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抛液成分:【高考语文临门一脚】秃子头上捉虱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39:41

秃子头上捉虱子

——大纲对作文错字坚决说“不”

文/南江波

(高考倒计时:20天)

 

前言: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分值很高,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长期以来,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高考作文无须准备,只要考前几天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只要在考场上想方设法把800多的字数凑够,好歹也能蒙个四十二三的“辛苦分”或四十七八的“保险分”。然而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采取了更为可靠准确的电脑阅卷,规则越来越趋向严格、公正,一份作文试卷往往会被数名阅卷老师随机抽到而反复评判,想蒙混过关谈何容易!而且,随着一些离题万里的作文或各式各样雷人的“奇文”出现,各地的零分作文也越来越多,这无疑给那些抱侥幸心理的考生一记“重拳”。高考临近,很多考生对作文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其实,文无定法,大体须有,高考作文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一把的。笔者参加过云南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熟知作文评判的规则,带回不少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现把我撰写的系列辅导文章提供给考生,以资参考,祝考生们考出好成绩.

 今年的高考语文大纲,对写作的要求与往年一样,仍然重视标点和文字的书写。明确规定:“书写规范,标点正确(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有些省、市则规定:“作文错1个字,扣1分,而且上不封顶,但是重复的不计。”也有一些省、市的评分细则规定了错字扣分的封顶分值,好像都打了折扣,但错字多带来的隐性扣分(如降等级等)却不容忽视。 其实,大纲对错字的扣分要求是有背景的。

 这些年,由于我们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加之网络、影视等媒体的不规范用语大肆流行,社会上对错字之风也苟同甚至推波助澜,使得错别字大行其道,泛滥成灾。电脑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国人用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不再重视书写了。再者,国家过分重视外语学习,语文逐渐被冷落,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错字是越来越多,书写越来越差,表达不准确、书写不规范,语文素养逐年下降。上海教师研究会会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叹息道,学生母语水平下降令人担忧,“通过考试罚错字来加强母语地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把这项新规上升到了“捍卫中文尊严”的高度,他说:“我希望再严一点,错一个字扣2分,或者错一个字就打0分!……中国青年一代受英文侵害太多,这也是考试制度促使他们重视外语而忽视中文的。”郑老师说的是愤激之语,我们当然不可能这样扣。不过,高考作文错1字扣1分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大方向是对的。高考大纲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这一注解势必会引起学生、老师和整个社会对母语的重视。要让广大考生明白:“从现在开始,请留意你的笔,每写错1个字,在高考中的代价就是1分,而这1分的价值,很可能关乎你的一生。”

 避免写错字的方法是很多的,但现在距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可能短期内难以奏效。我想提几点临时补救的方法给大家:      

   一、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词不要用,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替代。虽然错别字在高考作文中的分量日益加大,但是每个阅卷老师看作文只挑错字还是不太可能,作文的文采、思想始终是第一位的。作文的评分标准主要是紧扣主题,有一定认识深度,而对于语言方面则没有太高要求。所以考生尽量在保证书写正确的情况下讲究遣词造句,用“替代法”将自己拿不准的词语换掉。

二、作文的题目、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每个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关键地方一定要注意。如果考生在这些关键部位出现错别字,那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任阅卷老师捉了,自然会“一扣一个准”,大大影响到整体作文成绩。

笔者参加2009年云南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阅卷工作时,作文组对错字虽规定了封顶分,但大多老师对错字连篇、书写糟糕的作文都实行了隐性扣分(如打压等级),相当于双重扣分,考生失分就很多了。

以下是笔者在阅卷点采集的部分错字多的作文截图(划蓝线处都是笔者所标的错字,请大家试着改一改吧)。大家看看,错字密集的作文或标题就有错字的作文,像不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可以任人捕捉呢
































  

以上图片都是标题或正文段落中出现的错字。还有一种错误,字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考生理解有误而用错了,造成歧义。这也可算是另一种错字吧。如下图:


  此考生的标题是《青玉案 绝处逢生》。“青玉案”是词牌名,用在这里很可笑,但考生却没意识到。

再如下图:


  标题是《请让错误继续》,显然从道理上是错的,考生并没意识到。这是认识错误导致的书写错误,已经不是单纯的错字问题,而涉及到主题立意不正确的问题了。应为《别让错误继续》。

再看下边两图:




  标题是《成功--不怕嘛》,正文中心句是“成功,我们不会害怕你”。只听说过害怕困难,害怕挫折,害怕失败的,还从来没有听说有谁害怕成功的。这就是考生认识上的问题,可笑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