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别人的3c证书行吗: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26:49
     

奥巴马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陶文钊

中科院中美研究所所长

 

前言

跟大家谈谈最近的中美关系,前不久我们刚刚隆重进入了中美建交30周年,卡特从美国带来了一个非常权威的班子,其中包括了历任国务卿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包括大家都熟悉的基辛格、布尔金斯,历任美国驻华大使来北京参加纪念活动,习近平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上发表了一个长篇的讲话。我们之所以中美建交30周年,我想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美关系重要。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要在二十一世纪要实现三个宏伟的目标,一个是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这不是中国特有的目标;另一个是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再一个是要实现祖国最后的统一。要达到我们的现代化和祖国统一的目标,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外围因素是什么?我想就是美国。

如果中美关系好,就有利于我们实现这两个目标,如果中美关系不太好,麻烦很多,就会对我们实现这两个目标造成很多的困难,所以第一就是中美关系很重要。第二就是现在的中美关系,大家都是觉得比较满意,相对的来说,还是比较好。所以今天我讲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是回顾中美建交30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第二部分讲一讲奥巴马任内的中美关系我们对今后的四五年,或者八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做一个展望。

一、三十年来的中美关系

中美建交30年回顾。过去的30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上个世纪末,第三个阶段就是本世纪以来这八年。

(一)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

从1979年建交到1989年5月,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两国并就美国售台武器问题达成新公报,两国关系得到全面的初步的发展。

1.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宏图大略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知道中美两国是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的谈判主要是在1978年的下半年进行的。中美建交的公报是在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美国华盛顿时间12月15日晚上发表的。中美建交谈判与我们党的工作会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知道,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以后三天,我们党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同志就在这次会议上宣布了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要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所以中美建交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同时发生的。这一点我觉得绝不是偶然的,实际上,在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这个宏伟战略里面,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平同志在1977年和1978年两年,在接见外宾和接见领导人的谈话中,多次指出,中美建交对中国的重要性。从政治上来说,对中国是重要的。因为当时,大家还记得,中苏关系还没有正常化,我们提出来要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都还没有消除。而且当时越南还在制造麻烦,驱赶华侨,所以中越关系还不正常。从政治上来说,如果跟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那就可能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环境。因为美国毕竟是西方世界的头,我们虽然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因为与美国的关系不正常,这些国家也常常看着美国的眼色行事,所以我们跟这些国家的关系也发展不起来。如果跟美国的关系正常了,我们就可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安全环境。从经济上来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市场、需要资金、需要技术。那么谁可以最多的来提供这些东西呢?是美国。美国可以比别的国家更多的为中国提供市场、资金和技术。所以在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宏图大略当中,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在建交过程中中美双方的妥协:美国没有能使中国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中国没有能使美国终止对台军售。

实际上,这一环是在1978年的下半年实现了。在前几年中,美国政府奉行与苏联缓和的政策,实际上一直没有把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直到1978年的春天,卡特政府才下了决心,要来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小平同志当时说的很清楚,中美关系要实现正常化,简简单单就是三条,一条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军,一条是美国废除1954年12月与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一条是美国与台湾断交。

卡特政府也同意了这三条,说这三条可以做到,但是也要求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这一条实际上不是什么新的要求。从50年代以来,在十几年,二十几年的130多次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当中,美国一直坚持这一条,要求中国发表声明,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我们一直都没有这样做,那么在中美建交谈判中,小平同志说的很明白,没有人比我们更愿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台湾问题到底能不能和平的解决,取决于许多因素,不仅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愿望。如果我们现在承诺了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我们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先捆了起来,其结果反而是不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所以小平同志坚持没有做这个承诺。

另外美国方面提出来说,你不做这个承诺也好,我们在发表建交公报的时候,我们也发表一个声明,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小平同志说,我们也会发表一个声明,用什么办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国干涉。所以在1978年12月16日发表建交公报的同时,美国政府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们方面也发表了一个声明,这个就是说各话各说,但是互不驳斥。我们没有驳斥美国的声明,美国也没有驳斥我们的声明,就是自己阐述自己的立场。

另外建交当中,还有很困难的一点,就是美国方面坚持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美国还要向台湾出售武器,这点是一直谈到最后,中美双方已经确定了要在12月16日上午10点要发表建交公报,离这个时间只有十几个小时,小平同志还在人民大会堂跟当时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谈判。在这一点上,中美双方都很坚持,小平同志说,你们跟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你们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美国还有什么权利向台湾出售武器呢?但是美国还是坚持,就是说没有一个美国总统可以不向台湾做出安全承诺,就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最后小平同志拍板说,我们现在先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正常化以后我们接着谈,科克承诺向华盛顿报告这个事情,同时美方也承诺,在中美建交的第一年,1979年美国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当然原先已经达成的协议,这一年向台湾的交付不在此列。

所以我们说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达成,是双方妥协的一个结果。美方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目的,中方没有做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承诺,我们也没有达到完全的目的,就是没有能够使美国终止对台湾出售武器。但是不管怎么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关系当中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2. 邓小平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

我们知道正常化不久,1979年1月底2月初,小平同志就访问了美国,那次访问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那是真正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次访问。那次访问一下子就把刚刚建立的中美关系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由于小平同志的访问,小平同志在美国接受了美国多家媒体的采访,而且在美国国会也跟议员进行了座谈,跟美国各界都有接触。大家都会记得一些事情,卡特总统在肯尼迪演艺中心对小平同志的访问进行欢迎的晚会,小平同志上台去拥抱了美国的孩子。当时很多的美国人说,他们看到这个镜头,眼泪都掉下来了。小平同志在休斯敦出席美国群众的集会,休斯敦是美国南部的地区,小平同志带上了那个美国西部牛仔的帽子,就是我们电影里面看到墨西哥人戴那种帽子,这组照片在美国广泛的传播开来,使美国人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跟普通人一样的,是有血有肉的领导人。他既是高瞻远瞩,同时又跟普通人一样这样平易近人的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对于当时塑造中国在美国的形象也是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那么在1979年这一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就好象是长江大河一下子拉起了闸门,洪水就倾斜下来。几十个双方的代表团进行互访,我们签订了几十个条约和协定。

但是我刚才讲了,美国售台武器不仅还存在。在这里我补充一下,美国跟台湾废除了1954年的《共同防御条约》,但当时美国与台湾有59个各种各样的条约和协定。除了《共同防御条约》以外,其他的条约和协定依然有效。在美国和台湾没有为官方关系的情况下,美台关系怎么样来操作,这些条约和协定怎么样来实施都成为了问题。所以卡特政府在台湾成立了美国在台湾协会。靠着这个名义上是在华盛顿注册的民间组织,来操作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所以卡特政府就向国会提交了法案,要成立这个组织。这个法案提交到了国会以后,我们首任驻美大使柴政民大使的话说,美国的国会就炸开了锅,因为中美建交谈判是秘密进行的,秘密的程度就是这个建交谈判具体进行过程甚至连当时美国国务卿万斯都不清楚,在北京这一边,就是我们的外交部长、副部长,后来是小平同志亲自去与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和副主任进行谈判。那么伍德科克他们谈了以后,马上就向布尔金斯发报告,因为美国的东部时间和北京时间有13个小时的时差,所以第二天早晨一早,布尔金斯上班的时候,就看到了从北京发过来的报告,然后布尔金斯就跟我们驻美国的联络处主任交换意见,再谈,就是这样的渠道进行的。所以国务院基本上没有参与,连国务卿都不知道,要发表建交公报了,卡特临时把万斯从中东叫回来,美国国会当然不知道。只是发表公报的几个小时,卡特才跟两党的议员打了招呼。那么发表了公报了,国会议员也没有办法,但是现在你要建立在美国在台湾协会,这样一个提案提到国会里来,国会就炸开了锅,因为当时在美国的国会里面,有相当多的都是台湾的老朋友,这些人都觉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把老朋友丢掉。很多人都讲我们要重新的对台湾来进行一个安全承诺。所以从1月份、2月、3月美国国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很多人甚至说,要把美国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对台湾所做出的承诺,重新写到新的法案里面去,但是最后没有这样做。在1979年4月通过的法案里面,就是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里面写进了这样的话:就是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台湾问题将通过和平的方式予以解决,任何非和平的方式包括抵制和禁运都是对西太平洋和平和稳定的威胁,是美国所严重关注的。这个话大家注意,他就说,如果大陆用非和平的方式去解决台湾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台湾海峡地区爆发了军事冲突,美国是非常严重的关注这个事情,但是这个法案里没有说美国到底要做什么。所以我们一般的把这样一种说法叫做故意的模棱两可,或者说是战略上的模糊。

