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保网12333下载:转基因食品在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21:36
作者:  来源:环球时报  发布者:刘斌  类别:专题3-转基因食品安全 日期: 2002-12-13
初到美国的人,都会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食品质量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超市里出售的土豆、玉米、油菜等蔬菜明显比国内产品个头大出一截,而且形状整齐、色泽饱满,很难找出什么毛病;这里出售的牛肉和猪肉等的瘦肉率也都出奇的高。不过,据了解,这些食品多数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世界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1983年,全球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马铃薯就诞生在美国。据估计,目前美国的零售食品中有60%以上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基因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商家可以制造出更适合消费者口味,生长更快,“有效利用率”更高的产品。比如日前有报道说,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培育出了全新的“基因鲑鱼”。鲑鱼是美国人最爱吃的海鱼,通常只在夏天分泌生长激素。而加入了“生长基因”的新鲑鱼则可以一年四季分泌激素,生长更快,而且“瘦肉率”也比一般鲑鱼高两倍。不仅蔬菜和肉类食品,在软饮料、啤酒甚至早餐麦片中,转基因成分也已经悄悄进驻。今年7月,绿色和平组织曾委托一家实验室测试了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的食物样本,发现麦当劳的汉堡、肯德基的鸡腿汉堡及薯条等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而这一成分则来自于基因改造的“抗杀虫剂大豆”。
在美国,一种基因作物要投入生产,需要同时接受3项审核。农业部负责监管基因作物进行田间试验的结果,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对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审核,而环保署则负责对该基因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目前,已有43种基因成分通过了FDA的审查,得以进入市场。与欧洲国家不同,FDA规定,只要某种基因产品的自然特性与传统方式生产的作物没有明显差异时,则无需特别标识,只有当该基因产品的外观与特性与传统生产方式有明显差异时,才需强制标识。
普通美国老百姓对于基因食品的迅速扩张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无可奈何。消费者大多表示知道不少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但不知道具体情况。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呼吁,对于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的转基因食品,普通消费者应享有知情权。美国广播公司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93%的美国人希望基因食品标识化。此外,52%的美国人认为基因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57%的美国人表示他们不太愿意购买基因食品。去年1月,包括美国消费者联盟在内的270个民间团体联合向布什总统递交请愿书,要求政府命令农产品生产商在其基因食品上注明成分。目前,美国参、众两院都在考虑通过立法手段实现基因食品标识化。
========================================================================
转基因食品多数美国人支持
2004-11-15 13:31: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采用生物技术的转基因农作物不仅产量高,对环境也有很大益处,如能量消耗少、对土壤保护有益、化肥用得少因而汇入地下水的污流也随之减少。但是反对生物技术的呼声也很高。最近,转基因领域的美国专家布鲁斯。沙西教授来到北京参加国际会议,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他。
问:指责生物技术的人们说,他们担心转基因农作物中的外来基因会扩散到其他物种中,比如,倘若抗除草剂的棉花把" 抗除草剂基因" 传给了杂草,那就会出现超级杂草,您觉得这种担心有道理吗?
答:在美国,一种新的采用转基因技术的农作物在种植前,必须经过美国农业部与环保局的批准,他们要求研制者提供证明,证明该农作物种植后不会对环境产生预料不到的或是有害的后果。这些问题要求对基因转移以及任何由此产生的后果的可能性,包括超级杂草、对于非目标性物种如鸟类、蝴蝶、蚯蚓、青蛙等各物种的影响进行检验。
对传统农业使用的除草剂产生抵抗力在自然界时有发生,因此没有理由认为采用生物技术的农作物会产生出与我们在农业中已经见到的那些抗除草剂杂草所不同的杂草。实际上,美国种植了六年的抗除草剂作物,我们并没有看到抗除草剂杂草的出现。
问:我听说英国查尔斯王子公开反对生物技术,他说他担心上帝的造物职能会被工程师与科学家所夺取──信教的人总是认为上帝是造物主。但多数美国人也是基督徒,他们为什么不反对生物技术呢?
