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外机底部漏水:【F2.8标准变焦镜头对比评测尼康卡口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0:26
F2.8标准变焦镜头对比评测尼康卡口篇
对于不少初入摄影圈的朋友来讲,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往往是他们“烧”的第一笔器材。之所以这种大光圈的标准变焦镜头受到青睐,主要在于它们良好的拍摄通用性。当原厂镜头的成本超出我们预算的时候,副厂镜头自然是更加实惠的选择,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便是三大副厂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组镜头。

三大副厂和尼康的f/2.8标准变焦镜头(点此查看大图)
三大副厂在这一规格的镜头上并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非常和谐地推出了这三支焦距略有差异的镜头。而体现到产品价格上,这三支镜头则相差较多,焦距范围越大的镜头价格相应也更高。除了焦距范围这一固定的指标,具体各个镜头在性能上又有何差异?当我们购买一支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时应该如何取舍?这都是本文要寻求的答案。

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数码单反相机(点此查看大图)
在《F2.8标准变焦镜头对比评测佳能卡口篇》之后,本文再选取三个品牌的尼康F卡口镜头,用尼康D30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作为测试平台。尼康D300具有1220万有效像素,是当前这些镜头适用的(尼康APS-C画幅)最高级别机型。为了统一标准,测试中我们主要选取18mm和50mm这两个焦距进行数据测试和样片对比,特殊情况会在文中进行特别说明。

尼康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点此查看大图)
与前(佳能)篇不同,我们在尼康卡口镜头的评测中加入了尼康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这支原厂的f/2.8标准变焦镜头,鉴于它与三支副厂镜头的焦距范围相差较大,而且发布时间较早,我们并不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只用来配合对比三支副厂镜头的部分性能。
尽管三支副厂镜头光圈一样,焦距相差很小,但是它们的镜片结构却各不相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光圈叶片也比另两支要多。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最近对焦距离在三支镜头中最为突出,最近对焦距离上可以实现1:3的图像放大率。此外,三支镜头的外观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体积、重量和滤镜口径都明显要大一些。而与三支副厂镜头大不相同的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则采用了最为简单的光学结构,但其体积和质量无不显示出了一个“大”镜头特点。
品牌 SIGMA TAMRON TOKINA NIKON
镜头全称 18-50mm F2.8 EX DC MACRO 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16-50mm f/2.8 (IF) Aspherical AF-S DX 17-55mm f/2.8G IF-ED
镜片结构(组/片) 13/15 13/16 12/15 10/14
最近对焦距离 0.2 0.27 0.3 0.36
广角端拍摄 69°18′ 78°45′ 82°4′ 79
长焦端拍摄视角 27°54′ 31°11′ 31°3′ 28°50′
最小光圈 22 32 22 22
光圈叶片数 7 7 9 9
滤镜口径(mm) 72 67 77 77
重量(g) 450 430 620 755
直径(mm) 79 74 87 85.5
长度(mm) 85.8 81.7 97.4 110.5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这支镜头设计得比较紧凑,外观风格延续了适马一贯的传统,镜头外层的磨砂材质手感细腻。从各个部件的装配效果来看,这支镜头的制作工艺算得上精良,不枉镜头前端的金圈标识。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点此查看大图)

