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网上商城:欢迎光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38:48
方药中
方药中(1921-1995),男,四川省重庆市人。幼时先入私塾,诵读经书,后入小学。祖父是一位中医,父亲也深知医理,谋生之余,常教他诵读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使他自幼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当一名良医。
1940年高中毕业后,考入重庆市邮局作邮务员。这时正值抗战爆发,全国名医云集山城 ,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他最敬佩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被誉为 “京都四大名医 ”之一的陈逊斋先生,遂拜师于陈老门下。陈老为他改名为“方药中”,鼓励他一生潜心于方药之中和方药必能中病。为了腾出白天时间,他只好在邮局申请长期做夜班,这种夜以继日、日夜兼程、半工半读的生活,前后达十年之久。四年后,他满师并取得“中医师 ”资格,正式在重庆开设 “方药中诊所 ”, 应诊内妇儿针各科,而以脾胃病见长。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以“中学西”身份到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学习西医 ,1957年毕业后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直至病逝。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近四十个春秋 ,他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五十至六十年代,他承担了卫生部举办的两年制西学中高级班的教学工作,主讲《内经》、《内科学》、《方剂学》和临床带教工作并从事大叶性肺炎、肝硬 化腹水的临床研究工作。在此期间 , 他还多次到甘肃、山西黄土高原、山东沂蒙山区、新疆草原牧区等贫困边远地区、灾疫区参加浮肿干瘦病、血丝虫病、布氏杆菌病的救治和研究工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任务,多次荣获部、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七十年代,他参加创建并长期主持了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研究生部的工作,并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八十年代 ,他以“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研究”的科研成果,获1989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承担并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七·五 ”科技攻关课题“著名中医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诊治经验研究”,通过国家验收,参加了全国“七·五”科技成果展览,并荣获1991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同年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1995年3月3日因病逝世。
方药中一生发表论文百余篇 ,出版专著多种,凡四百余万言。其代表性论著有《医学三字经浅说》、《中医基本理论通俗讲话》、《辨证论治研究七讲》、《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温病汇讲》、《温病条辨讲解》、《医学承启集》等。他还参加主编了《实用中医内科学》等。
生前历任国务院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西苑医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副校长等职。半个世纪以来,他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辨证论治研究、肝肾病诊治研究和中医高级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和卓越贡献。在中医基础研究方面,他善汇古今,博通各家,且推陈出新,成一家之言。早在四十年代,他就著文论述中医学有其固有的理论体系。五十年代著成《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八十年代初,首次全面、系统、明确地论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一、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恒动观;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三、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是脏象论;四、中医学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是正邪论 ;五、中医学对疾病病机的认识是求属论;六、中医学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和特色是辨证论治;七、中医学的论理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八、中医理论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他主张中医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应遵循中医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套用西医或其他学科的模式 ,但需 随时代同步前进 ,加快发展和提高。几十年来,他深入研究中医气化学说。在精研原著的基础上,完成了唐代王冰补注“运气七篇”以来的第一个“运气七篇”的全文讲解本。他突破既往以运气格局以及现代气象验证作为研究重点和方法的局限,以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运气学说进行了发掘性研究:诠释其内容,总结其规律,揭示其实质,阐述其临床指导意义,重新评估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他提出:气化学说所揭示的自然气候存在着的自稳调节规律和“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气化学说的核心和精华所在。“运气七篇”阐述了中医学的自然观和生命观,总结了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规律,提出了人与自然服从同一规律——人与天地相应 ,即认为人体与自然气候同样具有自稳调节规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 ,气化学说提出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药物性味归经、方剂配伍以及养生防病、食疗等一系规律性认识 ,从而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模式 ,形成了中医理论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气化学说实居于中医药学理论基础的地位。这一研究 ,获得国内数十位著名中医专家的高度赞誉。称他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作用的高水平的中医理论家。
在中医临床研究方面 ,强调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和特色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需要随时代进一步发展、完善和进行新的规范。他在融汇前贤辨证论治方法的基础之上 , 对辨证论治的基本内容、步骤、方法提出了程序化的新设计——“辨证论治五步”。这五步是:一、按脏腑经络对疾病定位;二、从阴阳、气血、虚实、表里、风、热、湿、燥、寒、毒十四个方面对疾病定性;三、必先五胜 ,即在诸多病理现象中辨析标本先后转化;四、治病求本 ,即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五、治未病 ,即运用五脏相关理论 ,通过协调相关的未病脏腑来协助治疗已病脏腑。“五步”统内伤外感于一体,熔理法方药于一炉。这一设计在中医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经长期临床验证,证实确具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真正体现辨证论治优势的论治模式和总结毕生经验 ,他晚年还承担了国家“ 七·五 ”攻关课题“著名中医方药中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经验研究”,他以慢性肾衰为重点,从理论到临床,系统地总结了中医对这一疑难病症的辨证论治规律 ,制订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诊治常规”这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 新证治模式。突破了多年来通行的辨证分型定方模式。经院内外107例临床验证,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他自从医之日起,严遵师嘱,沉潜于方药之中,从不脱离临床,五十年如一日。他对肝病、肾病和若干疑难病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创制了多系列有效方剂 ,起沉疴,救危厄 ,屡用屡验 ,疗效卓著。
他在培养中医、西学中高级人才方面倾注了毕生心血。早在五十年代 ,他就以非凡的精力同时承担院内外十年西学中班的中医课教学和带教工作,并自编教材。他编著的《医学三字经浅说》曾被采用做教材而广泛流传。十年浩劫结束后 ,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创建并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的工作,精心设计了中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倡导“提要钩玄”的教学方法并提出的对中医研究生基本功的具体要求 ,探索培养模式等。作为指导教师 ,他亲手培养了近五十名博士生、硕士生。如今 ,他所培养的中医和西学中高级人才,许多已成为中医学术带头人、著名专家和骨干力量。他不愧为一位优秀的中医教育家、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开拓者、奠基者。他还多次应邀赴日本、泰国等地讲学诊病 ,其精辟的见解、深厚的功底深得国际友人的崇仰。
方药中品格高尚 ,为人正直 ,性格豪爽 ,胸怀宽广 ,热诚坦率,肝胆照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于律己,认真求实。他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患者从不分高低贵贱亲疏。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但是在不利于中医事业的言行面前 ,他总是勇于挺身而出 ,坚持原则 ,据理力争。五十年代 ,当有人否定中医理论时,他立即著文予以批驳。十年浩劫中,在极“左”思潮的影响和压力下,中医界批林批孔批五行,一时黑云压城。他置个人毁誉安危于不顾 ,以忘我的胆魄愤笔疾书,连续著文科学地分析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肯定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奋力维护了祖国医学遗产。其耿耿忠心,其滔滔辩才,其犀利文字,其铮铮傲骨, 跃然文中。他一生中和同道有过多次学术争论,但都以彰明、弘扬中医学术为目的。韩愈有文曰:“昔者 , 孟柯好辩,孔道以明。”他博学精思、远见卓识的学养 , 直言不讳、光明磊落的学风深得同道的敬重。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中医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奋力开拓,勇敢捍卫,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精神,并作出了重大建树和卓越贡献的中医学家。