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芯片查询网址:冯如 杨仙逸:鹰击长空,气吞山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14:58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25 16:07:02 来源:www.guangzhou.gov.cn

 

  冯如(1883~1912),广东恩平县人。中国的第一位飞机设计师。1907年在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任总工程师。1909年10月至12月,冯如驾驶飞机在奥克兰进行飞行表演大获成功,并受到孙中山先生和旅美华侨的赞许,同时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

冯如

    1911年2月,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国。辛亥革命后,冯如被广东革命军政府委任为飞行队长。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追授为陆军少将,遗体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

    杨仙逸(1891~1923),原籍广东香山(令中山),1891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1910年,加入同盟会,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1913年,他响应孙中山的号召,考入纽约Custiss航空学校,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国际飞行家联合组织美国飞行俱乐部颁发的驾驶员执照,次年初回国参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7年组织空军学校和飞机队,任革命军空军队长。1919年,在漳州组建援闽粤军飞行队,任总指挥,1920年任空军总指挥。1921年任总统府侍从武官。1923年任大本营航空局长,在他的主持下制造出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当年9月20日,他在惠州指导改装水雷为炸弹,不幸失事牺牲,孙中山明令追授其为陆军中将,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

1923年,孙中山、宋庆龄在杨仙逸领衔组装的“乐士文”号飞机前合影。

冯如 杨仙逸:最纯粹的信念支持了最热血的壮举

  飞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一如对自由的永恒渴望。

  宋代有个人也想能如鸟一般地飞翔,就在自己身上绑上鞭炮作动力,结果可想而知,算是人类飞行梦想的一个前行者吧。同样是飞行在蓝天,冯如、杨仙逸远没有那位仁兄的天真与闲适,他们身上背负着爱国理想,显得要超越得多。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出身贫穷的冯如靠勤奋造出第一架飞机后,已经是名声满天下了,怎么看都有点企业家的味道,大可不必回到国内来参加革命,最终呢,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而杨仙逸本是个富商子弟,放着美国的优裕生活不过,偏偏一心追随孙中山,忠心耿耿,学兵器制造学飞行,都是根据孙中山的革命需要做的选择,最后还要回到中国来,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

    我们有点想不明白的事,他们都做了,如果非要找原因,我以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爱国。在和平时期谈爱国,多少会显得有点空洞,但如果把目光投向一个世纪前,爱国的概念却是实实在在的,不顾一切的,融化在很多人血液里的。

  少年时代看近代历史,我曾经对某些问题大惑不解,比如说,鲁迅明明是个以中文为武器的文学大师,为什么竟然会说中国古代的书根本可以不读?胡愈之能写一手好文章,却认定只有拼音化才是中国文字未来的出路?郁达夫小说里的人物更是有点出奇,在自慰的时候还要喊出“祖国,你什么时候才能强大起来”这样的天问。

  稍长之后,我开始有点领悟:恐怕正是对当时备受西方凌辱却又无力自强的国家怀着刻骨铭心的爱,他们才会有类似的反话。显然,我们根本不能认为这些看似没有多少道理的话语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他们的冲动与不冷静,其实恰恰验证了一句话: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知人需论世,要理解冯如、杨仙逸,就应该回首看一下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对于负笈海外的留学生与华侨,把外族的侵略与残缺破碎的旧有制度放在一起,其撞击之强烈,对人心理上所造成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这一时期的爱国心恐怕比哪个年代都要强烈。在社会处于一个极度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多种激进思路与过激行为都找到了生存的基础,从而可以让这个国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脱胎换骨。否则,真是难以理解,盘踞了几千年的旧有制度,何以能够摧枯拉朽般地一夜之间崩塌?

    对国家的强烈的感情,几乎弥漫了在黑暗中摸索的整整一代人。不管他们做的是哪行哪业,似乎都在寻找自身与国家之间的一个联系通道。以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为坐标,我们来重新审视冯如与杨仙逸的人生轨迹时,也就可以充分理解他们那些单纯得近乎无限透明的无私举动了。

冯如(坐者)在广州燕塘试飞前与徒弟合影

  如果说在众多文人们话语中,我们还只能委婉曲折地探寻到其炽热之情,那么,冯如与杨仙逸们却是选择了一种最直截了当的方式。

  从知道菜特兄弟制造飞机的消息,到后来自己筹集资金造飞机,冯如一直是秉承着“航空救国”的信念,家人要他回国时,他说“飞机不成,誓不回国”这种话,不是自觉行为如何说得出来?而他归国之后,对清廷的失望,让他选择了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落脚点依然是爱国。