答: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查尔斯王子有权表达他自己的观点,然而他不是科学家。尽管他是未来的国王,他并不代表所有的基督徒说话。世界上并非只有一个基督教派,比如:罗马天主教已经赞同生物技术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他们没有看到值得反对其应用的道德方面的问题。还有,请记住,虽说很多基督徒住在美国,但美国并不是一个官方的基督教国家,我们大家都在努力把教派、宗教与政策、政治分离开来,我们是一个多样的、多元文化的、拥有多种宗教信仰的社会,我们当中也有著多种不同形式的基督教信仰。
问:不久前,我曾访问过一位英国科学家,他说英国人不信任科学家,认为他们是怪人,美国人怎样看待科学家呢?
答:我不得不承认美国也有一些人会说同样的话。科学家有时是有点反传统,但美国的广大公众是尊重科学技术、尊重科学家的,很多人意识到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获得了成功,部分是通过出色的科学与工程技术获得的。
问:美国人当中有多大比例的人支持利用生物技术种植作物?支持生物技术的人也吃这种农产品吗?市场上的食品有多大比例含有转基因成分?
答:过去几年中,美国消费者遭遇到很有声势的反生物技术的宣传运动,但根据问卷调查,有超过70% 的人支持生物技术。比如,在最近俄勒冈州的一次全民公决中,选民们以73% 对27% 的压倒多数否决了在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上贴特殊标签的提议。
这可能是因为消费者知道我们拥有有效的法规体系,很多人也可能知道超市货架上70% 至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源于转基因作物的成分。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吃转基因农产品,除了那些刻意寻找标明没有转基因成分的人。有证据表明,这样的人不到全体消费者的5%.
================================================================
转基因水稻安全性四大焦点 是天使还是魔鬼?
魏刚 陈永杰 李鹏 邹曦 王夕
2010年02月23日09:53  来源:《北京科技报》
2010年1月,购买“丰乐种业”股票的股民着实“丰收”了一把,这只并不被人们看好的农业股从13.6元一直涨到17.68元,而这个涨幅只在短短几天内完成。
正当一些股民对这只股票的飞涨感到不可思议时,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揭开了谜团。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作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股”的丰乐种业理所当然地在消息公布前大幅上涨。
中央一号文件不但让股市风起云涌,也使平静了一段时间的关于转基因水稻的争论波澜骤起。一些人对转基因水稻对人体健康是否存在隐患提出质疑,一些人对国家粮食安全以至于经济安全表示担忧,更有一些舆论直指公众知情权的缺失。
其实在去年8月份“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转基因抗虫水稻汕优63”两种转基因水稻(以下简称Bt转基因水稻)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后,就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人们关注的最大焦点就是:安全性。
焦点一:转基因水稻是否影响人类健康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告诉本报记者:“Bt蛋白,即苏云金芽胞杆菌产生的蛋白。我国最早的Bt蛋白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第一批留苏学者回国后,带回了Bt菌种,从那时起我国开始生产Bt蛋白生物农药,至今仍有大量生产和使用,并且出口其他国家。”黄大昉说。“目前被炒得火热的转基因水稻,就是将Bt蛋白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手段,植入水稻细胞”。
“这个过程和传统的水稻育种类似。我们现在的水稻品种都是千百年来,通过杂交育种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只是非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转基因是体外转移,本质上我不认为有很大区别。”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863”计划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农业部“国家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编写组”副组长朱祯这么评价,“传统育种有时候也用到了不同种的植物进行杂交,现在的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就是小麦和杂草——大赖草的杂交后代。另外,转基因不但没有带来新的问题,反而克服了种间的生殖隔离,提高了育种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告诉《北京科技报》,杂交水稻也意味着基因改变,只不过改变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千万年的自然界历史中,物种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基因也会发生改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黄丛林告诉《北京科技报》,因为转基因技术跟常规的杂交技术原理差不多。常规杂交技术转移的不是一个基因,而是很多基因,而转基因是很准确地转移某个基因,这就像装米一样,杂交是把一袋米装到另外一个袋子里,而转基因就像是从米袋里挑出一粒米,然后装到另外的袋子里,是一种更准确细微的转移。
但也有专家在媒体上发问:“既然昆虫吃了会死亡,人呢?”有媒体报道转基因作物曾给试验动物造成健康损害,但是接受采访的众多专家认为,这些报道中的案例都没有得到科学共同体的广泛认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大昉介绍了这么一起“转基因翻案”事件:2009年,一位荷兰科学家在《国际生物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告了抗虫转基因玉米对人的肝肾有损伤,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来自欧盟食物安全机构的科学家做了重复实验,结果发现,经过90天的动物喂养实验,没有发现任何健康损害。这一结果基本否定了上述质疑。