后来我跟当时参与《与台湾关系法》的人说,我说为什么要在与台湾关系法里面做出这样的规定?他们讲了几个道理,一个道理是说,我们不知道再过20年、30年、40年在台湾海峡地区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不能把未来的事情设想的那么清楚。第二个是说我们也不想束缚住未来总统的手脚,总统到时候还是要有自己做政治决断的权利。第三个就是在《与台湾关系法》里面规定了,总统要经常的向国会报告台湾海峡地区的事态发展,并且与国会来磋商应该采取的措施,这条就是说,总统与国会之间可以由一个政治上的协商,到时候来解决法律上做出模糊规定的地方。

而且举个例子了,如果情况像1996年李登辉访问美国那个时候一样,我们知道,在1996年李登辉访问美国的时候,美国众议院以全票,美国参议院是97票对1票通过决议,说应该给李登辉发放签证。如果情况是那样的话,总统也就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了。到现在,《与台湾关系法》还在那里,这是中国政府从来都不承认的。

小平同志,中国政府当时对《与台湾关系法》做了强烈的抗议。卡特政府这个回应是说,因为《与台湾关系法》里面还有模糊的部分,所以我们将在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框架之内,来实施《与台湾关系法》。

所以《与台湾关系法》里面还规定,美国将继续向台湾提供经过选择的防御性武器,这就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所谓美国国内法律上的依据。但是我刚才说,这个是我们从来都不承认的,而且我们觉得《与台湾关系法》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3. 关于美国售台武器的《八•一七公报》的谈判

误1981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大选以后,共和党人里根赢得了大选,里根是一个非常亲台湾的总统,所以里根当总统以后,台湾方面马上就向美国提出要求购武器,就是后来1992年老布什总统卖给台湾的F—16战斗机,当时中国政府跟里根政府做了很坚决的斗争。小平同志在很多场合,接见外宾的公开场合,很明白的表示,如果美国要把先进的武器卖给台湾,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我们只好让中美关系倒退。美国人当然都知道,小平同志是说话算话的,所以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所以从1981年12月开始,中美两国又就美国售台武器举行了艰难的谈判。在这次谈判当中,中国政府提出来,美国你现在要跟我说定了,哪个日子以后,哪年哪月以后,你就不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虽然反复的要求,但是里根政府说,要说出准确的日期,我实在是说不了,但是我现在可以保证,我向台湾转让的武器,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不超过建交以来这几年的水平。反过来,美国又要求中国,说你还是要做出一个承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那么中国方面还是坚持我们不能做这个承诺。所以在1982年8月17日达成了这个公布,八一七公报仍然是中美双方妥协的结果。中方的妥协就是我们原来要美方确定一个日子,在这个日子以后就不再向台湾卖武器,美国现在没有这么做,但是美国承诺了,他对台湾武器的转让不会超过建交以来这几年的水平,美国要中方做出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要求,我们还是没有做。

但是八一七公报美方还是做出了三点新的承诺。美国方面表示,美国政府不寻求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美国对台湾武器的转让,在数量和性能上都不超过建交以来这几年的水平,就是从1980年、81年到82年这三年的水平,而且要逐渐的有所下降,经过一段时间,达到最后的解决。

那么在八一七公报发表的当天,小平同志就接见美国大使恒安石,跟他说,这最后的解决,毫无疑义,就是美国中止对台湾出售武器,我们现在看你们的行动,你们说在数量和性能上有所下降,那么这种下降当然也不是一年减少1美元。

第三个中美之间的公报八一七公报达成之后,应该说美国政府还是基本上遵守这个公报。虽然美国对台湾武器销售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也没有大幅度的上升,还是多多少少有所下降。所以从1988年到1992年老布什总统批准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在这一段时间里面,美国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遵守了这个规定。

台湾问题被中美关系置于一个不是那么显眼的地位,而且当时中美两国还有一个共同对付苏联扩张这样一个战略的目标。所以在1982年以后,80年代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得到了全面的、长足的进步。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在两军关系方面,在技术转让方面,当时美国也向中国出售了一些非杀伤性的武器,而且美国也授意欧洲,你们可以把武器卖给中国,有美国的技术,美国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罢了。

总之这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底发表建交公报到1988年,这一段是中美关系两国建立了关系,而且我们讲的中美关系之间的三个公报,第一个公报是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发表的联合公报,后面是1978年12月发布的《建交公报》,1982年8月17日发表的《美国对台售武》的公报都是在这个时期达成的。

这三个公报当中,最核心的问题都是谈的台湾问题。1972年的上海公报里面讲的是台湾问题,在那个公报里面,美国政府表示,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疑义。我们现在要讲到美国的一个中国的政策,还要返回到那时候去,就是上海公报的那段话,这就是美国政府的“一个中国”的政策。

那么在建交公报当中,是对一个中国的政策进行了重申,而且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第三个公报我们刚才讲了是美国对台售武的公报。所以三个公报的核心问题都是台湾问题。一个中国的政策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这点我想是不容置疑的。

(二)从1989年夏到2000年末

从1989年夏到2000年末,这是中美关系经过一再动荡走向稳定的时期,中美关系在后冷战时期实现了重新正常化。

第二个时期是从1989年到上个世纪末11年的时间,1988年11月柏林墙倒塌了,不久东西德合并了,然后是在东欧发生了剧变。1991年9月13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格局改变了。在冷战的时候,是苏联和美国两强争霸,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个格局我们一般的把它称作是一个超级大国和几个大国,或者是大国的集团,包括像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等等。

1. 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和西方国家联合对中国施压,中美关系经受严峻考验

我们知道在1989年发生了北京的政治风波,在政治风波以后,美国联合西方列强对中国施压,所以中美关系一度到了很困难的地步。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小平同志对这一件事看的非常的清楚。1989年12月,布什总统派他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克罗夫特访问中国的时候,小平同志当时已经正式的退休了,它是利用礼拜天的时候接见了克拉夫特,而且对他们讲,要他们向布什总统转达在东方有一位退休的老人关心着中美关系。他还讲,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所以我觉得小平同志对这个信念是非常坚定的。就是如果中美关系不好,不仅是牵涉到两国,而且是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是有损害的事情。

那么经过中美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当时的老布什总统也是希望中美关系不要滑坡,中美关系没有大幅度的滑坡,老布什总统顶住了国会的压力,维护了美国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这个最惠国待遇在当时是中美关系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事情。在最惠国待遇的条件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它的关税大概是7%左右,如果没有最惠国待遇,中国的商品就要被征以40%多到50%的关税。那样一来,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损害那就是实际性的。

而当时美国的国会,从1990年以后,每年都有议案提出来,要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或者是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附加上条件等等,布什都把这些事情都抵制了。当然在布什总统时期有一件事情做的不好,就是1992年向台湾出售了150架F16战斗机。布什总统当时对中国方面的解释是,这个事情并不意味着我对中国的政策有什么改变,完全是出于竞选的需要。因为1992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因为布什在打完海湾战争以后,他的支持率很高,高到80%多,但是由于当时美国的经济不景气,而他对美国经济关注的太少,所以他民调的支持率急剧的下降,而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克林顿民调的支持率节节上升。那么制造F16战斗机的工厂恰恰就是布什总统的老家得克萨斯州两家工厂,所以得克萨斯州的议员向布什提出,如果你不向台湾卖战斗机,我们就要有5000多个工人下岗失业,如果这件事情发生,那么连你们的家乡州,我们都不再支持你竞选总统。所以布什为了赢得家乡州的支持,决定向台湾卖武器。布什当时甚至说,如果他能够争取连任的话,他一定对中国做一点事情来进行补偿。当然我们不会同意这样的一种补偿,因为我们坚持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的立场,这件事不能动摇。

那么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我觉得在克林顿总统的头几年,是中美关系最动荡不定的一个时期。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国际形势变了,国际格局变了,从尼克松1972年访问中国,发表上海公报,到中美建交。在那个时期,中美两国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战略基础,这就是对付苏联的扩张。现在苏联解体了,很多美国人,包括美国政治家,美国学者都认为,中国对美国没有什么重要性了,中美关系对美国没有什么重要性了。

