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户籍管理条例:西安事变--系列之三,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6:59

                         杨虎城的土匪和革命生涯(西安事变系列之三)  

 



  谈起西安事变,自然不能不说另外一个主角杨虎城。

 

浦城久娃杨虎城

       杨虎城是陕西省浦城县人,出生于1893年,和毛泽东同岁。他本名杨长久,按照当地的风俗,杨虎城有个小名叫做久娃,所以很多人也叫他杨久娃。

 

杨虎城这个人的一生,和那个发动西安事变的伙计张学良,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点。杨虎城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更为相像,都是贫苦农民出身的军人,曾经做过土匪。

 

杨虎城出生地的浦城县孙镇甘北村,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属于黄土高原。该村的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全村仅有十几户人口。大家都知道,农民要想过得好,第一必须有好土地,第二必须有好的水源。而甘北村这个地方,第一没有好土地,所有土地都是那种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地形都是倾斜的,对作物种植非常不利,种出来的作物都是非常稀疏的。加上土壤差,即使在雨水充足的情况下,粮食年产量仅仅是江南一带的五六分之一,农民整年面临饥荒。

而这个地方最可怕的就是缺水,方圆几十里内几乎没有河流和小溪,老百姓吃水要打十几米深的井。这种井水量很少,而且含有高氟(当时陕北大部分地区老百姓都是黄牙,就是因为此)。这些井水仅能满足老百姓自己吃水,没法浇灌田地。所以粮食种植只能依靠雨水,一旦遇上雨水不足的荒年,当地立即出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

总之,历史上这个地方从来没有富过,是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杨虎城的父亲是个农民出身的小木匠,家里有四十亩田地,几间破房。这四十亩地如果是在江南地区算是地地道道的富农,但甘北村土地条件恶劣,这四十亩土地在江南大约也就相当于7,8亩。杨家有四口人,父杨怀福,母孙一莲,杨虎城和弟弟杨虎荣,单靠这几亩田无法生活。

还好杨怀福自己有点木匠手艺,平时他做一些小桌子,小板凳等木器去附近镇上卖,全家饥一顿饱一顿的挨着日子。

后来为了改善家庭条件,杨怀福在镇上开了一个小的木器铺。家中条件稍微好了一些,勉强能够吃饱饭了,少年杨虎城也得以上了2年私塾。

当时是清朝末年,国内政治非常糜烂,外寇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老百姓生活非常痛苦。在杨虎城8岁时候的1900年,当地出现了可怕的大旱灾,一连两年几乎没有下雨,靠天吃饭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任何收成。清政府一是无力赈灾,二是各级官员贪污本来就很少民间赈灾款,2年时间,饿死百姓无数,乡下道路上到处躺着饿死的人。

祸不单行,在这种大旱灾的时候,英明无比的慈禧太后老佛爷为了除掉光绪帝和变法势力(西方人一般支持光绪变法,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反对慈禧等封建保守势力。在慈禧囚禁光绪以后,列强表示强烈不满,并且多次威胁如果废除光绪帝,他们就会出兵),利用义和团杀伐洋鬼子,并且围攻教堂和大使馆,将北京的600名洋鬼子和400名洋人士兵隔绝在使馆区,犯了各国众怒。3万八国联军迅速组成,向北京进发,慈禧太后随即向英,美,日,俄,法,德,日,奥等十一个世界强国宣战。一个国家单挑全世界列强,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吉尼斯纪录。慈禧还无聊的发出悬赏令: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这也成为之后八国联军攻击中国的一个重要证据。

用光绪帝的话来说:当年甲午战争,倾全国之力连一个日本都打不过,现在凭什么跟全世界列强作战?

但是当政的满清昏庸贵族上报慈禧说:洋兵的腿都是直的,无法弯曲,近战时候只要将其绊倒他们就无法站立,不难对付。

还有人说:义和团使用神功护体可以刀枪不入,根本不怕洋兵的火器。

最经典的是有人认为:洋兵之所以厉害,都是因为随军洋牧师等老魔有西洋魔法,只需用黑狗血和粪便浇灌,就无法发挥威力,洋枪洋炮都会失灵。

如此荒诞的说法居然在慈溪御前会议里面讨论的如火如荼,稍有些头脑的洋务派大臣听的目瞪口呆,但是不敢发言(之前慈禧处死了主和的大臣许景澄及袁昶,后来又处死主大臣联元,立山及徐用仪。)。

远在广东的李鸿章怒骂到:朝廷群小把持朝政(一群小人),国家怎能不亡?

结果八国联军如李鸿章预料的那样,势如破竹的击败十几万义和团和清军杀入北京。期间义和团的神功护体完全无用,洋鬼子一炮下去,所谓的铁布衫四分五裂,人头胳膊在天上乱飞。其实当时火枪可以打穿几厘米厚的铁板,一层人皮再厚也是一枪解决。至于黑狗血和扳腿法也没有发挥作用,因为没人冒险敢冲到洋人身边。

 

洋兵迅速占领北京,随即到处洗劫,屠杀和奸淫,无恶不作,北京一地被杀死的中国人就有数万之众(根据西方统计,整个义和团运动杀死的洋人只有200多人)。沙俄此时也趁火打劫,出动20万部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

此时的慈禧太后早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携带着光绪帝狼狈逃亡陕西。临走之前慈禧还把最不喜欢的贞妃投入井中处死,多少发泄了一下心头的郁闷。

慈禧太后一路狂奔逃到了陕西以后,仍然毫无廉耻的保持着皇家的派头,随行的士兵官员仆人有四五万人之多。而慈禧在西安随便吃一顿饭就花掉上千两银子,足够3000个普通人生活一天。

一个政府一旦到了这种地步,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为了维持慈禧的奢侈生活,当地官员必然要在陕西省大量征税。他们在陕西的这段不长的时间,总共从当地老百姓身上搜刮了六十多万两白银,导致这个贫穷饥荒的省份彻底陷入绝境。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此处被西方人称为中国最贫穷的地方

 

稍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赔给列强4亿5000千万两白银(约等于当时的3亿美元),后加上利息等因素,增加到10亿两白银,等于每个中国人必须给洋人赔款2两多银子。这个天文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清廷用了二十年时间苦心建立了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让日本提心吊胆了10年之久,前后一共只花费了3500万两银子。辛丑的赔款可以建立285支北洋水师。

 

这笔赔款和慈禧太后御驾陕西的费用全部转移到老百姓的头上,作为陪都的陕西自然是第一个重灾区。

 

当时农民大量饿死,小商人纷纷破产,杨父杨怀福的小木匠铺也在巨额的苛捐杂税下倒闭(农民随时可能饿死,谁还会去买木器,他们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还欠了几百两银子的债务。

之后全家苦干几年,40亩田地的收成连债务的利息都还不上,杨家陷入农村的赤贫阶层。

 

13岁的杨虎城此时已经辍学(由此杨虎城几乎不认识字,他只上过2年私塾。后来当十七路军总指挥以后,所有电报,官文都靠秘书读给他听,自己看不懂。电视剧西安事变里面说杨虎城写什么魏碑都是胡说),被父亲送到镇上打工,用现在的观点就是一个童工。杨虎城显示在一个小饭店拉风箱,这是重体力活,一般强壮的男青年拉上几十斤重的风箱几个小时就疲惫不堪,不要说一个身体瘦弱的少年。在这种地方干活,基本没有工钱,只赚杨虎城自己的两顿饭,多少能缓解家里的困窘。

童工的日子不但艰苦而且屈辱。

除了拉风箱以外,杨虎城还兼任堂倌的工作。在不需要拉风箱的时候就帮忙擦桌子,端饭。当时社会非常黑暗,有钱人有权人很多耀武扬威,不把穷人当人。有一次还是少年的杨虎城忙着拉风箱,端饭上来慢了一点,被一个食客当场打了两个重重的耳光。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由此养成了杨虎城的世界观。他们这样的穷人,如果不拼命出头,是没有活路的,一辈子要处于悲惨低下的地位,就像最近流行的电视剧《蜗居》那样。

 

过着和保尔柯察金一样的穷苦少年生活的杨虎城,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可怕遭遇。

 

少年父丧和中秋会

 

第一件,就是父丧。

 

当时杨父杨怀福由于遭遇破产,逼债,官吏欺压等事件,开始痛恨满清政府。他在兄长杨全新的引荐下,秘密加入了当地黑社会性质的反清组织哥老会,由此被清政府嫉恨。

清政府借口杨怀福和杨全新参与当地一场打斗,而打斗期间出了人命,将罪责推到他们的身上。杨全新侥幸逃走,杨怀福则被官府捉住入狱。

当时杨虎城仅仅有14岁,弟弟岁数更小,而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根本没有出过门。

杨虎城知道父亲被关押在西安以后,为了照顾父亲(当时清朝监狱制度黑暗,如果没人照顾,犯人很多饿死病死在监狱里面,都等不到宣判。被处死以后,如果没有出钱行贿,连尸首都被狱吏扣押),只身一路半乞讨的走了200里路到了西安。

这条路线老萨本身去西安的时候曾经驱车路过,就算是100年后的今天,这些公路仍然相当难行,荒凉偏僻。据说几十年前还有很多野狼,很多人被狼咬死。当地还有很多土匪,专门杀人抢劫。真想不出当时一个身无分文的少年是怎么走到西安的。

到了西安以后,杨虎城靠给别人做小工为生,自己省吃俭用,宁可挨饿也能保证每天给父亲送两次饭。有同乡的穷人告诉他,如果有一大笔钱去行贿的话,他父亲可以免于处死。但是此时杨虎城家里已经赤贫,实在没有一分钱再去行贿。

这样一年多以后,杨怀福被清政府判处绞刑处死,尸体交给杨虎城收殓。杨虎城本着当地人死要回乡的观点,从同乡那里借了一辆手推车,将父亲尸体历经千辛万苦运回了200里以外的家乡。

回家以后,杨家仍然没钱安葬。穷人帮穷人,当地村民同情杨家孤儿寡母,纷纷出钱出力给杨家办了丧事。

稍后,杨虎城的大伯杨全新也被清朝政府捉住处死。

 

这些遭遇是的杨虎城从小就有一种对清政府的痛恨,同时也有对穷朋友深深地感激。

杨在感激这些穷朋友的同时,更感觉到穷人单个的力量很薄弱,随时可能像父亲一样被官府,恶霸整死。

所以穷人一定要团结起来,才有力量跟官府对着干。

意大利西西里岛最初的黑手党,中国青红帮等各种地下组织,也是这样产生的。

 

第二件大事,孝义会,中秋会和杀死恶霸

 

由此,杨虎城在当地组织了一个互助团体孝义会。这个孝义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的互助团体,它的宗旨就是如果谁家有了困难,大家一起帮助。最初孝义会只是用于村民之间互相帮助丧葬,也只有7户人参加。

 

此时清政府已经到了末年,革命风潮席卷西安,当地官吏恶霸开始垂死的搜刮,苛捐杂税更加凶狠。

当时老百姓实在没钱可以给,就被官吏欺凌殴打,甚至还有被全家逼死的。

广大农民自发起来抗捐抗税,而杨虎城创建的孝义会开始发挥作用。

一个村子一两户人抗税是没有用的,但很多时候一个村庄一起反抗就很有用。自古法不治众,官吏见到这么多人一起抗税,往往没有办法。

很多老百姓都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了求生,他们开始团结起来。很多人加入孝义会,孝义会也逐步转变为一个农民团体力量。

