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骆家庄西苑2区:九年级思品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17:23

关于“拒绝战争”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权衡应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拒绝战争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危害,懂得对话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图片导入

呈现有关战争的照片。如“备课系统”提供的图片“战争、冲突,人类的梦魇”。

教师:这些都是关于战争的图片。战争给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维护世界和平、拒绝战争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

教学环节一:了解战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

教师:战争,永远是“残酷”的代名词。多少无辜的人在战争中丧生或变成终身残疾,多少人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失去家园。

呈现一组体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照片(如“多媒体资源”提供的“战争,对生灵的涂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新闻录像,让学生看到真实的战争场面,感受战争的危害,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访经历过战争的人,了解战争的恐怖与危害。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谈对战争的感受。

问题:

•  从上面材料中你看到了什么?

•  你对战争还有哪些看法?

•  请谈谈你的感受?

通过对战争中不同身份的人的采访,了解战争对人类造成的灾难

教学环节二:了解战争对资源的消耗

教师:战争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灾难是无法准确统计和测算的。

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战争中的环境”体会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然后全班交流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了解战争消耗了大量资源

教学环节三:了解战争对财产造成的影响

呈现(或教师讲)反映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战争造成人类财产损失的统计数字。

从公元前3200年到今天的5000多年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了14500多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平时期只有300多年。共造成2150万亿瑞士法郎的财产损失。折合成黄金,可以铺成一条宽150千米,厚10米,环绕地球一圈的大金环。

问题:

(1)看了上面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2)你还了解哪些有关的内容?

(3)如果把战争中消耗的财产用来发展经济,会发生何种变化?

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造成的财产损失

教学环节四:了解战争对儿童的伤害

呈现一组反映战争中儿童生活和遭遇的照片。(如“多媒体资源”提供的“战争与儿童”)

学生观看照片,感受战争对儿童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

问题:生活在战争中的儿童的境况是怎样的?战争对儿童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

让学生以同龄人身份体会战争对儿童的影响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节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懂得了和平的重要性。

 

关于“热爱和平”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联合国有关知识,懂得和平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进程需要一个过程;树立信心,展望世界和平的可能性。

能力目标:培育多元文化的理解,包容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青少年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和平的可能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战争就持续不断。战争是不是不可以避免?和平是不是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和平

教学环节一:和平世界,美好的世界

教师:有一张有名的照片,反映了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后,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起来。照片刊登在美国《时代》杂志上,这张照片集中地反映了战争的结束给人们带来轻松欢愉的心情。

问题:

(1)人们为何为战争结束而欢愉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2)和平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意义?

通过照片探讨和平的重要性

教学环节二:人类为和平所做的努力

呈现反映教科书中所提到的“无国界医生”进行救护的照片(如“多媒体资源”中提到的“无国界医生”),呈现无国界医生的相关资料。(见“参考资料”)

问题:

(1)哪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过努力?请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

(2)人类为何不懈努力地维护世界和平?

让学生了解人类为维护和平所做的努力

教学环节三:联合国

1.呈现介绍联合国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介绍联合国的录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联合国的作用。

问题:

(1)联合国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2)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3)你认为联合国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2.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参加联合国大会”活动开展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联合国,感受联合国的作用。

了解联合国,认识联合国在处理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环节五:总结

为了发挥学生自主性,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建议由学生来总结,谈谈世界和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关于“贫富之间”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贫困以及世界上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体会世界性贫困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能力目标:学习国际问题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的同情心、国际意识,树立国际理解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国家间过大的贫富差距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世界性贫困问题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危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图片导入

展示一组反映世界性贫困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体验贫困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如“多媒体资源”提供的图片“贫困,世界人民的大敌” )

问题:你对贫困有何看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了解贫富差距的存在

教学环节一:世界贫富现状

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黄金周一日游”开展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国存在着的贫富差距。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瑞士”“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贫困的塞拉利昂”。

学生根据以上活动,总结发展状况相同国家的共同特点,探讨“东西南北”的含义。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

教学环节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呈现一组反映贫困的照片,让学生观看图片,总结世界性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

•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而贫困的非洲地区。

•  由于战争而贫困的伊拉克。

•  印度洋海啸造成灾区人民生活无着落。

问题:导致人类贫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了解自然灾害、战争、自然环境等是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环节三:贫困对世界影响,消除贫困的方法

教师:世界贫困人口正遭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的挑战。贫困是使国际局势发生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组织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法,探讨解决贫困问题的具体措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小组内先讨论,然后开展组间比赛,看哪个组列举的办法多且可行。

引导学生探讨消除贫困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了解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大敌——贫困,懂得了消除贫困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现在和未来,为世界和平、为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关于“合作与发展”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认识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认识世界一体化的现实,懂得国际合作在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联系实际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合作、乐观向上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邓小平有关世界两大主题论述的重要意义,懂得合作与发展对于人类实现幸福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由运动手套生产过程导入