当时有一个美国学者,我们都还是很熟的一个美国学者,1994年到我们美国所里面做了一次报告,他就明白的说,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美国需要中国什么?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还不及对欧洲小国奥地利的出口。所以我们美国人任何时候都可以走开,就是说有没有中美关系对美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而且更有甚者,有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会步苏联的后尘,苏联搞了74年的社会主义都解体了,中国为什么不会步苏联的后尘呢?很多美国人发表文章在报上鼓吹自己的观点。在这样情况下,美国人不会重视中美关系,结果就造成中美关系麻烦不断,起伏不断。

1993年克林顿刚上来的时候,就有一个迎头号事件,而且当时我们要申办2000年奥运会,美国国会还通过决议,反对中国申报奥运会,还把这个国会的决议提交到了国际奥委会,这个我想是我们第一次没有申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然后1993年克林顿还宣布把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跟中国人权问题挂钩。就是在当时,很多美国人看中美关系都是通过人权关系来看,似乎中美关系中没有别的问题,似乎别的问题都是从属于这个问题的,把这个问题作为凌驾于中美关系之上的一个支配性的问题来看待。当然在1994年,克林顿自己也明白了,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就是最惠国待遇跟人权问题挂钩是行不通的。在美国商界不要说了,美国政界很多人都反对这个做法。所以在1994年,他又把最惠国待遇跟人权问题脱钩了。

2. 1995年克林顿政府为李登辉访美发放签证,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

94年克林顿政府又审议了跟台湾的关系,提高了跟台湾的交往层次。1995年我们刚才提到了发生了李登辉访问美国的事情,给中美关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李登辉访问美国以后,李道豫大使被召回国述职,当时美国驻中国的大使芮效俭任期满了,去了印度尼西亚,所以三个月的时候,在华盛顿和北京,都没有对方的大使,这是从1979年建交以来的第一次。

当然中美双方也不希望中美关系恶化的太厉害。所以在1995年8月1日,钱其琛外交部长在文莱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期间,会晤美国国务卿克里斯多夫,克里斯多夫当时把克林顿总统给江泽民主席的一封信交给钱其琛外长。中美双方都表示我们还是要恢复交往,到1995年10月24日,江泽民主席到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50周年庆典的时候,他跟克林顿总统举行了长大一个多小时的正式会晤。在那次会晤当中,中美双方领导人都表示,我们重视双边关系。克林顿总统也表示像李登辉这样台湾领导人对美国的访问,是个人性质的,完全是以个人的事情比方说探亲、就医,是非官方的,要按个案来处理。实际上从那次访问以后,十几年再没有台湾的领导人到美国去访问过,所以那次会晤应该说进行的还是很好的。因为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造成伤害,基本上由于那次会晤可以说是基本结束了。

1996年是台湾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民选,当时李登辉搞伎俩。我们为了打击、震慑台独分裂势力,在台湾海峡地区进行了导弹演习,这个事情我们是公开的告诉了国际海事组织。克林顿政府为了应对这个事情,下令派出两个航母舰队驶向台湾海峡,大家注意美国的航空母舰没有跑到台湾海峡里面来,而是在公海上。有一个是在公海上靠近台湾的地方,有一个航母编队实际上刚刚从海湾那里出发,我们的导弹演习就结束了。所以不是说到台湾海峡里面来,而是在台湾海峡近处来观察这个事态的发展。但是这个事情当时震慑了台湾的台独分裂势力,但是也使美国克林顿政府意识到,中美关系对美国是重要的,台湾的事态是对美国也是中国的,不能任中美关系随波逐流。

所以从1996年的5月以后,克林顿政府是比较大的把主要精力花在中美关系上面,这个跟他93、94、95年的政策是相当不一样的。

3. 1997年江泽民访美是两国关系重新正常化的标志

后来我们知道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访问,这次访问,我觉得可以看作是在冷战结束后的时期,中美关系重新实现了正常化的标志。就是美国方面现在认为中美关系对美国也是重要的,中美两国还是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江主席到美国的前几天,1997年10月24日,克林顿总统在对美国之音的演讲当中,就列举了中美两国之间六个方面的共同利益。我觉得这个是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还没有过,就是说还没有一个美国总统这样做过。那么这次我们平常都讲到媒体对政策的影响,反过来,决策者也可以来引导媒体,我觉得克林顿总统的这个讲话,就是决策者引导媒体的一个典范。

江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两国领导人决定,要建立中美两国面向二十一世纪,致力于建立中美的现实性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我们签订了很多的协议,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等等。

4. 克林顿成功访华;共和党的反弹

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访问了中国,从第一天到西安,到最后一天从香港离开,一共在中国在了9天,这个是作为美国领导人访问外国,是时间最长的。这次访问进行的也非常好,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我们全程直播,这个在我们的新闻史上也是第一次外国领导人的讲话我们完全的直播。在上海访问的时候,克林顿在与上海市的座谈会上还讲到,就是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和只有主权国家才可以参加的国际组织。这个话美国总统不是第一次说,美国决策者也不是第一次表示。实际上从1971年7月,基辛格访问中国以后,美国领导人多次说过,但是由美国总统第一次在中国,而且在公开的场合亲口说出来,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当时也是对台湾造成了冲击。但是在当时,在美国社会关于中美关系的共同事务还比较脆弱。江主席和克林顿总统的互访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是美国很多的共和党人非常的不满,他们说,克林顿到中国访问,在中国在了9天,但是没有到日本和韩国去,这是故意提高了中美关系,故意贬低了美国长期的盟友日本和韩国。而且对于克林顿在上海发表的美国“三不”的说法,美国国会当中有人提出了说加强台湾安全法案。因为1999年正好是《与台湾关系法》20周年,所以国会当中有的人在纪念《与台湾关系法》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台湾安全的法案。他们觉得,现在的《与台湾关系法》还不够,要加强与台湾的关系。在最初的法案里面,甚至列出了美国要把哪些先进武器卖给台湾这样具体的条款,当然后来经过很多次的修改,后来稍微变得温和了一点,如果这个法案真的成为法律的话,应该说对中美关系是有极大的伤害。所以当时克林顿政府一再表示强烈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案。

5. 1999年5月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导弹击中,两国关系跌入低谷

当然有些事情不是大家可以意料的到的事情,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事情,这个事情到现在大家可能也还有各种的说法。当时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是一个单边主义的行动,因为没有联合国的授权。北约的一个说法是,北约不能把这个事情提交到联合国,因为塞尔维亚是俄罗斯的一个主要联邦,俄罗斯一定会否决,所以北约就自己去炸了。美国的导弹击中了中国的大使馆,5月8日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当时我在一些网站上就说过,一些网民问这是怎么回事。我说,如果要说美国导弹击中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是克林顿政府一个有意识的行动,就是说克林顿总统,或者是奥尔布赖特国务卿他们就是想这么做,或者是他们下了命令要这么做,我觉得这个事情有点不合情理。我刚才讲了,克林顿总理在他的第二个任期,他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改善中美关系上面。你这个总统和国务卿为什么还要来做这样的事情呢?但是如果说这个事情是在美国的军方和美国的情报界,尤其是那些反对改善中美关系的共和党人,他们搞的小动作,那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就太大了。这个事情发生以后,突如其来,我觉得从中国方面来说,我们是采取了相当稳妥的政策来处理这个问题,我听到这个消息是星期六早晨,第二天5月9日星期天的下午六点,胡锦涛副主席就发表了电视讲话,胡锦涛在那个电视讲话里面既支持了学生爱国热情,谴责了美国和北约的暴行,同时又讲到,我们表达爱国主义要用合理的方式,我们要防止有人会趁机捣乱,扰乱社会秩序。几天以后,江泽民主席在欢迎南斯拉夫大使馆人员回来的大会上,做了一个更完善的讲话,讲到我们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又要发展中美关系,两者之间偏废,不能因为反对霸权主义,我们就不搞中美关系,也不能因为我们要发展中美关系,我们就不要反对霸权主义。而且在这个事情的处理当中,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台湾的李登辉,他看到中美关系恶化了,觉得有机可乘,所以他在7月10日接见西德民间周刊记者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谈话,这个谈话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所谓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样的一个两国论,他这个谈话发表了以后,美国政府表示美国是反对这个谈话的,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所以有一天,克林顿总统就约江泽民主席通电话,我们看到人民日报社的要求,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江泽民主席与克林顿总统通了电话,克林顿总统重申了一个中国的政策,江泽民表示我们重视中美关系。

