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回族自治州 何菊香:钢琴协奏曲—黄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42:33
钢琴协奏曲—黄河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1)">黄河钢琴协奏曲—殷承宗
1968年10月的一天,殷承宗从中央乐团到中央音乐学院来看大字报。殷承宗有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之经验,便想在「钢琴革命」的步伐上再迈出新的一步。这时中央音乐学院二楼西墙上,正有陈莲女士的大字报贴出。(陈莲于1964的上书毛泽东,获毛支持,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曾由江青接见。)
陈莲在此大字报中第一次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从那次以后,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很好。《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光未然的歌词,当年启发了冼星海的创作冲动与灵感,今天也同样自然而然地启迪和萌发《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成员的想象力和乐思。
《黄河》创作组的成员,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始终在不断地变化。杜鸣心离去之后,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借调了作曲家盛礼洪先生来主持乐队配器工作。本文作者当时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专职从事钢琴教材创作,以往和殷在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方面,志向较合,这次他费了不少力气,把他借调到中央乐团做搭档。
许裴星则是刚刚分配到中央乐团工作的年轻钢琴伴奏演员,曾是殷的学生,殷留他在组内,请他协助一些事务性工作,亦部分地参加创作组的讨论。后来几个月中,青年钢琴家石叔诚也部分地加入到创作组的活动中,因为他是担任《黄河》钢琴协奏曲的B组独奏演员,了解《黄河》创作意图,可以更好理解和演奏该作品。他们二位凭年轻人的聪慧敏感,也发表了一些好的意见。不过他们并不担任任何实际创作工作。殷承宗在受命组建《黄河》创作组的过程中,又请来另一位女士刘庄。
',2)">黄河大合唱
到了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请来了李德伦、严良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从1969年8月到12月,在完成了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以及对第一稿修正的认同之后,进入了整体运作的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黄河》钢琴协奏曲,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它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创作室内抽屉、纸篓中数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有集体智能的凝聚,更有创作者们的汲取、筛选及提炼的功夫。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首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以磅礴气势展开黄河上船夫与波浪搏斗的情景。粗狂的划船声,狂号的浪涛风声,在钢琴连串的琶音与乐队的呼应下,到达乐曲的第一个高潮。然后,引入钢琴的华彩乐段,经过短暂的喘息,在钢琴强劲的跑句带引下,全曲又再返回乐曲开始时的紧张搏斗场面。第二乐
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逐渐加以展开,层次与力度逐渐加强,终于形成歌颂性高潮,以强有力的和弦终结全曲。第三乐章《黄河愤》,以《黄水谣》的曲调作骨干,中间插入《黄河怨》的材料。全曲结构宏大,情绪变化多而富有深度。钢琴在与乐队呼应交织下,从愤恨的高潮滑落,在带有无奈伤痛的和弦中结束。 终章《保卫黄河》以铜管乐奏出短促庄严的引子,带出钢琴的华彩乐段。由钢琴奏出《保卫黄河》的主题曲调。进入高潮时,庄严雄浑的曲调营造出一个恢宏气势的胜利高潮,终结全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是“东方红”版,是在江青的坚持下采用的,不过演出时效果异常的好,很激动人心。
这部作品的问世是艺术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1970年元旦,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今天,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已冲出国门,成为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音乐会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录音版本很多,目前有五个比较公认的最优秀的版本(名单如下),首演录音也可圈可点,但是录音不佳;2007年,我国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了这部钢琴协奏曲(DG唱片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录音也可作为一个经典录音。
一、殷承宗和捷克广播交响乐团合作,艾德里安 利帕指挥,香港马可 波罗公司出品,唱片号是8.223412,1991年录音。
二、石叔诚与中央乐团合作,由石叔诚自己指挥,中国唱片公司与香港宝丽金公司联合出品,唱片号是CCD90/096,1990年录音。
三、孔祥东和中央乐团合作,麦家乐指挥,唱片号是SP3.1G,1992年录音。
四、石叔诚和中央乐团合作,胡炳旭指挥,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出品,唱片号是HRP783 2,1990年录音。
五、爱泼斯坦〈美〉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合作,指挥大师尤金·奥曼迪指挥,美国RCA唱片公司出品,唱片号是8.240158,1974年录音。
这五个版本的诠释、演奏均有独到之处,各有所长,但也不乏差强人意的地方;限于篇幅,现在仅就协奏曲第三乐章做一比较分析。
',3)">黄河钢琴协奏曲—郎朗