到了1909年,随着清政府接近瓦解,社会更加动荡,匪盗官吏更加肆无忌惮,很多农民被逼到绝路,被迫联合起来,形成大大小小的农民自发组织。

浦城县当地也不例外,农民纷纷成立如孝义会这样大大小小的团体,试图自保。小的团体多了,自然需要联合起来,形成相对较大的团体。而有团体就必须有个领头的人物。

孝义会的杨虎城,去过省会西安,见过世面。本人为人很仗义又刚硬,是年轻人中的拔尖人物。在大家的推荐下,杨虎城成为这个会的领导。他扩大孝义会的规模,改组成为一个更大的中秋会。

中秋会和互助的孝义会不同,它明确提出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口号。一旦遇到匪盗等情况,中秋会的会员就要集中起来反抗,实际成为当地一个民团性质的半武装团体。

当地盛传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秘密口号,所以中秋会也有秘密的反清的意思。

当时杨虎城自己也加入了反清的哥老会,成为一个袍哥。

到了1911年清政府快要灭亡的时候,中秋会已经发展到800多人,基本都是当地农民。但是他们没有打过仗,也没有武装。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0月22日西安的革命党起义成功,推翻了西安的清朝省政府,陕西也是最早响应革命的北方省份。

清政府得知陕西发生起义以后,立即调动重兵入陕。

革命党兵力不足,为了对付清军,开始联系地方实力派,包括哥老会,民团和刀客。他们的特使也找到了中秋会的领导人,哥老会的杨虎城。

杨虎城一向痛恨有杀父之仇的清政府,他立即表示愿意加入革命,随即召集中秋会的兄弟开会。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要革命推翻鞑子和无恶不作的官吏,几乎人人都支持。杨虎城一号召,周边几个村镇居然一下来了近3000人。他们其中一些人扛着大刀长矛,一些人拿着木棍和农具,只有几个人拿着土枪。这些人有老有少,有农民,有仆人,甚至还有秀才文人。他们中间人员复杂,很多人拖家带口,甚至还牵着耕牛来的。

杨虎城觉得来的人虽然多,但大部分不堪用,拖家带口的人也没法打仗。杨从中选了100多名没有结婚的精壮青年人,一起投军参加了革命军。

杨虎城的100多中秋会会员加入了秦陇复汉军,这是一支革命党的领导的起义部队。

秦陇复汉军有一个4000人的向字营,军官士兵的骨干人物都是哥老会成员。

杨虎城是就是哥老会的,他和100多中秋会的兄弟加入了向字营。

时年只有19岁的杨虎城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在队伍里打了一年的仗,作战算是非常勇敢。所在的秦陇复汉军也打败了20个营清军对陕西的反攻。

双方激烈鏖战,清军有兵力和武器的优势,革命军则有坚强的信念。双方激战数月,不分胜负。期间清政府轰然垮台,清帝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进攻的清军见后面的大旗倒了,也随即树倒猢孙散。

杨虎城知道清政府倒台以后,非常的高兴,因为父仇终于得报了,欺压他们一家的邪恶政府也终于垮台了。

胜利以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北方最大军事势力领袖,也就是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袁以发动新的内战威胁孙先生交出权力。中山先生顾全大局,在袁世凯保证实现民主政治以后,宣布下野。此时的袁世凯恐惧革命党的力量,下令将非嫡系的秦陇复汉军缩编为两个师,大量忠于革命党的士兵被排挤出军队,杨虎城所在的部队也是的其中之一。

杨虎城由此被迫离开部队,复原回到了老家。同时被强迫解散的还有好几支部队,其中一支有4000多人全部复原,这就是后来险些要了杨虎城命的刘镇华镇嵩军,他们多是入陕作战的豫西人。

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杨虎城由此成为一个军人,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回到老家浦城以后,杨虎城发现情况没有任何好转。清朝旧吏仍然做着民国的官,老百姓依旧穷困不堪,无法生活。杨虎城快两年军旅生涯却没存下什么钱,他回家以后的生活也很艰难,先后开过一个小旅店(只有几张床,最后倒闭),还给西安一支军队做过伙夫,同时杨仍旧担任中秋会的会长,帮助穷朋友。

此时有件事情改变了杨虎城的一生。

 



----------------满清军队在清朝末年已经非常腐败,战斗力不强,很多大炮连瞄准装置都没有,是做摆设吓唬人的。不然,也不可能让所谓乌合之众的革命党人击败。

 

杨虎城的家乡有个大恶霸叫做李桢,是当地一个大地主家族的当家人,清末的武举人。他的家族在地方很有势力,和官府的关系很好,有私人打手组成的一支武装。除此以外,李还是当时陕西军界一号人物警备司令郭坚将军的好朋友。他依靠这些势力,在横行乡里,保赌庇毒,放债逼租,无恶不作,一般老百姓见到他就躲避,深恐惹祸上身。

杨虎城一次走亲戚,来到亲友的村子。他亲眼看见李桢的一伙打手向一个农民逼债,将其吊在树上活活打死。

由于李桢作恶太多,很多中秋会的会员也被李殴打欺凌。根据中秋会的惯例,他们找到会长杨虎城控诉。

杨虎城早就对李桢非常不满,经过慎重思考以后。杨认为对付李桢这种人使用和平合法的手段根本没用,只能将其杀掉。

他向一个朋友借了一支短步枪,藏在褂子里混进城里。他以送信为名找到李桢的住处,要求见李桢。当时李和一个地主正躺在炕上抽大烟,杨虎城进来不知道谁是李桢(杨李两人素不相识,没有见过面。杨也不想乱杀无辜),就问:谁是李先生,我这边有封他的信。

李桢躺在床上回答:我就是,把信拿来。

杨虎城随即举起藏在衣服里的步枪,向其瞄准。李桢毕竟是以前的武举人,身手灵活,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在仓促之下,仍然将手中的烟枪向杨虎城砸去,随即伸手去拔腰间的手枪。当过军人的杨虎城还是快了他一步。杨微微侧身躲开飞来的烟枪,然后连开两枪射中李桢胸部,李当场死亡,血流满地。另外那个躺在炕上的地主吓得浑身发抖,缩成一团。杨虎城没有管他,捡起李桢身边的手枪转身冲出房子,外面坐着的李家保镖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李的保镖都有枪)。

浦城当地的大名人李桢被中秋会的年轻农民杨久娃杀了,这个消息顿时震动了当地,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由此杨虎城的大名开始传播!

但是,当地官府和李桢的好朋友郭坚将军立即开始对其的追捕。郭坚得知李桢被杀以后,非常愤怒,派出自己的200多士兵包围了杨虎城所在的甘北村,但是杨没有回家,所以士兵们也没有捉到杨。此时的郭坚还算讲道理,虽然没捉到杨很生气,但是没有骚扰祸害杨虎城的家属泄愤。

浦城各地都有追捕杨虎城的通缉令,警察和军人四处搜查堵截。

 

这里,老萨要多说几句。

水浒说是一群好汉的故事,其实分析一下,真正的好汉很少。晁盖,吴用等人是见财起意,抢劫官府的生辰纲以后,案发逃往。宋江则是杀了姘妇阎婆惜,卢俊义则是被仆人和小老婆通奸陷害,武松是参加黑社会之间的斗争,大名鼎鼎的林冲也是因为老婆被人看上以后差点被整死。真正算得上好汉的应该是鲁智深,他之所以流落江湖是因为两件事。第一是救助林冲,他和林冲是结义兄弟,在野猪林救助林冲是讲义气的表现。而最初让他被迫走江湖的事情,就是因为打死了镇关西。其实鲁智深和镇关西无冤无仇,之前也不认识卖唱的那个女人。鲁智深自己本身做着好好的军官,衣食无忧,受着上面重用。他打死镇关西完全是出于见义勇为和义愤。

而杨虎城杀死李桢也没有个人恩怨,大部分也是出于见义勇为。在当时情况下,通过合法手段根本对付不了李桢这种人,所以只能使用暴力手段,杨此举也算是一条好汉。

不过杀人之后,杨虎城的普通守法老百姓的日子就到头了。他在几个朋友家躲藏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个叫做李子高的朋友冒着极大危险收留了他一个多月,两人结为义兄弟。虽然有朋友保护,但是官兵搜捕太急,杨虎城期间多次遇险,又一次还差点被捉走处死。走投无路的杨虎城,只得像张作霖一样被迫流落绿林。

杨带着李子高等十几个中秋会的骨干落草,成为了当地的刀客。

所谓刀客,也就是当地对土匪的一种称呼,因为他们一般都带着一把长刀(当时枪支很难搞到,就算搞到枪支,子弹也非常缺乏。大部分人只能用刀)。

杨虎城和张作霖几乎一样,这十几个人最初只有几支土枪,其他都用长刀,战斗力不值得一提。只能偶尔袭击一下收税的无武装官吏和一些小商人。

一次冲突中,杨虎城等人被一群近百人的警察包围,他们拼死冲了出去,杨虎城手臂中了一枪,受了重伤,其他兄弟也有好几个受了伤。当时医疗条件恶劣,如果不是一个懂医的和尚帮杨草草治疗了伤口,杨很可能当时就死了。

他们十几个人按道理来说是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的,甚至应该活不过1,2年,迟早被官府剿灭。

当地政府的暴政却帮了他们的大忙。由于如虎的暴政使得很多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他们觉得横竖是死,不如拼一拼。很多人投身为匪,杨虎城的匪帮逐步扩大,最终发展到几百人。他们仍然以中秋会自居,逐步搜罗了几十支步枪手枪,战斗力已经超过当地腐败的警察,让官府不敢轻视。

浦城当地警察几次围剿杨虎城的匪帮,都被击败。当地官员看硬来不行,只好使用收编的手段。

当时区长孙梅臣代表县长和杨虎城谈判,将其收编为当地的民团。杨虎城知道做匪迟早有完蛋的一天,也乐于转正。由此,杨虎城又从土匪成为国军,这和贺龙,张作霖如出一辙。

 

军事生涯的开始

 

 

杨虎城一生的军旅生涯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靖国军时代,也就是革命党军时代。第二是追随冯玉祥的国民军时代。第三是忠于中央的十七路军时代。第四就是在陕西自立为王的西安绥靖公署时代。

 

靖国军时代

 

杨虎城成为民团以后,正好遇上国内形势大乱,群雄四起。1915年12月,袁世凯背叛革命宣布自己担任中华帝国皇帝,革命党随即兴兵讨伐,组成护国军武装。

浦城县为革命党控制,杨虎城的民团也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战争,所部从民兵改编正规军。杨虎城从民团的变成陕西陆军第三旅混成团一营营长,打了几次小胜仗,把部队扩大到4个连。

因为袁世凯很快在各地讨伐中病死,讨袁战争没持续多久。

 

1916年在陕西的第四混成旅旅长陈树藩宣布起义,袁世凯在陕西的代理人被陈击垮。

袁世凯死后他手下的北洋军阀开始控制国家政权。他们为了保持北洋军阀的地位,和袁一样对革命党恨之入骨。原本袁世凯的大将,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当政以后,随即派出部队消灭陕西的中山先生革命势力,并且任命陈树藩为陕西省长。陈树藩判断局势,倒向了皖系一方。

