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有隐形备用电池吗:在美国看中国文化 ——访谈纽约学者孔灵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25:41

在美国看中国文化 ——访谈纽约学者孔灵犀

2010-09-23 11:54:13
孔灵犀,青年发明家,1984年生于武汉,高中阶段因理念数次身陷囹圄,19岁被市政府授予“武汉地 区十大发明家”奖章,2008年毕业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自幼阅读文史,通晓六门语言,现暂居于纽约。最近他对记者畅谈了他眼中的中、西方人对各自 文化的看法,以及对振兴中华的认识。在美国感受到过culture shock吗?在美国每天都有cultural experience,但没有shock,这是因为我来美国以前就明白,任何文明都是促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所以不仅仅是美国文化,我从现实中接触的其 它国家的文明以及在历史中所学到的古代文明,都让我怀着尊敬的态度去探索它们的发展过程,它们的长处与不足的历史成因,而不是带着固有思维习惯去简单地接 受或粗暴拒绝新的文化现象或不同的观点。有一个cultural experience发生在两年前去奥兰多游乐园玩的时候。我和朋友看一个演出,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海盗抢走了公主,男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和搞笑战斗过程最 终将公主救出。各种道具和场景布置让舞台效果很好,我却边看边流泪。朋友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自己的文化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除了经典的历史故事外,还 有丰富的民间传说,从孔雀东南飞到白蛇传、从花木兰到西游记和水浒传,可是我们却在上海建立全球最大的迪斯尼乐园并引以为豪。我们哈韩、哈日,狂热地追求 西方的时尚、消费以及现代化的奢华与情调,这种国人文化上的自卑感和创新活力的缺失才是让我觉得难过的地方。如果能理解卞和为何抱璧而哭,也就能明白我为何看戏而泣了。我想每一个人当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后,在经历事物的过程中,永远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并在更宏观的层面去思考她的传承与发展。你有哪些发明,为什么最终去学人文?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和投入。高中时我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理科竞赛和科技发明上,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理科竞赛比较束缚 智慧和创造力,所以我就专心搞发明,希望通过创新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美好,因此我热爱读报,找寻并试图解决社会上发生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我看到在美国三 岁小孩掉入十米深井后,警方动用挖掘机挖了十九个小时才将她救出,于是我就发明了救生多用丈:前方为普通拐杖,但稍作旋转便成为敏感可控的夹子,夹子的行 动可由凯夫拉绳索控制,绳索则藏在可伸缩的杆身中,救婴孩时,两三根多用丈同时下去,安全地握住小孩的肩膀或衣领后往上提即可。平时它可作拐杖外,在生活 中还有其它诸多用途,比如我多次帮住在楼层的同学夹起遗落在下面雨阳棚上的衣物物品,在旅游和攀爬时,拐杖、夹子和绳索的单独和组合使用方面就更多了。除 此以外,我还有时速轻松上80公里的双驱动自行车(我多次骑着它在高速公路上和小轿车比赛),三十多种功能上百种用法的多功军刀,全面超越毫无功力的小薄 片叠加的瑞士军刀等等几十项发明。尽管在发明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但这十多年来我有一两个特别重大的发明,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都已是次要的考虑了,等待未 来条件合适的时候会拿出来。我02年入狱即被全面封杀。来纽约读书后,我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去进行商业运作。依旧怀着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和美好的愿望,我的主要精 力用于探索西方文明来为国家的未来思索可靠的出路。现在在世上最强大的国家学习,我一直尝试着从所有可能的视角去理解我们世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去追求文 化和艺术的价值,以及我们人类的自由与准则。我开始越来越觉得迫切需要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在我们这个充满活力并富有巨大挑战性的社会里——去实现这些自 由,文艺和科学才能在新的秩序下得到富有创造活力的全面振兴。我相信我们对良知与正义的追求将重新定义我们的生命与价值。美国人怎样看中国和中国人?中国传统使得外国人尊重和敬仰中国文化,而共产主义政治理念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则让他们感到不安和惊恐的同时,也怀着朦胧的希 望。相信在这个前提下的泛泛而谈,每个人的回答都是类似的。其实您提出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曾以“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中国人啊!”为理由 去掩饰政府的不足,甚至愤恨真正直言的爱国者。盲目的爱国主义以及approval-seeking(寻求外界肯定)的不自信心态都是令人觉得非常遗憾 的。我从来就没有兴趣去求证或去维护自己心中希望的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我所关心的是美国社会如何用宽容和智慧去处理社会矛盾,从中吸取经验的同时去思 考在美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看美国的呢?在美国的中国人大多数是移民,以福建、温州人为主,有的已历经数代,从事各种行业,我不太适合针对这么大的话题进行泛泛而谈。就 我所接触的留学生群体而言,因为有五件事物占据了留学生的绝大部份时间和精力——学位、工作、身份、人脉、情感,所以他们并没有足够动力去关心美国社会内 部的事物,对新闻的摄取也主要来自于海外的甚至国内的中文媒体。因此留学生对美国看法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满足自身需求的经历——良好的学术环境、居住环境、 子女教育、较为合理的市场、初始阶段有些吃力的职场以及总是略显平淡的人际关系圈等等。