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港兴管道天然气:美啊美!?长江三峡感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22:21
从宜昌到三峡大坝,沿途群峰霍然而起,伟然而生,卓然而立,簇而拥,拥而耸,耸而巉,巉而栈;江面时而阔,时而窄,时而幽,时而喧,时而柔,时而湍;更有江上桥,江中舟,山上庙,坡上祠,壁上棺,岸上猿,崖上石刻,白云生处,农桑人家,巴山夜雨,巫山诸峰,可谓“巴楚有景,于斯为盛”。
  
  毛泽东主席的“高峡出平湖”。敢叫日月换新天。诗句在我脑中闪现,

当新三峡截流后,江水升至145高程时,太多的摩崖石刻、寺刹庙宇、绝壁栈道、千百村镇乃至云阳、奉节等县城全部没入江中,数千年的历史瞬间化作一种永恒,隐去了峥嵘。历史的长江水让波涛汹涌的旧三峡沉淀于水,溶化于水,访问当地市民他们说老三峡比现在新三峡更是漂亮!我听后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时间去参观老三峡!是对还是错?我们经拭目以待!现在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三峡。
  
  水涨山转,时过“景”迁,如今的三峡,更加的美仑美奂、江山如画,风景独好。然引我无限咀嚼的却是江水淹没的历史或正在改变的巴山蜀水。
  
  三峡的栈道,是长江两岸巴渝人家精神家园里一道神圣的图腾。栈道又称阁道、栈阁、复道,一般是指在山涧石壁上凿孔架桥,连接阁亭的山道。石孔呈方形,长宽寸尺不等,孔距数尺,楔入横木,铺板而行。《战国策·秦策》云:“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三峡栈道全长五、六十公里:瞿塘峡段从奉节县草堂河口东岸起,至巫山县大溪的状元堆止,长约十公里;巫峡段从巫山县城对岸起,至豫鄂交界的青莲溪止,长三十余公里;其它则散见于西陵峡中。栈道含道路、石桥、铁链、石栏,宽两、三米,高出江面数十米。古代栈道上,纤夫、轿工可并行,据说江水淹没前,没有铁链,石栏也残缺,步栈道之上,俯瞰大江,如临深渊,触目惊心。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可看到崖壁上两处题刻,一曰“开辟奇功”,一曰“天梯津隶”,均为清光绪年间施工时镌刻。人们看罢石刻和那无数钻孔,遥想当年石工凌空依壁,一锤一凿之艰险场景,那是何等的果敢与悲壮,该与古代秦人蓑衣篝火,一头瘦驴,跌跌撞撞翻越秦岭,开拓疆土,绝无二致。更感佩三峡人家为出巴入蜀,不辞辛苦卓绝,向世人提供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生动主证,掀开了巴人撼天动地,搅动长江波澜的生命乐章。
  
  郭沫若老先生三篇三峡诗词中,首篇首句乃“滟滪已无堆,瞿塘仍可危。”三峡归来,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昔日长江风情便是滟滪堆了。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北宋《太平广记》说:“滟滪堆又名犹豫,言舟子取途不决水脉也。”由于滟滪堆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兀立江心,砥柱中流,为夔门增色,但古来船工望而生畏。民谣曰:
  
  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夏季洪水早发,一江怒水直奔滟滪堆,狂澜腾空而起,涡流千转百回,形成“滟滪回澜”奇观。此时,滟滪堆已大部分深入水下,行船下水,如箭离弦,分厘之差,就会船沉人亡,故切记:“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长约三十米,宽约二十米,高约四十米,好似一头巨兽,庞然横截江流,此时下水船可顺势而过,上水船则因水位太低,极易触礁,故有:“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当滟滪堆露出水面部分如牛、袱、龟、鳖一般大小时,那就更需十分警惕了。古代船民为消灾避祸,有投牛祭江的风俗。杜甫在《滟滪堆》中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1958年,为航运安全计,滟滪堆被炸除,“滟滪回澜”成了历史遗迹。而今江水升高,正应了北宋诗人范成大“不知滟滪在船底,但觉瞿塘如镜平”的诗句气象。波平思澜。如今“滟滪回澜”留给人们的除了风景的回忆,更多的是平实跌宕的人生哲学思辨。
  
  从宜昌到重庆朝天门码头一路走来,神农溪豆荚小木舟有船夫5人划船走了6里水路,穿过幽静两岸鬼斧神工办的奇怪山峰真是美不胜收啊!,土家族导游刘祥和小姐给我们讲了动情的故事和传说......