教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村落。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需。跨国生产、销售,甚至跨国公司,在世界上普遍存在。

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从奥运比赛手套的生产过程看世界经济合作”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了解合作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一:各国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教师: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历史阶段。它通过货物与产品、信息、知识与文化的交流将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技术、通信、运输和工业的空前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

呈现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案例。

芬兰的诺基亚电信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跨国企业。诺基亚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建设星网工业园,诺基亚的合作伙伴与为其生产配套产品的日本三洋、金长科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跟随它的脚步迈进开发区。最终在星网工业园的配套项目将达到30个,它们都生产与诺基亚手机相关的配套产品。这种被开发区人士称为“星网模式” 的生产方式,将相关联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既加快了物流速度,又降低了企业成本。每天早上,诺基亚的零部件供应商从全球各地调来各种元器件,在星网工业园里根据诺基亚的最新要求进行生产,下午便可以交给诺基亚进行组装。当晚,这批刚刚生产出来的手机便可以坐上飞机,空运到诺基亚的全球市场。

问题:

(1)这个例子给了你什么启示?

(2)你还知道哪些能够反映国家间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的事例?

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懂得世界经济发展的条件

教学环节三:实现国际经济发展需要合作与竞争

组织开展“盖房子”游戏。世界银行的 David Dollar先生将全球化描述为国家必须“建立一个平台”才能搭上的快车。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确保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

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多边援助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正在通过与国家的合作建立这种基础,以帮助它们做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准备。

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这个基础和基本的服务,贫困人口就不能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会被抛在后面。

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必须进行良好的治理。如果一个政府是腐败和无能的,外部机构就不能真正带来变化。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要发展,就需要与他国合作。

 

关于“七彩文化”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内涵,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和过程。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愿意与具有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交流;热爱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文化的内涵,世界文化的广博性、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以图片导入课题

呈现一组反映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图片。(如“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生观看图片,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问题: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课主题

教学环节一:文化的内涵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文化”这两个字。那么,什么是“文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呈现“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内涵比较广博的概念,包括文学、艺术、建筑、音乐、习俗、节日等器物、制度、观念多方面。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的风俗习惯、服饰、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都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教师:现在,我们以节日为例,通过了解我国春节与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主要是欧美的圣诞节)来理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问题:

•  说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与这些节日相关的传说。

•  说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传统节日。

•  你还知道哪些文化现象?

学生就以上问题课前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

以一个典型的节日为线索,了解世界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了解世界上一些不同的文化现象

教学环节二:不同文化的特征

教师: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呈现一组反映各国、各民族或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图片。如“帽子文化”“服饰文化”。

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列举更多的反映民族文化的社会生活侧面,如建筑、宗教、音乐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

教学环节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呈现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照片,如“多媒体资源”中提供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观看图片,发表看法。

问题:你了解哪些引以为自豪的中国传统文化,你认为在不同文化交流中我国应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个性与特征?

引导学生认同本民族文化。在走向世界,实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继承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懂得了处于不同文化的人们需要交流和对话,更懂得了在与世界交融的过程中保持中华文化独特性的重要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于“天涯共明月”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不同民族进行友好往来的基本原则,懂得如何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

能力目标: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度理解本民族文化的可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各民族尊重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立志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导入课题

参考“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到毛利小屋做客”活动,组织开展模拟交往活动,体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时应遵守的原则和具备的基本态度。

活动后请学生交流自己所经历过的类似的场面,并说说在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问题,做到既尊重对方又不勉强自己。

活动导入增强趣味性

教学环节一: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参照“教学活动设计”中提供的“古诗新译法”开展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会深刻地体会到不同民族语言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互相理解,甚至互相谅解。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The tree grows in the south,

It grows up in spring.

I wish that your husband gets more,

It means love.

让学生听一则笑话。

有一对中国青年举行婚礼,婚礼上请了一位美国朋友。当美国朋友看到新娘时,夸赞道:“新娘真漂亮!”

中国青年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美国朋友感到很纳闷,于是回答:“脸、脖子、身材,所有的地方。”

问题:

(1)在翻译中你有什么发现?

(2)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语言习惯的差异。

(3)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感悟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教学环节二:中外文化交流

呈现一段表述文化差异产生原因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出现的根源。

历史上的隔绝是文化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意识形态无疑会对文化产生影响;不同的宗教是文化差异产生的又一影响因素。对传统文化持变革而不是僵化的态度;对外来文化持接纳而不是排斥的态度,有助于文化走向繁荣。

问题:在不少外国人的心里,中国人的形象就是梳着大辫子,穿着大马褂,女人还裹着小脚。你认为这种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呈现法国“中国文化年”活动的照片,学生观看照片,进行交流。

问题:

(1)说说中国在法国、俄罗斯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有什么意义?