中国人对留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情节,它源于100多年前庚子赔款留学生成为国家栋梁的事实,潜意识地觉得留学生改变中国未来理应是历史的必 然。可是当今市场经济下的留学已经成为了产业和商品,和100多年前没有太多的可比性。现在的留学生群体不会像以前那样大规模影响未来中国的命运和走向。中国传统文化带给你的影响?人的一生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成长阶段。儿时的我觉得古文很酷,因此痴迷地钻研过一阵,略读了各种经典,却并未深入灵魂。儿时的我以 挑战腐朽的秩序为乐,我讨厌填鸭式教育,经常旷课迟到早退,但因成绩名列前茅且在竞赛中屡获大奖,让老师非常惊恐。幸好我17岁时就开始了和熊猫(即国保 警察——记者注)斗智斗勇的生涯,并享受铁窗内看世界的特权,这样才不至于引发同学们的效仿。高中以前我是比较讨厌语文课的,可以说,阅读中国传统典籍对 我儿时的影响不大。当我潜心学习西方古典和现代文化后,我才开始有能力批判性地重新审视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尽管很多内容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讲述清楚,但我觉得个人历练和智慧积累的差异决定着读书的境界,因而在不同时期会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不同的感悟。读书有四个境界,在最开始时,书是书我是我。第二层境界是“我注六经”,在积累的纷繁复杂的知识中建立美感和秩序,并用自己所产生的智慧 与视角去品析和反思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六经注我”则是第三层,在书本智慧与人生经历的进一步的积累上,在大脑中经历无数次的革命后,提炼出自己对冥冥之 中道法的理解,觉者们的正悟仿佛在验证并指引着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经历,让我们既不会充当科学的传教士,模糊地唠叨着悲观主义,也不会做神学的牧师,喃喃 地憧憬着不可企及的幸福。慢慢地,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去经历各种失败、成功、困厄和挑战,内心在经历了漫长的淬火过程后,最终的境界是人书合一,那时先贤 的道德智慧、宇宙的真理都在充盈着自己的内心,我们吸收并真正领悟不同时空与文明的各家智慧精髓,批判性地重新建立自己的精神体系,并能为更宏观和更微观 的事物都做出立体的、负责任的考虑和行动。你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振兴中华”是什么?每一代人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其本质都是通过创新而让中国传承并实践着华夏古典文化价值,最终帮助振兴从中国辐射于四海的东亚文明。尽管随着历史环境的发展,每一代人的使命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就当下而言,我们上辈人的精神状态处于一个交错的时期:一部份人盲目乐道中国的崛起,一部份人在迷雾中碌碌无为,另一部份人则在痛定思痛 中喃喃地把信仰西化视为走向富强的先决条件。可是只有跨越历史时空与文明的视角才能让我们明白:中国永远无法真正崛起或成为一个成熟的大国,除非我们重新 探索,批判性地重新审视并实践自己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传统。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丰富文化遗产提出全新的问题——哪怕暂时全盘借用西方的视角去激发新的思维,而 绝对不只是现在这般盲目自信,仅仅视我们的传统为常规、老套的教育和研究或口号式的政治宣传。只有通过不断地与西方对话和批判性地自我反思之后,真正传承 并实践着华夏古典文化的中国才能迎来道德的回升和社会、思想与文艺的全面复兴,才能成为拥有创造活力的富强国家。可是纵观历史,无论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还是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抑或是最近一百年的美国,出现复兴这种文化现象的前提是健康的社会秩序下社会大众对真理与良知的探索和追求。而在正义缺失、人心涣散的年代,绝大多数人都是弱者,复古或兴建孔子学院并单纯喊着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口号是没有意义的。当现实的迷乱否定着哲学总结过去和指导未来的价值时,起传承作用的思想家只有在努力改良现实的身体力行中才能传播并证实这些价值的意义。所以当我明白真正的复兴只会发生在我们即将亲历的民主转型的过程之后,我才决定从零开始,与50、60年代出生的社会精英合作,献身公益 事业、促进公民社会的建设。但于此同时我必须思考,二十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用大智慧去实践新的格局,如何改变前几代人用斗争方式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和更可怕的人心涣散,我们如何做出至仁、至信、至诚的努力去抚平国家的创伤并在全球化的体系下重建一个散发着弘扬古典价值和创造活力的社会秩序?相信实 现民主就能医治社会顽疾是短视甚至是有些慵懒的思路,因为它仅仅只是复兴的几个最基本条件之一。前几代人的疯狂给我们留下了异常严峻的考验,没有大局观, 缺乏跨越时空与文明的视角并时刻把历史作为镜子,只会重蹈覆辙。我不曾见到我的长辈们有所思考。所以现实的逆境对真心希望对国家产生积极影响的年轻朋友的素质要求也更高。我们当中一批人会在二十年内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有一 颗百川归海的包容之心,深入不同群体,去了解并真诚地服务于他们的正当诉求,赋予精神与动力,并把他们纳入一个弘扬古典价值并充满创造活力的多元公民社会 的重建进程中来。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林肯、甘地和丘吉尔的胸怀,去激发人性中的善良和高尚,给大家以vision并用阳光心态去逐步实现它,而不是斯大 林、希特勒,“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去激发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进而对国家与世界秩序造成灾难性破坏。其实作为真正的领导者而言,没有冥冥中更高的道法与智慧的深层引领是不完整的。无论如何,我和我的朋友们都非常希望有抱负和远见的青年与 我们联络在一起(lingxi@gmail.com),在交流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价值的同时更为国家的未来去打拼更多、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