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大龙湾地产好不好:别让结石"痛击"您的健康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13:53
别让结石"痛击"您的健康
胆石症是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它包括胆囊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分泌的胆汁是一种可溶化胆固醇和胆色素的可溶性复合物,但要是发生代谢障碍,胆道感染及胆汁潴留等,就会妨碍胆汁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出现胆固醇及胆色素结晶,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在全球发病率约12%左右。它在急腹症患病率中占第二位,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结石又称“胆石症”。因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胆结石的形成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其机理至今尚未明确。
【胆囊的功能】: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
(1)储存胆汁: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2)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粘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3)分泌粘液:胆囊粘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粘液20ml,保护胆道粘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排空: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胆结石的危害性】
⑴ 胆石症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道出血和胆囊穿孔、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还可诱发糖尿病。
⑵ 胆囊癌变50-80%是由胆石引起的。
⑶ 急性胰腺炎大部分也是由胆石引起的,称为胆石性胰腺炎。
⑷ 引起化脓性胆管炎。
【胆结石诱因】
直到目前为止,医界对于胆结石形成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很清楚,但一般认为是胆汁三种主要成份胆固醇、卵磷脂、胆汁盐中的胆固醇量超过饱和界线而结晶出来形成石头;当然,包括个人体质、饮食习惯及胆囊及胆道的感染等都与胆结石的发生也有相当密切的相关性。
另外,也有人认为胆结石的形成,是因为维生素E不足造成维生素A容易被破坏,于是胆囊的表皮细胞无法维持正常机能而死亡,这些死亡脱落的细胞会吸附胆固醇,于是造成结石。因此有人认为孕妇即是因为易于缺乏维生素E而容易形成胆结石。
由于致病机转尚不明确,据科学家研究,胆结石有以下十大诱发因素:
1. 遗传因素:胆结石的罹患率会因为人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秘鲁印地安成人女性可高达八成均有胆固醇结石,远高过东方民族;而有胆结石家族史者,其罹患者也比一般人来得高。
2. 性别:成年期以后的女性,女性激素增高者会比同年龄男性有较高的罹患率,一般来说,女性的罹患比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3. 年龄:年龄越大则罹患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年龄越大,患结石的越多。这是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少,饮食相应减少,胆囊收缩力减弱,胆汁郁滞,形成结石。尤其是步入中年的妇女。
4. 怀孕:怀孕期由于胆汁之饱和度增加,加上女性荷尔蒙的生理作用及胆囊弛张性缩收不良,易使结石情况发生;另外多次怀孕的妇女其罹患胆结石的风险自然也随之增加。
5. 肥胖:肥胖者及体力活动减少的病人,胆汁中有较高胆固醇浓度及分泌,且胆固醇合成作用也较高,故较容易罹患胆结石。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化5%的人,其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人高5倍。据统计,30%的肥胖者在手术时发现有胆结石,而正常体重的同龄人仅为5%。60岁以上的肥胖妇女40%患胆囊病。
胆结石偏爱的人群—“4F”
“4F”是指4个英文词汇Fat(肥胖)、Female(女性)、Fertilize(多次生育)、Forty(40岁)的人易患胆结石。据统计,胆结石患者中70%是女性,妊娠次数多的发病率更高,因怀孕期间胆固醇代谢率乱,雌激素增多,胆囊不易排空,引起胆汁郁滞,形成胆结石。目前这四种因素与胆结石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已得到证实。在我国胆结石病人中,胆囊结石、胆管结石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年轻化,这种情况尤以大城市更为明显。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比例在北京为3.4:1,上海为3.2:1,天津为4.5:1,其中大部分病人为胆囊结石。