6. 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达成协议,美国于2000年成立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立法

等到9月9日,江主席与克林顿总统在APEC会议上,那年是在新西兰举行的,会晤的时候,两国领导人决定,要把由于炸馆引起的中美关系的不正常状态加以结束,而且要在尽快的时间内,使中美两国关于世贸组织的谈判达成协议。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11月美国的代表团到了中国,跟中方的代表团经过了五天极其紧张的谈判,那个谈判都是通宵达旦的谈判,我们达成了协定,达成协定以后,江泽民主席在中央会晤了中美双方谈判代表,认为这是中美关系当中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在这个谈判当中,确实我们对美国方面是做了一些让步,那么从美国方面来说,要实现这个协定里面所规定的条款,美国就要给中国一个永久性的正常贸易待遇,就是从1998年以后,克林顿政府不再把它称作最惠国待遇,因为实际上算不算最惠国待遇,没有享受这个待遇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包括朝鲜、伊朗、伊拉克、古巴等几个国家,绝大部分国家都是享受这个待遇,所以称它为正常贸易待遇。因此在美国有一个法案,对于所谓非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待遇只能是一年一审,但是如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就在世贸组织里面享受了周边的正常贸易待遇。就是用不着你审了,那么这在美国需要通过一个法令,需要有一个立法来给予中国永久性的正常贸易待遇,英语的简称是PMTR。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克林顿总统做的一个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通过这个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那么克林顿政府可以说是从全体出动,从总统开始,应该是内阁部长全体,包括国防部长其他各部长所有的人都到国会去发表演讲,找国会议员谈,在社会各界去发表演讲。那年的7月份我到这个国家安全委员会里去,看到有一个门口贴着牌子作战室war room,我就问他们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说这就是为了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就是各个部委一天24小时有人在这里值班,就像是作战一样。国务院中国室里也是一天24小时有人值班。

在克林顿的八年任期里面,他在对外关系方面的最重要的两项立法一个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是老布什总统的时候签的,但是克林顿那个时候国会批准了。另外一个就是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那么在众议院批准了以后,到8月,参议院也投票通过了,而且是85票参议员的高票通过。

所以我就觉得,发展与中国的正常关系,确实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美国两党的共识。我觉得在过去30年中,如果要说什么事情是最大的突破,我觉得与中国性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就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个投票。以前每年到5、6月份,美国都要审议对中国的正常贸易待遇,然后美国社会各种各样对中国有意见的人,反华的人都出来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所以中美关系每年到了5、6月份都要受到一次颠簸。

因为有了这种永久性正常贸易待遇,这种颠簸就没有了,中美经贸关系被置于更加稳定的基础之上,可以更加源源不断的为中美关系提供动力。当然在通过这个法令的时候,国会里面也有一些妥协,这个妥协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成立了一个所谓国会政府的一个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专门来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因为当时也有很多国会议员提出来,还是要通过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各种各样的议案,国会成立这样的委员会。

另外就是成立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由国会两党的领袖来指派若干名人,有的是政界,有的是学界的人来组成这个委员会,那么这个委员会是可以关注各种各样的事情,尤其是关注中美的贸易和投资对美国的安全产生了什么影响,所以我说,这个委员会的专职就是把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它就是干这个事情的。我们看到每年这个委员会都发表几百页的报告,在国会举行听证会。

另外就是美国政府要向国会提交一个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今年的中国军力的报告就是在两个多星期前发表出来。因为当时在美国国会里面有的人说担心中国的威胁,中国军队发展的怎么样了,政府要不断的经常的向国会报告。

这些事情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也是负面的因素,但是相比较而言,通过了对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立法,我觉得仍然是中美关系当中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突破。

(三)本世纪以来

第三阶段,就是本世纪以来,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得到全面的提升,在2001年布什当政,布什政府当政的时候,我们稍微有一点点担心,因为布什在竞选的时候说过,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中国是美国的竞争者,后来布什的国务卿赖斯在美国的一本最著名的杂志也发表过文章,讲过这种观点。

1. 2001年4月1日撞机事件

但是2001年4月1日的撞击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交通事故。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中美两国对于一系列的问题有一些根本的看法。我们知道我们是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按照联合国海洋法,200海里之内,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在这个经济区里,只能是无害通行,而且美国的舰只、飞机到这个区域都要事先告诉中方。但是美国,是一个霸权国家,它对自己不利的国际法律就不参加,所以美国没有参加联合国海洋法,美国只承认12海里的领海,所以他说这个地方是公海,撞击的时候离中国的领土是103海里,是我们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之内,但是不是在中国的领海里面。所以美国说这里是公海,既然是公海我都可以去,美国的军舰、飞机哪都可以去,所以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包括今年美国的无畏号跟我们的船只对峙了,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亡。我想说的是,当时中美双方对撞击事件的处理都还是比较冷静的。布什政府没有把这个事情交给军方,而是交给国务院来处理。中美双方经过了谈判,美国向中国递交了一个信件,而且在信件里面说了三次“sorry”和“Very  sorry”,有了致歉信以后,我们就让他们的飞行员回去了。后来美国的那架EP3侦查机也大卸八块用俄罗斯的大型货运客机把它给运回去了。运回去了布什7月5日就给江主席打电话,表示他重视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应该发展良好的关系。所以就是在911之前,中美关系已经开始改善了。

2. 两国领导人频繁会晤,两国之间的60多个交流的平台使两国关系越来越机制化,如战略对话、战略经济对话

7月份,唐家璇在东盟地区论坛会晤了鲍威尔国务卿,向鲍威尔国务卿表示,中国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积极作用,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出这样的表示。然后鲍威尔国务卿访问了中国,鲍威尔的访问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民众传达了很好的讯息,因为中央电视台的水均益给他做了一个高端的访问,这是礼拜天早上八点播出的一个节目。鲍威尔在这个节目当中表示,在冷战以后,美国不寻求敌人,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中国是美国的朋友,美国和中国应该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而且他表示布什总统殷切的期待今年秋天对中国的访问。本来预定10月份布什到上海去出席APEC领导人会议,然后到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但是后来我们知道911发生了,布什这次访问被推迟,推迟到第二年的2月。但是布什仍然到上海参加了APEC首脑会议,而且在会议期间,与江泽民主席举行了友好的会晤,双方领导人同意两国要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第二年2月,布什总统选在30年前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日子访问中国,他来的时候就说了,他就是要选这个日子,来纪念尼克松对中国的访问30周年,那次访问也是取得了成功。在布什政府的任期里面,我们我们从2001年7月算起,可以说是中美关系保持了7年半的稳定,这是在过去的中美关系30年当中最长的一个稳定时期。我有一个看法,对于中美关系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我们最怕的就是颠簸,突发事件,只要没有颠簸,突发事件,中美关系自己就有强大的内在动力,就会自己向前发展,就会改善,那么在过去七年半当中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在过去七年半当中,两国领导人之间有密切的交往,胡主席和布什总统会晤了20次,除了布什对中国的两次正式访问,胡主席对美国的访问,胡主席2003年是作为副主席访问美国,2006年是作为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除了这个以外,凡是有国际会议的场合,胡主席总要和布什总统进行会晤,双方可以就双边地区和国际的问题坦率的交换意见。胡主席和布什还通了20次的电话,还有更多次的互致书信,那么这种领导人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应该说是以前没有过的。

3. 两国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的范畴,有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的安全和经济的内容,两国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另外中美两国之间发展了60多个各种各样的对话和合作的平台,尤其是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下面我们还要讲到。

现在的中美关系一个特点就是远远的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畴,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90年代我刚才讲到了中美关系当中这么多麻烦,都是双边关系中的问题。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双边关系仍然重要,但是现在的中美关系当中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和经济的问题。那么两国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合作。再一点就是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台湾是在陈水扁的统治之下,陈水扁是一个要搞台独的这么一个人,我们一再的提醒美国政府要警惕。2003年12月,当时温家宝总理到美国访问,12月9日布什总理与温家宝总理有一个联合的记者招待会,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的政策是反对大陆和台湾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有可能做出决定单方面改变现状,对此我们是反对的。