丰都名山鬼城、刘备托孤、八阵图、杜甫草堂、夔门、孟良梯与倒吊和尚、巫山十二峰、巫山云雾、高唐观与《高唐赋》、屈原故里、明妃村、行至巫山必有诗、大宁河上小三峡等等,景物摩肩接踵,琳琅两岸。面对江川胜景,心里总在想,哪一个、哪一处景致可以代表或者擎领巴楚文化、长江文明?哪一方江水峰峦可以折射三峡历史的厚重?自觉当首推奉节“白帝城”。游三峡者白帝城是必往之地。在我心里,白帝城就是浓缩的长江文化,就是华夏文明的数码专题。因为:
  
  白帝城曾经勾勒蜀汉历史。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山上筑以城廓,因城中一井腾白气,似龙,其便借此自号白帝,名城曰白帝城。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成三公祠;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遂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一千七百多年前,蜀帝刘备夷陵一战,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残辎百余,退守白帝城,自此积忧成疾,自知不久于人世,急诏诸葛亮自成都来永安宫议事,并以嗣子阿斗相托:“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泣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死后,诸葛孔明一心辅佐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封建社会君为臣纲,君疑臣惧的关系中,刘备托孤所表现的信任与忠贞,历史上传为佳话。由此,人们一到奉节必想起永安宫,想起永安宫,必上白帝城。
  
  白帝城诗词碑刻留住了长江文明的精髓。唐宋以来,李白、杜甫、刘禹锡、陆游、范成大等著名诗人均慕达白帝城,留名篇美文无数,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称。诗仙李白《早发白帝城》千年传诵,妇孺尽知。诗圣杜甫《登高》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长江二首》句:“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为历来称颂长江和三峡的巅峰佳句。史料载,杜甫在夔州白帝城度过了一年零九个月,日日晨钟暮鼓,面对大江、瞿塘、赤甲、白盐,留诗文437首。即便如此,他还不无遗憾地说:“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余。”感觉诗兴未尽,可谓白帝城之幸。白帝城还珍藏着隋、元、明、清各代碑记74块,诗文、楹联、绘画、书法琳琅满目,人谓三峡文物荟萃之地。碑文书法有大小纂、汉隶、魏碑及楷行草书,风格千秋。另有《龙山公墓志》碑,刻有鸟中凤凰、花中牡丹、木中梧桐的《三王碑》;由竹叶组成一首五言诗的《竹叶碑》,历史久远,构思别致,堪称上品。楹联中久负盛名的当属“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及“风景古城头,喜爽气西来,万山远抱岷峨秀;烟峦环峡口,看大江东去,十里频回滟滪澜。”写尽了长江山水的风流倜傥。
  
  白帝城在长江上承天接地,合蜀连楚,雄关独踞。库区蓄水前的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孤山独峙,气象萧森,格外秀丽。自山脚拾级,要登千级石阶才能至山顶白帝庙门前。更让古今人士感慨万千的是白帝城可俯瞰当年江中滟滪回澜和今日川水入峡的洋洋大景,可对观三峡入口瞿塘峡口——夔门万水争一门的雄壮气势,更可见庙后草堂河从白帝山下汇入滚滚长江的缠绵阴柔。
  
  白帝城曾经书写了历史,今天历史又将它丰富并再一次改写。当年三面环山的白帝城,由于库区蓄水,江水回溯草堂河而成为江中孤岛,越发显得挺拔、雄壮,清幽别致,成为今日长江、今日三峡的威重之地,魅力之域。
  
  三峡归来说三峡,极怕用一个美字、一个秀字、一个雄字轻渎了三峡历史的厚重和内涵的集约。毕竟,三峡承载了华夏文明的一个精致灵动的单元,让所有看到它的人得到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无不神醉情驰。如今的三峡,正在续写着新的历史文明,我是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及默默顺江水东去的百万巴人、百万移民。他们为了一个时代,背篓里背起儿郎,捧一捧故土,打一罐江水,去往江浙,去往沪杭,去往皖赣……那必将是巴楚文化的又一次迁徙,三峡历史的又一次墨化,长江文明的又一次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