馒头、面条、油煎萝卜丝饼等小吃,方便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第二楼是书场兼高档茶馆,每天有来自江南各地的民间说书、评弹艺人在此演出,那些“说书先生”特善于“卖关子”,一场书往往要说上十天半个月的,把些个听书听上瘾的老客户胃口吊得难以忍受。第三楼,是“栈房”(即客房),供来自各方的旅客歇息借宿。我那“茶壶当作拆污(大便)送”的笑话就是这“栈房”里传出来的。在明清时期,“第一楼”这样的木质三层楼,在江南一带,可能也是屈指可数的吧。我小时候,常常看到“第一楼”倚靠的“洪桥港”内,各种船舟停得满满当当,把个洪桥港堵塞得无法动弹,就像现在的马路拥堵车辆无法动弹一样。


    经历了历史的冲刷,新场的九环龙大多已经毁坏。到解放初,新场的环龙桥仅有这么几座:洪福桥、千秋桥、白虎庙桥、玉皇阁桥、杨辉桥、永宁桥、盛家桥等。    新场的“马鞍水桥石驳岸”   

    环新场镇西边的,是一条名叫“后市河”(也有新场人称做“新港”)的小河。河两岸,石驳岸护河。这石驳岸的基石,据专家说,色泽浅白的是元代遗物。河的东岸,是连排的建造在驳岸上的倚河明朝木楼。连接水面到岸上的,是一座座“水桥”。新场这段河面的“水桥”也颇具特色,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建造,呈“马鞍型”,因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水桥。它既是各户人家取水洗涤的生活必需,又是当年富裕人家出游的私家专用船位。其作用,犹如现在别墅里的专用泊车位置。为停靠船只,驳岸上都雕刻着拴船用的“牛鼻”也叫“牵牛”的石件。这些“牛鼻”雕刻精美、图案多样,花纹形象鲜明。前几年,上海市文管委地面文物处有位专家到新场考察古建筑,见到这一大片驳岸时,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连成一片的石驳岸。她认定这些都是明清的建筑物,并说这足够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她的兴奋程度就如同地下考古工作者挖到了稀世珍宝!《新民晚报》的一名记者为此在晚报上以“请重视家门口的历史”为题,介绍了新场的石驳岸,标题就是《南汇石驳岸:文物就在家门口》。文章说:“它的价值,就在岸边每隔几步就有一对小孔。这段河岸是上海现存较长的石驳岸,也是本市唯一的此类文物。这些小孔就是当年用来拴船的‘牛鼻孔’。有的简简单单,在石头上凿出2个对称的小洞,有的比较复杂,石头鼓出一块。”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这么密集的拴船孔,说明这里的码头贸易曾经相当发达”。上海卫视“今日旅游”节目组的摄影师袁嘉锡见到这些石驳岸后,发出同样的感叹。石驳岸一边的水桥石砌的台阶,从河面直接通入河边的私人宅院,上有屋檐遮雨,这奇特的格局他处罕见。这些私人宅多有私家的桥(现在都是公用了),跨后市河通向西岸的后花园。    新场的军民鱼水情        新场,曾经是“反击美蒋特务”的前哨阵地,也是解放军新场部队的驻扎地。我小时候,经常看见解放军马队在新场跑来跑去。离我家不远的一排小树林里,我们经常看“解放军叔叔”拴着马为马蹄打马掌。我家隔壁的一个大院子,古时是一个较大的典当——信隆典当行,总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吴仲超先生,在解放初曾入住其间。在我小时候,这里驻扎着一支解放军部队。人们经常看得到解放军的钢炮机关枪什么的武器。早上,经常听到解放军早操的声音。不远的一个院子里,用水泥墙与铁丝网拦着的是一个大狗圈,里面有几十只解放军养的剽悍的狗,一些顽皮大胆的孩子经常爬到水泥围墙逗引那些关闭在狗圈里的狗玩。这些狗据说是为当时驻扎在新场的部队医院作试验用的。这解放军部队医院,在五六十年代我小的时候,在上海地区也是很有点名气的。当时解放军部队大扩容,部队医院的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698医院,后来改为368医院,现在是上海八五医院的一个病区。新场人把这部队医院叫得最响而最长直到现在还在叫的就是368医院。从这部队医院番号的改变,可以看出解放军内部结构的变化。据说,原先这部队医院是直属于南京军区的,后来改为直属于上海市警备区,现在降级为八五医院的病区了。文革以前,因为这医院的级别高,每当大年三十前夕,都有上海市政府组织的慰问团到368部队医院来慰问演出。由于是市政府组织的慰问团,所以演出的阵营与水平也高,各界知名人士也前来慰问子弟兵。在当时没有电视机,难得看场电影的时代里,有知名演员的演出以及各种当时难得见到的大型西洋乐器比如各种铜管吹奏乐器也着实让小镇上的居民们开了眼界的。军民鱼水情,这368医院在新场也确实为新场人民做了许多的好事。每月几次的部队放映露天电影,就是这小镇人民与部队军医护士伤病员们独特的享受。不管是文革期间的“卤水疗法”“鸡血疗法”还是针灸疗法,都曾经让上海其他地区的群众慕名而至。而368医院最擅长的骨科伤科,也让新场人占了许多的光。地方上,也为部队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的。部队里许多的军医护士,退伍转业后,都在南汇或新场安置,找到了地方上的新工作成家立业的。    期待新场更美好        有关专家对新场调查后认为,新场古镇有五大特征:海边盐民生息之地、商宦文人聚居之所、明清市井繁华之镇、宗教文化依存之乡、江南水乡民居之苑。可惜的是,新场的许多古迹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砸毁掉了。    改革开放后,新场的脚步却一直比其他地方慢了半拍。交通方面,沪芦高速公路虽然已在新场外围建成通车,但新场的交通还略显落后,人们通常出行主要还得依靠原有的沉重不堪的老沪南公路。我一直想,如果新场新镇区的新坦瓦公路(新场经坦直到瓦屑)能与新建宽阔的申江路连接起来,那对新场来说,就是一条与外界沟通的捷径。居住人口方面,不少新场人离开了家乡,到区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工作去了,而外来人才与人口又吸收不多,人气上显得不足。但是,新场犹如一块“慢发头”的处女地,别处的开发已经到了成熟成型阶段,而新场却还像个尚未雕琢成型的少女,养在深闺人未识,要么不发,发起来可能就是一鸣惊人的。现在的古镇开发就使新场处在蓄势待发之中。《色·戒》的李安,可能就看中了这块在开发中的处女地。    这次《色·戒》剧组在新场拍电影,轰动了新场人民。尽管剧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但新场人民早就盼望着剧组能把新场拍得更加漂亮一点,让新场这个古镇随着各个电影、电视剧摄制组的到来,随着各部影片、电视剧的播映而让外面的世界更加了解她,愿她尽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