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志包括哪四类:陕西珍藏的铜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6:49
海马飞天葡萄镜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直径20.8厘米
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
铜质,圆形兽钮,正面光素照容,背面有图案纹样,其为浮雕,以双线圈将镜背分成内外二区,双线圈内饰串枝叶。内区有八只不同姿式的瑞兽攀援葡萄蔓枝,两者浑然一体。外区葡萄蔓枝叶间,有独角兽、飞凤、奔鹿、飞人、鱼等。镜边缘为流云纹。整个图案生动活泼,富有魅力,充满神秘的色彩。葡萄原产于西域国家,早在汉代引入国内栽植成功,故称之为“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镜面由于保存完好,现在还可光照人影。
月宫铜镜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直径14厘米
西安地区征集
镜面作圆形,一面光素照容,另一面有纹样装饰,中部是一株大树,树左有捣药玉免,树右是飞仙嫦娥和一只蟾蜍。即嫦娥奔月图。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也是种类艺术创作中经常表现的题材之一,相传嫦娥偷吃长生不死药,飞到月宫变做一只蟾蜍,成为月精,有的是嫦娥飞到月宫与蟾蜍相伴,镜中的嫦娥,美丽可爱,长衣飘拂,做飞天奔月之态,表现了唐人心目中的嫦娥形象,圆形的镜面与半浮的纹样内容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月宫画面。
七乳神兽铜镜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直径25.5厘米
西安市征集
一面光素照容,另一面为图案。半球形圆纽,圆纽座,在纽座上绕纽一周有九个蝙蝠图,以宽素面环带分为内外区。内区设九枚乳钉及各种形象瑞鸟及云纹。外区饰有七个稍大乳钉,其间饰四神,如同美术作品中的白描图,镜近边缘上铸有篆书七十四字:维镜之归生(性)兮质刚坚,处于名山兮俟上人。炼取精华兮光耀遵(享),升高宜兮进近亲。昭光焕兮见纾(躬)身,福熹进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饮澧泉,倡乐陈兮见神鲜(仙)。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铭文的内容是对使用镜人所作的吉语颂词,反映当时的神仙思想盛行。
彩绘狩猎人物纹铜镜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直径28厘米 厚0.4厘米
1963年西安市北郊红庙坡百货公司工地出土
一面光素照容,另一面为图案。镜纽为三线形纹,圆形纽座,座底涂朱红颜色,镜缘为内向十六连弧纹,素边。其间彩绘部分以环带分为内外两区,内区涂石绿底色,绘四朵红花图案,其间绘云水蔓草,在图案上勾点白色,使得面目新颖悦目。外区涂朱红色底,以云纹绘四个相等的区间,其内描绘四组富于变化的故事连贯画面,分别为“谒见”、“对语”、“射猎”、“归游”等,共计十九个人物,七马、一车、六树。它以写实的手法和明快的朴素的色调,再现古代社会生活。铜镜上的彩绘画是比较成熟的,对于“块”、“面”、“线”、“点”的表现手法,掌握得非常灵活。它先用淡线起稿,然后平涂颜色,在色彩相近,容易模糊的地方辅以淡线,有的地方则用浓色线条一次勾勒成。画面上的人物刻画入微,发式、服装、手势都表现的神采飞扬,生动真实。这面铜镜上的绘画是一幅保存完整的汉代绘画,在艺术及历史上,是一件宝贵的实物资料。
金代 双鱼镜

唐代 四兽钮阴鉴镜

唐代 四仙骑镜

163mm×7mm
菱花形,内切圆形,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伏兽钮,内区纹饰为四位神仙分别骑狮、马,跨凤、鹤,作飞驰状。神仙头上有光环,飘带舒展,为凌空逍遥之状,坐骑皆衬以云朵,形象生动飘逸。边缘纹饰取花枝蜂蝶一一相间。狭缘。《论衡。雷虚》:"无翼而飞为仙人,画仙人之形为之作翼。"镜背之仙人骑飞禽或走兽,即为此类。此镜铜质莹亮洁白,纹饰清晰,生动简洁,神态栩栩如生,制作十分精湛,体现了中国古代铸造铜镜技术在大唐盛世时期也进一步走向了辉煌,精美。
唐代 月宫镜