(2)如果让你策划美国“中国文化年”活动,你会怎样向美国人民展示一个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 ?

(3)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时,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遵守什么样的原则?

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文化间交流时应注意的原则,以及如何发展中国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

 

关于“中国的声音”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了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现实。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具体事实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学会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民的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中国在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向前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图片导入课题

呈现我国维和部队“蓝盔部队”的照片,学生观看照片并交流。

问题: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

直观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

教学环节一:中国为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问题:请你列举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进行的努力。

教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高举和平、合作和发展的旗帜,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师生一起归纳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做的努力。

(1)中国派遣维和部队完成联合国的维和任务。自1990年以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1450人参与维和行动。

(2)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同绝大多数邻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边界问题。

(3)中国制定了裁军和军控方面的政策,对国际安全做出承诺,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裁军。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所负的国际责任以及中国对世界和平的关注和关心

教学环节二:中国为世界经济所做的贡献

1. 呈现袁隆平的照片,学生观看照片并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的故事。

2. 呈现下面的资料。

据世界银行统计,如果把中国31个省市区当成31个国家来看待,那么在1978年到1995年之间,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20个国家全部都来自中国。世界银行副行长傅兰妮以此表扬中国是过去20年里,对全球扶贫工作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她说:“客观地说,中国消灭贫困的成就远远大于其他的国家。当然印度和巴西这方面的成绩也很好,但和中国比较还是有差距。”

按照世界银行一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中国的赤贫人口数1981年为6 亿3400万人,2001年减少至2亿1200万人,20年里赤贫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63.8%下降到16.6%。

3. 呈现下面的报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06 年 9月14日称:中国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 IMF 称中国和印度将帮助推动世界经济在今明两年分别增长5.1%和4.9%,比其在今年4月份所作的预测要高。

IMF 还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在2006 年和2007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并将使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受益匪浅。这份半年发表一次的报告说,随着投资增加快及净出口的激增,中国2006 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高达11.3%。报告预测,2006 年和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0%。报告说,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如果能保持目前的增长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预期,而中国经济的更快增长将带动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

问题:

(1)列举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教学环节三: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1. 学生观看教科书中的两幅照片,交流各自的看法。

2.学生阅读“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中国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事实。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发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了解了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使我们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结提升

关于“我们的责任”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明确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所担负的责任,懂得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自己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能力目标:自省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责任心。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愿意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与解决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以新闻图片导入

2007年5月16日上午,非洲开发银行集团理事会年会(“非行年会”) 在上海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和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诚支持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国累计已免除非洲国家欠华债务109亿元,目前已承诺并正在办理的免债还有100多亿元。

问题:请列举你所了解的我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的事例。

通过新闻导入课题,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环节一:世界是一个整体

教师:不同的人对于中国政府免除非洲国家债务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中国还不富,100亿元就这么给出去了,值得吗?有人说就算富也不能拿这么多钱玩啊。有人说为什么不把这钱用来救济我国的穷人呢?

活动:就以上观点展开辩论。

中非论坛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承诺减免非洲国家103亿元债务,对于这一决定有正反两方面看法。正方认为中国是世界一员,有责任对世界发展做出自己努力;反方认为中国自己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不应多管闲事。

在辩论活动,要涉及几个问题。

•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是什么关系;

•  非洲的贫穷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  中国援助非洲对中国乃至世界有何意义;

•  怎样处理本国建设和援助外国的关系。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

教学环节二:中国应负责任

呈现下面的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并发表看法。

目前全世界有63亿人口,

如果世界缩小成只有100人的村子,

会变成怎样呢?

……

在这100人的村民之中,

有20人营养不良,

1人濒临饿死,

但也有15人过于肥胖。

至于全村的财富,

有6人拥有其中的59%,

而且他们全都是美国人。

有74人拥有其中的39%,

有20人分着剩下的2%。

至于全村的能源,

有20人耗费掉其中的80%,

有 80人分用着剩下的20%。

75人的食物来源无虞匮乏,

也有地方可以遮风避雨。

可是,剩下的25人可不是这样。

有17人喝不到干净、安全的水。

……

请你去爱这个有你和有其他人的村子吧!

如果我们之中有更多的人

懂得爱这个村子,

相信一定可以拯救这个村子,

使这个村子

不因暴行而有所分裂。

问题:

(1)在这个村子里的穷人会对富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吗?有怎样的影响?

(2)你认为这个村子里的富人对穷人负有怎样的责任?

(3)说说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方面负有的国际责任。

通过直观的比喻让学生深刻认识世界人民的生存状况

教学环节三:承担国际责任从我做起

呈现凯文·卡特的摄影作品。学生观看照片并阅读介绍照片和凯文·卡特本人的阅读资料。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的著名摄影作品 《 饥饿的小女孩 》。该作品赢得了1994年普利策(普利策奖也叫普利策新闻奖,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设立的,20世纪7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新闻特写摄影奖。照片反映的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职业意识,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得这一生最高荣誉的两个月之后,良心上的谴责使卡特自杀身亡。

教师:在我们周围,有无数这样的图片正在生成。你我是否也仅止于按下人生镜头的快门,然后离去?