不愿意屈服的陕西革命党,把原本的讨袁军改编成靖国军,对抗皖系北洋军阀。杨虎城本来受陈树藩指挥,此时转入靖国军麾下,成为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

他在此战役中打了几场硬仗,大大小小作战几十次,不但没有被打光,反而将部队的规模从几百人扩大到一千人。杨自己也从营长变为一个支队的司令,下辖三个营,实际就是团长的职务,第一次成为高级军官。

皖系在陕军事力量并不强,靖国军和皖系军队的实力旗鼓相当,它无法吃掉支持段祺瑞的陕西省长陈树藩的三个师和陈的盟友-镇嵩军刘镇华的三个师,陈树藩他们也吃不掉靖国军。双方被迫议和在陕西划地而治,靖国军大约控制浦城,泾阳,高陵,三原等八个县,双方开始军事对峙。

 



------------袁世凯是中华民国乱世的制造者。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为袁世凯歌功颂德,其实如果没有这个人,民国是不会有长达20年的战乱与分裂的。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陕西军界领袖人物郭坚,因为杨虎城杀死其好友李桢,一直对杨很仇恨。

在靖国军时期,张勋复辟,把废帝小溥仪捧上了皇帝的宝座,全国随即一起讨伐。省长陈树藩谎称打击满清复辟军余孽,命令郭坚率部挺进山西。其实陈树藩是畏惧郭坚的军事力量和威望,想借机将其除掉。郭坚率部刚刚进入山西,陈树藩密报阎锡山,说郭要占领他的地盘。

阎锡山大怒,随即出兵偷袭郭部。晋军是地头蛇,熟悉地形,兵力又多。郭坚认为阎锡山是战友(阎锡山是老革命党出身,也已经派兵去打击张勋),就算不助一臂之力,也会在道义上给他们支持,所以根本没有防备。郭部遭遇突袭后大乱,几乎被阎锡山全部消灭。少数残部败退回黄河一线,而当时驻守黄河这段的正好是杨虎城的一个团。

陈树藩知道杨虎城和郭坚有大仇,下令让杨武力阻挡郭坚渡黄河回陕,同时公开宣布郭坚是叛军。

此时阎锡山追兵已经逼近郭部,郭坚得知防守黄河的是杨虎城,认为杨肯定会乘火打劫。稍后焦头烂额的郭坚带着50多个部下,离开部队改装渡过黄河逃回陕西。

而杨虎城判断局势,认为郭坚是靖国军的战友,这是大义,两人的私仇应该放在后面。他派船将郭坚在河边陷入绝境的一部运过黄河,从而保住了郭坚的一些实力。郭坚由此改变了对杨虎城的看法,两人化敌为友!

 

此后局势更为混乱,中原各大军阀逐鹿,混战连连,民不聊生。

 

1920年,和杨虎城他们靖国军作战的皖系军阀倒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等人在直皖战争中获胜,击溃皖系段祺瑞的6万主力军队夺取中央政权。平定中原以后,直系军阀派出冯玉祥等部主力两个师数万人入陕,将陈树藩等皖系陕军轻松打垮。陈树藩的盟友镇嵩军刘镇华见势不好,厚颜无耻的出卖了陈,投靠了直系(他一面向陈树藩发誓和其战斗到死,一面暗中和直系达成协议,准备里应外合活捉陈树藩。结果刘的部下张治公将军多少讲点义气,暗中告诉了陈树藩。陈如梦初醒,带着家眷火速逃出西安,捡了一条命)。

当时和皖系作对的靖国军,在吴佩孚等人看来也是敌人,必须将他们剪除。

由于冯玉祥所部训练严格,装备较好,战斗力很强大,击溃皖系陕军陈树藩的三个师几乎没有花费什么力气。

战斗力和皖系陕军半斤八两的靖国军各部自知不敌,纷纷率部投靠直系。

直系也好,皖系也好,都是反对孙中山先生的北洋军阀。

杨虎城最初投军是推翻清政府,参加的也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军,自然不愿意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

杨此时不愿意投靠直系,不过现有一个团怎么也无法和直系的两个师对抗,要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底盘。

在1920年杨虎城主动向皖系残部进攻,夺取武功县城和凤翔县城,打了一下落水狗。通过此战,杨把队伍扩大到两个团3000人的规模,下边5个营:其中第3营营长是冯钦哉,第5营营长就是孙蔚如。

 

队伍扩大以后,装备没有相应的补充。很多士兵两个人才有一杆枪,子弹也只有几发,根本无法有效作战。

此时直系大军随时可能进攻杨虎城部,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救星到了。杨虎城的一个参谋张澍是甘肃人,原本在甘军服役。他报告杨虎城说甘肃军阀陆洪涛购买了一大批军火,马上经过西安运回甘肃。杨虎城得到密报的大喜过望,他埋伏了3个营的部队,突然出击,将甘军护卫的5个营击溃。此战夺取枪支一千多,子弹五十万发,再次扩充了实力。唯一的遗憾是这个密报的参谋张澍后来被陆洪涛在兰州以叛逆罪处死。

 

对面杨虎城部的迅速扩充,直系自然不能坐视,他们本来准备将杨迅速消灭掉,但此时直系自己有了大麻烦。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10多万奉军大举入关,吴佩孚急调直军各部参战。于是最有实力的冯玉祥部随即离开陕西回中原作战。陕西省留下直系军队一部,还有担任陕西省长的军阀刘镇华的镇嵩军驻守。在吴佩孚看来,杨虎城只有两个团的土陕军武装,这些部队对付他们足够了。

结果,杨虎城却出现了重大的判断失误,这也是他一生少有的几个失误之一。

杨看到直军最有战斗力的冯部全部离开,直奉军队也在中原激战,无暇顾及陕西。而在陕的直军和镇嵩军貌合神离,内讧不断。

杨认为如果集中靖国军旧部数万部队还是能打一打的,他也认为是个打垮直系在陕军队的好机会。

于是杨虎城集中所部全部兵力,联合靖国军其他部队,向咸阳,兴平一带的直军和镇嵩军发动突袭。

结果这次是杨虎城失误了。冯玉祥部虽然撤走,余下来的部队也比杨的3000人马要强大的多。单单省长刘镇华的镇嵩军就有4万之众。

此时靖国军各部几乎都投靠直军,比较坚毅的第一路司令郭坚(杨虎城最初的仇人,后来冰释前嫌),被冯玉祥以赴宴为名诱杀,所部投降。第六路卢占魁部则离开陕西,躲避直系去了四川。之后第二路樊钟秀,第四路胡景翼,第五路高峻,第七路王钰部,全部投降直系或者镇嵩军。杨虎城的上级,第三路军总指挥曹士英也率领主力投靠了直系。

归附直系的靖国军现在自然都不愿意惹祸上身,此战都为观望为主,没有归附的靖国军也不愿意以卵击石,纷纷按兵不动,只有靖国军麻振武的部队跟他协作打了一下。但麻部也是以抢夺直军辎重为主,不愿意损失自己本钱,有意避开了直军主力。

直系军队和镇嵩军随即反击,所部有好几个旅,共3万人,还有40门火炮。杨虎城仅有一些轻武器,人数又少,激战几日,不是对手,大败,杨的爱将孙蔚如营长也受了伤!

直军猛追狠打,势头越来越凶猛,有一口吃掉杨部的势头。

杨虎城见大势已去,急忙指挥部队后撤,结果又在马嵬附近被直军截击,损失惨重,被迫放弃武功和凤翔县城。

杨虎城本来是第三路军的一个支队司令,军衔官职都很低,只是因为不愿意投降敌人,所以一直兴兵抗拒,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正对抗直系的实力。杨部遭遇惨败,一个月的战斗下来仅仅剩下1000人。这点部队相对在陕的数万直系部队,实在是蚂蚁撼大树。杨虎城部队的四面也都成为直系的地盘!杨虎城判断形势,认为已经无法在陕南容生,只得北上陕北投靠当地军阀井岳秀,暂求生路。

 

当时的陕北是几不管地区,偏僻荒凉,土匪纵横,没有任何军事和经济价值。直系追兵攻占陕南以后就完成的目的,在他们看来杨虎城的1000多人已经是残兵败将,会自行垮掉。他们不会北上进入这些无人区追击的。

 

 

陕北接触中共和加入国民军



-----------------冯玉祥也是近代一个重要的军阀人物,其一生左右逢源,并无固定主张和宗旨。他的部队训练严格,敢打敢拼,勇于打硬仗,是中国军队里面数一数二的。但高级军官大部分是冯玉祥的护兵,马仔提拔上来,多是有奶就是娘的人物。抗战中西北军投降的军队和将领都相当多。

 

被直军击败以后,杨虎城投靠老朋友榆林王井岳秀。

当时的情况大约相当于刘备失败以后投靠刘表,是暂时找个栖身的地方。

这个井岳秀从辛亥革命以来就盘踞陕北,前后已经长达10年时间。杨虎城的部队从陕南徒步行军1000公里到达榆林地区,期间摆脱了直军追兵,但军队即没有粮食,也没有兵员补充,非常的困苦。

根据当时杨虎城回忆:从延安到榆林经过安塞、保安、靖边等县,但由于荒芜辽阔,不见村落,使得部队几天都找不到食物,饥饿难耐。杨虎城后来回忆此情说:当时走在前边的部队,有时还可以找到一些红苕之类烧着吃,官兵的嘴都吃成黑的了。我到了宿营地,大家正在吃烧红苕,却没有一个人对我表示礼让,只有一个老炊事员向我做了一个礼貌性的表示,但他手中那半块红苕还是塞进他口里去了。

如果换成别的队伍,说不定就跨了。但这支部队并不是普通的军阀部队,他的的基干仍然是中秋会起家的那部分杨虎城的老兄弟。

这些人和杨虎城同生共死了10年之久,如果不坚定的话恐怕早就跨了,不会等到现在。他们通过乡土情节,义兄弟和老部下形成一股相对牢固的凝聚力。

老兄弟们帮助杨虎城支持大局,部队虽然仅仅剩下1000人,饭都吃不上,但仍然没有散伙。

 

1922年5月到了陕北以后,榆林王井岳秀对待杨虎城还是不错的。井明白杨不过是暂时借他的地盘安身,迟早会离开,但仍然以客人的对待,也没有想吃掉他的部队。井将杨的部队编为一个团,任命杨虎城的副手李子高担任团长(杨虎城当时被直系通缉,不便于担任团长),给与一定的补给,并且在直系军阀的压迫下保住了杨虎城。

杨虎城表面上离开部队养病(杨虎城此时得了严重的慢性疾病,可能是疟疾。他长时间发热,差点病死),实际仍然没有失去对部队的控制。

养病期间,杨虎城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

这只中秋会起家的部队在他手里发展到3000人的规模,虽然现在失败了,但是国内形势变化极快,军阀作战连连,只要有了枪杆子,把握局势,将来不愁没有出路。

不过,这只部队仍然有着一些极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杨部军官士兵基本都是行伍出身,文化程度非常低,都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也没有受过什么思想教育。打起仗来有些军官士兵都很勇敢,敢冲敢杀,但终究不懂现代战争,一些军官连军事地图都看不懂,成不了大气候。