这依据的是科学实验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这个实验必须有可重复性。一项实验结果发表到学术期刊后,其他实验室按照这篇文章的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条件,重复实验,应该能够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如果完全按照论文中描述过程做出的实验结果和原文不符,这项科学成果的真实性,就会受到科学共同体的质疑。
在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上,还有专家称,在小鼠身上实验了没有毒害,并不代表在人身上没有毒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通过邮件告诉《北京科技报》记者:
“国家颁发安全证书代表的是根据现有知识所作出的判断。由国家指定的有资质的单位用转基因大米喂养了很多代白鼠,没有发现转基因大米对白鼠生长、发育、智力、免疫、生殖等有任何不良影响。其中有一项是用纯Bt蛋白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达每千克小鼠体重灌注5克纯Bt蛋白,没有发现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每克‘华恢1号’稻米含Bt蛋白不超过2.5微克,按小鼠灌胃剂量折算推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吃掉120吨稻米也不会发生中毒、过敏、体重异常、脏器病变。如果按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人活到120岁,也只吃掉约10吨稻米,不及小鼠灌胃剂量的1/10。
“我们最近查了食品、饮用水等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对人体无毒的Bt蛋白在转基因大米中的含量,比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还低。亚硝酸盐是经实验证明的中度毒性、高度致癌性物质。国家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每克饮用水中不高于1微克。考虑到饮水量,可以说,我们研发的转基因大米比达标的饮用水还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云波认为,Bt基因本身是安全的,只是对鳞翅目等昆虫有毒。
“有毒、无毒只是相对的问题,比如我们每天咽下唾沫并无损健康,但有些虫子在唾液里就死了,很多中毒现象的发生是毒分子和相关受体结合的结果,我们有蛇毒受体,所以会中蛇毒;但是很多生物不怕蛇咬,因为没有相应受体。Bt蛋白作用于鳞翅目昆虫肠道,导致其死亡,而实验已经证明了人体的胃肠道中没有Bt蛋白受体。” 罗云波说。
而且,含有Bt蛋白的大米,在入口之前,已经经过了高温处理,60℃以上大多数蛋白都已经变性,失去生物活性。
要是Bt蛋白像导致疯牛病的朊蛋白一样,高温也不会失去活性呢?会不会有其他的健康隐患?
“关于潜在的可能性,大家可以尽情猜测。但是这些猜想是否科学,发生的几率有多高?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中,要跟常规食品保持一样的标准,那么,常规育种的水稻里面也含有很多外源蛋白,是不是也会有大家猜测的那些安全隐患呢?为什么一定要把矛头指向转基因食物?”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朱祯说。
在他看来,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诘难和关注是可以理解的,在转基因食品比较流行的美国至今没有一例确凿案件,报告转基因的食品有安全隐患,这在新食品里是比较少见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教授在接受《北京科技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水稻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最为主要的食用口粮,因此各个国家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极为重视。转基因水稻也是转基因粮食作物中规模化种植在审批方面最为慎重的作物,中国也不例外。
“国际上转基因农作物整个评价过程一般需要8年左右,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凡是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均是安全的,中国也不例外。” 孔祥智表示。
转基因作物已经在美国种植了20多年,但是却没有出现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所预期的后果。在1997年前,欧盟对转基因技术还是比较开放的。但之后,随着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对欧盟的冲击,欧盟的政策开始收紧,从1999年起就没有再批准任何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市,并开始制定统一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上市法规。
“欧盟后来态度转变的实质并不是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问题,而是贸易保护与竞争方面的角逐。” 孔祥智指出。
【1】 【2】 【3】 【4】 

===========================================================================
科技随笔:黔之驴与Bt转基因水稻
张小军
2010年02月10日08:4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 黔之驴与Bt转基因水稻
新华社记者张小军