4. 布什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台独”,两国联手维护了台湾海峡的稳定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态布什总统当着中国总理的面,公开的批评台湾的领导人,除了指名道姓的说陈水扁三个字以外,该讲的都讲了,没有任何的模棱两可,那么这对于遏制台独势力也是有作用的。从那以后,胡锦涛主席在会晤布什总统的多次场合都讲到,台独分裂活动不但对于海峡两岸关系,对于台湾海峡来说是一个大敌,而且会严重的破坏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台湾海峡的稳定,是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的,那么我们看到了,确实在美国方面做出了多次的表态。尤其是2007年6月,陈水扁提出所谓的“入联公投”,以台湾的名义加入联合国,而且要在2008年3月台湾领导人选举的时候,要把这个事情来交付公投,提出这个公投以后,美国政府的高官,从赖斯国务卿到副国务卿到助理国务卿一再的发表讲话,强烈反对台湾的入联公投,而且这个话说的非常严重,比方说台湾领导人的入联公投是居心不良的,他们是拿自己的短期的政治利益,不顾台湾的长期的安全利益来谋求自己的短期政治利益。

所以在2008年3月份的时候,选举的时候,是国民党方面马英九胜出,比民进党的侯选人赢了18个百分点。那么陈水扁要搞的公投支持率不过35%。所以在台湾选举以后四天,胡锦涛主席给布什总统打电话,表示美国政府和布什总统一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我们表示赞赏。

所以在过去几年里面,可以说中美两国对于一个中国的共识有所加强,可以说是中美两国共同的做出了努力,来维护了台湾海峡地区稳定。

5. 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大发展,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另外一点就是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从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到2007年,在这些年里面,中国的对外贸易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是28.5%,这个是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想到的事情,确实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确实对我们的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对我们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中美贸易大致也是以这个速度在增长。2007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但是欧盟是27个国家。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加拿大,因为加拿大跟美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他们之间是没有关税的,所以美国跟加拿大是传统的最大贸易伙伴。

中美的贸易额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14%多,占了美国对外贸易的12%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大概三分之一的产品最终是到了美国,有很多是通过第三个转口到了美国,而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所以中美的经贸关系确实是对两国非常重要。另外我们知道,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我们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这个外汇储备70%是存的美元,而且我们有大量的美国财政部发的债券,到去年9月以后,我们有5800多亿的财政部债券。到今年1月底,我们有7396亿美国财政部的债券,是财政部债券的最大持有者。

所以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确实是非常的深,而且还在继续的加深。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这几年,中美两国发起了战略经济对话。

6. 两国之间仍然存在分歧,但可以求同存异

当然了,我这里不是说中美关系就是一切都好,实际上我们还是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我想主要的是三个问题。

一个是中美两国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我们不是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还是很强调意识形态,美国人总是说,我们要把我们的外交政策建筑在美国价值观之上。美国每年都发表人权报告,在这些人权报告里面,中国也都是受批评的对象。但是我想讲的一点是,现在中美关系当中的人权问题,跟90年代初的人权问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我刚才讲到了,9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人几乎把人权问题看成中国的全部,而现在,中美关系这么大,人权问题只是百分之几。就像希拉里国务卿说得那样,中美两国的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不会影响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合作,我觉得这是很小的分歧。

第二点,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你说崛起也好,发展也好。美国是一个现代的超级大国,美国总是担心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存在,会不会影响了美国在全世界的定位,所以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实行平衡,实行牵制。美国要进行全球军事力量的重新布局,把60%以上的潜艇都部署到西太平洋上来,尤其要打造关岛成为一个更强固的美国军事基地。另外就是发展跟我们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跟印度的关系。美国的副国务卿伯恩斯在美国的外交季刊上发表文章讲,印度的崛起,为美国提供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重新建立全球的战略平衡,他就是拿印度来平衡中国,当然也是拿印度来平衡俄罗斯。

第三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在过去几年来,中美两国联手维护了台海地区的稳定,但是最后台湾问题怎么解决,美国人总是不说。美国所关心的是解决的过程必须是和平的,最后的解决办法必须是海峡两岸共同接受的,那么实际上,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当中,台湾的最后地位是未定的。这一点当然跟我们看法不一样,我们要实现台湾统一,这个是坚定不移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跟美国还是存在着分歧,因为这些分歧的存在,所以我们对中美关系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二、奥巴马政府任内的对华政策或者说奥巴马政府任内的对华关系

下面我想分几点,第一点,奥巴马政府承认中美两国有共同利益,而且认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或者说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像这次胡主席和奥巴马会晤的时候,他就说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拉莉克林顿国务卿写文章也说过,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为美国和中国必须一起来共同面对挑战。

(一)中美两国的合作

1. 在金融危机当中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

现在美国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毫无疑问是当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是一个比较现实的人,他在就职演说当中,把当今的美国比喻做1777年就是美国独立战争时候的那个冬天的美国,那个冬天是美国独立战争最困难的一个冬天,美军的统帅乔治华盛顿率领着义军在跟英国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情势非常的危急,而且奥巴马在就职演说最后是用华盛顿鼓励美军将士的一段话来鼓励现在的美国人民,让他们像当时的美国前辈那样来发挥这种精神,重塑美国。

所以他对于美国现在的处境是认识的比较现实的。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美国的经济状况还远远没有见底,最近我们见了几个美国学者,他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底。实际上在今年的1月、2月、3月美国还在不断的丢失就业岗位。像3月份,美国又丢失了66万多个岗位,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8.5%,那样到了09年结束,美国的财政预算的赤字会达到1万亿美元,是不是说,到明年就可以见底了?就可以好转,这个事情很难说。奥巴马已经做出了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个经济刺激方案到底能力收到多大的效果,这个事情还难说。美国美联储打算用3万亿美元来收购美国金融机构所有的这些外债等等。总之这确实是从30年代以来没有过的金融危机,这个金融危机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希拉莉国务卿访问的时候,他在跟杨外长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表示,美国感谢中国对美国财政部的债券继续抱有信心,当然他们是希望我们继续在增持美国的债券。我们中美两国首先走出金融危机,然后我们带领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

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奥巴马总统非常清楚,在金融危机当中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

2. 安全问题上,尤其是核不扩散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

 第二在安全问题上,尤其是核不扩散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这里主要的就是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年当中,从2003年开始,中国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们进行了六方会谈,而且在2005年的九月,在第四轮的六方会谈的结果,通过了六方有关各方面的一个共同声明,这个声明是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文件。在这个声明当中,朝鲜做出承诺,放弃现有的核武器和一切核设施,尽早回到核不扩散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美国也做出了一些保证,美国无意用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进攻朝鲜,这也是朝鲜要求的安全担保,美国也表示愿意来发展跟朝鲜的双边关系,最后实现双边关系的正常化等等。

在最近这两年,07年08年六方会谈又在无核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尤其是在宁边核设施这方面,当然到了08年的12月,我们知道最后一次六方会谈的团长会议,在宁边核设施的无核化的验证方面,双方僵持不下。这是按照美国的说法,不但要到那去看,要在那里拍资料,要跟科学家和工程人员谈,而且还要从核设施里面取样,而且这个样我还要拿到美国去化验。然后朝鲜来说,取样不行,我们在文件规定里面没有规定。奥巴马总统上任以后,明确表示仍然要继续通过六方会谈来推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而且奥巴马任命了两个代表,一个是美国六方会谈的特使,就是美国国务院负责朝鲜事务的官员金城,他去年也是参加了六方会谈。去年6月份,把1.8万亿宁边核设施的材料从宁边拿走,就是他拿走的。另外一个特使就是美国前驻韩国大使波斯沃斯,它的范围比金城更广一些,金城是专门负责六方会谈,波斯沃斯是负责所有与朝鲜有关的事务。而且奥巴马也表明,六方会谈的各方都要实现关系正常化。那么实际上,俄罗斯跟朝鲜,中国跟朝鲜关系已经是正常化的了,所以他指的美朝之间、日朝之间,南北之间关系都要实现关系正常化。