其次,作为一只军事力量来说,他们缺乏一个可靠的强大外援。当时军阀诸如刘镇华之流,无不找一个强硬的靠山,左右逢源。杨虎城所部是革命党创建的军队,一直为革命党服务。此时中山先生的南方革命政府已经自顾不暇,退居广东省一个角落,不可能给与他们很大帮助。而直系军阀作为陕西现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时刻想吃掉杨虎城部,投靠他们也不是办法。

所以,杨虎城迫切需要一个很强硬的后台,光靠自己小打小闹最终还是会被更大的军阀吃掉。

最后,杨虎城面临着一个定位。就像汪精卫从一个敢于牺牲自己的刺客,变为一个不惜做汉奸也要获得权力的政客一样。杨虎城从一个立志反清的刀客,经过差不多10年的军旅生涯,开始成为一个政治人物。

现在清已经亡了,最初目的已经达到,他开始要考虑自己和自己共患难的那个团体了。杨逐步向一个军阀靠拢,开始放弃所谓的革命理念。

同时,杨虎城深知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没有文化。他自认为他有勇气,有眼光,有手腕,这些都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但是作为一个军阀来说,杨由于文化程度太低,大战略上没有什么远见,也不太懂政治。他现在的地位和新野的刘备一样,部下有一些猛将,如冯钦哉,孙蔚如,也有一些官吏,如李子高,部队也能打仗,但缺乏一些有头脑和远见的谋士,就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人出谋划策,提供较远的规划和政治主张,杨虎城是无法成就大事业的,始终只是一个草头王而已。

 

为了这些问题,杨虎城开始有了相应的对策。

在西北,最强有力的外援只有一个,就是北面强大的苏联。西北新疆盛世才,青海宁夏的马家穆斯林势力,都试图和苏联有联系。而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苏联不把小军阀看在眼里,一般土军阀根本没有任何可能直接和他们合作。唯一的可能,就是必须和苏联在中国的代理人中共联系。杨虎城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陕北休养期间,他开始有意接触一些中共人物,比如榆林中学的老师魏野畴。

不要小瞧这个做老师的魏野畴,他可是中共在西北最早的活动家,是李大钊亲自介绍加入共产党的。而李大钊是苏联在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代理人。通过和魏的结交,杨虎城开始了其长达10年之久和中共的联系。

另外杨虎城还和榆林中学校长,进步人士杜斌丞成为好朋友。

杜斌丞和魏野畴都是陕西高级知识分子,具有相当的政治眼光和文化知识,是杨虎城这类大老粗极为需要的人物。后来杜斌丞,魏野畴也都成为杨虎城的总参议,是两个举足轻重的谋士。

结交共产党和知识分子的同时,杨虎城开始对部队的改造,他派出唐嗣桐、刘云龙、周诚这些年轻军官去黄埔军校就读,还组织了一个教导队,招募了军校出身的赵寿山、段向武、刘光甫等人担任教官,除了教育自身的老军官以外,还新招收了100多名中学程度的年轻军官,用来改造部队。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部队逐步恢复了元气,军官能力也突飞猛进。

在这期间,杨虎城正式加入国民党。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杨虎城派代表参加,并受到孙中山先生热情接待。

此次,孙中山为杨虎城正式办理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手续。

 

入党对杨虎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陕北过于贫穷,井岳秀虽然够朋友,但也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底子都送给杨虎城。

部队驻扎了一年时间,仍然是1000多人的规模,没法扩大,而且粮饷紧张,生存困难。杨部士兵穿的破破烂烂,人也饥肠辘辘,外表看来和叫花子差不多。

杨虎城一直静静等待时机,终于,时机到了。

民国中央政权再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924年10月,第二次之直奉战争中直系大败,原属直系的第三军长冯玉祥不愿意跟直系一起沉船。他暗中和奉军达成协议突然倒戈,所部从长城前线撤军。北平卫戍副司令孙岳本来就是冯玉祥的人,冯部一枪未发的占领北平,将直系大总统曹锟囚禁,还宣布宣布解除直系总指挥吴佩孚的职务。



-------------------杨虎城把握时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陕西本来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军阀,到了最后剩下的不过三四个了。杨虎城所部从民团300人起家,逐步发展壮大。

 

冯将部队改为中华国民军,冯玉祥任国民军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孙岳任国民军第三军军长,这就是所谓的北京政变。

冯玉祥随即宣布支持中山先生的理念,支持三民主义,邀请国民党军队和中山先生北上。

其实此举就现在看来,多是冯玉祥的应变之策。因为他进行了北京政变,不但直系对其恨之入骨,一直试图占据中原的奉系也对其极为不满,几乎成为当年董卓一般的众矢之的。冯部兵力不如直奉两军,也没有国外强援的支持。而直奉军各有大约20万的规模,还有日本,英美等列强支持,冯玉祥怎么也不是对手。

当时国内军阀也不过就是直系,奉系,第三强的也就是中山先生的国民党了,不去联合他,还去联合谁呢?

此时一直试图翻身的杨虎城终于找到机会,冯玉祥和直系翻脸,就是直系的敌人。杨虎城现在的敌人就是占据陕西的直系军队和归属直系的军阀镇嵩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况且冯玉祥在西北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势力,是一个强援。

杨虎城在陕北宣布归顺国民军(井岳秀当时受封陕北国民军总司令,杨虎城名义上是他的部下),撤销之前靖国军的番号,并且准备南下陕南。由此杨虎城结束了靖国军时代,开始了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时代。

此时井岳秀还算够朋友,他交给杨虎城自己的一个团,杨虎城随即2000多人的部队南下。

当时由于冯玉祥在西北有部队国民二军1个军的兵力,所部战斗力远远强于土军阀刘镇华之流,而在河南的国民三军孙岳的10万大军又准备入陕,所以国民军的形势很好。

很快,国民军主力在1925年3月攻克洛阳,将刘镇华的镇嵩军几乎全部消灭。他的残部试图渡过黄河入陕,结果被井岳秀和杨虎城的部队拦住。这个狡猾的刘镇华灰溜溜的通电引咎辞职,率领少数残部逃往山西去了,由此刘镇华和杨虎城也结下了大仇。

见到陕西省省长刘镇华都垮了,陕西其他非国民军的势力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种大形势下,杨虎城南下抓紧时间抢地盘和扩大兵力,先后击败归属刘镇华的几个小军阀,如以前的战友麻振武,吴新田,孔繁锦,夺得了不少人枪。

之后杨虎城感觉井岳秀没有野心,只满足在陕北不毛之地称王,跟着这种人没有前途。所以他宣布离开井岳秀的国民二军编制,加入孙岳的国民三军。由此杨虎城部算是正式加入冯玉祥的部队,成为第三师师长,成为西北军的一份子。

冯玉祥认为杨虎城是地方实力派,地位相对中立,不是直系的一份子。冯决定应该让其壮大发展,将来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冯玉祥部下孙岳军长命令杨虎城部在较为富裕的宝鸡一带驻扎,并且给与弹药粮饷补充。这段时间前后长达一年时间,宝鸡这个地方虽然也算不了什么大城市,但是相比陕北就是天堂了。杨虎城通过这段时间将部队一举发展到8000人的规模,成为一个师的编制,这也是杨虎城梦寐以求的巨大扩充。

形势本来一片大好,但冯玉祥这边却出问题了。

 

西安攻防战

1926年,直奉两军深感自己内斗,被冯玉祥渔翁得利,捡了大便宜。他们很快达成谅解,双方都出动主力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直奉军数十万部队横扫河北河南,国民军不敌遭遇惨败,被迫撤出北平,河北,他们河南地盘也开始动摇。

冯玉祥看到情势紧急,立即通告下野,到苏联求援去了。

稍后,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省省长岳维峻部在河南被直奉军打的大败,余部10万人马丢盔弃甲的逃到河南西部,准备退回陕西。

河南西部正是刘镇华镇嵩军起家的老巢。刘镇华部本来已经败退道豫西一蹶不振。此时见到国民二军残兵败将到了他的地盘,实在是大喜过望。

刘镇华派出自己的部队和一部分红枪会士兵扼守豫西幽谷关,让国民军缴械投降。国民二军数万残军新败之下本来就没有斗志,数日攻打该关不下,直奉联军又紧追在后,最终全军瓦解了。

国民二军和刘镇华谈判,最终向其投降,交给他7万多件武器,才能够让该军中陕西籍士兵军官过关回陕。陕西督办兼任国民军第二军师长李虎臣(该省军事负责人),第7军师长邓宝珊等大将靠穿着士兵军服,侥幸混过关去,回到了陕西。而军长岳维峻运气很差,他被山西阎锡山俘虏软禁。

刘镇华借尸还魂以后,牛气冲天。他在豫西四处网罗部队,把民国军投降一部,豫西地方民团,红枪会邪教和当地土匪等武装全部收编,发给缴获的7万件武器,顷刻间就组成了6个师7万多人,号称10万大军,随即向陕西进发。

国民二军军长岳维峻被铺以后,李虎臣成为国民军最高长官。他从幽谷关逃回西安以后,搜集当地和逃回的残部,总共只有5000多人。

而此时刘镇华的部队已经攻陷陕西东面门户潼关,直逼渭南。直系领袖吴佩孚委任刘镇华“讨贼联军陕甘军总司令”,联合甘肃督军陆洪涛、陇东张兆钾、陇南孔繁锦等部,收复陕西。陕西一些小军阀如麻振武、何梦庚、缑保杰再次倒戈投靠刘,刘镇华部扩大到9个师,11万人的规模。

此时国民军大的形势也非常不好,陕西附近几个省的国民军的五个军中,国民四军魏益三叛变投直系,国民一军主力损失惨重,韩复榘,石友三大将率部投靠阎锡山去了。余下李虎臣的二军,杨虎城庞炳勋的三军,方振武的五军,都遭遇惨败,总兵力相加还不到3万人。

此时李虎臣知道靠自己的5000人肯定守不住西安,他向最近的杨虎城的国民二军求援。

 

杨虎城对国民军接二连三的大败一清二楚。此时他也非常犹豫,到底打还是不打。如果不打,刘镇华是杨虎城的死敌,陕西成为刘镇华的天下以后,刘仍然会对杨动手。那时候李虎臣已经被消灭,自己孤掌难鸣。如果打,以两军的1万人去对付刘镇华10万大军,是非常危险的。

杨虎城召集部下商讨,幕僚魏野畴等人向其献策说,刘镇华部队虽然兵力强大,但多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很多人都没有打过正规战争。这种部队攻坚能力很弱,并不可怕。西安城和国内其他地方不同,传承汉唐朝遗风,有特别高大的城墙和护城河。只要配有一定的火力,敌人很难攻下。

最关键的是直奉大军貌合神离,无法长期合作,刘镇华本人也是孤军作战,没有可靠的后援。军援上只有不可靠的阎锡山每天给与100大车的军火支援。

国内大形势上,广州的国民政府已经准备北伐,冯玉祥在苏联已经开始获得苏方的认可,同意他编组新军,提供巨额军火物资援助。苏联方面答应提供给冯玉祥6万支步枪,6000万发子弹和重炮等武器。西北军训练非常艰苦,就是苦于装备差,如果一旦有了苏式武器,无论直奉军队都是不放在眼里的。