人对不熟悉的事物往往会表现出本能的恐惧,就好像寓言“黔之驴”中第一次看到驴子的老虎,而这种恐惧往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在我国批准生产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消息发布后,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讨论近日热火起来。在转基因的反对者中,许多人犯了寓言中老虎的错误——因为不了解而高估风险。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第一个怀疑的声音是:对虫子有害的水稻,人能吃吗?Bt转基因水稻的优点是植入的外来基因能制造Bt毒蛋白,抵御害虫对水稻的侵袭。但部分批评人士说,“虫子不要吃的东西人更不要吃”。这个说法很煽情,但不正确。
人们一直狼吞虎咽着许多昆虫不吃的食物。昆虫和人的生理构造有本质区别,能杀死昆虫的食物,许多不危害人,甚至有益健康。知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自然界中,蔬菜和水果经常产生天然杀虫剂或驱虫剂,虫子是不吃的,比如西红柿、柑橘、葱、蒜、辣椒、胡椒等。有时这些天然杀虫剂和驱虫剂甚至对人体有益,例如柑橘含有类柠檬酸,是一种天然的驱虫剂,也具有抗癌作用。
作为一种天然杀虫剂,Bt毒蛋白的安全性久经考验。Bt毒蛋白由苏云金杆菌(拉丁学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因此简称Bt)制造。早在1938年,法国就开始使用Bt毒蛋白作为农田杀虫剂。1958年,美国步法国后尘开始使用Bt毒蛋白。由于这种农药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时下大行其道的有机食品广泛使用Bt毒蛋白作为杀虫剂。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的文件中谨慎但肯定地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第二个怀疑的声音是:转基因违反自然规律,因为通过转基因技术,水稻等目标生物会被植入自然条件下绝对不可能拥有的基因。
有这种疑问的人忽视了一点,科学已经、正在并且将要帮助人们实现自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奇迹。作为转基因育种技术来说,它并不比现有的育种技术更加“违反自然规律”。以被广泛接受的“诱变育种”为例,这种技术通过紫外线照射或者化学药剂涂抹等方法,诱使农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突变后的植物种子可能拥有从未有过的基因片断。如果这些突变符合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种,这类种子就会进入商业生产领域。
“诱变育种”中的基因变化是不可预测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转基因技术是把特定的基因片断嵌入植物的基因组,所产生后果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都大为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基因育种比“诱变育种”更为安全。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第三个怀疑的声音是:转基因种子能把独特优势保持多久?
的确,Bt转基因水稻不可能永远阻止害虫的侵害,但这并不影响推广转基因水稻。农作物和害虫是一对矛盾,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愈强,一段时间后,害虫抵抗特定杀虫剂的能力也就会提高,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依赖科学的不断进步。在所谓“超级害虫”出现前,就有计划地研发出新的控制害虫新办法。与此类似,抗生素与病毒的斗争也是沿着这个循环上升的轨道前进的,结果是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另外,有许多办法推迟“超级害虫”出现的时间。比如害虫“避难所”。美国在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同时,在农田中有意加入小片农田种植非转基因农作物。这一小片”避难所“可以为害虫提供有限的食物。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压低害虫发生基因突变并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最终推迟“超级害虫”出现的时间。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第四个怀疑的声音是:为什么许多国家,特别是部分欧洲国家至今反对转基因农作物?
除了政治、文化、经济等原因外,欧洲部分国家对引进转基因农作物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粮食自给有余,不急于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即使如此,欧洲国家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上升。根据欧盟支持的“转基因生物指南针”网站公布的数据,包括西班牙、法国、捷克、葡萄牙、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波兰在内的欧洲八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5.5万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10.8万公顷。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基因农作物受欢迎程度更高。同样根据“转基因生物指南针”的数据,2008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5亿公顷,比2007年上升9.4%。在美国、阿根廷和印度等农业大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在2008年都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增加480万公顷,阿根廷增加190万公顷,印度增加140万公顷。目前,转基因大豆已经占全球大豆种植总面积的72%,转基因棉花占全球棉花种植总面积的47%。
诚然,相比一些传统的科学学科,包括转基因在内的生物科学还是一门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尚有大片未知的处女地,但这不能成为人们犹豫不前的理由。
“如果现在停止前进,中国将失去争夺转基因技术领先者的机会,”方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