176mm×8mm
圆形,树洞钮。左侧飞天嫦娥手持一容器,中间一株桂树,下部为蟾蜍,镜钮藏于树干中,右侧玉兔捣药。此镜纹饰精美,人物刻画精细,将嫦娥徐徐飞天,衣襟随风而飘的姿态刻画的恰到好处。桂树枝干虬曲,叶片阔大,郁郁葱葱的桂树跃然于眼前。玉兔的造型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为大唐盛世时期不朽的艺术佳构。
唐代 盘龙月宫镜

唐代 海兽葡萄镜

汉代 瑞兽简化规矩纹镜

汉代 四乳瑞兽镜

190mm×7mm
圆形,半圆钮,柿帶纹钮座,其间间隔"长宜子孙"四字铭文,一宽一窄两周凸楞间隔一圈铭文带,铭文曰:"景公之象兮吴娃之兑(悦),作于明镜兮象似日之月,长相思兮世不(绝)。"外圈带连珠纹的乳钉将镜背主题纹饰区分为四部分。乳钉间饰线条流畅的四神、瑞兽及羽人纹相间排列,动感十足,呼应自然,显示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能和艺术水平。镜缘平整,上饰几何纹。厚重规整的边沿表现出一种坚强的存在感,有岩岩泰山之势。铭文内容首见。意思可理解为:做成的明镜如日月般的明亮,使照出的镜中人长相思一世不绝。景公为齐国国王,吴娃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之妻,是赵武灵王做梦时梦见了一个美少女,后来吴广将自己的女儿送给赵武灵王假托梦中的女子,得宠后,赵武灵王赐此女"吴娃"."景公之相兮吴娃之悦"应该是告诉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现在还不得而查,等待有心人去作进一步的探讨。此镜通体黑漆古,亮可鉴人,使此镜光彩照人,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为汉代铜镜中难得的精品之作,集收藏价值,研究价值,投资价值于一身。工艺精湛,纹饰流畅,铭文书体秀丽,内容深奥,为显示大汉雄风的代表制作。
战国 圈带叠压蟠螭纹镜

战国 八连弧蟠龙镜

167mm×6mm
圆形,弦纹钮,外饰一周凹面环带及一周綯纹,主题纹饰为八内向连弧纹环绕一周,连弧纹周围饰蟠龙纹。云雷纹及涡纹作地纹。素卷缘。此镜形制规范,纹饰精美,铸造极为精湛,宽疏的连弧纹和繁密的地纹,构成清新而强烈的对比,颇为华丽,整体构图,线条活泼流畅,结构变化得心应手,足见战国时期铜镜铸造技艺之高超,精美。
战国 三龙镂空复合镜

125mm×5mm
圆形,弦钮,圆钮座,主题纹饰为艺术化造型的三龙,龙头居中,身体向左右两边分开,龙体镶嵌绿松石。纹饰排列规矩,且装饰的极其精丽,线条流畅连贯,绿松石镶嵌密贴有序。镜面的后背有亮斑及锈迹,从镜背的镂空处可见,纹饰设计和镶嵌工艺搭配极尽考究之能事,显示出极雅的审美情操和极高的工艺水准。在美不胜收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独特的形制、瑰异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格外为世人所重。
宋代 唐王游月宫镜

173mm×5mm
菱花形,圆钮,钮上方饰祥云托日图,左右两侧饰星象纹,其下方饰一带回纹护栏的拱形桥,桥上有多人行走,左岸边一个戴高冠帽弯腰做揖的人应该是唐明皇,身后有手持兵器的护卫,桥上有持幡接引侍女,人物上方祥云缭绕,桥下河水奔流,桥头站有嫦娥,旁有侍女两人持幡。铸造精细,纹饰线条流畅,精美。
春秋早期 盘蛇纹镜