魏还说,只要能够坚守半年左右,就一定会获胜。自古名将想要真正占据历史舞台,必须有一场重大的胜仗。杨虎城部从建军开始,基本都是在陕西小打小闹,还没有一场能够让人信服的胜利。如果此战能够打赢,会给杨部带来无法计算的政治声誉。

杨虎城分析各方面情况,听取部下的意见,最终拍板决定增援西安。

杨虎城率领姬汇伯旅和冯钦哉旅约5000人进入西安。李虎臣为总司令,杨虎城为副总司令,李虎臣率领卫定一部担任压力较大的南城的军事防务。



----------------西安的城墙高大坚固,上面可以并排开数辆汽车,确实很难攻打。

 

由此,刘镇华和杨虎城,李虎臣部在西安拉锯作战了8个月之久。

杨虎城所部刚进入西安城,还没有来得及部署。刘镇华部就打到了城下,情况危急。

杨虎城巧妙的使用计策,派出一群所谓和平使团。这些所谓的西安名流卑辞劝告刘镇华暂缓入城,让李虎臣部先撤退走。

刘镇华这个蠢货认为李杨两人都是手下败将,只要自己10万大军一到,李杨应该早就魂飞魄散的逃走了。

于是他下令部队休整三天,准备入城受降。

这三天杨虎城部得以全部入城部署,等到三天以后刘镇华准备入城受降的时候,才发现杨虎城部已经进入西安。

刘镇华勃然大怒,下令部队发动总攻。但他此时还是认为李杨两人不敢作战,所以居然三面围城,留出西门不围,准备让他们逃走。

结果数日之内,西门不但没有军队撤出,反而不断运入粮草和弹药。刘镇华这才慌忙将西门包围,开始了全面的攻坚战。

刘镇华部队首先用几十门火炮轰击,然后步兵蜂拥攀登城墙。可惜西安城墙内部都是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外部还铺上了青砖,异常坚硬坚固,厚度都在10米以上。一炮上去只留下一个小洞,根本轰不动。而城墙高达12米,士兵根本无法攀爬,使用云梯的话,又很容易成为机枪的活靶子。

如此强攻几次,镇嵩军损失非常惨重。刘部后期组织敢死队玩命的向城上爬,甚至还有几十人爬上城头,结果都被守军开枪打死,一次死亡600多人。镇嵩军由此被迫停止进攻。

 

强攻不行,刘镇华决定采用挖地道和爆破手段。地道方式没法成功,因为守军非常警惕,通过枯井和深坑时刻监视,发现有地道挖掘的声音就加以破坏。加上西安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地道必须挖的很深才可以,所以非常难成功。

 

见到地道不行,刘镇华下令用爆破的手段。他将几千斤的火药装入一个靠近城墙的地道中引爆。可惜刘部本身也无军工厂,缺乏炸药来源。用的几千斤都是黑火药,爆炸力不够,只炸毁了城墙一个小角。见到爆炸效果不佳,刘军以后就再没有用过了。

攻打不成,就改为长期围困,刘镇华从西安附近强征民夫,在城墙的四面掘七十华里的长堑以困城。堑宽、深均约3米多,堑后筑堡垒设大炮,以火力封锁,任何人不准出城。

 

1926年6月初,城外小麦成熟。刘镇华为了断绝城里的粮源,不管百姓死活令部下放火,焚毁了西安郊区10万多亩就要收获的麦子。一时间,“白天浓烟蔽日,入夜火光烛天”。

幸好西安是陕西省会,也是经济中心,多少还有一些存粮,围城前5个月老百姓和军人基本有东西吃。

但是5个月以后,情况就变了。由于城中粮食逐步吃尽,开始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一些守军士兵冲入老百姓家抢粮,很多老百姓仅剩的一点口粮被抢,纷纷饿死。这些行为导致民怨很大,动摇了守军的士气。

李杨二人下令枪决了抢粮的上尉副官赵文魁等人,并且枭首示众,才稍微缓解了一些。但是抢粮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到了入冬的10月,粮食问题更加可怕,老百姓已经吃光了野菜,树皮,树叶,老鼠,连药铺里面的一些中药材也被人当做树皮吃了。

这时候再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开始出现大量的饿死现象,老百姓甚至开始吃饿死人的尸体。

刘镇华一面通过饥饿攻势,迫使李杨两人投降。一面利用飞机抛洒传单,瓦解守军士气和抵抗意志。

除了老百姓陷入饥饿以外,守军很多人也吃不饱肚子,连扛枪的力气都没有了。

在8月,杨虎城和其他留守渭北的部队,为了西安之围,曾经全力向刘镇华部进攻了8天8夜。无奈只有几千人,实在无法和10万大军对抗,失败后被迫后撤。

 

此时的城中已经到了绝境,杨虎城把自己的战马也杀给士兵吃了,西安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转变。1926年5月国民政府开始从南方北伐,一路势如破竹的击溃直系军阀。

到了10月已经攻占湖北省会武汉,消灭了吴佩孚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

刘镇华背后的主子是直系,此时吴佩孚跨了,刘镇华也就折腾不起来了。

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到中国,苏联巨额军援随即运送到冯部。他在内蒙古的五原誓师北伐。当时李大钊和苏联顾问建议冯玉祥:先进军西北,解西安围,稳定国民军后方。然后以西北作为大后方,出兵潼关,策应北伐。

冯玉祥随即下令在甘肃的西北军全面东进。于是由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2万余人向陕西进军。10月中旬,国民联军击溃刘镇华部占领咸阳,随即强渡渭河,向西安西郊的镇嵩军发起攻击。刘镇华不愿意坐以待毙,他变更部署,缩短战线,将其渭北部队调往西安周围地区布防。

由于刘镇华部兵力强大,孙良诚部作战并不顺利,先后经1个半月苦战,损失相当严重,进展不大。孙良诚一度试图撤兵,被苏联顾问苦苦劝解所拦住。

后孙良诚率领刘汝明师绕至镇嵩军侧后,突袭东郊十里铺刘镇华总司令部,迫使其全线溃退。刘镇华大部被歼灭,余部再次溃败回豫西的老巢。

11月27日,西北军进入西安城,西安终于被解围。

此战长达8个月,镇嵩军伤亡4万多人,而西安城的老百姓饿死被打死的高达5万多人,当时很多地方满街都是死人,更多人全家饿死在家里。要知道,当时西安人口也不过才有十几万人,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时候刚刚突破20万。

 

此战功臣是杨虎城和李虎臣。李虎臣是全局指挥,功劳自然第一,而杨虎城的功劳大概占四成,也是他军事历史上仅有两次大捷之一。

 

西安保卫战的意义来说,由于他坚守了8个月,拖住了刘镇华的主力部队,让其无法去中原作战,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北伐。而刘镇华由于久攻西安不下,军力大为受损,也是之后冯玉祥的西北军能够较为从容击败他的原因。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虎城对北伐有一定的功劳,但是完全不是决定性的。

 

可惜此战也是杨虎城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最后一战,之后他彻底转变为一个军阀,并且逐步走入自己权力生涯的最高峰。 
                                          西北王杨虎城(西安事变系列之四)    

  

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时代

西安保卫战结束以后,杨虎城就进入冯玉祥麾下了,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10军军长。

此后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标准军阀的作为,和革命不再沾边。

虽名义上为冯玉祥的西北军,实则不过是暂时归附冯玉祥的杂牌部队,不被冯所信任。当时杨虎城和冯玉祥的关系大约相当于三国里面的刘表和新野的刘备,刘备只是迫于曹魏的压力暂时归附刘表而已。刘表忌讳刘备,让其放在新野最前线,抵抗北方的曹操。

冯玉祥和杨虎城的关系也差不多,冯玉祥认为杨虎城是封建土军阀,有自己中秋会为班底的军队,不可能像自己嫡系那样听话。而杨虎城素来对冯玉祥有戒心。他认为冯玉祥是个有铁腕手段的大军阀,一旦有机会冯就会使用各种手段将他的部队吃掉,就像当年他对付靖国军和郭坚将军那样。

几年前冯玉祥作为直系大将入陕的时候,首先把靖国军里面最有能力和威望的郭坚(杨虎城的仇人)以赴宴吃饭为名将其诱杀,余下靖国军部将见到这种情况纷纷投降,被冯改编。西安保卫战之后冯玉祥也使用手段,借机吃掉了杨虎城的冯华堂旅。

杨虎城害怕冯玉祥故伎重演,不想落个郭坚的下场。西安解围以后,11月29日,杨虎城没有通知任何一个人,就自己躲到一个朋友家去了,准备观望一下局势再说。杨部内部各将领互不服从,但都听杨虎城一个人的。杨虎城一走杨部顿时群龙无首,部队乱成一团,无法为冯玉祥服务。冯只能借助杨虎城本人的力量,保证杨的地位。由此后在次年春天,冯玉祥多次提出确保杨部完整性和地位以后,杨才复出率部参加北伐作战。

实际杨虎城并不愿意为冯玉祥去买命,但又畏惧大的形势(西北军各部都开往中原战场),这次作战是比较勉强的。

1927年6月杨虎城受命担任西北军北伐东路军总司令,受西北军河南省代理主席鹿钟麟指挥,杨部下辖两个师,都是杨虎城自己的部队。第一师师长冯钦哉,辖两个旅。第二师师长姬汇伯,辖三个旅。

杨部没有完全开赴中原战场,还留了一部在陕西。杨的副司令李子高率任子扬、赵寿山等留住于渭北三原、韩城一带。

前往中原的杨部大约1万人,实际也就是1个师的兵力,也不过编制上是1个军而已。杨部配合庞炳勋,王鸿恩等三个军,另外还有王金韬等四个师一同在河南归德,苏北徐州一带作战。

 

结果杨部的北伐作战并不顺利。

6月正好处于412国共刚刚分裂,清党分共,宁汉分裂的复杂动乱时期,蒋先生在武汉政府汪精卫等人的攻击下被迫下野,武汉左派亲共政府宣布和南京北伐政府对立,并且出兵攻击南京政府。军人出身的蒋介石下野以后,文人出身的武汉汪精卫根本无法控制大局,北伐军实际群龙无首,各部张皇失措,被迫停止了北伐的步伐。

 

败退回长江以北的直鲁联军感觉这是个绝佳的好机会,开始疯狂反击,所部主力一度渡过长江在南京附近和北伐军激战,后被北伐军以重大伤亡击退。此时北伐军在徐州归德附近也被直鲁联军大举反击,杨虎城他们的几个军部队面对直鲁联军的八个军,兵力火力都不占优势。杨虎城部刚刚经过西安保卫战还没有半年,在冯玉祥帮助下,杨部虽然扩大到1万人,但现有部队新兵太多,装备也没什么改善,部队实力并没有恢复。

 

杨部在北伐以前,始终是在陕西作战,打的都是西北军的各路军阀,并没有和中原的军阀正规军交过手,不知道对方的实力。

西北地区贫穷,人口稀少,西北本地的军阀虽然一般较为凶悍,但势力较小,装备也很差,和中原那些拥兵数十万的大军阀没法比的。新直系和鲁系军阀控制中原最富裕的地方,装备精良,训练也相对严格,受过实战的考验。