6. 糖尿病:糖尿病人易产生胆结石,主要归因于胆汁中的胆固醇分泌过多与胆囊运动性失张。
7. 胰脏疾病:造成胆盐之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提高胆结石之可能。
8. 肠道手术后:某一些先天性吸收不良的肠道疾病及发炎性肠病变,例如克隆氏症,并经手术切除终末端回肠或绕道手术,因胆盐再吸收功能失全,所以胆石容易形成。
如迷走神经切断术,破坏了胆囊的排空功能;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引起胆盐的肝一肠循环障碍。
9. 胆道阻塞或发炎:胆囊及胆道感染者,因为胆囊发炎时,会伤害到胆囊膜壁里细胞黏膜,因而引起细胞剥落而与胆固醇结合而成沉淀物质,久而久之,即成胆结石。
10. 患有其它病变:如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肝硬化者、寄生虫(如蛔虫、肝吸虫病等)患者、酒精性肝病变等。
11. 喜静少动 一些中老年人往往喜静少动,缺乏体育锻炼,身体易于发胖,胆固醇代谢率乱,使胆汁聚积,形成结石。有的人饭后坐在沙发上或边看电视边吃东西,这样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不利于胆汗排汇,胆固易于沉积成石。
12. 减肥与节食:减肥过快会引起胆汁中的胆固醇呈高度饱和状态而形成胆固醇结石。
13.吃出来的胆结石
胆石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确切,目前已知有许多因素与其相关,其中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就是饮食。
(1).长期高脂饮食,特别是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及蛋黄等,可致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升高,若同时伴胆汁淤积、胆盐或卵磷脂沉积,极易产生胆石。此外,长期高脂饮食易使人肥胖,加之不好运动,导致胆囊肌肉张力下降,胆囊排空延缓,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2).长期低脂饮食低脂饮食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也会引起胆石症。
(3).喜爱甜食或过量摄取糖含量高的食物精制的大米、面粉等会加速胆固醇的累积,造成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三者之间比例失调。过多的糖分又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增加形成结石的危险。
(4).长期饮酒长期饮酒可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十二指肠乳头部水肿等病变,使得胆汁排空受阻淤积,这也是胆石症的诱因之一。
(5).饮食习惯不合理长期不吃早餐者易患胆石症。因不用早餐,空腹时间长,胆汁分泌减少,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固醇呈饱和状态,易在胆囊中沉积,久之,便可形成胆囊结石。
(6).饮食不卫生不洁饮食会把蛔虫卵带进消化道,虫卵发育为成虫后可逆行进入胆道,引起胆道阻塞、胆汁引流不畅及大肠杆菌或厌氧菌感染,久而久之便可形成胆结石。
(7).长期服用人参据调查,长期服用人参的群体胆石症的发病率较高。由于人参中含有抗脂肪分解物质,易使人发胖;人参还含有类雌激素样物质,有抗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这样就使得胆汁浓缩变稠,胆固醇、胆盐沉淀形成结石。
(8). 药物:长期服用避孕药及停经后使用女性动情激素,临床上发现均有明显结石发生率;长期服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烟酸也较容易发生胆固醇结石。
(9).饮水过少饮水少可致血黏、胆汁稠,久之会生成胆石。【胆结石先兆】
右上腹疼痛是胆结石先兆
胆结石病人往往在饭后会有些隐痛不适,或右肩部有些痛感。急性发作时上腹疼痛并放射到肩和背部,且低烧、恶心、呕吐、寒战、大汗淋漓甚至伴有黄疸。这些症状与胃肠、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所以病人会误以为是胃肠疾病或肝病,耽搁确诊时间。另外胆结石患者中有一半没有症状。
【胆结石患者的饮食误区】
望“蛋”生畏:胆结石患者,吃油腻食物后,胆囊会收缩,把漂浮在胆汁中的结石推移到狭窄的胆囊颈,阻塞了胆汁的出路,胆汁内郁,压力增加,就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因此,病人必须限制包括油煎鸡蛋在内的油腻食物,但这不等于说应与鸡蛋绝缘,而是要改变烹饪方式,如煮鸡蛋、鸡蛋汤等都不会引起胆绞痛。
饮奶生疑:认为牛奶含有脂肪酸,会使胆固醇增多,引起胆汁成分的改变,从而加重病情。其实,牛奶中含有一种能耐热的低分子化合物,它可抑制胆固醇的形成。
钙质摄入少由于某些胆结石成分中含有钙质,患者通常在饮食中限制钙的摄人。事实上,进人人体的钙,大部分分布在骨骼,另一部分与食物中的草酸结合成草酸钙结晶,直接由消化道排出体外。若钙质摄人过少,草酸就会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通过血流进入胆囊。