直径80mm 重73克
桥钮,主纹为一蛇环钮通体而盘,体现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文化,此镜整体粗拙朴素,原始红铜质,纹饰构思巧妙,线条流畅,布局规范不呆板,环绕式分布与圆形外观相吻合,铜镜中蛇形图腾纹饰极罕,未见著录,此镜为目前仅见,宝为早期镜中佳品。
战国 四花连弧镜

直径98mm  重75克
地纹为双线连珠纹围成的折叠菱形格,地纹之上,细弦纹围成一圆圈,四朵花对称地排列于圆上,十二连弧纹缘,黑漆古,版模、品相具佳。
战国 三龙纹镜

战国 花叶地纹镜

战国 羽状纹镜

战国 四凤菱格镜

战国 四凤菱格镜

唐代 海兽葡萄镜

汉代 “善佳镜”规矩镜

汉代 “中国安宁”规矩镜

元代 “至元四年”双龙镜

汉代 “长贵富”草叶纹镜

辽代 摩羯镜

战国 三山镜

直径90mm  重51克
桥形钮,圆钮座,地纹为羽状纹,主纹为四区八叶,通体呈皮蛋青,局部为黑漆古,保存完整。
240mm×10mm
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座外一周短斜线纹和綯纹之间为细密的云雷纹,两周短斜线纹之间为一周凹面环带。主题纹饰为勾连盘绕的蟠螭纹,龙张吻舞爪,角、吻、爪及尾部都扩展成为蔓枝,组成很多复杂的弧形枝条,龙体相互交连,构成连绵不断的画面,以细密的云雷纹为地纹。一周凹面环带叠压于缠绕的蟠螭纹身上。这种蔓枝状缠绕的蟠螭纹为战国时期楚地通常流行的纹饰,龙身圈带叠压较为少见。蟠螭纹线条粗细顿挫,疏密有致,蟠曲环绕,流畅舒展,富有韵律感,在节奏中显韵律,在夸张中显示精神的勃发生机和充沛活力,显示了战国时期意匠们高超的构图能力和艺术水平。
178mm×6mm
圆形,圆钮。镜背纹饰做浮雕状,分为四区,上方圆形的月宫图,内有桂树、蟾蜍和捣药的玉兔。月宫图两旁有祥云一朵。镜钮左右为飞翔的双鹊纹,翎羽飘逸,比翼双飞,表达了温婉含蓄的美一对称,充满了相爱甚笃、缠绵悱恻的美好感情,表达了"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追忆怀念之情。下方为海水腾龙纹,两旁衬以祥云。此镜水银古包浆,银光闪烁,表面附少些孔雀蓝锈,沁色可人,整体纹饰刻画细腻,纤毫毕现,寓意幸福吉祥,喜庆美满,天长地久,精美。
边长140mm×7mm
方形,镜背四方各有一钮成伏兽造型,兽身腹部有空可系绳。圆形凹面有弧度位于方镜的正中似阳燧。其外有一周弦线高出阳燧如护提。一周连珠纹外点缀有花格状的花纹。兽钮间各饰一铭文,合读为"千秋万岁".素高缘。外方内圆的阴鉴,非常少见。据《旧唐书。礼仪志》记载:"今司宰有阳燧,形如圆镜,以取明火;阴鉴形如方镜,以取明水。但比年祠祭,皆用阳燧取火,应时得;以阴鉴取水,未有得者,常用井水替明水之处。"据此记载,唐代的阳燧,形如圆镜。阴鉴,形如方镜。阳燧午时取火,阴鉴月夜取水,祭祀时用。
190mm×6mm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旋转对置,占据了整个镜背的空间,纹饰采用浮雕技法表现,双鱼张口鼓鳍,尾鳍翻折,大鳞片,长背鳍,呈摇头摆尾状,形神兼备,极富动感,周围满饰水波纹。生动的表现了鲤鱼在水中的觅食漫游的活泼姿态。此镜纹饰刻画清晰,浮雕感强,写实的表现手法使两条鲤鱼的形象栩栩如生,水波纹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随着镜面布局需要而变换波纹,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把水的高低起伏表现的淋漓尽致。南宋的著名画家马远曾画《十二水图》,水纹的表现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此镜对于水纹的表现,使我们得以洞察金代铜镜中对于写实题材的表现能力。此镜大气、厚重,当为双鱼镜中之精品。此镜特别之处更在于双鱼极其肥美,浮雕感极强,双鱼的浮雕高度高于镜缘,显得鱼的动感极强,确实是难得的双鱼镜中之极品。