直鲁军战斗力虽然不及中央军,但比杨虎城的部队要强的多。

杨部一万人在归德和直鲁军数万主力碰了一下,完全不是对手,大败。期间杨虎城希望鹿钟麟派附近的部队支援,但是发现鹿钟麟指挥的西北军嫡系各部早已撤到后方的兰封(今兰考县和封县),还命令杨部不得撤退,违者军法严惩。

杨虎城不是冯玉祥的嫡系部队,冯玉祥对其部队损失不在意,让其为大部队殿后。

杨部守了一下归德,守军士兵被直鲁军50门大炮大量杀伤。杨部试图突围,又被直鲁军狙击打回归德城,形势非常危急。双方激烈交火一天一夜,杨部损失极为惨重,伤亡了3000人,约三分之一的人马。杨虎城见这样打下去,1万人的本钱很快就要拼光了,急忙率领残余全部主力拼死突围撤走。

杨虎城带着部队全力从归德突围出去的时候,直鲁联军已经攻入了归德城东门,算是非常危险。

杨虎城本来对冯玉祥就深有戒心,此时看到被冯利用差点全军完蛋,更是对其非常不满。

杨部没有跟随西北军一起向河南退却,而是自行退到皖北的太和县,开始自立为王的日子。

 

 

--------------杨虎城的部下装备非常低劣,由于没有军火生产能力,几乎所有武器都是靠购买或者战时缴获。很多枪械都是几十年的老古董,一些步枪连来复线都没有,子弹出膛不走直线。

皖北割据

 

到达皖北太和县以后,杨虎城联系一同退往此处的老朋友高桂滋部十九军(也是西北军,目前也有1个师的兵力),一同攻占颍州,亳州两个县,将此处民团武装打垮。这两个县城加上太和县,杨部和高部共割据了3个县城。

杨虎城在皖北驻扎期间,开始考虑前途问题。

目前北伐已经接近成功,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实力很强,而且是正规军,是名义上的政府。西北军冯玉祥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它控制了杨虎城起家的西北,不可小视。还有一股也很强大的力量,就是在北伐期间成燎原之势的中共,他有苏联的支持,也是实力派。

杨虎城主要联系这三方势力。

首先联系的自然是冯玉祥,目前杨虎城还属于西北军麾下,部队仍然打着西北军的番号,并没有完全撕破脸,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接着,也就是国民政府方面了。

随着蒋先生回到北伐军中继续担任送司令,北伐继续进行,继而连三的大破直鲁奉三家的联军。到了次年1928年4月,鲁系军阀张宗昌和新直系军阀孙传芳彻底失败,向北伐军投降。加上之前已经被北伐军击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北洋军阀最有实力的四大军阀其中三家都被北伐军消灭,仅剩奉系张作霖一家依靠东北老巢顽抗。北伐大局已定,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将是未来中国的合法政府,中央军也会是未来政府的军队。

杨虎城看到中央军问鼎中原已成定局,随即离开皖北,把军务交由第二师师长孙蔚如代理,携同妻子谢葆真(共产党员),秘书米暂沉(共产党员),王一山,李百朋,白志钧,刘子潜等赴南京。

但此时蒋介石并不知道杨虎城要来南京,他北上河南指挥讨伐奉军残部去了。

杨虎城在南京没有见到蒋介石,随即游玩了南京,上海,杭州几个大城市。杨虎城是陕西土军阀,以前看到最大的城市就是20万人口的西安。眼见南方几个城市的发达和繁荣,杨虎城非常惊叹,自称开了眼界,也开始明白中原军阀强大的原因。

此时北洋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奉系军阀还没有跨,国民政府主要任务还是联合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等北方军阀一同北伐。出于联合冯玉祥打奉系的主张,蒋并没有太看重只有几千兵力的杨虎城,也不方便在此时拉走冯玉祥的部队。

在杨虎城在南京的一个月时间里,蒋介石发手令,让杨虎城的第10军归冯玉祥部将方振武指挥,继续属于西北军编制,参加北伐。由此杨虎城灰心失望,认为国府对其不在乎,这条路似乎走不通。

此时在幕僚的建议下,他决定去正式结交一下中国的第三股势力,也就是中共。

 

需要说明的是,之前杨虎城就开始了和中共的接触工作。早在5年前,杨虎城就开始和中共的接触,并且将中共党员,文人魏野畴等人收为自己的心腹幕僚。

这些人中算是魏野畴最精明干练,富有政治远见,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魏在之后的一系列作战中为杨虎城出谋献策,也协助其苦守西安。在西安保卫战最危险的时候,城内外通讯中断(杨虎城部当时没有无线电设备),魏野畴奉命冒着极大危险化妆出城求援,通报城内情况,是杨的左膀右臂。

败退皖北以后,杨虎城迫于形势压力,更加紧和中共联系。刚到太和县城,杨虎城就将当时河南省主席鹿钟麟派来的秘书南汉宸收到自己麾下。

南汉宸也是一名能力很强的中共党员。他和杨虎城一样,早期参加辛亥革命,加入义勇敢死队反清,也算九死一生。推翻清政府以后,南汉宸复原回到故乡山西,开始经商为生。南汉宸经济能力非常出色,无奈当时是乱世,兵匪官盗横行,商人正是他们敲骨吸髓的对象。南汉宸苦心经营的煤矿公司在军阀压榨下跨了,他只能在1923年再次投军,加入了冯玉祥麾下。1926年,冯玉祥在北京革命以后被各大军阀围追堵截,被迫宣布亲苏,前往苏联求援。在获得苏联大量援助的前提下,也容纳了中共在其部队里面的发展。当时中共著名人物刘伯坚就在冯部内做政治部副部长,他看出南汉宸不是个平凡人物,将其推荐加入中共,后推荐南去了苏联。

 

南汉宸太和县还带来了武勉之、刘子华、高敬轩、昌绍先、谢祥荫等共产党员,组成了一个中共皖北特委。

杨虎城当时也想乘着在太和县休整的机会整训一下军队,由南汉宸和魏野畴组成了第十军军事政治干部学校,负责训练杨部几百名低级军官。其中也包括中共的一些政治宣传。

这些让冯钦哉等中高级军官严重不满,他们让杨虎城提防共产党,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一路货色,目的是想吃掉他们的部队。

 

果真,中共到达杨虎城部以后,开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土地革命,让地方地主乡绅身为恐惧。

杨虎城此时也做了一件事情,在西安围城期间,杨虎城的第一任妻子罗佩兰患肺结核病逝,年仅25岁。罗和杨本是包办婚姻,结婚以后两人感情很好,但由于杨虎城从军戎马,基本不在家。两人结婚直到罗佩兰去世,共10年时间,罗跟杨虎城其实没有享过一天的福。杨虎城先后得罪皖系,直系,陕西军阀省长刘镇华等陕西实权派,罗被迫带着家属长期流亡,不敢回家。在西安围城战期间罗病重,仍然让人购买粮食运送到前线。但战斗结束以后,杨虎城为了躲避冯玉祥隐居起来,人人都找不到踪迹。罗佩兰误以为杨虎城被冯玉祥所害,焦急之下水米不进,就此发病身亡。

当时杨虎城还有一个妾,也是家里包办的,叫做张蕙兰。嫁给杨虎城的时候只有14岁,她很贤惠,在罗佩兰死后几十年一直照料杨的子女和杨母。

当时军阀很少没有三妻四妾的,甚至还有几十房姨太太的,也自然很少有做鳏夫的。

在元配罗佩兰死后快两年后,杨虎城和中共派到他部队的妇女会主任谢葆真结婚。谢葆真是西安人,当年也只有16岁,比杨虎城小了20岁。她和杨虎城是由上级党员吴岱峰介绍的,两人结婚也是经过中共河南省委批准的。

关于谢葆真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杨虎城喜欢谢葆真的青春活泼,聪明伶俐,加上又是陕西老乡,有共同语言。有人认为杨虎城找谢葆真是为了加深和中共苏联的联系,就像冯玉祥让大儿子在1920年加入共产党一样。另一种说法是张学良说的,他认为谢葆真嫁给杨虎城的时候就带着党交给的任务,也就是作为枕边人鼓动杨虎城帮助中共。

据后来杨虎城身边秘书回忆:结婚后谢经常利用杨虎城夫人的身份,为共产党组织活动提供方便。当时,党组织许多秘密会议就在我家里召开,每次党内同志到来,杨虎城知道谢有事,总是借故避开。



----------在日本的谢和杨!谢葆真后来和杨虎城一起关押长达9年。谢被长期牢狱生活压垮导致精神崩溃,患了精神分裂症,在1947年去世。

 

杨虎城想利用中共,他向中共提出了入党的申请。可惜中共高层怎么可能是泛泛之辈。当时正好处于中共的瞿秋白的所谓盲动主义路线,要求各地中共组织举行起义和革命。驻扎在皖北的南汉宸和魏野畴自然也接到了命令。

 

魏野畴找到杨虎城,很直白的说出希望杨部参加红军革命的问题。

 

此时的杨虎城自然不可能答应。

杨虎城首先根本没有这个觉悟,也不可能把自己苦心经营10多年的队伍交给中共。

 

就内部来说,不但冯钦哉,孙蔚如,李子高,马青苑等高级军官,包括团长营长等中低级军官也都是旧军人,本来对中共就非常厌恶。他们从军也多是从各自利益出发,就算杨虎城愿意做红军,他们也不可能都愿意。

从大形势上来说,杨部所驻扎的太和县附近都是国军部队,总兵力何止比杨部强大数倍。一旦杨部此时起义,必遭四面围攻,失败是必然的。

至于皖北当地是旧军阀皖系的故乡,封建力量强大,毫无中共势力。一旦起义了以后也很难获得人民支持。

 

总之,杨虎城从各方面考虑也不可能同意将他的部队变成红军。

 

对于杨虎城入党问题,中共一眼看出杨虎城是在利用他们。1928年1月9日,中共河南省委就杨虎城部的情况,专题向中共中央作出报告。报告称:“杨虎城部队情形及河南省委对该军工作方针在前已有报告。最近南同志由太和来访,报告该军目前状况如下:“(1)杨部现有人数不到七千,枪支仅三千余,野枪、机关、迫击共计十余架,但子弹非常缺乏;其编制共计两师及直隶于军部之七个小部队。(2)杨本人近来因环境所迫,非常同情于我党,并要求加入我党,要求我们多派人到他的部队中去,无论政治工作人员和军事人员,都欢迎。(3)杨军内部非常复杂,各自成一系,每一小部分中,地域观念很盛,此派和彼派亦常有冲突,不过都服从杨。(4)要他们实行土地革命,马上是不可能的。(5)我们在其中同志共16人,多系政治人员,没有士兵工作。省委听了以上报告,认杨之倾向我们,投机的成分很多,在其中做工作的同志,多没有按着党的政策去做,如没有发展下层组织和当地工农运动等等,特约在该军中做工作的负责同志详加讨论,结果定出比前更加详细的工作方针决议,督促去执行。”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到当时中共河南省委不相信杨虎城的革命性,认为杨投机的成分很多,所以拒绝了杨虎城的入党要求。

 

不让杨虎城入党,却让杨虎城参加红军。杨虎城作为戎马十多年军阀,怎么也不可能被人当枪使。不过如果自己公然拒绝中共的要求,无疑跟中共彻底撕破脸,以后再合作就难了。所以,杨虎城巧妙的金蝉脱壳,他决定暂时离开部队,去日本避避风头。

