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钢管分类: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3:04:46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2010年06月12日 09:02 党史博览 【 】 【打印共有评论14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0年第5期 原题为: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

当今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在上衣的右胸前佩戴由色条和级别星徽组成的“级别略章”,每个人的级别同军衔一样,一目了然。然而,在2007年解放军服装制度改革以前,军官的级别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只是记载在干部的人事档案里和财务机关的工资发放表格中,局外人一般都不了解,因而在社会上往往搞错。如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首次军衔制实录》,把上将中正兵团级的李克农、李涛、陈奇涵等3人的级别“降低”为副兵团级,而把另外3名副兵团级别者“提升”为正兵团级。因此,澄清首批授衔开国将军评定军衔时的级别,对于消除首批开国将军级别史料中的某些混乱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经过多方考证,与权威性史料反复核对,得到了自以为比较清楚的结果。

解放军首次统一评定的“军队级别”概况

解放前后,解放军干部和全国党政干部一样,较长时间实行供给制,没有工资,个人的吃穿用由公家全包,经济情况略有好转的地区,按照任职情况给予数量微薄的津贴,以补零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地方和军队干部,才根据每个人参加革命工作的年限、历史贡献、所任职务等综合因素,评定了级别,干部按级别享受工资津贴和其他物质待遇。

解放军设置的级别,为了区别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级别,称之为“军队级别”。“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军委主席、副主席级(一等一级);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二等一级),军委委员级(二等二级);正、副、准兵团级(三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军级(四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师级(五等一、二、三级);正、副、准团级(六等一、二、三级);正、副营级(七等一、二级);正、副连级(八等一、二级);正、副排级(九等一、二级);正、副班级(十等一、二级);战士级(十一等)。

1952年全军干部评定级别后,到1955年实行军衔制度的三年多时间里,级别显得偏低的部分初级干部和一少部分中级干部的级别,陆续进行了调整,准军级和副军级干部的级别只有个别调整,而正军级以上干部的级别则一个也没有调整。因此,1955年初中央军委关于以级别为基础按照德、才、资条件评定干部军衔的政策出台以后,总政治部和总干部部于2月9日联署提出,调整123名级别偏低的正军级以上干部的“军队级别”,呈报中共中央审批。其中包括由副兵团级提升为正兵团级者22名,由准兵团级提升为副兵团级者35名,由正军级提升为准兵团级者66名。若按这一方案调整了的话,1955年授衔的53名有“军队级别”的上将中,就会有52名是正兵团级,中将中兵团级人数的比例也会大为提高。然而,这一调级方案最终未能实现。因而,本文后面所列中将和上将中,有100余人只能是以偏低的级别遗憾地载入史册了。

10名大将的级别

大将多数为军委委员级,只王树声、许光达二人为正兵团级。1955年解放军实行薪金制时,军委委员级被取消,改称大军区级;原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凡授予元帅军衔者,嗣后在薪金标准中改称为元帅级。

55名上将的级别

正兵团级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叶飞、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副兵团级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准兵团级1名:贺炳炎。

无军队级别者2名:乌兰夫、阎红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