适马18-50mm F2.8 EX DC[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 MACRO(点此查看大图)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镜身在广角端时最短,长焦端时前端镜筒会伸出大约3厘米。为了突出其微距拍摄性能,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还特别在伸出的镜筒上标出了图像放大率。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安装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上(点此查看大图)
为了防止携带中镜筒滑动,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镜身上还特别设计了变焦锁,不过实际上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变焦阻不小,并不会因为镜头部件的自身重量而伸出。在手动聚焦模式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聚焦环操作手感非常轻盈,全程操作角度大约60度。由于使用了超声波对焦马达(HSM),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用于尼康D30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时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点此查看大图)
在技术方面,适马这支镜头使用了针对数码相机优化设计的超多层镀膜,镜片结构中包括非球面镜和超低色散镜片。此外,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也是一直内对焦镜头,镜头前端不会随对焦状态改变而旋转,便于配用偏光镜。
比较起来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跟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大致特征非常相似,它也是一支设计紧凑的镜头,镜头外层的颗粒感漆面比适马的磨砂表面更容易清洁一些。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点此查看大图)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点此查看大图)
可能跟焦距范围不无关系,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在变焦全程中前端镜筒会伸出大约4cm,重心变化较明显。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同样采用了宽大的变焦环设计,变焦阻较大,但不太均匀,它也具有变焦锁。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安装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上(点此查看大图)
用于尼康DX单反机型时,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支持全时手动对焦,但是自动对焦模式下进行手动聚焦调整时会带动驱动马达运转,操作手感较差。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点此查看大图)
在光学结构设计上,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同样采用了低色散玻璃、非球面镜和内对焦机构,此外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还应用了腾龙的高折射率玻璃。由于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镜头里内置了对焦驱动马达,所以可以支持D60之类机型进行自动对焦。
在三大副厂中,图丽多少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这支镜头也不例外,仅体积就比前述两支镜头大了不少。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镜身更多地使用了金属材质,整个镜头的可靠性更加出色,皱漆表层的质感保留着一些复古的味道。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点此查看大图)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点此查看大图)
由于光学结构的明显差异,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在变焦过程中前端镜筒有两段伸出,而且幅度较大。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也采用了内对焦设计,最前端镜筒在变焦和对焦过程中并不相对机身旋转,所以也可以放心使用偏光镜。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安装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上(点此查看大图)
对焦离合器是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在操作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它将对焦模式选择开关融合在聚焦环上,切换、对焦的操作过程得到了更好衔接。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聚焦环非常宽,操作阻力均匀,对焦全程旋转角只有约45度,精确的对焦控制则需要细腻的动作。但配合尼康D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使用时,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并不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此外由于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镜头内没有内置对焦驱动马达,因此不能支持尼康D6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等机型进行自动对焦。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点此查看大图)
光学技术上,图丽也为这支镜头应用了非球面和超低色散镜片,以解决色散和形状畸变问题。此外,由于使用了特别的镜片镀膜,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前端镜片的防水、耐脏性好于适马和腾龙的前述两支镜头。
比起副厂镜头来,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这支镜头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得多,镜筒用金属材质打造,从而整个镜头的重量大幅增加,当然理论上也更加坚固。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点此查看大图)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点此查看大图)
由于变焦范围较大,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采用了特别的变焦设计,整个镜头在大约40mm焦距时最短。因此变焦操作的阻力分布稍有些不均匀。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聚焦环操作行程有大约90度,比较便于进行细致的对焦控制,配合尼康DX机身可以实现全时手动对焦,便于拍摄过程中细致地掌控对焦状态。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安装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上(点此查看大图)
作为一只AF-S镜头,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镜身内置了宁静波动马达(SWM),当用于尼康D4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X、D60等无机身驱动马达的机型时也可以进行自动对焦。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点此查看大图)
光学技术方面,尼康为这支镜头使用了超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旨在提升整体成像质量。
尼康DX格式数码单反相机使用的图像传感器面积比佳能APS-C机型的要大,因此更能体现出这些副厂镜头的广角特性。适马、腾龙和图丽这三支镜头的广角端焦距顺次相差1mm,最大拍摄角度也有微小的差异。这1mm焦距对于尼康DX机型的实际拍摄效果有多大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于同一机位使用各个镜头广角端拍摄的照片来观察:




由于各个镜头的结构不尽相同,事实上它们的拍摄视角也不一样,于同一机(身)位同样焦距下拍摄的范围也有差异。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拍摄视角最广,在拍摄风光、建筑等题材时更具优势。尼康和适马的两支镜头拍摄范围就明显小一些。
尼康较低端的DX数码单反相机已经不具备机身对焦驱动马达,这对于副厂镜头来说是有压力的。三支副厂镜头中,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使用了超声波驱动马达(HSM),腾龙则内置了常规的伺服电机(BIM镜头),都能支持尼康D6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等机型进行自动对焦;唯有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不支持。镜头自身的对焦驱动速度、对焦稳定性、准确性也都是我们测试的要点。
测试自动对焦驱动速度时,我们使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配合这些镜头,选择中央对焦点,以1米距离的液晶显示器显示的黑白画面作为对焦对象,我们记录镜头从对焦于无穷远和最近状态到正确对焦的时间,分别记录为“始于远端”和“始于近端”。测试连拍速度时,我们将对焦模式设置为MF(手动对焦)。以下是平均对焦响应时间测试结果:
对焦响应时间 镜头 SIGMA 18-50 TAMRON 17-50 TOKINA 16-50 NIKON 18-55
广角端 始于远端 0.6s 0.4s 0.5s 0.4s
始于近端 0.6s 0.6s 0.5s 0.5s
长焦端 始于远端 0.4s 0.9s 0.5s 0.5s
始于近端 0.7s 0.9s 0.6s 0.6s
以尼康D30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为平台测试的对焦速度普遍较慢,其中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镜头的响应速度尤为明显,而且它对焦过程噪音比较明显。使用超声波对焦马达的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对焦状态安静很多,对焦准确度也不错,但是响应速度仍然低于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镜头。 成像测试过程中我们先按照Imatest软件使用参考里提供的方法,使用测试样机在5000K标准色温灯(显色指数大于95%)照明下多次拍摄测试标板,然后再使用Imatest软件进行分析获得数值,选取能代表平均水平的数值或者多次测试的平均值在本文里列表。
成像色彩:不同镜头对于色彩的表现倾向可能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固定机身的白平衡和其他相关设置,然后使用不同的镜头来进行色彩测试。分析测试样机的成像色彩时,我们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配合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镜头进行自定义白平衡设定,然后再用三支被测镜头拍摄X-rite ColorChecker SG色彩测试标板,然后进行色彩分析,可以获得成像色彩误差及白平衡误差等数据。列表中的白平衡误差数值为中灰色块的色温误差,这项值越接近零越好,如果这项值为正数,则表示成像色调偏冷,负数反之。色彩误差图中,Lab色域坐标里的方块表示拍摄对象的理想色彩(标准色彩),圆圈则表示所测试相机的成像色彩。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镜头的成像色彩误差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成像色彩误差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成像色彩误差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成像色彩误差
相对于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镜头,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和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这两支副厂镜头的成像色彩都有偏暖的倾向,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表现则更接近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风格。
前文的色彩测试是在固定白平衡的条件下进行的,这样能够呈现出细微的差别。而事实上我们日常拍摄的时候,却不会用尼康镜头来测量色温而用副厂镜头来拍摄,所以我们又以D300配合各个镜头,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分别拍摄了相同环境下的样片:




从我们拍摄的大量样片来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成像色调虽有温暖的倾向,但这种差异并不明显,一般不影响照片效果。
进行成像分辨率测试时,我们使用测试样机的光圈优先模式,在各档焦距和光圈下拍摄增强型ISO 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然后使用Imatest分别对成像的中心和边缘区域的局部对象进行数值分析。我们使用Imatest分析所获得的MTF50值作为参照,来考查相机的成像分辨率,测试结果的MTF50数值(单位:LW/PH,线宽/像高)表示该相机每成像高度中最多能分辨(对比度为50%)的黑白线条数。这项值越高表明该相机(镜头)的成像分辨率越高。以下是测试所拍摄的分辨率测试标板,红色标示区域为测试样本区域。

增强型ISO 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
下面是四支镜头在18mm焦距上各个区域的成像分辨率对比:




从画面中央区域的测试结果来看,全开光圈下,原厂镜头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表现是有优势的;但是在更小一些的光圈下,反而是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成像解析度较高,最优光圈大约在f/4.5-f/8之间。画面边缘的成像分辨率则是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和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表现较好,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在较小的光圈下表现不错。
进行成像分辨率测试时,我们使用测试样机的光圈优先模式,在各档焦距和光圈下拍摄增强型ISO 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然后使用Imatest分别对成像的中心和边缘区域的局部对象进行数值分析。我们使用Imatest分析所获得的MTF50值作为参照,来考查相机的成像分辨率,测试结果的MTF50数值(单位:LW/PH,线宽/像高)表示该相机每成像高度中最多能分辨(对比度为50%)的黑白线条数。这项值越高表明该相机(镜头)的成像分辨率越高。以下是测试所拍摄的分辨率测试标板,红色标示区域为测试样本区域。

增强型ISO 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
下面是四支镜头在50mm焦距上各个区域的成像分辨率对比:




50mm焦距上画面中央区域的测试结果显示出了原厂镜头的优势,尤其在大光圈下;三支副厂镜头比起来则各自有些比较明显的“软肋”。综合画面中心和边缘区域的图像质量看,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表现更加出色,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表现最差。
分析成像色散时我们使用跟分辨率测试中相同的分析对象,这项值跟镜头素质关系密切,该值越低越好。以下是18mm焦距上各镜头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各镜头在画面中央区域的色散量相差并不明显,但是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和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成像边缘区域色散比较明显,这也是影响其成像分辨率的最重要因素。
分析成像色散时我们使用跟分辨率测试中相同的分析对象,这项值跟镜头素质关系密切,该值越低越好。以下是50mm焦距上各镜头的测试结果:


长焦端的成像色散仍然是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表现最明显,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在这一焦距上色散控制得比较好。
对于变焦镜头来讲,成像形状畸变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如果成像有太过明显的形状畸变,则非常不利于拍摄形状规则的对象,比如一些静物、建筑物等。
测试成像形状畸变时,我们使用测试样机拍摄平面上的方格,然后再用Imatest对成像进行畸变测试。列表中的数值是SMIA TV Distortion,这项值越接近零越好,此值为正数表示成像产生了正畸变,负数反之。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广角端的成像形状畸变测试结果
镜头焦距越短,枕形畸变越明显,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在广角端的成像形状畸变非常明显,而在同样焦距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表现较差,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成像形状畸变也不小。
我们使用镜头的广角端、采用平均测光模式拍摄不能对焦的,照度均匀的白色物体,然后使用软件来进行失光度测试,获得边缘和四角的亮度与成像中心最高亮度的比值,这项值可以显示镜头的边角失光情况,反映了传感器的感光均匀度,它在100%以下,越大越好。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广角端全开光圈的失光度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广角端全开光圈的失光度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广角端全开光圈的失光度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广角端全开光圈的失光度
测试表明各副厂镜头在全开光圈时都有比较明显的成像暗角,长焦端亦是如此。不过光圈收缩到f/5.6之后,这种成像暗角就基本消除而且保持稳定。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由于广角端拍摄视角更广,所以广角端成像暗角更明显一些。
我们测试的这些大光圈镜头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其f/2.8的大光圈,在其应用过程中,全开光圈的使用频率会非常高。我们在同样的环境下使用各镜头分别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拍摄了以下样片:




从我们拍摄的大量样片来看,拍摄视角较大的两支镜头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在全开光圈下成像的画面暗角尤为明显,画面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的亮度反差较大。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成像的画面亮度则均匀一些。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是一只具有微距特性的镜头,标称的画面放大率能达到1:3。我们使用三支镜头分别在最高放大率(长焦端最近对焦)的位置拍摄同一花朵,来比较各自的画面放大率之差异:




从以上照片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微距拍摄性能更加突出,也能营造出更漂亮的浅景深、柔化背景效果。它更适合拍摄一些细小的对象。
在四支镜头中,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和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光圈叶片数均为7片,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和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则采用了9片光圈叶片。光圈形状对于镜头的成像焦外效果是有影响的,我们用各镜头的长焦端在同一位置全开光圈拍摄了一组对比样片,来观察各自的背景虚化效果:

对比拍摄的场景,色框部分为对比样本区域




从远处的焦外对象成像效果来看,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背景效果显得生硬,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则最为柔美。
我们在同一场景下使用各镜头的长焦端拍摄了一组逆光的人像样片,使用光圈f/5.6。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样片来综合对比这些镜头成像各个方面的差异:




从对比样片来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和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成像在整个画面的表现比较均衡,能够较为自然地再现场景;而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总体锐度则不如前述两镜头。再将这些副厂镜头的成像画质与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来相比较,在这一指定的焦距和光圈下,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并没有表现出优势,甚至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在画面边缘的表现还更差一些。
评测中心观点:三支副厂镜头在尼康D3[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00平台上测试的结果与佳能卡口的测试结果略有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焦性能和成像色彩、锐度等几方面。

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点此查看大图)
从结构上看,尼康卡口的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与佳能卡口的那支镜头存在一些光学结构上的差异,而不仅仅是超声波马达让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变得更大一些。也因此适马18-50mm F2.8 EX DC[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 MACRO配合尼康D300[报价 参数 淘宝购买]的性能表现不如佳能卡口的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那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全开光圈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的成像多少让人有些失望。此外还有一点,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配合D300的成像没有像在佳能平台上那样明显偏暖。如果我们非常在意微距拍摄能力,那么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无疑还是这几只镜头中最该优先考虑的。

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点此查看大图)
在尼康D300上测试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结果让笔者对腾龙这支SP镜头多少找回了些信心,至少一度在画面中心获得了非常高的锐度,背景里的影像也变得更加柔和。另外,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的成像品质在整个画面范围内保持得比较均衡,仍然是它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它配合尼康DX机身的对焦性能却是一处抹不去的“伤痛”。

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
对于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来说,广角端大光圈下成像色散的控制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高对比度的拍摄对象,色散会非常严重地影响到成像品质。此外尼康卡口的这支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焦外影像不够柔和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的长处则主要表现在非成像性能方面,其更广的拍摄视角当然是拍建筑、风光首要考虑的特点;此外不错的自动对焦性能也值得肯定。

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点此查看大图)
作为原厂镜头,除了和机身兼容性的保证之外,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还在对焦操控体验方面更加出色,当然这也是基于整个镜头出众的外观工艺品质的。而成像性能方面,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的优势则主要在使用大光圈的时候表现出来,能保证全开光圈下获得良好的锐度,以及自然柔和的焦外影像大概是尼康追求的首要目标。当然缺点也是有的,比如画面边缘的色散问题、特定焦距下的成像形状畸变问题都不可回避。
综合来看,适马18-50mm F2.8 EX DC MACRO、腾龙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图丽16-50mm f/2.8(IF) Aspherical、尼康AF-S DX 17-55mm f/2.8G IF-ED这四支焦距并不完全重合的镜头各有所长,我们建议读者在选购前要将自己的使用需求有足够清楚的认识,然后去最大程度地匹配这些镜头的优点,从而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声明:本文评测内容基于送测样品个体,不保证这些个体能代表市售产品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