此时,另外又有事情发生。南京中央政府通过情报系统得知杨虎城部有很多共产党员,随即派一个叫做韩振声的官员以劳军为名视察。韩振声本人去过苏联,在国外和南汉宸做过一段时期的朋友,深知南的老底。

在到了皖北后,韩振声发现南汉宸在杨部以后,就立即威逼杨虎城将南汉宸送交南京处理。

此时杨虎城还算讲义气,他说:你我和汉宸都是朋友,而你和他的朋友关系比我还早,尽管政治见解不同,但首先应顾到朋友间的道义,我不能这样办。杨拒绝了韩,并通知特委让南汉宸暂时隐蔽。

 

南离开杨部隐藏了一段时间,后经鹿钟麟推荐担任河南省信阳县县长。原来担任宣传部长的魏野畴继任南的职务担任皖北特委书记。

 

此举多少得罪了南京政府,加上不愿意起义得罪了中共,杨虎城急着离开皖北是非之地。

 

1928年4月底,杨虎城偕夫人谢葆真,秘书米暂沉(这两人都是共产党)三人由上海乘“长崎丸号”东渡日本,由此杨在日本居住了半年的时间。

 

杨虎城前脚刚走,代理军长孙蔚如就按照杨的意思,将杨部的所有共产党员,包括魏野畴在内200多人,武装押解赶出太和县。

 

此时十九军高桂滋部也早已清党,形势非常恶劣,从任何一个军阀的角度来说,都不适合再起义了。不过魏野畴不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军阀。他毕竟是个忠实的共产党员,4月9日他和杨的媒人吴岱峰拼命聚集了杨虎城第10军和高桂滋第十九军各一小部,总共只有700士兵的兵力在阜阳起义,建立了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

这点兵力如何和周围数万之众的国军对抗,起义后仅仅3天,这股起义军就被国军消灭。魏野畴在率一部转移期间遭遇国军袭击,部队被打散,自己也被俘虏。魏被捕以后遭遇毒刑拷打,国军军官说如果他愿意归顺就可以留他一条命,魏野畴却说:“你们这些土匪,把老子枪毙了,老子也不会归顺你们。”

 

后魏野畴,战友胡怀西二人被国军押到陕西会馆,稍后就要处死。他们决定出逃,考虑到两人同时出逃目标太大,不易走脱。

在这种生死关头,魏野畴此时还先考虑战友的安全。他用便用绳系着胡怀西,将他拉到房梁上。胡怀西跳出天窗脱了险,而魏野畴却被赶来查看的看守发现,没能逃亡成功。几天后魏被枪决,年仅31岁。

 

魏本来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学者和老师,在1923年期间他的月收入高达100多块大洋高薪,当时3,4块大洋就能让一家3口人一个月吃饱肚子。由于参加共产党工作的需要,他将几乎全部收入都给了党,没有钱养家。他的妻子和老母亲只能依靠做些缝纫刺绣艰难度日。几个朋友不理解,认为魏野畴不孝顺,不是好丈夫,写信跟魏断交。当时中共还是在地下活动,不便和别人说明情况。魏有苦难言,背着骂名继续工作。

 

后和杨虎城相交的6年,也对杨尽心竭力,数次冒险,毫无私心。没想到最终落到这个下场。

 

据说:杨虎城在上海得知皖北暴动失败,魏野畴遇难的消息后,沉默许久,最后留下了热泪。因为魏野畴是他结识的第一位共产党人,他从魏野畴身上汲取了许多有益的政治营养,1922年在陕北开始两人成为挚友,6年的合作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为保住了十军这支革命部队,日后能为国家民族做更多事情而庆幸,更为失掉魏野畴这位挚友与同志而悲痛。

 

这是段话也算是中肯,也就是杨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团体牺牲了朋友。



---------------------北伐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算是比较成功,一举消灭盘踞中国近20年的北洋军阀势力,消除了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旅居日本,伺机再起

 

杨虎城在日本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杨虎城和中共在日本的党员交往甚密,尤其和中共东京市委有很多接触,还给中共一些捐款。

奉命和杨虎城接洽在日的中共党员冯润章后来说:我是1928年6月去日本的,住在东京大冈山地区,4月下旬到日本的杨虎城和夫人谢葆真、秘书米暂沉也住在这里。我由上海赴日时,党中央通过张慕陶叫我到东京后,多同杨虎城接近,影响杨虎城。我因负有这样一个任务,所以到杨家去的次数就较多,主要是谈些国际形势和国内革命发展情况,杨表示同情革命。杨知道我是共产党员,大约在七八月间,给了我300元,叫我转给共产党。

根据当时资料,现在中共方面也已经解密,杨虎城通过冯润章向东京中共市委提出要求入党的要求,要做第二个贺龙,这是杨第二次要求入党了。

 

10月9日,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杨虎城的具体情况及其真诚态度,认为之前拒绝杨入党是不对的,也造成杨彻底反对皖北的革命。

他们特函复中共东京市委,同意接收杨虎城加入中国共产党。信件原文为:“收到你们的来信,特答复如此:……杨虎臣(原文如此),中央已允其加入。交由你们执行加入手续,加入的手续如下:需三个同志的介绍,候补期为半年。再望你们与他谈一次话,指明两点:(一)目前大的任务主要的是争取广大的群众以准备暴动,而不是马上就要实施总暴动。总暴动是我党的前途,目前尚不是行动的口号,而是宣传的口号,尤不是每个同志一加入就要派回暴动。(二)每个党员加入后如在工作上有需要时,党仍须调其往他处工作……”

当时邮政系统不发达,辗转一个多月送到东京的时候,情况又已经变了。

1928年6月张作霖在沈阳被炸死,少帅张学良已经基本确定归顺中央政府,北伐大局已定。

那么中央和冯玉祥共同的敌人北洋军阀已经垮台,下面自然是互相消灭了。

冯玉祥所部在北伐中控制了西北和华北六个省的地盘,兵力非常强大,是中央第一个需要消灭的对手。

那么此时属于冯玉祥麾下,但又不是嫡系的杨虎城的1个军自然就吃香了。从来不把杨虎城放在眼里的蒋介石,居然亲自给杨虎城发电报,邀请其回国。

冯玉祥也赶忙派特使去日本,让杨虎城部改往山东驻防。山东相对比较富裕,是个有油水的地方。

杨虎城见到局势已经好转,自己的部队成为香饽饽,决定回国。

 

杨虎城11月16日离开日本回国,中央政府和冯玉祥果然对其大加拉拢。

杨虎城回国到南京后,先去见了西北军老大冯玉祥。米暂沉回忆说:冯对杨的态度非常客气,谈到坚守西安有功党国。对于杨部在豫东受挫,也说明责任不在前方负责指挥的人。并指示杨虎城率部队开往胶东,准备剿办刘桂堂(即刘黑七)、顾震匪部,听山东省政府主席孙良诚指挥。

 

到他快离开南京的时候,收到何应钦送来的一份请柬,约他吃饭。何冠冕堂皇地对杨恭维了一番,并谈到蒋介石对他如何关切及电促其回国的情况,最后送了一份密电本,让他以后与南京方面多联系。

 

 

在蒋冯各自拉拢杨虎城时,中共中央的同意他入党的信件也到了日本。当时冯润章带着同意杨虎城入党的指示找到杨,杨表示自己已经无意入党。

 

冯润章说:我由东京回到上海不久,杨虎城也回到南京,住鼓楼饭店。党中央知道我和杨虎城的关系,让我去南京说服杨虎城,意思是说蒋介石是个流氓,用你时把你拉一把,不用时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不要上蒋介石的当,既然回来了,可以把队伍整编一下,向苏区边境移动。我到南京见杨虎城,陈述了党中央的意见,杨虎城很长一段时间默无一语。最后他说:“你回去对他们讲,我向右转了。”我只好回上海复命。

 

说起来大家可能不明白,其实道理很简单,杨虎城加入中共无非是想获得苏联的联系。杨大部虽然驻扎在皖北,但是还有一部在副军长李子高的率领留守陕西。现在主力部队,包括留驻陕北的部队都全部调往山东,苏联的援助已经不可能了。加上中共并无什么实力,是远水,冯玉祥,蒋介石两个实权人物才是近火。

 

杨虎城回国以后,部队已经从皖北转移到鲁西驻扎。

 

杨虎城接手部队以后,显示整顿部队,不但平息了冯钦哉等上级军官争权的问题,还杀了几个人,平息了下级军官和士兵的吸毒,赌博,强占民女等问题。

 

同时加强部队的训练,将一支接近涣散的部队恢复了元气。

 

杨部在鲁西立足以后,从2月开始先后打了两仗,将胶东巨寇刘桂堂和顾震两股总数近万的匪帮打跑,为当地老百姓清除了一害,也借此锻炼了部队,一扫之前北伐失败后低落的士气。

 

在山东期间杨虎城惊讶的发现冯玉祥对他仍然是老样子。杨虎城部已经缩编为一个师两个旅的编制,1万2000人的部队,一个月只能拿到2,3万银元的军饷。要知道当时军人都是要给军饷的,因为军人也要养家。当时地方军阀士兵普遍每个月要拿6到10块银元左右(当时1块银元大约可以购买30斤大米,地方军阀士兵多是混饭吃的或是自己做雇佣军来养家,没有这种薪水谁去卖命?),而军官薪水更高,一个连长大约40多块银元,团长要100到200块。

除了军饷以外,士兵军官的每月伙食费也要3到5块银元。

按照冯玉祥拨款这个标准,每个杨部士兵勉强能够吃饱肚子,军饷无从谈起。民国历史上无数军队都是因为欠饷导致垮台,一度担任新桂系军事领袖的李明瑞,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就是被手下闹饷搞垮的,有些军阀甚至被闹饷的士兵杀死。

而当时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士兵没有饭吃部队就会垮,士兵没有军饷养家部队就会散伙。

杨虎城找到山东省主席孙良诚,孙良诚推说是西北军老大冯玉祥完全负责军饷,自己的山东省政府没法管。杨虎城派秘书李志刚找到冯玉祥,冯玉祥居然推给蒋介石。杨虎城的副官李志刚回忆:冯听我说完军队的情况以后,他装作同情我们的困难,告诉我“虎城部队的困难,我是知道的,但蒋介石的中央政府没有他的部队的经费预算,这点维持费还是我在西北军第二集团军内部挖肉补疮来拨付的,希望你把我的苦衷转告虎城。你既然来了,我就打电报给孙良诚对费用和子弹酌量多发些。”

李志刚只好又跑到孙良诚处,总算多领了1万元,又领了一些子弹。回到杨虎城处,李志刚把冯的话说与杨听,杨冷笑着说:“冯先生这一套,我算领教够了!”