问题:

(1)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何感想?

(2)你认为自己能为世界人民做点什么?

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性贫困问题的存在以及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威胁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承担的国际责任,也懂得了我国每个人应负担的责任。希望我们能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成长纪事”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

能力目标: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感悟、体验成长的收获,激发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我的成长与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猜明星

呈现明星小时候的照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明星是谁,引导学生反观自身的发展变化。

由明星的成长变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环节一:我的成长日历

1.搜集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资料形式可以是:

 ①书面资料; ②照片资料; ③口头资料;④音像资料。 

2.展示成长成果,讲述资料背后的故事,体验成长的快乐。

3.教师总结:从同学们呈现的各种形式的“成长日历”中,我们看到了:成长,是知识的增加,也是能力的发展;是身体的成长,更是心理的成熟;是经验的收获,也是理智的成熟、情感的丰富,更是友谊的收获、责任的承担和理想的形成。

帮助学生整理记载着自己成长轨迹的资料,感受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会长辈及老师对自己的呵护,从而更加热爱世界,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和信心

教学环节二:我的成长故事

1.回顾三年初中生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讲一个与自己成长有关的感人故事。

2.学生讲述的故事,与同学交流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3.总结。

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将成长中的难忘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感受成长的意义

教学环节三:——优点轰炸

1.事先不告诉学生活动的名称,先让学生闭目沉思两分钟。思考:三年的初中生活,自己增加了哪些优点。

2.几分钟后,在一张纸上把自己刚才想到的优点写下来。写好后将纸揉成团,投入讲台上的纸盒中。

3.教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活动名称叫“优点大轰炸”,并让一名同学来当“天使之手”,由他负责在纸盒中拿纸团并确定被轰炸者。

4.活动结束时,发还学生刚才写下的纸,让学生把自己没写却由同学说出的优点记录下来,并在纸上写一段内心的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认识自己更多的优点,从而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环节四: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光阴的故事》

体会光阴流逝,人的成长

关于“一起走过的日子”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自己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他人的关心与帮助。

能力目标:能够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之情,懂得珍惜同学之情、师生之情和亲情,学会感恩与回报,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珍惜成长过程中他人给予的关心,学会感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音乐欣赏《恋恋同学情》:Flash 见资料库。

提问:听歌曲,你联想到了什么,内心有怎样的感受?

由歌曲引发学生对初中三年生活的回忆和感受

教学环节一:心有灵犀

1.在班里选择一个你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这个活动。3~5对选手即可。

2.两位选手一个面对题板、一个背对题板,由面对题板的选手根据题板所示词组,以语言、声音或动作等形式向另一位选手描述题板内容,另一位选手每正确表达出一个题板所示词组,即可获10分。

3.60秒钟内猜中词组越多得分越高。

4.猜词过程中,描述方不得说出题板所示词组中的任何一个字或同音字,否则答题无效。猜词过程中选手亦可以选择放弃其中的任意题目,但放弃权只能使用三次。不得使用英文单词来描述中文单词,比如:用“hip-pop”描述“嘻哈”;反之亦然。小组内其他成员不能提示,其他小组监督,违反规则一次扣10分。

5.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谈感受:是什么让他们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什么让我们心有灵犀。

通过活动,增进学生的感情,体会同学之间的真诚和善解人意。同时,活动会调节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

教学环节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具体活动可参考“教学活动设计”。

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和汗水,懂得学会感恩,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环节三:谢谢您,老师

我向老师献真情,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写一首诗歌等)中的一种形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环节四:活动延伸

在你的生命中,还有哪些人给过你重要的影响和帮助,请在感恩卡上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

学会感恩,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于“共同的历程”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认识身边的发展变化,了解社会发展的现状。

能力目标:培育协调的我与环境能力,能够将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自我融入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学会关注社会、奉献社会。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镜头记录的社会新变化

呈现反映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如“青藏铁路通车”“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三峡大坝全面建成”“2006 中国‘俄罗斯'年”等。(见“多媒体资源”)

问题:你从以上的图片资料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变化了吗?你有怎样的感觉?