久不食荤:病情平稳后,仍忌食油腻,这是小题大作。久不食荤,一则会引起某些胃肠激素分泌降低,导致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贮存的胆汁排除缓慢,胆结石会愈来愈大;二则会降低人体对荤食的耐受力,一旦食人少量荤食就会引起不适;再则还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E的吸收。所以,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允许范围内要少食一些荤食。
【胆结石预防】
常言道:「预防胜于治疗!」虽然大多数的胆结石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甚至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胆结石毛病,若我们能熟知预防之道并落实,自然能远离它的威胁。
1预防及治疗胆结石的饮食守则
对于结石症状不严重、或是尚未形成胆结石的患者,建议以饮食来预防及治疗胆结石,虽然每个人情况不一定相同,不过大致上必须遵守低糖、低脂、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的原则。
由于造成胆结石的原因之一是肥胖,而过多的糖分和脂肪易引起肥胖,所以对于尚未形成胆结石的患者,少糖少油将可以避免因肥胖而造成胆结石;若是已经有胆结石的患者,更要力行低糖、低脂的饮食法,因为油腻的食物通常会刺激胆囊收缩、造成结石移位,引起患者不适,所以很多患者只要控制油脂的摄取,疼痛的症状就可减轻或消除。
而在控制脂肪摄取的同时,也要仔细控制饱和脂肪的摄取,因为饱和脂肪会加速体内胆固醇合成,让胆结石更严重,所以烹调时最好避免用棕榈油等饱和脂肪油类,且患者更要少吃油炸的食物,并多以低脂或脱脂的食品做替代,避免体内堆积过多脂肪。
当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使胆汁变浓稠,增加胆结石发生的机率,因此若是想要减低产生胆结石的机会,可以从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取、降低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开始;要减少体内胆固醇的含量,除了要减少摄取油脂外,也要控制直接从食物中获得的胆固醇量,最好每天能够低于三百毫克。
胆汁的主要成份则是胆酸,而当人体摄取大量蔬菜、水果、榖类等食物时,其中所含的纤维质会在肠道内吸附胆酸,然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当这些原本会被小肠回收再利用的胆酸排泄掉后,肝脏就会转而利用血液中的胆固醇来制造新的胆酸,如此循环之下,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就会减少,近一步的降低胆结石发生的机率。
如果胆结石已经造成患者不适,则要注意避免可能会造成胀气的高纤食物,包括甘藷、萝卜、洋葱等食物,才不会让胆结石所造成的不适症状更严重。
2有效预防胆结石的方法:
(1). 养成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规律的进食(一日三餐)是预防结石的最好办法,因为在禁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过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的粘稠和含水量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2). 食物的选择以低糖、低脂、高纤维、和低胆固醇为主的大原则。另外还有维生素也对预防有帮助。
a.低糖、低脂:过多的糖分和脂肪易引起肥胖,减肥是预防和治疗胆结石重要途径。对于已经有胆结石的人,油腻的饮食(不论是何种油脂)通常会刺激胆囊的收缩,引起不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取时,多数患者疼痛不适的症状可以减轻或消除。在限制脂肪摄取时,特别要小心的控制饱和脂肪的量,因为饱和脂肪会促进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胆结石更形严重。所以烹调用油如椰子油、棕榈油是饱和脂肪高的油脂,尽量不要使用。
b.高纤维:蔬菜、水果、全榖类和全豆类等食物中所含的高量纤维质,可以在肠道内吸附胆酸(胆汁的主要成份)而使之随粪便排泄。但胆结石已经造成不适,则要避免一些会造成胀气的食物,如干豆类、洋葱、甘藷、萝卜等,以免使症状加剧。
c.低胆固醇:控制直接自食物获得的胆固醇(每天低于300毫克)。而一般植物及纯植物制品中是不含胆固醇的。
d.维生素:一些研究指出,维生素A和维生素E对于预防和治疗胆结石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此外,维生素C可以保护维生素E不被破坏,也要适量补充。而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芥末等也要避免,可免造成不适症状。
(3). 注意维生素A、C及E的充分摄取。
(4). 不要长时间坐着不动,由于是上班族常常要起身活动一下筋骨。
(5). 保持适度运动的好习惯,同时要适时排遣压力、放松心情。