在这点上,我觉得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包括最近奥巴马跟胡主席的会晤之中,都很明白的表示了中国还要来发挥在这个事情上的领导作用,我们自己不那么说,我们不说领导作用,但是中国在六方会谈当中发挥得确实是一个特殊的作用。我们既是六方会谈的东道主,我们又是六方会谈积极的参与者,我们还是美朝之间的调停人。而且在重大的地区和国际安全问题当中,中国还从来没有发挥过这样几个特殊的作用。

所以在朝核和伊朗核问题上,美国仍然需要中国的合作。

3. 南亚的合作,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

再一个是南亚的合作,奥巴马已经宣布了在阿富汗的新战略,而且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的讲话中明确的说,没有巴基斯坦的参与,任何阿富汗的战略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很多美国学者都认为,塔利班的问题主要不是巴基斯坦的问题,主要是阿富汗的问题,那么现在在巴阿边境地区,就是阿富汗西北地区,是塔利班最猖狂的地区。塔利班甚至扬言,每个星期在巴基斯坦发起两次恐怖袭击。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的朋友,是我们的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所以维护巴基斯坦的稳定,让巴基斯坦在反恐当中发挥作用,中国和美国是可以进一步合作的。所以这一点奥巴马很明白,他的对华政策的主流就是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合作,来应对共同的挑战。

(二)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

第二个问题就是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奥巴马政府在当政以后,它的官员几次发表谈话,表示支持两岸关系的改善,当然他也表示了美国还要继续执行《与台湾关系法》,去年马英九在台湾胜选以后,奥巴马就给马英九发去贺电,祝贺马英九的胜选。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副国务卿也发表谈话,认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是很好的。美国希望,两岸能够继续发展这种合作的关系。当然另外一方面,我刚才讲到了,美国有一个《与台湾关系法》,不管是民主党政府,还是共和党政府,都说要执行《与台湾关系法》,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国务卿也都讲过,美国会继续实行《与台湾关系法》,要实行《与台湾关系法》,最后可能要卖武器给台湾。但是我刚才讲了《与台湾关系法》里面有模糊的规定,到底卖什么武器给台湾?什么时候卖?卖多少,这个是由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总统决定的事情。所以我个人的看法,近几年,大概不会有大宗的美国售台武器的事情发生,比方说像F16战斗机这样的先进武器大概不会有美国售台的事情发生。所以在最近几年来,台湾问题不至于是中美关系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我们也跟美国方面经常这么说,现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好的条件。因为如果海峡两岸局势紧张,美国也得老是琢磨采取什么措施。现在海峡两岸关系不断的改善,美国也用不着一天到晚琢磨这个事情。

当然现在美国想的事情,美国还是要在两岸关系当中发挥一个作用,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还有它自己的利益。包括布什卸任的时候,赖斯也讲过这样的话,美国在台协会的主席卜睿光到台北访问的时候也讲到这个问题,比方说他们也在讲海峡两岸军力的平衡。这个军力平衡我们觉得这个根本是无稽之谈。大陆13亿人口,台湾2300万人口,你说这个怎么去平衡?因为美国有不同的利益集团,那些军工利益集团,不断的鼓吹这个事情,海峡两岸军力失衡,失衡怎么办呢?台湾就要向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来达到海峡两岸军力的平衡。这个怎么平衡呢,实际上是无稽之谈,但是在美国有人鼓吹这个事情。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台湾问题不是中美关系当中一个突出问题。

(三)两国的经贸关系

第三个方面,就是两国的经贸关系,我觉得两国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而且是现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这个需要,这个是可以预期的事情。中美两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多少有一点担心,两国之间可能会有多一点的贸易摩擦。而奥巴马他这个是民主党,那么民主党的支持集团就是美国的工会组织,而这些工会组织比较多的就会看重劳工标准,我们知道世贸组织在2000年冬季在香港开会的时候,就讨论这个问题,就会比较多注意到所谓丢失就业岗位,因为有一些产业,比方说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玩具行业这在美国属于夕阳产业,就是说本国的这些产业是无法跟国外竞争的,包括中国、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都是没有办法竞争的,因为美国进口的这些产品会越来越多。美国这些工会组织就叫,我们把制造业的岗位流失给了外国,其中包括流失给了中国。

其实美国在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制造业方面,比方说大飞机,美国的就业岗位还是在继续的增加。但是这些劳联、地方的工会组织他就可能会把目光关注在这些方面,提出丢失就业岗位。美国有一个说法就是美国把制造业的岗位丢失给了中国,把服务业的岗位丢失给了印度。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不怎么在乎这个事情。现在经济形势差了,美国1月、2月、3月还在不断的丢失就业岗位,他们可能就会关注这个事情,关注这个事情怎么办?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就是我们要少买外国的东西。这是美国第一个刺激经济方案通过的时候,国会已经提出来,当时有一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买东西要买美国货,裁人要裁外国人这是一种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当然通过这个贸易保护法案的时候,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政策的情况之下,就是说政府采购有一个名单,如果说政府采购的名单不能对于采取歧视,那么对于不在政府采购名单的要有贸易的歧视,而我们中国是不在政府采购的名单里面。所以在这些方面会有一些贸易摩擦。

另外一点,就是中美两国的贸易还有比较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按照美国方面的统计有2000多亿美元,2008年美国总共的贸易逆差就是6000多亿美元,所以美国说他的贸易逆差三分之一都是对中国的。这个贸易逆差心理上会对美国有一些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逆差呢?这是因为中国人为的压低了人民币外汇的比价,等于是中国政府给了中国的出口产品以补贴让你到世界上去倾销,让你到美国去倾销,所以他们就要求人民币升值。

我们知道在前一届国会里面,有两个议员,格拉汉姆和斯诺就曾经提过要人民币升值多少,如果人民币不升值,我们就要对他刻以27.5%的关税。这一点,实际上我们从2005年7月实行人民币汇率改制以来,我们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20%多。而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这次胡主席也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持世界这些大的货币像美元,像人民币稳定。任何一个货币的大起大落对于世界的金融形势都没有好处。

(四)关于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

下面一点就是关于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因为在布什政府的时候,布什上台以后,就撤出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世界各国经过了长期的谈判,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达成的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根据这个公约,到2012年,发达国家要把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2%,美国是要减少7%。克林顿政府是参加了京都议定书,而布什政府是退出了。一个就是说,如果按照这个《京都议定书》美国要减少排放,那就是要少用煤、石油,多用绿色能源,这样就给美国经济加上了一个不堪忍受的重负。第二个他讲到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也是排放温室气体的大国,为什么他们不要承担呢?这个我后面讲。

所以布什就退出了,而奥巴马和布什政府不一样,他在竞选的时候就讲到美国要来争取实现能源自给,他提出一个口号,就是10年之内美国要实现能源自给,他讲到了我们现在从中国借钱,最后到沙特阿拉伯去买石油。另外美国现在自己产的石油,只有他消耗的石油四分之一稍微多一点点,所以他讲到美国要发展绿色能源;他上任以后,这就成为他的政策,他任命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为能源部长,朱棣文现在做的研究就是发展绿色能源,尤其是太阳能,他这个太阳能可不是在房顶上弄上太阳板,烧水洗澡。他这个太阳能可以发电,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包括工业方面的问题。而且奥巴马也讲了,在今后三年之内,美国的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利能、原子能、地热能要在能源的消耗当中比例翻一番,不同的时候他讲了不同的标准。到2050年,美国要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等等,提出了各种标准。那么在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发展新能源的。

这个对于奥巴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知道在克林顿政府的时候,克林顿打造了美国的新经济,这个新经济是以IT产业,信息技术为领头的。现在奥巴马要来打造他的新经济,奥巴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不仅仅是说要恢复美国的经济,要制止现在的金融危机,而且还要使美国的经济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奥巴马的新经济就是以新能源作为他的标志,所以在新能源方面美国要带领世界的潮流。

另外一点,布什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欧洲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个口号喊的很亮,布莱尔首相不管到哪里去访问的时候,都是讲这个事情。在去年10月,欧亚45国峰会上,他们还在讲我们不能因为要应对现在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我们就放弃在气侯、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努力。现在奥巴马他提出美国的标准,他是要在这个问题上,重新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就是说这个旗帜本来让欧洲拿走了,现在他要把它拿回来,就是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以后美国也要领导世界。