由我国最近发生的大事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教学环节一:感受身边发生的变化

1.寻找身边的变化: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到附近寻找能够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人和事。例如:家庭的变化、学校的变化、社区的变化、本市的变化,从中发现国家在发展和进步。

2.各小组用多种形式展示探究的成果,如文字、图片、录像、图画等。

3.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能为社会发展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乡、城市、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与个人成长的内在联系

教学环节二:青少年是否该为社会分忧

以“青少年是否应为社会分忧”为题开展辩论活动。 正方:我们青少年虽年幼,但也要为国分忧;反方:我们青少年因为年幼因而不能为国分忧。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各组分别做好准备,围绕各自观点进行辩论。

辩论双方可以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论证本方论点,驳斥对方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就事论事,不能做人身攻击。

通过辩论使学生懂得中学生关注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环节三:我为奥运作贡献

组织学生围绕“你能为奥运做点什么”展开讨论。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按讨论的结果开展实际的活动,为迎接奥运做自己的贡献。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多角度尝试自己能做的事情

关于“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懂得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在什么领域,只要付出努力,就有成功的机会。

能力目标:培养理性选择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兴趣特长以及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奋斗是成功的前提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一些行业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因而在做选择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放在帮助学生认识把握机会、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并呈现歌词。

南风吹了,玫瑰红了,会考的季节又来到,爸爸要我考会考,上了大学把门第光耀。凤凰花开,夏天尽了,会考的季节又来到,妈妈要我考会考,金榜题名合家欢笑。亲爱的爸爸,会考我会好好考,可是我如果失败,请你千万不要怪我。亲爱的妈妈,听我说句真心话,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还有别的路儿可以走。

教师:就如歌词中所唱的,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板书课题: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导入课题

教学环节一:行业状元大比拼

课前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查询在各行业中做出优秀成绩的人员,做好课堂上分组介绍“行业状元”事迹的准备。

教师: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么,就请大家来说说你所知道的行业状元吧。

问题:怎样才能成为行业中的“状元”?“行业状元”身上有哪些共同的品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一个人能不能做出成绩,重要的不是看他从事什么,而是看他怎样工作。“行行出状元”。只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钻研业务、勤奋学习,就能取得成绩,甚至成为行业的能手和专家。

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干一行、爱一行,就能成为“状元”。培养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

教学环节二:人生剧场

教师:我们即将毕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我们的人生旅途因此而不同。假设时间又匆匆过去了3年,我们又一次相约在这里,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况。

问题:

(1)你将干什么?是即将进入名牌大学,还是要出国留学或是准备参加工作?

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假设你选择了以上的一种角色。4年时间又过去了,你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后表演。要求学生在表演中,将4年的努力奋斗以及取得的成绩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读书还是就业,都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积极进取、努力奋斗,都有可能取得成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只要努力学习,不管在什么样的行业,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环节三:鲁迅三改志愿

教师:我, 们大家都知道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可是大家知道吗?鲁迅第一次选择的职业并不是作家,他曾经三次更改志愿。

第一次:家道中落,叛逆精神使鲁迅决心出外学工科以改变民族命运。

第二次:父亲的去世使鲁迅产生了学医救国的念头。鲁迅去日本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医,但是没有毕业。

第三次:一次日本人辱华事件使鲁迅认识到医学只能使国民体格健全,却无法改变国民麻木的精神世界,所以决定弃医从文,准备通过文艺的力量唤醒国民。

问题:

(1)鲁迅三改志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2)鲁迅以笔为枪的选择,曾遭到许多人的指责和嘲笑,他是如何应对的,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但不是唯一的一次。不管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选择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这些都是我们无数个人生选择的开始。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机会和选择在等待着我们。

通过鲁迅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选择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唯一的,一次选择的结果并不能决定终身;只要努力,把握机会,人生到处充满选择

教学环节四:人才竞技大考场

教师:现代社会日新月异。面对飞速发展的高科技、高技术,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1世纪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让我们来模拟一场未来人才的竞技考场。

活动采取闯关的形式,要求如下。

第一关:列举出代表最新知识的名词,如互联网、纳米、克隆、数码家电、绿色农业等。

第二关: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看谁先想出答案。

怎样提升一杯水的价值?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样用纸做人可以坐的、可以在水上行驶小船?

第三关:有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对公司新招聘的员工说:你的文凭代表了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3个月。要想在我这里继续干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如果不知道,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假如你是新招聘的员工,接下来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问题:

(1)这三关测试了人的哪方面素质?

(2)做完三关测试,你有什么感受?

(3)飞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教师小结: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才能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

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意识到:选择未来职业,除了考虑自己的愿望和条件,还应考虑社会的需求;自己应具备哪些素质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教学环节五:规划我的理想职业

本环节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

教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理想职业。请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或将来想从事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资料、采访相关人员等)了解这个职业的情况。完成下面的作业。

1.我最理想的职业是_______。

2.我喜欢这个职业的原因是_______。

3.该职业在目前社会中的作用_______。

4.从事该职业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______。

5.社会对从事该职业人员的期待_______。

6.该职业在未来十年中的发展前景______。

与同学交流,评选出未来10年中最具潜力的10大职业。

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在确定职业理想时能够把个人的愿望、条件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课堂小结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在展望与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教师:展望未来,在即将踏上新的旅程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人生选择,祝愿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努力,把握机会,让梦想成真!