第三乐章《黄河愤》,音乐素材源于原作的“黄水谣”和“黄河愤”两段。从曲式上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引子;呈示部分;展开部分;再现部分。“引子”是一段由笛子吹奏出的带有陕北信天游风格、明亮辽阔和充满生机的音调。接下去呈示部,钢琴模仿民族乐器奏出了一段欢快明亮的黄水谣音调。展开部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黄水谣后半部的音调与黄河怨联接,钢琴深沉的和弦及铜管乐器的阻塞音,表现出敌寇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钢琴的轮指演奏,表现人民正遭受着沉重的苦难。紧接下去,钢琴华彩乐段,控诉之声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情绪激昂怒不可遏。再现部中的黄水谣音调一改原貌,如同激荡的黄河之水,波涛翻滚、汹涌澎湃,势不可挡,表现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斗争力量。
殷承宗与捷克广播交响乐团版,利帕指挥。
殷承宗是该曲的首演者,一直被公认为权威诠释者。 首先殷承宗在此版中的弹奏和音乐构思受原合唱歌词的分句和内容限制太多,这突出表现在句法的处理上过于细碎。乐队协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呈示部黄水谣的旋律缺乏动感,音乐好象明显地被小节线划分着,给人以一种顿挫有余而流畅不足之感。“自从鬼子来”这一乐句,渲染的太过分,后来的钢琴华彩乐段速度较其它版本慢许多,冲击力也显得不够,以致在乐队弦乐组本应当充满激情的再现黄水谣音乐旋律时,没能掀起最后激荡人心的高潮,再现部前钢琴本应奋力冲向乐队,但不知怎的,却滑落了下来,从总谱上分析看,可能是钢琴与乐队配合上的失误。作为协奏的捷克广播交响乐团,也缺乏应有的动力及清晰可闻的层次变化。但作为一个外国乐团,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还是较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要认真得多。
石叔诚与中央乐团合作版,石叔诚弹奏钢琴并指挥。
石叔诚是继殷承宗之后在国内诠释黄河协奏曲较为权威的一位钢琴家。在这一款录音中,他对该曲的诠释较有新意。听得出来他对这一乐章有较为严谨的构思和想法,反映出演奏家较高的艺术修养与鲜明独立的演绎风格,不雷同于首演者。竹笛吹奏的引子过后,呈示部黄水谣的音乐旋律轻盈流畅,转位的五声琶音滚奏,触键优美华丽,整段乐曲的处理要较殷承宗的弹奏更具动感,但音乐分句还是没有脱离唱词的影响。乐队协奏显得有些拘谨,缺乏贯通的气势,与钢琴相互推动、呼应不足。在描述日寇铁蹄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时,乐队缺乏紧张度。尤其是总谱标明圆号此时应用阻塞音吹奏,但这一强化乐曲气氛的特殊音响效果在这版中却听不清楚,直接影响了乐曲的表现力。
孔祥东与中央乐团合作,麦家乐指挥。
孔祥东师从上海音乐学院范大雷教授,1985年在全国钢琴比赛中夺魁,从而崭露头角。其后,演出足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是现今世界乐坛华人中颇富才华的一位青年钢琴家。
孔祥东的演奏较大器,气息宽广,走动感较强。遗憾的是孔祥东对作品的理解有失肤浅,弹奏中错音较多,乐队配合也不尽人意:管乐与弦乐音量不平衡,乐队重音经常“砸”在错位上,在结束句莫名其妙地奏了个强音弱收。这是笔者所聆听多版《黄河》协奏曲中制作较为粗糙的一版。但有一点,竹笛演奏者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表现颇佳,那段陕北信天游风的竹笛引子,至甜至美,不是其它版本所能企及的。
爱泼斯坦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尤金·奥曼迪指挥。
爱泼斯坦〈美〉与美国费城管弦乐团合作,尤金 奥曼迪指挥,另外,唱片中还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林克昌指挥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西崎崇子演奏,这也是这部作品极为优秀的一个版本。这是一款由外国艺术家诠释中国作品的珍贵录音。它气势宏大、分句宽广,充分体现了指挥家驾驭乐队的非凡能力和费城乐团所具有的一流的演奏素质。乐队与钢琴水乳交溶,这是在其它版《黄河》中所感受不到的。
美国钢琴家爱泼斯坦没有按照我国钢琴家那样以《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为蓝本来弹奏这首协奏曲,而是以独立的器乐作品形式来处理。在我国钢琴家大抒其惰的黄水谣音乐旋律时,爱泼斯坦则把它演奏成一段轻盈的小快板,乐队与之紧相呼应。展开部分,爱泼斯坦不过分渲染,这样便为以后音乐的发展留有余地。钢琴华彩段,爱泼斯坦处理得很激情,速度也比我国钢琴家的弹奏都快,有一种猛烈的撞击感,难能可贵的是,并没有让人有力竭之感。另外,乐队雄浑的交响味也是在其它版本中所感受不到的。这张唱片突出地表现了指挥家的宏图大略。奥曼迪把乐队的每一个细小的技术手段都贯通予音乐发展的内在逻辑之中,乐队层次清晰、错落有致,步步推进,加以钢琴游刃其中,相互推波助澜,如鱼得水,真令人叹为观止。
奥曼迪从不在细枝末节上过分雕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一种特殊气质。展开部因号的阻塞音嘶裂响亮,仿佛“青天已被罪恶的血手撕裂,大地飞闪着血雨腥风”。钢琴悲愤的华彩乐段爱泼斯坦处理得极为激情。虽然他遵循了原总谱的分句,但爱泼斯坦对钢琴延音踏瓣的巧妙运用,使人领略到一种声断意不断的中国写意风格,让人感觉到一种贯通的气势。最后黄水谣音乐旋律再现时,乐队与钢琴奏出的那种伟岸的气势,真是不可名状。这个版本由于得到极高的评价,市场上经常看不见它的出现,我常为之感叹不已。
最后,顺便提一下石叔诚与指挥家胡炳旭合作的一版《黄河》协奏曲中的第四乐章的诠释风格。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是一个最富战斗性的乐章。乐章在“保卫黄河”,的音调中,钢琴与乐队起伏跌岩,相互推助至最高潮,另导出大家所熟悉的《东方红》音乐旋律,在弦乐激情的歌颂后,尾声在坚定的步伐中出现《东方红》和《国际歌》结合的音调,表现出中国人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石叔诚作为当时黄河协奏曲的创作人员之一,八十年代后期,他在总结了多年来演出这首作品的心得和体会后,对该作品进行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是针对第四乐章高潮时的《东方红》音调和《国际歌》的旋律。这版录音中,石叔诚则选用了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我们看到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这段展望的主题旋律作为高潮乐段,以此和第一乐章首尾呼应,用以象征人民战胜日寇的侵略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了演奏者深刻控掘乐曲内涵、不断创新的精神。
(资料来自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