在这点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会有很多认识上的差别。比方说现在发达国家提出来的一个标准,基本上就是说在2012年之后,就是后《京都议定书》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大家都按比例的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大家都减少百分之多少,比如都减少10%或者20%。那么发展中国家完全不是这个意见,当然从总量上来说,现在我国跟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总量是差不多,都是20%多,但是美国只有3亿人,中国有13.3亿人口,美国人均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是25吨,欧盟是13吨,中国是5吨,印度是4吨,孟加拉国是1吨,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只有1吨。这些年来,因为我们的发展,使用小汽车等等,所以我们的排放是有增加。

如果你都按比例排放,你们把25吨削减了一半,你们还有13吨呢,孟加拉国要是削减了一半,怎么办到呢?你还让人活不让?所以这个事情是没有道理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看法是这样的,现在在大气当中积累起来的温室气体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将近300年以来积累起来的,对于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是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欧洲你们排放的东西,你们当然要负主要的责任。那么就算是现在,你们的平均排放也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排放多得多。你们不是讲人权吗?我们各国的人都应该有权利排放同样多的温室气体对不对,而现在你的排放是我的5倍,等于是你无偿占有了我的排放温室气体的额度,那你怎么办?你应该给我补偿的,你过着奢侈的生活。去过美国的朋友都知道,到了美国人的家里,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暖气会高到25度到26度,要开窗户通风,到夏天,他的屋子里的空调会低到18、19度,冷的受不了。我到国家图书馆做研究的时候,我都得穿毛衣,过一个小时以后,我都要到外面去走一走,这都是对能源的浪费。

所以你应该给发展中国家一种补偿,所以现在是发达国家无偿的占有了发展中国家人民应该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额度,因此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是很不平等的生活了,以后怎么排放呢?发达国家把你的排放降下来,而且你还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补偿。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尤其是印度,印度的观点是最明显的,你们发展了,你们温室气体已经排够了,现在你们不让我们排,不让我们发展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意见的差距还是比较远的。但是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当中,专门确定了我们要把单位GDP的能耗在十一五期间减少20%。最近有一次新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展览会,我看到我们的胡主席和温家宝总理都去参观了,我们在这一方面是非常重视的。

但是能源结构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现在主要依靠的资源是煤,煤是最便宜的能源,其次是石油,那么天然气也要排放温室气体,比方说北京市为了迎接奥运,把冬天取暖,把老百姓做饭民用的燃煤都改成了天然气,就这一项,冬天取暖老百姓是增加了一点支出,这一点支出还不算,北京市政府要给每一平方米的取暖补贴10块多,加起来是好几十亿的补贴。所以这个能源结构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关系到一个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关系到一个技术的水平,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跟美国之间,跟发达国家之间恐怕还有一些问题应该是进行磋商的事情,有时候免不了打一点口仗。

现在美国和欧洲国家想设立一种碳的税收,他们说现在你哪个工厂环保做的好,排放的少,或者哪个公司做的不好,这个就是没有什么处理,是自由的,就是你爱排放多少就排放多少。现在你就是要根据各个企业不同的排放情况,来收你税收,这个就是根据你碳的排放多少来设定的。

有的国会议员就提出来了,如果我们在美国设立这样的税收,而中国没有这样的税收,你任何企业和单位还是可以自由的排放温室气体,这样等于是逼迫我们美国的企业往中国迁,所以有的国会议员就提出来,我们要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来征收碳关税。那么从中国方面来看,这当然是不合理的,我们觉得这是打着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的名义来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当然这个事情还是在苗头的时期,美国还不会有这样的立法,国会还没有进行辩论,但是我觉得这个还是会打一点嘴仗,在中美贸易中间还是有一点摩擦。

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能源和减排这可能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实际上,在过去第四次和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两国已经就在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合作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我们有一个10年中美能源、环保合作方面的一个框架,而且设定了中央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比方说我们的华能和美国的通用汽车之间的一个合作,当然这些合作更多的还有待今后的落实。今后奥巴马政府是会继续的执行。

最近杨洁篪外长去美国访问,希拉里在记者招待会上很明确的说了,美国还是要继续执行十年能源和环保合作的框架,而且我们还要把这个进一步的来丰富。这次希拉里来中国访问的时候,她特定去参观了太阳宫这边我们有一个发电厂,是利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技术建立的一个火力发电厂,是一个低排放的工厂。一方面是机遇,在能源和环保上有很多新的合作,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另外一点可能会有一点挑战,两国之间打一点嘴仗,我们两国之间可能会有一点摩擦。

(五)希拉里国务卿对我国的访问和杨洁篪外长对美国的访问

下面我讲讲希拉里国务卿对我国的访问和杨洁篪外长对美国的访问。这次的访问我觉得还是很说明问题的。因为美国国务卿第一次访问常常访问的都是欧洲盟国和中东。因为欧洲盟国是美国60年的盟国,是很重要的关系,这次希拉里第一次访问是亚洲四国。访问日本我们是比较理解,日本是美国战后这么多年的一个盟国,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主要支柱,而且希拉里最主要的是给日本人吃一个定心丸。日本人有一个心态,我们中国人不太会理解,因为日本当了美国五、六十年的小兄弟,他们担心美国可能有朝一日讨论抛弃日本。我最近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亲耳听到日本学者说的这个话。在90年代,我刚才讲到克林顿访问中国,没有到日本和韩国去访问,当时日本人就有这个心态,克林顿政府是不是要抛弃日本。布什第一任期到第二任期官员要更换原来国务院的第二把手副国务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太事务的执行主任格林都离开了政府,当时日本又有一种说法,说布什要抛弃日本。所以我在那个学术讨论会上听了日本一个学者说这个话,我当时心里一惊,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会有这种心态。60年代我们跟苏联的同盟关系破裂了,我们不曾想到是苏联抛弃了中国,我们没有这个心态。可日本人当了美国的小兄弟之后,老是会有这个担心,这次希拉里对日本的访问,首先是给日本吃了一个定心丸,就是奥巴马政府仍然重视对日本的同盟关系,而且希拉里除了会晤麻生太郎首相,而且也会晤了民主党的领导人小泽,表明了日美关系是一种超党派的关系。比如说民主党当政了日美关系仍然不变。而且希拉里还邀请麻生太郎到美国去访问,使麻生太郎成为奥巴马上任以后,在白宫接见的第一位外国元首,第一位外国官员。我觉得这个给日本人的面子也够了,当然有的日本媒体说,麻生的访问,美国好象减弱了一点,也没有国宴。这是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在金融危机,能省就省了,不要太去计较他。

   

印度尼西亚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说里说到:美国要用一种新的姿态,来跟穆斯林世界打交道,基于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原则,而且他这个话以后被不断的重复,包括希拉里和别的美国政府官员的重复。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它的两亿多的人口89%以上是穆斯林,所以希拉里对印度尼西亚的访问,就是要向穆斯林世界发出一个信息,就是美国要跟印度尼西亚搞好关系。而且印度尼西亚是东盟国家,在布什总统第二任的时候,刚刚卸任不久的副国务卿甚至公开写文章,批评布什政府忽视了东盟。所以后来赖斯赶紧到东盟访问了一次。这次希拉里的访问就是表明美国重视跟东盟的关系。当然印尼对于奥巴马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我们知道,奥巴马小的时候,从6岁到10岁,曾经跟着他的母亲和继父在印尼生活,在印尼上小学。奥巴马在他的传记里面讲到,当初他的英语不好,每天早晨他母亲起来给他补英语等等。那么今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会在新加坡举行,媒体盛传奥巴马可能在开完这次会议以后,顺访印度尼西亚,衣锦还乡。所以这次希拉里克林顿的访问也可以说有一个打前站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希拉里去了以后,当年奥巴马上过学的小学校长带着学生一起出来迎接希拉里。另外印尼也是属于一个转型当中的国家,这个转型从苏哈托军事政权转变为现在的这样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那么希拉里的讲话里面也讲到了,伊斯兰教的信仰与民主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就是说他们是可以相容的,就是说对于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世界来说西方的民主制度跟你原来的信仰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东西。

那么对于韩国的访问也是很重要的,韩国是美国50多年的盟国,而且刚才我讲朝核问题时已经讲到了,现在南北关系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希拉里对于韩国的访问表示美国在南北关系中对于韩国的支持。希拉里讲到了,朝鲜如果要继续发表谴责韩国的言论,美朝关系也是不能加以改善的,而且她也表示要尽快的恢复六方会谈,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进程。