 

关于“合理选择”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到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这也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目标:掌握进行选择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重要选择,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部分学生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选择的科学方法,合理地进行选择以及面对选择带来的后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生活中充满选择。 有人说,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题。 让我们以一天为例,看看我们在普普通通的一天中会遇到哪些选择。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时光匆匆,转眼间我们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第一次的真正选择。让我们带着怎样选择的问题,一起学习第21课“第一次选择”。

板书课题:第一次选择

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导入课题

教学环节一:生活岔路口

问题:我们在以往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重要选择,这些选择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选择与生活密不可分,有些选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选择,有些选择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环节二:小故事大道理

教师:人生路漫漫,但关键处只有几步。不同的选择,使我们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让我们来读一个故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见“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交流读故事的感想。

教师小结: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正确的选择有助于人的成功,不当的选择则会让人品尝失败的苦果。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合理选择。

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要合理选择。

教学环节三:选择的苦恼

教师:初中即将毕业,我们都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那么该选择哪一所学校呢?刘彬正在为此事发愁呢。

刘彬是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喜欢玩电脑,业余时间常在体校打篮球。马上面临毕业,填报志愿时,刘彬陷入了苦恼:填报重点高中,录取的希望不大;上一所普通高中,万一将来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父母要自己上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但是到毕业时这个专业还会这么热吗?社会发展迅速,中专学历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吗?做个职业篮球运动员可能不错,不过……

问题:

(1)假如你是 刘彬,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还是听从父母的要求,抑或其他?

(2)请帮助刘彬做出合理的选择。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全面认识个人条件和外在条件是合理选择的重要一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拥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进行选择。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的选择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进行的选择

教学环节四:体验选择

问题:许多同学都想上重点高中。如果你的分数线不够上重点高中,但可以通过交纳高额的捐资助学费得到上重点高中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呢?

学生自由交流。

注意: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时除了需要考虑自己的优势、兴趣特长外,还需要考虑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条件、客观的社会需要,同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通过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自己所处的环境科学地做出选择

教学环节五:一封自荐信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

问题:假如中考改革,要求将要升学的你向自己向往的学校写一封申请入学信,你将如何写?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两份自荐信范本,让学生知道自荐信的格式以及要素。

通过活动让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从而在进行升学和就业的选择时能够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做出合理选择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做出错误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选择才会更为明智,人生才会不断地进步。

送学生三句话共勉: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

假如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平坦笔直;

假如你选择了海洋,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

 

关于“人生价值大拍卖”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价值观决定着每个人的选择。

能力目标: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初步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学会抓住机会,不轻言放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多元社会具有的开放性,电话、影视、广播、网络、书刊等的普及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给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变的信息,也使青少年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选择,使青少年难以形成自己清晰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抓住机会,不轻言放弃,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需要做出某些选择。那么,在这些选择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在这节课上,我们通过开展一些活动,让大家一起体验、感受和分享每一位同学做出选择的过程。

板书课题:人生价值大拍卖

导入神秘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一:

选择小试

设置问题情境。

假如某天班里有个同学过生日,你要送给他(她)一份礼物,可是自己只有10元钱,你会给他(她)买一个什么礼物呢?

A.直接把10块钱送给他(她)。

B.买一本杂志。

C.买一种学习用具。

D.买一份他(她)爱吃的零食。

E.请他上网玩游戏。

F.买一个小装饰物。

G.买一支鲜花。

请同学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在面临相同的选择时,每个人做出的决定却不完全一样,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所持的价值观不完全一样。

用生活中的一个小的事件来让学生适应活动的方式和氛围,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价值拍卖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选择。那么,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选择体现了怎样的价值观呢?让我们来进行一场特殊的拍卖会。

拍卖的物品有:浪漫的爱情、纯真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美丽的外貌、一颗爱心、至高无上的权力、巨额的财富、浓浓的亲情、大学毕业证书、出国深造的机会、享受一次美餐、长命百岁、一栋豪华别墅、一技之长、周游世界、自由。

活动规则:

(1)参与 拍卖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底价,见下表。

浪漫的爱情

500

纯真的友情

1000

健康的身体

1000

美丽的外貌

500

一颗爱心

800

至高无上的权力

1000

巨额的财富

1000

浓浓的亲情

900

大学毕业证书

700

出国深造的机会

1000

享受一次美餐

400

长命百岁

900

一栋豪华别墅

1000

一技之长

1000

周游世界

1000

自由

1000

(2)每个同学有10000元,每人出价以500元为单位,价高者得。

(3)有效利用手中的10000元,尽可能买更多的东西。

活动过程:

1.首先拍卖第一件物品:浪漫的爱情。底价为500元,学生竞价,价高者得。以此类推,依据上述的次序进行拍卖。

2.记录每个人买到的东西:将同学的名字、买到的物品、所花的价钱一一写在黑板上。

讨论问题:

(1)你们买到你们想要的东西了吗?有没有后悔,为什么?拍卖时的心情如何?