------------冯玉祥在军阀中算是比较古怪的,他向来以节俭标榜。冯玉祥与士兵一样,穿灰布军装,睡稻草地铺,每餐仅一菜一汤,数十年如一日。在冯军中严禁吃喝嫖赌,严禁穿着绸缎,甚至严禁吸食香烟,冯玉祥自己也从来不用烟酒待人。要知道,蒋介石生活也是这样节俭。但是作为军阀来说,大部分都是唯利是图,爱财爱权如命,你不用这套对待下属,别人为什么替你卖命?冯玉祥就不懂这个道理,手下纷纷叛变。

 

到了1929年4月,冯玉祥和中央政府的矛盾已经一触即发,随时可能开战。此时冯玉祥已经做战前部署,由于其兵力过于分散,非常不利。冯玉祥下令:“时局不靖,集结兵力,缩短防线”的命令,要杨虎城部随山东省主席孙良诚由山东向河南转移。

 

此时蒋介石也争取杨虎城,不让杨虎城跟着冯玉祥西北军一起行动。何应钦来电:“胶东匪氛未靖,地方治安可虑,该部应即驻防原地,维持秩序,所有部队经费、番号等问题,中央当负责解决,诸希来京面谈”。

 

此时杨虎城认为蒋介石实力比冯玉祥要强多了,冯玉祥和蒋介石作对早晚垮台。而且冯玉祥待杨虎城太薄,自己又不是冯玉祥的嫡系,犯不上为他卖命。

 

所以,杨部按兵不动,不服从冯玉祥开往河南的的命令。杨虎城随即亲自到南京见何应钦,然后拜见蒋介石。

蒋介石亲自授予杨部番号为新编第十四师,为南阳守备司令,率部移驻河南南阳。按中央军三三制改编为一师三旅,每旅三团,合约一万四五千人,枪约万支。第一旅旅长冯钦哉,第二旅旅长马青苑,第三旅旅长孙蔚如。师直属部队:炮兵营营长孔从洲,特务营营长孙辅丞,手枪营营长王振华,工兵营营长慕云汉。另有一补充旅,旅长曹国华。
杨部服装弹药给养,统由中央政府和山东省拨给。随后,蒋介石拨给杨虎城大米一万袋,面粉一万袋,子弹一百万发,大量手榴弹,炮弹,还有其他军事物资。杨虎城经常对别人说:换成冯长官,连十分之一的东西都不会给我们。

由此,杨虎城正式叛变冯玉祥的西北军,成为听命于中央政府的军阀。

 

 借助中原大战,成为西北王

加入国民中央政府麾下,不代表杨虎城真的服从中央指挥。

他在之后一系列战斗中,始终保持保留实力,借机占便宜的做法。

很快,冯玉祥出兵反对中央,双方开战。杨虎城在河南借机突袭刘汝明部,小胜,得了一些便宜。

稍后唐生智突然联合石友三,阎锡山等人叛变反中央,杨虎城最初在观望局势。后在石友三溃败,阎锡山宣布反唐以后,杨虎城立即狡诈的利用唐生智拉拢他的机会(当时唐生智邀请他合作反蒋,杨虎城没有拒绝),以增援为借口,冒着大雪突然进入唐生智后方补给基地驻马店。

进城之后杨虎城部随即翻脸袭击,一举将驻马店的少量唐部军队歼灭。此时唐生智主力都在前线作战,得知后方补给中心被袭击以后,火速回击。但主力都在前线,后方兵力无法集中,连接几天都以小规模部队攻打杨部。等到唐生智集中两个主力旅的部队攻打驻马店的时候,杨部已经修建了防御工事,无法短期打下,同时中央大军压境。

唐生智部本来不敌中央军,在加上被抄了老巢,在中央军打击顿时全部瓦解,唐生智化妆逃走。

杨虎城此战由于偷袭成功,缴获甚多仅仅步枪机枪就有3000多支,有数十门重炮,另外还有其他大量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杨虎城用了一个营,运了好几个月才运光。所部全部换了新武器,把那些老掉牙的枪都换掉了。此时杨虎城部驻扎在河南南阳一带。

 

此战,也是杨虎城历史上的两次大捷中的第二次。

 

1930年4月1日各军阀残余势力联手反中央,中原大战爆发。

 

中原大战非常激烈,双方在河南一地就伤亡了数十万人。但此战中,杨虎城继续明哲保身的观望,并不出兵。蒋介石也已经预计到了这点,并不给于催促。

随着战局逐渐明朗,反蒋联军的桂系遭遇惨败,退回广西。阎锡山晋军主力在山东几乎被中央军全歼。冯玉祥西北军在河南,苏北,山东都遭遇中央军重创。

 

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反蒋联军顿时垮台。阎锡山一面以重金要求冯玉祥发动反击,一面无耻的偷偷将晋军全部撤回山西,从而保住了自己几个军的部队和山西的地盘。

 

此时冯玉祥西北军在前线和中央军激战,突然发现后方晋军部队已经撤退,阵脚大乱。

由于中原大战开始,西北军抽调在西北的全部主力部队出战,此时西北已经没有什么冯玉祥的军队,完全是唱空城计。由于受阎锡山欺骗,西北军在最后时刻仍然在进攻和前方防御作战,根本没有考虑撤退的问题。

此时晋军一撤,西北军后方顿时露出巨大的空档。

蒋介石立即命令中央军主力向洛阳等西北军后方迂回,试图切断西北军退路。

此时西北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各部蜂拥向后退却,败局已定了。

 

杨虎城此时再次把握了局势,他部队位置是中央军和归属军阀所有部队中,最靠西面的。

西北军开始全面溃败的时候,杨虎城率部火速突袭,沿着晋军撤退放弃的防区逼近洛阳。此时西北军实际已经覆灭,各部混乱,一部已经投降蒋介石或者张学良,中央军大军里洛阳也只有二三天时间的路程。

洛阳只有西北军葛云龙师和警备司令徐俊卿部少量部队驻守,杨虎城大军逼近,洛阳守军知道败局已定,被迫投降。

杨虎城进入洛阳以后并没有停留,他有自己的算,当天就随即放弃洛阳火速向陕西进军。两天后,中央军开进洛阳,杨虎城部已经向潼关出发。

此时蒋介石已经明白杨虎城试图占领陕西的意图,他判断局势,认为杨虎城部怎么都要抢在中央军前面进入陕西,控制陕西全境,将生米煮成熟饭。

蒋介石此时也有顾虑。因为陕西人排外,中央军的陕西籍将领如杜聿明等人大多30多岁,也只有师长的军衔,军衔和威望都不够,无法在陕西服众。

另外冯玉祥毕竟在当地有相当的势力,根深蒂固,可以借助同是陕军的杨虎城加以消灭。

同时陕西刚刚经历了1929年的大饥荒,饿殍遍地,加上战乱练练,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经济也比较落后,不是一个富裕的省份,再次发展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在蒋介石看来,杨虎城文化程度低,兵力少,不可能有大作为,将来容易剪除。蒋介石随即顺水推舟的任命杨虎城为陕西省主席,此时杨部已经攻占了潼关。

 

10月26日,冯玉祥系的陕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刘郁芬惊闻潼关失守,即带着省府各厅、处长及卫士团,以视察渭北公路为名,向山西方向逃去,委留西安市长杨慕时和城防司令陈毓耀维持市内秩序。

杨慕时于是日晚召集宋伯鲁等三十多名人会议,商定推举代表赴潼关,见第十七路先头部队司令官马青苑,一面表示欢迎,一面请其停止军事行动,和平进驻西安。

 

由此杨虎城在1930年10月成为陕西省主席,从而有一个农民子弟,成为陕西省的一方之王。



-------------杨虎城算是非常成功的一个军阀,他从十几人的土匪头目出身,摸爬滚打了快20年成为陕西省的军政领袖。而同时出道的军阀大都灭亡了。

 

蒋介石此时派来特使告诉杨虎城,中央给与杨5年时间让其经营陕西,期间不会动他。

杨虎城非常高兴,但是仍对蒋深有戒心。

入陕以后的情况,见老萨之前的作品,这里就不多说了。

杨虎城入住陕西以后,就把蒋介石领导的中央政府作为最直接的对手。

他在陕西主要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就是扩军备战。杨虎城主政陕西以后,将南汉宸再次任命为陕西省秘书长,负责经济工作。

南汉宸是山西人,很有经济头脑,早年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后曾经也曾经在中共最艰难时期担任陕甘宁边区财政负责人。中共建国以后,南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高手。

南通过几年时间的休养生息,让陕西经济大为好转,财政收入足可以养陕西的部队。同时也保证陕西武器制造局的产量,军火也勉强可以自产。

杨虎城把自己的军队从一个师两个旅1万2000人,扩大为三个整编师5万人的规模。而到了5万这个数量以后,杨虎城认为依照陕西的财力物力,这已经是极限了。要知道当时广西的桂系倾全省之力不过才能养3万士兵,陕西虽然是西北的中心,经济也并不发达。

 

第二就是向西北发展。杨虎城在平定陕西以后,在幕僚文人的策动下,并不满足一个省的地盘,试图向其他省份发展。但是西北的青海,宁夏两省都是马家穆斯林势力,在当地盘踞多年,根深蒂固。马家以宗教和少数民族为基干,不信任汉人,杨虎城根本插不进去。

 

至于新疆,杨虎城试图支持马仲英控制新疆。但是马仲英很快被盛世才出卖主权换来的苏联红军击败,杨染指新疆的手段也失败。

而甘肃相对好一些,最终杨虎城利用甘肃军阀之间内斗的雷马事变,派孙蔚如等部进驻甘肃,控制了该省大部。

 

但是此时蒋介石出现,他利用杨虎城无法企及的高超政治手段,分化瓦解了在甘肃驻扎的杨虎城陕西警备师,该师师长马青苑杀死杨虎城任命的一个旅长,囚禁另一个旅后投蒋。虽然最终杨虎城拉回了大部分部队,但该部实力已经受损。

稍后,蒋介石有挖走了在甘肃的杨虎城的杨渠统一个旅,其实际兵力为一个师。

杨虎城试图进入甘肃的策略不但失败,而且还丢了三个师中的一个师,算的上损失惨重。

通过一些列的交手,蒋介石看到杨虎城实力不足以和其正面对抗。他随即取消了杨陕西省主席的职务,将行政权力收回中央所有,并且开始大量派遣中央党部,宪兵机构等入陕。

 

陕西在东北军入陕之前已经一部分由中央控制。

 

而杨虎城在进军甘肃失败了以后,就知道自己的政治能力不足,无法和蒋介石对抗。而自身兵力已经缩减到4万多人,更无力和50多万中央军对抗,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此时中共开始深入杨虎城的地盘,杨虎城北边有陕北刘志丹部,稍后红二十五军又进入南边的陕南汉中地区。

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经过几年和平生活迅速腐败,战斗力确实无法跟红军对比。对刘志丹部两次大规模围剿全部失败,杨虎城损失几个团数千人之众,还让刘志丹控制了陕北的几个县城。

对红二十五军作战则更差,不到半年杨虎城所部损失了三个旅,损失差不多1个师的兵力。而杨部一共只有3个师,这个失败算是非常的惨。

 

由此,杨虎城了解红军战斗力比自己要强,尤其在防守时候更是厉害。但是目前红军的力量还不足以威胁杨在陕南的地盘,所以杨虎城本能的和红军达成各种协议,保证不去剿匪,红军也不进入他的地盘。

 

到了红军长征末期,随着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北,中央红军也向陕北移动,杨虎城知道自己情况危急。

       果然,蒋介石调动10多万东北军进入陕西的地盘,这也是所谓三虎竞食之计。杨面对总数10万人的红军,10多万东北军,和50万中央军手足无措。旧中国的军阀所凭借的唯一资本就是实力,实力不行说什么都没用。杨部实力无法和这三个敌人相比,就一般来看,杨部是很难避免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