访问中国我想就更明白了,美国对中国的重视,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当中,对中国的依仗,在安全问题上与中国的合作等等。希拉里在出访时,在纽约的亚洲协会有一个重要的讲话,她的讲话里面有一句话说,在美国有人认为,既然中国是处于上升当中,那么顾名思义,中国就是美国的对手。她说恰恰相反,我们认为美中两国都可以为对方的成功做出贡献,也都可以从对方的成功当中得到好处。这句话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有一种思潮叫做中国威胁论。这个威胁论多少年都会存在下去了,凡是有什么事情,他们就会炒作新的中国威胁论。

但是希拉里国务卿的这个说法,就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批驳,就是在奥巴马政府看来,中国的发展对美国不是威胁,会为美国提供一种机遇,美国是可以从中国的发展当中,得到好处的。而且在这个讲话中,希拉里还用到中国的成语就是“同舟共济”来说明美国和中国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这种情况,那么希拉里在中国跟温总理的谈话当中,还用了一个临渴掘井,用了另外一个成语,就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她还讲到我们不能临渴掘井,当时我听了也感觉到很新鲜,就是美国的国务卿用中国的成语来阐述她的外交理念,那个意思就是让中国人听了更容易沟通一点。但是以前的美国国务卿可不是这么做的,这次奥巴马上任以后,还有一个新的风格奥巴马和他的国务卿到哪里去说,都是说我们是来倾听的,这个话我听了也觉得很新鲜,美国人以前可不太说这个话,我们是来倾听的。美国人到哪里去都是教训人家的,你应该怎么做,你不这么做就会怎么样怎么。现在奥巴马和希拉里到中国来,都是说我们是来倾听的。拜登在讲话里都说,我们将结束我们的倾听,我们将磋商。就是姿态放的比较低,显示了一种平等的姿态。

那么这次希拉里国务卿的访问跟后面胡锦涛主席跟奥巴马4月1日在伦敦的会晤都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两国元首的会晤,虽然不是一次国事访问,但是这是两国元首的第一次会晤。虽然以前讲过了胡主席跟奥巴马也通过电话,两国外长也互访过,但是两国首脑也是第一次坐下来,我们前面讲下来,胡锦涛跟布什会晤了20次,这次是第一次会晤美国的新总统,所以也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这次会晤有几个亮点,第一个是中美双方为今后的关系确定了一个定位,就是胡锦涛所阐述的,中美关系是积极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是全面的关系。积极的关系就是说,我们的关系里面有积极面,也有一些消极面,我前面讲到了,我们在几个方面有分歧,这些分歧不大容易在短期之内解决,我们相互之间还是有分歧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中美关系,不断的发展中美关系,不要老是去计较那些消极的地方。我们对于中美关系不足的地方,比方说两军关系,现在两国领导人,我们要进一步的加以发展。合作的关系就是中美关系的一大方向,现在我们要合作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应对各种各样的安全的问题,包括其他的问题等等,前面的关系就是中美关系方方面面的,不仅有官方,而且有民间,不仅有商务,而且有文化。我们所有的关系都要发展起来。我想这样的定位对于中美关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都进一步阐述了两国在各个方面的合作。

第三个胡主席跟的会晤当中提到了台湾问题,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提到了台湾问题是关系到核心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要求美国政府采取一种审慎的、妥善的政策。奥巴马再次确认了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坚持中美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点我刚才讲到了,这一点不是中美关系当中的突出问题,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台湾问题是统一的问题,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问题,我们还是非常看重的事情,所以美国方面不能在这些事情上表示一个明确的态度,对两国关系也是不利的。

(六)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

最后一点,我觉得就是我在布什总统时期,我们有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这个战略对话在中国用的是战略这个词,但是在美国是用一个高层对话,美国人不想用战略这个词,因为他想把中国跟美国的关系,因为美国跟日本、美国跟韩国的关系做一个区别,美国跟日本、韩国是战略盟友,但是跟中国的关系他们还想有所区别,所以用高层对话。奥巴马上任以后,希拉里访问中国的时候,也都表示要对这个对话进行一个整合。这次胡主席和奥巴马都同意了两国要举行战略和经济对话。我们原来有战略经济对话,现在是战略和经济对话,就是把原来的战略对话,就是国家的高层对话跟战略经济对话整合在一起,这样的一种整合并不仅仅是1+1=2,我觉得是1+1>2,为什么?因为我刚刚讲了,在布什政府的时候还不愿意用战略这个词,后来用战略经济对话,战略是经济的一个形容词,现在美国政府承诺了,进行战略和经济对话。

第二个原来的政治对话,在布什政府的时候,是美国国务院的二把手内德罗朋特,我们这边是戴秉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外长也去出席过。现在是都有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就是希拉里国务卿和我们这边的戴秉国国务委员来主持。所以层次提高了。

第三个我想到了,美国和日本每年都要说个2+2的对话,这是美国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和日本的防卫相和外相。每次对话完了之后,四张手握在一起,形象的来表述美日同盟对于两国的重要性。那么以后我想,在今年5月,就会有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后我们也是两方面的两个国家的元首代表来组织这个对话。就是中美之间也有2+2的对话,我们是外长跟财长。所以我觉得这对提升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不能简单的是1+1等于2的效果。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完全的说,我们跟奥巴马政府的开局是十分完好的,我们避免了在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任的时候和2001年布什政府上任的时候,中美关系受到曾经受到的波折和起伏。

这一次大家看中美关系的发展是非常的顺畅,另外一点我觉得可以讲的是,就是911应该说是为中美两国在战略和安全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机遇,因为911来了,我们加强了反恐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的合作,那么当前的金融危机,应该说是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所以你说这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也可以这么说,因为中美两国有更大的需要来进行合作。

现在大家也在报上看到的也是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议论甚至说,我们不要跟美国搞相互依赖了,我们赶紧跟美国断了关系了。这种看法也有一点点道理,可是我觉得这个不是什么大道理。因为从中国的总体发展来看,我们觉得过去30年中美关系总体的发展,我讲到了,现在是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当然我刚才讲到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仍然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这个没有变化,但是现在中美关系也成了中美关系一个重要的基础,当然我们还有别的,人文方面的交往和我们民间的交往,我们的社会基础也不断的扩大。所以只能指望着中美两国建立更好的互利双赢的关系。

最后我要回到刚才我的一句话,对于中美关系我们是可以抱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在中美关系最困难的年月,就是1989年的时候,小平同志在那样困难的状况之下,仍然预见到中美关系一定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那么实际上完全证明了他的这个说法。在过去30年里面,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改善,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给我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给全球的和平和稳定,给世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利益。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我们可以对未来得中美关系抱有信心的。

而且在今后的30年当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是不可限量的。在最近纪念中美建交30年的时候,基辛格在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的时候讲到,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他完全想象不到,这30年里面,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中美关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今后30年中国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是更加不可限量的事情。另外一方法,我们对中美关系仍然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我刚才讲到了,我们两国之间在一些比较大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而且这些分歧可能还会长期的存在。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来说,心态变得都比较平和,比较务实,比如说最近有很多美国学者,甚至像布尔金斯基这样的战略家都提出两大国的概念,就是G2。我也跟一些美国学者讨论过一些非洲的问题,还不是一般的美国学者,包括美国的前政府官员,比如说非洲,以后主要是中美两国的事了。欧洲那是过去了,那是过去欧洲的殖民地,俄罗斯还自顾不暇,印度可能将来还要插一脚,将来的非洲主要是我们中美两国的事,他们想拿出一套规范来,以后我们大家就遵守这个规范的形式,现在G2的说法也是这样一个理论,以后在面对金融危机方面主要是中美两国的合作,在这次二十国的金融峰会之前,国际上也有这种合作,中美两国的合作将决定这次会议的成败。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说过了头,中美两国的合作是重要的,但是中国跟别的国家的关系,跟俄罗斯的联系,跟欧洲的联系,给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跟东盟的关系,跟日本的关系同样是重要的,而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盟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解决地区和全球的问题上,不仅需要中美两国的合作,我们还需要有关各国的合作,所以大家看,美国学者虽然那么热情的在那里鼓吹两大国的概念,但是我们中国方面还是有一个很冷静的认识。我们觉得现在中国的国力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而且即使以后发展了,我们也还是要坚持与地区和世界的各国,就像小平同志说得那样,从容不迫的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全面实行我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