(6). 避免食用易胀气食物:不要摄取如蕃薯、马铃薯、芹菜、洋葱、萝卜、韭菜、黄豆、竹笋及大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易引起胀气之食物。以免使症状加剧
(7). 不要滥用贺尔蒙制剂。
(8). 保持理想的体重,但在想减肥或节食之前,请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9). 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快速排出体外,减轻肾脏和膀胱受害的机会。适当的水份摄取,一般来说,一天至少要喝2000-3000ml的白开水。
(10). 尽量不要穿着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11). 若有便秘症状,务必积极接受治疗。
(12). 少喝啤酒
有人认为啤酒能利尿,可防止尿结石的发生。其实,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所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13)少吃食盐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工作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并可以干扰预防和治疗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14)慎食菠菜
据统计,90%以上的结石都含钙,而草酸钙结石者约占87.5%。如果食物中草酸盐摄人量过多,尿液中的草酸钙又处于过饱和状态,多余的草酸钙晶体就可能从尿中析出而形成结石。在食物中,含草酸盐最高的是菠菜,而菠菜又是人们常吃的蔬菜之一。
(15)睡前别喝牛奶
由于牛奶中含钙较多,而结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钙盐。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是钙在尿中浓度短时间突然增高。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如此时正处于睡眠状态,尿液浓缩,钙通过肾脏较多,故易形成结石。
(16)晚餐早吃
人的排钙高峰期常在进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已上床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17)、积极治疗能引起胆囊结石的一些原发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肝硬变,因为这些病易诱发胆囊胆色素类结石。
(18).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少吃扁豆、 巧克力、菠菜、无花果、核桃等食物。
(19). 改变料理方法:烹调食物少用油煎、油炸,尽可能采取煮、炖、清蒸的方式,油品的选择以植物油为主;至于调味料方向,一些重口味的调味品如辣椒、咖哩,能不用就不用。【能预防胆结石的食物】:
研究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防治胆结石生成并有溶石作用的食物,只要在日常餐桌上增加这些食物,可防治胆结石,但胆石症患者免除手术之苦。
(1)黑木耳:黑木耳可化解体内结石
黑木耳对无意食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具有溶解与烊化作用。为防止和治疗各种异物造成的胃肠不适或病症,不妨常吃些黑木耳,尤其是从事理发、开矿、粉尘、锯木、修理、护路等作业的人员更应经常吃些黑木耳。
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粪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所含的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并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滑润管道,使结石排出。
同时,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侵蚀结石,使结石缩小,排出。对于初发结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较大较坚固的结石,其效果较差,但如长期食用黑木耳,亦可使有些人的结石逐渐变小变碎,排出体外。常吃黑木耳,还能预防血栓等症的发生。
(2)维生素C:降低女性胆结石
在维生素家族中,维生素C是最广为人知,也最多人定时补充的维生素,过去已有研究显示,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癌症、血管栓塞及延缓衰老,长期缺乏维生素C还会引起食道癌和胃癌。因此,维生素C被认为是最具保健、抗氧化,甚至防癌功效的维生素。
维生素C新好处:预防胆结石
最近,维生素C又多了一项好处。有研究报告显示,女性若缺乏维生素C,较易患上胆囊方面的疾病,而经常补充维生素C的女性,患上胆结石的比例明显降低。
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以13130名男性和女性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结论支持“维生素C能预防胆囊疾病”的理论。研究发现,血液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化学名称)含量低,与女性罹患胆囊疾病有关,但与男性较无明显关系。专家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胆结石的原因是,雌激素会促进胆汁内的胆固醇集结。
