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监控室值班表:让温州信贷危机自生自灭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25:40
导语:中国民企之都温州日前因民间信贷资金链条断裂,爆发中小企业主撑不下去转而出逃甚至跳楼的风波。最新消息称浙江省向人民银行申请600亿元贷款专门用于困难企业融资,维护金融稳定。事实上,政府为救市英勇出手忽视了金融市场的真相,投机成性的老板们并不值得救援。[详细]
 
互助性消费转向创业投资,民间借贷成浙江民营经济基石
浙江民间金融土壤丰厚,起源于隋唐的“呈会”、“抬会”、“标会”从没有中断过。早先主要存在于互助性消费领域,改革开放之后募资方式没有变,但资金用途流向了创业和投资领域,民间借贷为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依靠亲朋好友、庄家、会头拆借的资金链条容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每当银根紧缩时,民间借贷乱象便显现出来,致使千百万的人群蒙受各种崩盘的损失。最后往往以政府对大案、要案的主要人员进行重判和追讨部分钱款为结束,或者根本只是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而自然慢慢退回幕后,随着风波暂时平息而不了了之。 [详细]
改革开放以来4次经济降温,均引来民间借贷乱象爆发
1984年,中国首次采取信贷规模管理“一刀切”等紧缩手段给经济降温,民营资本发达的温州随即出现“抬会”风潮。当时在乐清县,共有大大小小抬会1346个,3年间温州九县两区有30万人卷入其中,会款发生额达12亿元之巨。1994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1.7%,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央行采取严厉信贷计划来控制信贷规模。温州一度冒出100多家地下钱庄,1995年上半年被关闭的温州市内18家地下钱庄总资产超过10亿元。2003年经济“局部过热”,央行自1988年来首次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当年底仅浙江省东南部地区农村“高利贷”就有3000多亿元,苍南镇爆出着名的“矾山连环会”案,会案涉案总金额超4亿元,90%以上居民都遭受了经济损失。[详细]
标会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信用融资行为,具有筹措资金和赚取利息双重功能,通常建立在亲情、乡情、友情等血缘、地缘关系基础上。
 
温州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部分项目能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银行授信
温州信贷风暴中媒体偏爱描述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链紧张、银行惜贷、面临关门倒闭等状况,这也成为救市政策首要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温州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每年上千亿的信贷金额不给它们给谁?融资难一般是说大量企业缺少资金购买原材料而不能开工,但温州企业大部分企业并不存在这种情况。现实情况恰恰是温州企业个个都不差钱。一份名为“2010-2011年温州金融形势分析与展望”研究报告曾指出温州的过度融资风险,“有的项目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银行授信,授信总额远远超出土地的出让价格和评估价值,甚至达到近3倍。” [详细]
温州金融机构今年1至8月已超负荷放贷585亿元,中小企业不差钱
从温州统计局的数据也可以发现当地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倾斜。至今年8月,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126.59亿元,同比增长2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930.39亿元,同比增加746.5亿元,增长14.4%。据此,金融机构存贷比为83.22%,严重超负荷经营,违反了75%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吸收了100万元存款,按法律规定最多只能放贷75万元。按8月末温州市全金融机构7126亿元存款余额,只能放贷5345亿元,8月末已经超负荷放贷585亿元。如此超量的贷款不在企业手里,又能在哪里呢?由此不难发现,以开放中小企业融资为主旨的相关政策基本可以算是开错了药方,因为温州大部分中小企业从来就不缺钱。[详细]
中央提出从税负和融资两方面来解决温州中小企业的借贷危机,浙江省政府要求各级部门“千方百计推动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类难题。”
 
