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塞克回旋曲:- 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学生开设声乐大课DE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59:30
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学生开设声乐大课DE认识 朱琳 教学法认识 高等师范 音乐专业 声乐大课 师范教育 G652 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学生开设声乐大课DE认识

朱琳

声乐大课是师范院校声乐课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有关效果反馈,提出一些看法,望与同行商榷和交流。 一.声乐大课是符合高等师范院校培养需要的一种有益教学形式

高师音乐专业在声乐教学上一般是追随艺术院校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一对一”的训练方式,而声乐理论部分被无意或有意地削弱了,教师常凭借自己个人的体会、感觉,向学生讲解这样或那样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忽略了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的理性知识缺乏。由于人体内部的歌唱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教师的演唱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有些教师传授的经验或感觉让学生难以接受,或在接受过程中理解错误,产生偏差。例如呼吸问题,这是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获得气吸至腰围的感性认识,但有些学生在歌唱时全身僵硬,挺着肚子唱,甚至有的学生以为唱歌就是把肚子往外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知道歌唱呼吸运作的原理。如果在集体课堂教学上能够很清楚地向学生们讲解人体呼吸器官的结构、作用,讲解在呼吸时,胸、腹部吸气肌肉群的收缩、横膈膜下沉,使两肋及腰部周围整个扩张,并将吸进来的气息保持住,即吸气肌肉继续工作,使呼与吸配合形成对抗,在腰部周围产生压力,这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会使学生对歌唱中的深呼吸要求有个明确认识,就可避免把深呼吸错当成挺肚子了。

说到声乐大课是符合高师教学要求的一种有益形式。作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忽略声乐理论教学的现象。仅仅在具体技巧课中大致讲解,远不足以体现声乐理论课的价值,也无法让学生深入理会其内涵,从而充分发挥对技巧的总体指导和深在铺垫作用。二是师范院校应该有其特点,也就是定位在“师”字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要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适应性,对包含器乐学生在内的学生群体教授系统的声乐课,讲解和尝试各种声乐门类下(比如男女高、中、低音,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处理和解决方法,无疑对建立这种基础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属于哪一门类就仅仅熟悉哪门的弊端。三是有利于学生的竞争比较及演唱心态的调整。课堂上表现的好坏,会产生一种比较,激发竞争意识;同时高师音乐专业不少学生缺少演唱经验,一旦有了听众就会“怯场”,出现心神慌乱,甚至忘词。歌唱艺术是一种瞬间表演艺术,如果演唱者不能打破“怯场”时的僵局,跨出这种思维呆滞的状态,就会形成心理障碍并失去一切气息支持,演唱必定是失败的。在未来的工作中,作为教师,示范性演示甚至单独登台演出是必不可少的,在学校就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应该大有裨益。 二.尝试大课讲解、个别演示、

小组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便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声乐大课在实施过程中是作为一种基础课的正常教学,决不同于偶然的讨论、观摩、欣赏,而是一种系统的、严谨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连续性,一步不踏实就会带来不良后果。仅仅在大课课堂上接受声音训练的学生,大部分都不能完整地唱好一首歌,这对于将来音乐教师职位的要求,会有很大不利。作者的经验是,采取大课讲解、个别演示、小组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组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小组分配的主要根据有:(1)区别对待男女生,因为他们在音色、音高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应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声音群体;(2)不同嗓音条件的分别分组,嗓音条件好的学生在练声曲和歌曲的选择上余地很大,在音域的扩展以及同老师的配合上得心应手;而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在选曲上要短而小,音域多在中声区,类似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容易感到能够胜任,就不会丧失信心。(3)有一定声乐基础的与没有基础的分开,这对讲解和掌握较深的一些声乐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帮助。 三.传统一对一教学与声乐大课的关系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来说,一对一教学仍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比如:(1)气息的运用需要呼吸器官的调解和隔肌张力的支持,而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指导都有差异;(2)喉、声带的质量有薄有厚,有长有短;(3)共鸣器官即咽腔、口腔、鼻腔、胸腔、腹腔,这些器官的共振是否恰当,以及共鸣技巧运用的灵活程度,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4)咬字吐字器官的运用在唱歌中是否丰富流畅及各自方言的解决。另外还有年龄、性别、领悟能力的不同造成对教学进度不一致的需求,不同文化内涵造成的修养反差等,因此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是最扎实有效,具有针对性的。但是这种小课也存在一些缺点,就是无法兼顾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大课特色。

声乐大课的教学模式对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其实是小课的大课化,但远远没有小课深入具体,也决不能取代小课。在很有个性特点的技巧教学活动中大课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呼吸训练。大课上老师讲解了呼吸器官的结构及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之后,会要求同学们感觉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张力感。这种感觉有的学生在老师要求的同时就能做到,而有的学生一周、二周、甚至一个学期也不知道气息支点到底在哪里。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在声乐大课上是在浪费时间。(2)声乐位置训练。在具有良好气息支持的基础上讲解声音位置。没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是苍白的、虚弱的。对没有气息感觉或者说没有气息支点的学生讲解位置问题等于是空谈。而声音位置的训练尤其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天生具有高位喉头,但过虚,需要拉紧,多练闭口音,而另一部分学生喉头过紧,僵硬需放松,要多练开口音。对这两部分学生的识别需要一个细致的过程,更多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个充分了解学生的过程在大课上是没法解决的,充其量只是对个别学生有所感觉,至于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那只能是空谈。(3)教唱歌曲。正常的视唱课教学使学生有能力识谱唱歌,但在声乐大课课堂上去逐字逐句教唱歌曲,它所产生的浪费就不言而喻了。(4)无意识的忽视。几十人在一起学习,好学生学的快,差学生学的慢,而老师只能择其中,造成两头学生都在浪费时间。老师对大部分学生的具体印象都很模糊。(特别好,或特别差的学生除外)。然而正是中间这部分学生人数最多,更具有可塑性,需要进一步的单独指点,却往往被遗忘掉了。

对于器乐专业的学生,也许在声乐大课上建立比较完整的声乐理论观念,并且进行一定的声乐训练,是仅有的途径。利用得当,会为将来工作中声乐方面的需求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安排,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取利去弊,上好声乐大课

在声乐大课上,我们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做全面的阐述,让学生们对此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中体会到其广阔的内涵,对于具体技巧的训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注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任,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专业的学生,在当今师范教育的目的和分配前景下,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可以较好的适应相关的工作机会。我校为此在几年前设立了音乐通才班,同时在科学地运用“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开设了声乐集体课,注重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法的传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使声乐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这种教学形式使他们对声乐这门课的了解更深入和全面了,在心理上对是否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觉得更塌实了,有些器乐学生还在大课的个别练习中,发现了自己的良好声乐潜能,建立起又一个强项。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中实行声乐大课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应用得当,会很好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同时体现师范的教学特点,不失为高师音乐教育的一种有益探索;用得不好,也会有很多弊端。对声乐专业学生仍然应该以小课为基本教学形式。

黄河之声/《黄河之声》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4-6127·—2004-5,总第218期,P27-28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