(2)有没有什么都没有买到的同学,为什么一件物品都没有买到呢

在讨论的问题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意识到要把握机会,不轻易放弃,并引申到学习中——要珍惜学习时间,要有理想、有追求。

(3)在以上价值选项中,你认为哪些是相对重要的,而哪些是相对不重要的?

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学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

(4)整个活动给了你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从这次“人生价值拍卖会”中可以看到同学们不同的价值观。同学们要选择自己重要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模拟拍卖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机会,不轻言放弃

本课小结

“价值拍卖”活动结束了,我相信每个同学都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选择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一路走好!

 

关于“志当存高远”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想,应该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命运、人类前途结合起来,把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结合起来。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目标: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是一个人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的理想目标,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理想,应该是结合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人类的前途的,结合了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结合了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合乎理性的目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同学们3年学习生活的照片,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

问题:看了刚才的照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中学阶段的3年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结束同时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有人说中学是梦开始的地方,而我希望它是你们放飞理想的开始。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就是“志当存高远”。

板书课题:志当存高远

播放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主题

教学环节一:什么是理想

设置情境,引入对理想的讨论。

有人说理想是天上的星,看着很近,但是其实很遥远;有人说理想是河中的水,如果流入生活的海洋,就没有了自我;也有人说理想就是现在的我,我现在的样子就是我理想的样子。

问题:你同意上面的观点吗?你认为理想是什么?(漫谈)

教师总结: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期盼,反映着我们的生活态度。

呈现对理想的不同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环节二:我的理想

组织开展“理想树”活动。

教师: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是有理想的人。请你打开自己面前的画纸,让我们共同绘制一棵“理想树”。请先想一想,从小到大,你都有哪些理想呢?把你的理想化作一片片树叶,看哪个同学的理想之树枝繁叶茂。

提示: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家庭理想、学业理想、休闲理想等。

学生用5分钟时间制作“理想树”,进行交流。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童年时期的理想和现在的理想是不同的,从而认识到我们对理想有了越来越深入的理性思考

教学环节三:理想,应该是结合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人类的前途的,结合了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结合了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合乎理性的目标

教师:现在,我们来深入的分析一下职业理想。

问题:

(1)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如科学家、歌手、教师、公务员、画家、医生、军人、企业家、金融职员、专业技术人员、作家、律师、警察等)

(2)大家在确定职业理想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自己的特长、爱好、社会的需要等)

(3)到底是社会需要决定个人理想,还是个人爱好决定个人理想?

就问题(3)组织开展辩论活动。学生自由辩论。

教师总结:2002年5月l5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希望青年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希望青年树立远大理想;二是强调青年要有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的理想。

通过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之明确个人理想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环节四:志当存高远

板书:志当存高远

教师:古人讲,志当存高远。在我国古代,理想被称作“志”。古人很重视理想,即使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翻开史册,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在青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作家蒲松龄落第后,下决心干一番事业。他写下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这么写的,也这么做了,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

呈现周恩来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教师:这是1917年9月敬爱的周总理决定东渡日本求学时写下的诗句。字里行间洋溢着总理的爱国热情。正是因为周总理年轻时就树立了如此豪壮的理想,所以才能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鞠躬尽瘁。

问题:你如何看周恩来的志向?

呈现梁启超的名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问题: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怀抱远大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中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和人民的意愿、祖国的前途相结合的理想才是高远的理想)

深化主题并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崇高的理想

使学生懂得:青少年要具有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理想是和祖国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相结合的理想

教学环节五:课堂内容总结

理想就是人们心目中所定的奋斗目标,是鼓舞人们前进的一种精神动力。志当存高远。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高飞。

总结课堂,提升情感

关于“理想与现实”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想的确立和实现都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做好长远和具体规划。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理想。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性地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树立不懈追求的决心和努力奋斗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理想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于: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出学生对理想与现实问题的讨论。

小学生周莹说:“在没考上初中之前我的理想是考上一个好的初中。现在我考上了,我的理想就变成上初中时能够成为一名好学生!”

初中生汪明说:“我最大的理想可能就是在下个学期考进全校前30名。”

高三学生徐琳说:“我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够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然后再考研,或者继续上个什么学。”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赵成说:“我的理想是明年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赶快走上工作岗位。

问题:听了他们的想法,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们的理想不尽相同?