研究显示,血液中抗坏血酸含量较高的女性,以及经常补充维生素C的女性,有胆结石的比率大幅减少。
过去已有以天竺鼠为对象的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C的天竺鼠,经常会发生胆结石。那是因为,胆汁内的胆固醇过高就会形成胆结石,动物实验发现,维生素C能够调节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并无法制造及储存维生素C,必须每天经由食物摄取。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之中,尤其是深绿色蔬菜、花椰菜、青椒等蔬菜含量最丰富,其次为柑橘类水果,以及奇异果、番茄、番石榴、草莓等水果。
维生素C以毫克(mg)为计量单位,《美国医学会期刊》曾指出,维生素C每日摄取量可达200mg。一般维生素C补充品包括口含锭、口嚼锭、冲泡式粉末等。
(3)洋白菜:洋白菜除含有大量维生素C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叶酸、人体所需要的必须氨基酸,能阻止碳水化合物转变成脂肪的丙醇类物质,并能调节脂肪代谢减少胆固醇合成的胆碱类物质。此外,洋白菜所含的果胶、纤维素能阻止肠道吸收胆固醇,这些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防治胆结石。
(4)生姜: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胆汁中粘蛋白的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胆石症,而生姜所含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胆汁中粘蛋白的合成,有效地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5)香菇:香菇中的核酸类物质,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可减少胆囊中胆固醇的浓度,破坏胆石症的形成条件,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6)核桃:食物中的粘蛋白与胆汁中的钙离子和非结合型胆红素结合形成胆石症,而核桃中所含的丙酮酸能阻止它们结合,并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
(7)牛奶:牛奶有刺激胆囊收缩的作用,睡前喝1杯牛奶,可防治胆囊内胆汁浓缩形成小晶体,从而避免结石产生。
(8)鸡蛋:鸡蛋有收缩胆囊的作用,可促进胆汁排泄,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有降脂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可使胆石症的发生率下降。
(9)南瓜子:南瓜子含有大量磷质,其能防止矿物质在体内积聚形成结石,所以,常吃炒熟的南瓜子可预防胆结石。
(10)玉米:玉米所含的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等,为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并能使胆囊中胆固醇浓度下降。
此外,西红柿、土豆、黄瓜、冬瓜、芹菜等,都有利胆溶石作用。
【胆结石诊断】
1胆石症的自我诊断依据
⑴ 右上腹疼痛,并放射至肩背部。重者发生绞痛、恶心呕吐,严重时还可造成休克。慢性患者则表现为上腹隐痛、返酸、嗳气、打嗝等消化不良症状。
⑵ 不同程度的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除个别病人,有胆石存在而始终无症状的所谓"静胆石"外,临床发作的胆石症都有腹痛,黄疸的轻重与阻塞程度有关,胆总管结石黄疸出现较快,70%左右的病人疼痛发作后一天黄疸已很明显。合并胆道感染时,特别肝内胆管感染,常有畏寒、发热,体温一般在38-40C 之间。这种胆绞痛、黄疸和发热,即所谓胆"三联症"。
诊断胆结石
对于胆结石的诊断其实不会太难,胆结石极少漏诊,只要藉由详细的病史、症状的询问及仔细的理学检查外,再加上非侵袭性的腹部超音波检查,便可以很容易地正确诊断出来。
一般来说,检查的项目有:腹部超音波扫描、X光检查、内视镜逆行性胆道胰脏摄影、经皮穿肝胆道摄影、血液检查(胆红素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没有并发症的胆结石患者,其血液检查的结果会是一切正常的。而目前最方便、最快又有效的检查是腹部超音波检查,几乎所有结石在超音波下都可以看出来,其精确性可高达九成五以上。
体检右上腹胆囊区可有明显压痛和腹肌紧张,可触及肿大和压痛的胆囊,莫非氏征常阳性。胆道有炎症和结石梗阻时血白细胞增高,尿胆红质阳性,血中胆红质增高,凡登白试验直接反应阳性。B超是最常用的检查法。腹部平片,口服胆囊造影,CT,静脉胆道造影,同位素肝胆显象图和扫描检查,ER-CP,肝穿刺胆管造影术等都有助于诊断。
【各种胆石症的临床表现】
(一)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疸,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二)胆总管结石:结石可来自于胆囊或肝内胆管,也可原发于胆总管。较小的胆囊结石可经胆囊管坠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