190mm×6mm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旋转对置,占据了整个镜背的空间,纹饰采用浮雕技法表现,双鱼张口鼓鳍,尾鳍翻折,大鳞片,长背鳍,呈摇头摆尾状,形神兼备,极富动感,周围满饰水波纹。生动的表现了鲤鱼在水中的觅食漫游的活泼姿态。此镜纹饰刻画清晰,浮雕感强,写实的表现手法使两条鲤鱼的形象栩栩如生,水波纹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随着镜面布局需要而变换波纹,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把水的高低起伏表现的淋漓尽致。南宋的著名画家马远曾画《十二水图》,水纹的表现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此镜对于水纹的表现,使我们得以洞察金代铜镜中对于写实题材的表现能力。此镜大气、厚重,当为双鱼镜中之精品。此镜特别之处更在于双鱼极其肥美,浮雕感极强,双鱼的浮雕高度高于镜缘,显得鱼的动感极强,确实是难得的双鱼镜中之极品。
190mm×6mm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旋转对置,占据了整个镜背的空间,纹饰采用浮雕技法表现,双鱼张口鼓鳍,尾鳍翻折,大鳞片,长背鳍,呈摇头摆尾状,形神兼备,极富动感,周围满饰水波纹。生动的表现了鲤鱼在水中的觅食漫游的活泼姿态。此镜纹饰刻画清晰,浮雕感强,写实的表现手法使两条鲤鱼的形象栩栩如生,水波纹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随着镜面布局需要而变换波纹,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把水的高低起伏表现的淋漓尽致。南宋的著名画家马远曾画《十二水图》,水纹的表现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此镜对于水纹的表现,使我们得以洞察金代铜镜中对于写实题材的表现能力。此镜大气、厚重,当为双鱼镜中之精品。此镜特别之处更在于双鱼极其肥美,浮雕感极强,双鱼的浮雕高度高于镜缘,显得鱼的动感极强,确实是难得的双鱼镜中之极品。
190mm×6mm
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主题纹饰为两条鲤鱼旋转对置,占据了整个镜背的空间,纹饰采用浮雕技法表现,双鱼张口鼓鳍,尾鳍翻折,大鳞片,长背鳍,呈摇头摆尾状,形神兼备,极富动感,周围满饰水波纹。生动的表现了鲤鱼在水中的觅食漫游的活泼姿态。此镜纹饰刻画清晰,浮雕感强,写实的表现手法使两条鲤鱼的形象栩栩如生,水波纹也不拘泥于形式,而是随着镜面布局需要而变换波纹,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把水的高低起伏表现的淋漓尽致。南宋的著名画家马远曾画《十二水图》,水纹的表现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题材,此镜对于水纹的表现,使我们得以洞察金代铜镜中对于写实题材的表现能力。此镜大气、厚重,当为双鱼镜中之精品。此镜特别之处更在于双鱼极其肥美,浮雕感极强,双鱼的浮雕高度高于镜缘,显得鱼的动感极强,确实是难得的双鱼镜中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