    而杨仙逸表现得更为决绝。他从小受孙中山影响,名字也是根据孙中山的字而取,他先是考入机械系学习兵器制造,后又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学飞行,再到回国参战、培训人才,一生活动的中心只有一个:革命。这个时候,革命就是爱国的代名词。为革命出钱出力的人不可谓不多,但像杨仙逸这种为了革命奔走一生而献身,让父亲捐款捐到破产的人,大概还是风毛麟角吧。这时候,与其说革命是他的毕生事业,不如说爱国是他的人生信仰。

    冯如也好,杨仙逸也罢,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彪炳的一页,尽管他们最初并不一定是想为历史创造点什么。他们选择的飞行,只不过是其爱国的一个具体表现。

    轰轰烈烈的壮举中,动机就是爱国这么简单。

冯如:“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

“冯如1号”·“东方莱特”

  因年幼家贫,冯如12岁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当童工。10年的发愤学习和工作实践,使冯如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

    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因此婉言谢绝,并于1908年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了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经过4次改进,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后,冯如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他把这架飞机称为“冯如1号”。9月21日傍晚,“冯如1号”正式试飞了约800米。美国《三藩市考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冯如的大照片,称他为“东方的莱特”,并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冯如2号”·归国

    尽管“冯如l号”此后在试飞中受损,未获完全成功,但大大鼓舞了华侨投资航空事业的信心,继续筹集资金把“广东制造机器厂”扩充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正当冯如继续研制飞机的时候,又经历了几次试飞失利,厂房又突然失火焚毁,公司耗去的资金已超过公司资本的90%,冯如面临极大的经济困难。在认真总结历次失败教训,并吸收当时先进经验后,冯如终于在1911年1月又研制成功了一架新型飞机,称为“冯如2号”,并于1月18日试飞成功。

  这一天早上,冯如驾驶着“冯如2号”飞机在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飞机在地面滑行了约30米后凌空而上,升至约12米高,环绕广场飞行了一圈后,先后飞向三藩市海湾及奥克兰郊区,最后徐徐降落在起飞的广场上。整个飞行历时4分钟。

    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飞行,美国《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竟用整版通栏大标题刊出“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照片,详细介绍了冯如其人其事。

    此后两个月期间,冯如驾驶飞机在海湾多次环绕飞行,其最高时速为104公里,飞行高度达200余米,性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前往观看飞行的中外人士不可胜数,欧美各媒体称赞道:“君之名誉时已飞腾于世界矣。”

    冯如为中国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当时美国曾有人以重金聘请他教授航空技术,冯如婉言谢绝了,却毅然应两广总督张鸣岐电邀,携机回国效力。

革命·殉国

    1911年3月22日,冯如率助手携带飞机和设备乘轮船抵达香港,两广总督派“宝壁”号军舰前往迎接冯如一行回广州。

    冯如回广州不久,为了检查从美国长途海运回国的飞机是否完好,在燕塘作检验性试飞,结果机件锈蚀,运转失灵,飞机刚起飞即坠毁,幸好冯如安然元恙。

  1911年10月10日,震撼世界的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州光复,广东革命政府成立。因为对清王朝的失望,以及坚信“航空救国”及发展祖国航空工业的抱负只有“入民国后或可实行之”,冯如毅然率助手参加革命。

    不久,冯如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长。他立即在广州燕塘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当时清朝廷尚在北京,冯如认为“虏巢未破,终为后患”,遂积极组织北伐飞机侦察队,准备北伐,并加紧制造飞机,以供北上参战。经过3个月的努力,1912年3月他制成一架与“冯如2号”相似的飞机。

    1912年3月,清朝廷已经垮台。冯如呈请陆军司定期为民众表演飞行,以普及航空知识,宣传航空救国思想,发展航空事业。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公开进行飞行表演。那天风和日丽,冯如先向到场的各界人士介绍情况,包括飞机使用、制造、驾驶等内容。接着,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但他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坠地;机毁人伤,经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年仅29岁。

    在冯如的影响下,旅美华侨飞行家陈桂攀、林福元、谭根等紧跟冯如之后,携带飞机回国,为发展祖国航空事业效力。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旁立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为纪念他,其故乡恩平建有冯如科学馆、冯如纪念中学。