(三)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少,依据我所的临床统计资料,这种结石多呈黄褐色、块状或泥沙样胆色素结石,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红素钙。细菌感染、胆道蛔虫和胆管阻塞与肝内胆管结石发生有密切关系,也可能因手术后胆管狭窄或胆汁排流不畅所致。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多样化,当结石降入肝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可发生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若结石并未脱落进入肝外胆道,有时也会并发感染,此时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等败血症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但病人可以不出现腹部绞痛及黄疸,故常易误诊。有时肝内胆管结石因长期阻塞肝内胆管,导致肝脏发生病变,如肝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最后使一部分肝脏发生萎缩而失去正常的功能。
(四)无症状胆结石”中老年女性多发
女性进入中年以后,容易发生胆囊结石,但绝大多数患者从未出现腹部闷胀或隐痛、绞痛等异常症状,平时饮食也较正常,往往是在健康体检时偶尔发现,故医生诊断为“无症状胆结石”或称之为“平静胆结石”。
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一般常用排石疗法、溶石疗法或选用体外震波碎石等方法治疗。若有轻度消化不良等症者,仍以先行非手术疗法控制症状为宜。
此外,还须指出,凡诊断为无症状胆结石者除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外,还应重视病情观察,一旦出现上腹剧痛并伴有发热、呕吐、黄疸等急性发作症状,必须及早去医院诊治。
【胆结石并发症】
据统计,90%以上的胆结石病人伴有急慢性胆囊炎,其症状表现为右侧或中上腹不适、隐痛、餐后饱胀至夜间疼痛加重、消化不良、厌油腻。当结石堵塞了胆囊管或胆总管后可引起急性胆绞痛,剧烈时难以忍受,并牵扯至右背痛,伴有高热、寒战、黄疸、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烦躁不安、休克、昏迷危及生命。
胆石症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肝脓肿、胆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症等,还可诱发糖尿病。
胆结石可导致胆囊坏疸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
胆结石最容易合并急性胰腺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对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胆结石还可造成十二指肠或胆囊结肠瘘而危及机体。
胆结石与胆囊癌关系密切,因为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对胆管、囊壁的长期刺激可引起胆管壁黏膜的炎性改变至黏膜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癌症的发生,国内外报道96%以上的胆囊癌患者均伴有胆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主要是可引起肝胆化脓性炎症和梗阻造成的肝实质病变,导致肝脏损害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
患有胆结石的老年人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也是很危险的信号。【胆结石治疗】
胆结石是很常见的疾病,可能有11-36%的人会有胆结石。但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症状,因此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有胆结石,而这些人(除了糖尿病人及有溶血疾病的人一定要胆囊切除外),要不要切除胆囊则是见仁见智。但有研究发现这些没有症状的病人将来出现症状的机会是50%,而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则高达20%。所以对这类静止性结石的溶解排出的问题,中药的需求就日趋加重。
对于无自觉症状,或直径小于1.5厘米以下或泥沙样结石患者,可考虑用中药排石。方药如柴胡、木香、枳壳、郁金、金钱草、檀香、海金沙、茵陈、白芍、元胡索。
而目前较难解决的高位及多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但能解除症状,而且能促使胆管结可的排出。是开辟治疗胆石症的新途径。
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
所以临证不但要准确及时地进行辨证治疗,而且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要用中西医结合或选择手术,而后用中药调理,不宜偏执一端,而让病患少了治愈的机会。