呈现不同的人的理想,从而激发学生思考

教学环节一:理想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

1.理想必须根植于现实的土壤。这表现在:首先,理想要建立在社会现实的的条件之上。

鲁迅是万人敬仰的大文豪。当初他去日本的理想是学医救国。但当他认识到要拯救中华,只有先拯救国人麻木的灵魂时,便毅然放弃了最初的选择,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同敌人作殊死斗争。

问题:今天中国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基本国情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能得到满足等。我们的理想要立足于现实的基本国情)

2.其次,理想要建立在个人的实际情况基础上。

问题:个人的实际情况包括哪些?( 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等)

教师:如果脱离了现实,理想就是虚无缥缈的空想了。大家都学习过历史,老师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尽管他们有着美好的愿望,但终究不能实现,因为他们的理想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活动:理想和现实的讨论(参见教科书第175页)

这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环节二: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呈现杨振宁的故事。

杨振宁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的6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杨振宁在美国学习期间曾经立志在要实验物理学领域有所突破,但是,他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而改攻理论物理学。杨振宁于1956年与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问题:如果杨振宁博士不放弃研究实验物理的初衷,结果可能会怎样?杨振宁博士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我们的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地调整理想)

用实际事例说明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教学环节三:实现理想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懈追求,努力奋斗

教师:我们如何才能实现理想呢?让我们看看这几个成功的事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案例一: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少年,一场意外的替补演出让他成为国际乐坛炙手可热的钢琴家。他说:我的理想不是当一名世界有名的钢琴家,而是要当一流的钢琴家。为此,他付出巨大的努力。他说:如果一般练习钢琴的人能弹6首,那我至少要多出6倍。

目前他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合作,每年全球巡演近150场,是近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他就是钢琴家郎朗。

问题:郎朗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故事给了大家什么启发? (实力+努力+机遇)

呈现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的故事。(见“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山田本一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做出规划,这个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为找不到目标而迷失方向;这个规划还要尽可能具体,要把它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性目标,这样一步步付出努力,就能实现理想)

呈现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她1973年出生在河南郑州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邓亚萍的父母都是乒乓球迷,这个爱好也感染了孩子。5岁时,邓亚萍就开始学打乒乓球。但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后加盟河南省队,在全国比赛中夺得团体冠军。1988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她的理想是进国家队,成为世界冠军。可是由于她的个子太矮,国家队的领导经过几次讨论,都否决了她的想法。

呈现关于邓亚萍成绩的小资料。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人独获乒乓球女子单打、双打两枚金牌;

1997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问题:邓亚萍如何实现了自己的理想?邓亚萍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有时实现理想的条件并不具备,但是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获得成功)

理想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参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

根植在现实土壤上的理想才能生根发芽,理想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不懈努力和奋斗的过程。

总结提升

关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主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充满坎坷。人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自强不息。

能力目标: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同自强不息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没有挫折磨炼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片段

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片段,学生欣赏。

教师: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压倒。

问题:

(1)乐曲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

(2)他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3)乐曲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进入讨论和学习的氛围

 

教学环节一:理想的实现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名人的照片,如著名主持人杨澜、航天英雄杨利伟、篮球明星姚明。(见“多媒体资源”)

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

问题:

(1)你知道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或者获得了什么感受?

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故事引导学生懂得每个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学环节二:我们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勇于开拓进取

教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精神,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断前进,勇于拼搏。“自强不息”,还意味着开拓创新,要不断地有新追求,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有新成就。“自强不息”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呈现杜瑶瑶的故事。

1993年,杜瑶瑶还是青岛的一名小学生。母亲体弱多病,又因父亲的去世而加重病情。全家的重担都落到了12岁的杜瑶瑶身上。她要照顾和鼓励病中的母亲,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合理地支配微薄的收入;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杜瑶瑶的理想是让生活充满微笑。在社会的支持下,10年后杜瑶瑶考入了青岛海洋大学,并被选为学生会副主席。2004年,杜瑶瑶又考上了研究生。生活真的对她微笑了,而她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也是她的微笑。

教师:从杜瑶瑶同学的经历中我们看出,无论是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还是普通的学生,都可以成为自强不息的人。

教师:有一个班的同学开展了关于自强的讨论。下面是他们发表的看法。

李浩然说:“我觉得自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谁遇到了灾难都能自强。自强是穷人、残疾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还这么小,根本不需要自强。”

李强说:“自强是很容易的。虽然我现在比较懒,上次老师要检查作业,我也克服了困难,熬夜做完,我也自强了一次。”

关明说:“自强与否纯粹是我个人的事情,与其他人没什么关系。”

问题: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是怎么理解自强的?

教师总结:自强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积极进取的动力,是一种永不放弃理想的信念,是我们树立目标并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品格,是成功的关键。自强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正是许许多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创造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

同龄人的事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呈现有关自强的不同观点,明晰自强的含义

教学环节三:放飞理想

活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如一首诗、一句格言、一幅画、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达你对自强的理解。

教师导语: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将告别初中的生活,开始人生新的篇章了。今天既是即将告别的时刻,更是放飞新的希望的时刻。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自强自立的人。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你自己特有的方式,如一首诗、一句格言、一幅画、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表达自己对自强的理解。

活动的目的是加深印象,升华感情

课堂小结

没有人实现理想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历过困难和磨难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进一步总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