杨仙逸

对孙中山的绝对忠诚

逸仙·仙逸

    杨仙逸的父亲杨著昆是孙中山的挚友,又都是香山(今中山)同乡,孙中山在夏威夷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出入于杨家,所以从少年时代起,杨仙逸便深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更是将孙中山的字“逸仙”改为“仙逸”作为自己的名字。

    1909年,18岁的杨仙逸毕业于意贺兰学校及夏威夷大学预科,此时他学习优良,而且是位出色的运动员,尤其在射击方面有突出才能,曾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射击奖章。夏威夷组织自治军团时,还把他选为团长。

    1910年,孙中山再次赴夏威夷发表演说,提出把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杨仙逸决心追随孙中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感到要革命救国,就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武装部队,于是考入加利弗尼亚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被迫转移海外,开展讨袁斗争,为此他号召华侨子弟学习航空,以便建立飞机队。杨仙逸再次响应孙中山,考入纽约Custiss航空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勤奋学习,在水、陆飞机的驾驶及构造上颇有造诣。1916年,他毕业时取得国际飞行家联合组织美国飞行俱乐部颁发的第62号驾驶员执照。

    毕业后不久,杨仙逸便回到国内辅助孙中山,为了实现孙中山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计划,不久再度赴美国,与众多华侨商界领袖共同创办图强飞机有限公司,培训飞行及航空技术人员。

    1919年,为了增强援闽粤军的力量,孙中山召杨仙逸回国,4月,杨仙逸到福建漳州,协助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组建飞机队。当时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深知杨仙逸精通航空及飞行技术,欲重金聘请他为福建船政局飞行工程处主任,但杨仙逸坚决追随孙中山而严词拒绝。

    1920年,孙中山命令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盘踞在广东的军阀岑春煊、莫荣新,杨仙逸率领的飞机队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向广州推进。部队控制虎门后,杨仙逸驾驶从澳门购买的水上飞机,空袭莫荣新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广东督军公署,把正在开军事会议的莫荣新及部将炸得四处逃命。10月,援闽粤军将军阀驱逐出广东。

    由于功勋卓著,陈炯明欲委任杨仙逸为粤军飞机队总指挥,他推辞不就,重新回到孙中山身边。

培养航空英才·“乐士文号”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杨仙逸为总统府侍从武官,委以筹划发展航空事业全权。

    杨仙逸在华侨及国内人员中挑选了一批青年,亲自带往美国学习飞行或航空工程,不少人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早期飞机队指挥员或技术人员。在此期间,他还大力向华侨募捐购买飞机,并用捐款购买了10架珍尼式飞机,装箱存放在美国机场准备回国,但北洋军阀政府知道消息后,重金贿赂让人放火毁坏了其中的6架。杨仙逸不屈不挠,继续以飞行表演的形式募捐,众多华侨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再次解囊购买了6架。

  1923年,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后,任命正在美国培训飞行人员和募捐飞机的杨仙逸为航空局长,让他重新组建飞机队。

  杨仙逸一回到广州便立即开始筹措建立飞机工场之事,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7月终于制造了中国国内第一架军用飞机。这架飞机制成后,杨仙逸等联名请求以孙夫人宋庆龄的英文名Rosamonde(音译为“乐士文”)命名,得到孙中山的同意,并和宋庆龄一起参加了命名和试飞典礼。孙中山还为他题赠“志在冲天”横幅。这架飞机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后来投入飞机队服役,参加过攻击陈炯明部队的战斗。

杨门三代

  杨仙逸的父亲杨著昆,早年在檀香山经营粮食生产、销售以及房地产业而致富发家。杨著昆是孙中山长兄孙眉的挚友,对孙中山革命主张十分赞同,也是早期同盟会员。他不仅多次捐献巨款支持孙中山,而且积极响应“航空救国”号召,于1913年、1918年,先后成立过“中华飞船公司”、“图强飞机公司”。后来,孙中山为加强军力,扫除军阀,挽救共和,在华侨中募捐飞机,杨著昆慷慨独资捐赠飞机4架。

  杨著昆母亲杨老太夫人,不但鼓励儿子竭力捐款,帮助孙中山建立飞机队,还鼓励孙子杨仙逸跟孙中山尽义务于国家。他们祖孙三代同时效忠革命,一时成为美谈。 (刘炜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