(1)溶石治疗:1972年美国医学家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1978年日本牧野等又将熊去氧胆酸引入胆石的治疗。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对其适应症、作用药理、副作用等已基本弄清,对其疗效评价也渐趋一致。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不同的国家应用,有效率可达到44%~80%,但结石缩小者占有多数,完全消失者占20%~30%。其次,使用该药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只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胆石直径在2cm以下,且无钙化的胆固醇结石。再次,用药的剂量必须充分,持续服药时间必须持久,停药后结石可以再发。因此,尚不能认为溶石治疗效果满意。口服溶石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会造成时间及经济上的浪费。目前常用的溶石药物有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乌素脱氧胆酸,主要作用是增加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可使胆固醇结石溶解,阻止其形成。
(2)碎石治疗:即体外冲击波碎石。这种新疗法于1983年首先在联邦德国应用,日本及我国自1987年开始引进,开创了人类医学史上非手术治疗人体结石。通过患者口服胆囊造影剂,在X荧光屏下能显示胆囊,如果胆囊内有1~2颗结石,直径1~2cm,X线平片显示属胆囊性结石及胆总管、左右肝管结石,在肝功能好,无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总胆管下端无梗阻者,都可以经超声定位,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进行碎石治疗。在碎石期间,采用B超定位,整个治疗过程图像清晰,能清楚观察到结石形态。
(3)经内镜胆道取石:适用于胆道残留结石,可经“T”字管窦道胆道取石,对乳头部括约肌可采用内窥镜乳头部切开取石等,效果理想,但要有特殊的设备及熟练的技术。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胆石症的一大法宝,凡不适合采用溶石、碎石及中药治疗者,均应列入手术治疗的适应症。选好手术时机,正确决定手术方式及作好手术前后护理,是提高手术疗法效果的重要条件。
(5)中药排石汤:以大黄、木香、枳壳为主。据文献报道,胆囊内结石直径在1cm(黄豆大小)以下的胆石,排石效果可达90%。其作用大致有三方面: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防止结石增大;有利于胆石排出;清热消炎。但是在相同的医疗条件下,有人可以成功,有少数人会失败,这是适应症的选择问题。胆管结石者服中药排石疗效较好;胆囊内结石者则疗效较差;胆囊结石直径大于0.5cm,胆管内结石直径大于1cm,排出的可能性更小;结石外形光滑者较外形粗糙不平者易排出;胆总管下端狭窄,或胆石与粘膜有粘连者更难排出。
【胆结石的中医治疗】
中医则根据临床证状不同可分湿热、气痛、化脓溃疡、正虚邪陷等四类型:
一、湿热型(相当于胆总管急性梗阻合并急性感染):
1.主证:起病急剧,右上腹剧痛,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渴喜饮,高热,恶寒,身面目黄似橘色。右上腹硬满拒按(压痛,反跳痛,肝及胆囊肿大)小便黄浊或短少,大便秘结,粪便灰白色。舌苔黄腻或白腻。脉象弦漓或洪数。
2.治法:疏清肝理气,清热利湿、佐以通里攻下。
3.方例:大柴胡汤加减或龙胆泻肝汤加木香、枳壳、郁金、大黄、茵陈。
二、气痛型(相当于无明显梗阻或感染的肝管、胆总管及胆囊结石石及慢性胆囊炎):
1 .主证:右上腹短暂的或轻度的隐钝痛 ,嗳气,反复发作,伴有口苦咽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食后心窝部不适,或有轻度巩膜发黄,上腹部轻度或明显压痛,小便清利或黄,大便如常。舌苔薄白或净。脉象弦或弦滑。
2.治法:舒肝理气。
3.方例:越鞠丸或四逆散加木香、大黄等。
三、化脓溃疡型(相当于胆石症并发坏疸性胆囊炎、胆囊积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肝脓肿等):
1.主证:除有湿热型证候外,尚有寒热往来,神昏谵语,持续腹痛,肌紧张,拒按或反跳痛,休克等征象。
2.治法:宜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四、正虚邪陷型(相当于胆石症伴有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者):
l.主证:隐钝痛持续存在,神智不清或昏迷,面色枯萎,语声低微,皮肤黄晦,间成青紫,甚至有出血倾向;腹呈气臌,轻度压痛,肝脏肿大,并多有触痛,小便黄短,大便秘结,舌质绛紫,舌苔干枯如砂皮样。脉象弦数或沉数。
2.治法:芳香开窍、镇静、清热解毒。
3.方例:发生肝昏迷时,可选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舌质紫绛而干,宜用清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