信贷资金偏离实业,流向房地产和高利贷两大“炒钱”领域。
某种程度上,温州中小企业借高利贷的不多,但把本来用于实业的资金拿出去放高利贷的却不少。有专家估算今年温州共计有7353亿元的社会融资总量,但预计仅仅有500亿的财政收入。这也就是说,温州人每借1元钱,只能够相应产出0.4元的GDP,或者说为规模以上企业创造0.54元的产值,或者说实现0.027元的利润。资金效率使用之低除了说明当地企业有钱不会花之外,还隐藏了一个信息就是,信贷资金已经偏离实业,流向收益更高但无益于整个经济产值的“炒钱”领域。[详细]
据了解,温州信贷资金基本上流向两个方向:第一,高利贷。温州多家担保公司的资金来源一般是企业。企业从银行融到的成本1分,高利贷收益3到5分很自然,所以企业从中牟利。第二,房地产。温州的房地产企业,很多是一个项目背后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股东,这些股东的钱都来源于实体企业。在温州2010年百强企业名录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余40多家制造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详细]
政府再扩大放贷规模等于用纳税人和存款人的血汗为投机者买单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高利贷也好、跑路也好,其实属于民事纠纷,跟政府一点干系都没有,因为政府从来没有倡议或鼓励过民间借贷。资金断裂引发的社会秩序混乱,政府有责任管理,但不是以金融的手段。如果把这些事全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偿付资金是绝对不够的。如果政府要强出头,但只会增加银行坏账风险,到头来是用全国纳税人和存款人的血汗为一地的投机者买单。 [详细]
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估计今年大约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影子银行规避监管经营高利贷,表外业务风险政府不必担责
在温州这场愈演愈烈的信贷风暴中,疯狂逐利的不仅是链条末端的企业老板,以媒体披露“八成债主为公务员”释放的信号来看,“官银”的存在不仅仅说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不遗余力”,其中的灰色地带也是有利可图的,这正是中国版“影子银行”的生存土壤。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业务、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甚至不少体制内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也加入其中。这些企业、机构利用自身优势,从银行获得正常利率的贷款或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后,通过多种方式经营高利贷,这从有的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是依靠投资信贷获得的这一现象可见一斑。[详细]
事实上,银根紧缩状态下,以存款“出逃”到理财、委托贷款、银信利差等手段为代表的银行业表内贷款表外化的风险在2010年就已经被市场以及监管层注意。在温州,在上述影子银行的运作下,信贷资金涉足高利贷的银行也不在少数。有学者就指出,既然银行没有把这部分业务记入资产负债表,那政府就没必要为这部分业务负责。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过问银行业的表外业务,对银行业的表外业务,应该提示买此类产品的顾客有风险,但表外业务承诺的收益不同于表内业务,是没有法律保障的。[详细]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资金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温州不过是贪婪的遮羞布和挡箭牌
综上所述,当下温州发生的风波仅仅是一场普通的民间债务危机。疯狂扩张的资金链总有脆弱的一端,一旦断裂迅速传导,投机失败的赌徒们开始哭穷,以“温跑跑”和“温跳跳”为代言人希望国家救市,银行放水归还高利贷,从而恢复元气将炒钱游戏进行到底。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国家对民间融资管制太严等状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在温州的环境里,均不过是贪婪的遮羞布和挡箭牌。[详细]
最后再来回顾这一场信贷风暴的发酵线路图:温州人靠低端产品完成资本积累→→抽离实业赚快钱(炒房炒矿炒物资)→→被套或亏损→→贷款→→孤注一掷想扳本(加倍炒房、炒黄金白银期货)→→银行信贷收缩→→借高利贷还贷→→想继续贷款→→贷不到→→借高利贷借新还旧→→演化成金融传销炒钱→→房地产难出货及金银期货大跌→→借债人跑路→→金融传销击鼓传花游戏中止→→高利贷资金链断裂→→民间债务危机。 (本专题写作参考楚爰金的博文《悬丝诊脉说温州》 特此致谢)
据温州工商部门统计,目前当地共有登记在册的担保公司182家,投资咨询公司609家,典当行46家,寄售行164家。
中小企融资困难在全国各地都是难题,但在热钱汹涌的温州则不是。政府拉着银行盲目出手救市,无异于主动充当投机分子的人质,好心办坏事的闹剧将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